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目的】明确蠋蝽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的捕食能力。【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蠋蝽5龄若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2和4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搜寻效应。【结果】蠋蝽5龄若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2和4龄幼虫的捕食行为均符合Ⅱ型功能反应;随着茄二十八星瓢虫密度的增加,蠋蝽的搜寻效应逐渐降低,蠋蝽5龄若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2龄幼虫的搜寻效应明显大于4龄幼虫;蠋蝽5龄若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2和4龄幼虫的实际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5和10头。【结论】蠋蝽5龄若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马铃薯甲虫是我国已公布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的害虫,自新疆传入后对我国马铃薯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研究蠋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卵和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可为利用天敌防治马铃薯甲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室内饲养观察研究方法,并用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对研究结果进行拟合,计算寻找效应。[结果] 蠋蝽成虫能够捕食马铃薯甲虫卵和低龄幼虫,且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蠋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卵和低龄幼虫的功能反应方程分别为Na=0.2862N/(1+0.0198N)和Na=0.8400N/(1+0.0709N);在一定范围内,蠋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卵和低龄幼虫捕食量在理论上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马铃薯甲虫的卵和低龄幼虫的密度分别达到20粒和20头时,蠋蝽成虫的捕食量最高;蠋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卵和幼虫的最大日捕食量是14粒和12头,瞬时攻击率是0.2862和0.8400;蠋蝽对马铃薯甲虫卵的控制能力(4.1299)小于对低龄幼虫的控制能力(9.9526)。[结论] 蠋蝽成虫对马铃薯甲虫卵和低龄幼虫有较好的捕食能力,但控制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捕食性天敌昆虫益蝽Picromerus lewisi对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幼虫的生防潜能,在室内开展了益蝽对不同龄期番茄潜叶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以及防治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益蝽5龄若虫、雌雄成虫对番茄潜叶蛾4龄幼虫的捕食功能模型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其中,益蝽5龄若虫的捕食能力更强,表现为瞬时攻击率和控害效应最高,为1.112和48.35。且益蝽5龄若虫对番茄潜叶蛾2龄和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模型也符合Holling Ⅱ模型,其控害效应为2龄(155.67)>3龄(79.87)>4龄(48.35),益蝽5龄若虫对番茄潜叶蛾2~4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率均可达85%以上,搜寻效应随番茄潜叶蛾幼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对番茄潜叶蛾3龄幼虫的搜寻效应大于2龄和4龄幼虫。另外,益蝽5龄若虫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因素干扰,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其相互干扰作用增强,单头捕食率下降。综上,益蝽4龄和5龄若虫、雌雄成虫均能捕食番茄潜叶蛾,其中益蝽5龄若虫对番茄潜叶蛾不同龄期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作用,尤其是2龄幼虫,对潜叶状态的番茄潜叶蛾也具有一定防治作用,本研究可为益蝽对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叉角厉蝽 Eocanthecona furcellate (Wolff)对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幼虫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叉角厉蝽不同虫态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了该蝽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以及种内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叉角厉蝽3龄若虫、5龄若虫、成虫均可捕食草地贪夜蛾幼虫,总体呈现叉角厉蝽低龄若虫捕食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数量较多,高龄若虫和成虫捕食中间龄期幼虫数量较多的规律;叉角厉蝽3个虫态对草地贪夜蛾2~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2~3龄幼虫的捕食效能(a/Th)最强(214.0)、日最大捕食量(1/Th)最大(256.4头)。不同虫态叉角厉蝽的搜寻效应与草地贪夜蛾密度均呈负相关。建立了叉角厉蝽成虫密度、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干扰反应方程,干扰作用发生后该蝽的平均捕食量和捕食作用率均逐渐下降。本研究结果可为田间释放叉角厉蝽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是一种在生物防治方面有重要作用和潜力的捕食性天敌昆虫,为探明叉角厉蝽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的控害潜力,在室内温度26℃±1℃、相对湿度65%±10%、光周期16 L∶8 D条件下,观察了叉角厉蝽4龄、5龄若虫和成虫分别对亚洲玉米螟3龄、4龄幼虫的捕食行为,测定了叉角厉蝽对不同亚洲玉米螟密度下的捕食量、搜寻效应以及自身密度和种间干扰对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叉角厉蝽对亚洲玉米螟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叉角厉蝽3个虫龄对亚洲玉米螟3龄与4龄幼虫的理论最大取食量顺序均为:成虫(30.21头)>5龄若虫(24.69头)>4龄若虫(11.96头),相同虫龄的叉角厉蝽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最大取食量均大于对亚洲玉米螟4龄幼虫的最大取食量。在亚洲玉米螟相同虫龄内,搜寻效应与猎物密度的增加呈负相关。在生存环境和亚洲玉米螟幼虫密度固定的条件下,其平均捕食量和搜寻效应与叉角厉蝽成虫密度的增加呈负相关。叉角厉蝽成虫与亚洲玉米螟幼虫以相同比例增加时,叉角厉蝽成虫种间会产生干扰作用。结果表明了叉角厉蝽对亚洲玉米螟具有较好的控害潜力,为今后高效利用叉角厉蝽田间防治亚洲玉米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e(Wolff)是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为评估人工饲料饲养的叉角厉蝽的捕食能力,在实验室采用捕食功能反应的方法,以黄粉虫作为中介猎物饲养的叉角厉蝽为对照,评价了人工饲料饲养的叉角厉蝽3龄若虫、5龄若虫以及雌成虫对黄粉虫Tenebriomolitor(L.)幼虫及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3龄幼虫、5龄幼虫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两种饲料饲养的不同虫态叉角厉蝽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于稳定,其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II模型。人工饲料组饲养的各虫态叉角厉蝽与对照组的对黄粉虫幼虫的捕食量没有明显差异;在饱和猎物密度条件下,人工饲料饲养的叉角厉蝽3龄若虫、5龄若虫以及雌成虫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7.20、9.20、14.60头,对斜纹夜蛾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4.20、5.80、6.20头,均略低于对照组,但从取食猎物数量上来看,仍保持较强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环斑猛猎蝽Sphedanolestes impressicollis Stal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的捕食潜能,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环斑猛猎蝽4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搜寻效应以及环斑猛猎蝽自身密度对捕食草地贪夜蛾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环斑猛猎蝽4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模型。环斑猛猎蝽4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00、1.229和1.259,处理时间分别为0.018 d、0.050 d和0.205 d,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5.897头、19.853头和4.871头。环斑猛猎蝽4龄若虫的搜寻效应与草地贪夜蛾密度呈负相关。环斑猛猎蝽4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作用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捕食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时,环斑猛猎蝽4龄若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能力干扰最大。研究结果表明环斑猛猎蝽4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有一定的捕食能力,为其田间应用释放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Jakovlev)具有植食性和肉食性,但对其肉食性缺乏研究。作者在室内环境下研究了中黑盲蝽对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Hufnagel)、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卵和初孵幼虫的捕食作用。研究显示:(1)中黑盲蝽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2)捕食量随着若虫龄期的增加而增加,高龄若虫、雌性成虫与雄性成虫之间的捕食量没有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2龄若虫。雌成虫对小地老虎卵及初孵幼虫、甜菜夜蛾卵及初孵幼虫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38.60粒和6.80头、56.62粒和5.80头,表明中黑盲蝽对小地老虎和甜菜夜蛾卵和初孵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9.
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是一种为害春茶的重要害虫,本文研究了天敌军配盲蝽Stethoconus japonicus和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对茶网蝽的捕食能力,为茶网蝽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室内开展军配盲蝽和南方小花蝽对茶网蝽3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以及南方小花蝽的种内干扰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军配盲蝽和南方小花蝽对茶网蝽3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军配盲蝽和南方小花蝽的捕食量与茶网蝽3龄若虫的密度呈正相关,但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南方小花蝽成虫、3龄若虫对茶网蝽3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11.49头、12.82头)大于军配盲蝽成虫、3龄若虫(10.10头、6.41头);军配盲蝽成虫对茶网蝽的寻找效应高于其3龄若虫,而南方小花蝽3龄若虫的寻找效应高于成虫。南方小花蝽成虫、3龄若虫对茶网蝽3龄若虫的捕食作用均存在种内干扰反应,且符合Hassell模型,分别为E=0.4263P^-0.825和E=0.5234P^-0.762。综上研究结果,军配盲蝽和南方小花蝽对茶网蝽3龄若虫的捕食作用较强,均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1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2019年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已对我国的农作物产生严重为害,筛选、利用本地天敌控制草地贪夜蛾是实现可持续控制的一个重要途径。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e(Wolff)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捕食性天敌,是许多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害虫的潜在生防因子。本文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评价了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效能。研究结果表明,叉角厉蝽3龄、5龄若虫以及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及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方程。在饱和猎物密度条件下,叉角厉蝽各虫态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32.20头(5龄若虫)19.40头(雌成虫)18.20头(雄成虫)6.60头(3龄若虫),a/Th值(a为瞬时攻击率,Th为处置单头猎物时间)为82.25(5龄若虫)40.39(雌成虫)36.12(雄成虫)17.19(3龄若虫);叉角厉蝽各虫态对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的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7.80头(5龄若虫)6.40头(雌成虫)5.50头(雄成虫)4.60头(3龄若虫),a/Th值为11.36(5龄若虫)10.75(雌成虫)9.63(雄成虫)7.45(3龄若虫)。本研究表明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较强的捕食能力,尤其是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研究结果为利用叉角厉蝽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田间释放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测定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成虫对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Li的捕食作用。【方法】在室内测定了多异瓢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种内干扰、自身密度干扰、捕食偏好性,并通过罩笼试验研究多异瓢虫在田间对枸杞木虱的捕食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多异瓢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对卵、1~2龄若虫、3~5龄若虫以及成虫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80.4粒、410.0头、350.8头和102.5头。田间罩笼试验结果证明,在多异瓢虫成虫生长周期30 d内能使枸杞木虱总虫口密度下降85.4%;多异瓢虫对枸杞木虱成虫的搜寻效率a=0.8252为4种木虱虫态最佳,而对枸杞木虱卵处理时间Th=0.002283为4种木虱虫态中最佳;在100头/皿的猎物密度下多异瓢虫均能展现其最大捕食率,益害比参考值为1∶100。多异瓢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的影响显著大于种内干扰;在100头/皿混合猎物密度下,多异瓢虫更偏好木虱成虫,在300头/皿下,多异瓢虫更偏向于木虱若虫。【结论】研究表明,多异瓢虫是具有控制潜力的捕食性天敌,人工释放多异瓢虫成虫可有效防治枸杞木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本地优势天敌黄玛草蛉Mallada basalis对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及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和生防潜力。【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功能反应模型评价了黄玛草蛉2和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及1和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黄玛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升高而增加,最后趋于捕食饱和状态,而其捕食率随猎物密度的升高而逐步下降,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草地贪夜蛾均表现为Ⅱ型功能反应。黄玛草蛉2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及1和2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a分别为0.150, 0.084和0.094,处理时间Th分别为0.282, 0.333和0.519 h,理论日最大捕食量T/Th分别为85106粒、72072头和46.242头;黄玛草蛉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及1和2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2.018, 0.288和0.259,处理时间分别为0.102, 0.311和0.375 h,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35294粒、77170头和64000头。【结论】黄玛草蛉2和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均具较强的捕食能力,其中黄玛草蛉3龄幼虫比2龄幼虫具有更强的捕食效率。  相似文献   

13.
The mean predation rate per day and the effect of the pre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survival of the various nymphal stages ofPodisus maculiventris (Say) were studied under field-cage conditions. Third instar larvae of the Colorado potato beetle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 and the large white butterflyPieris brassicae (Linnaeus) were used as the prey.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climatic conditions similar to those occurring in the Thessaloniki region (N. Greece), the 5th instar nymphs and the adults of the predatorP. maculiventris would be promising agents for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larvae ofL. decemlineata andP. brassicae.
Résumé Des recherches de terrain ont été menées afin d'étudier le degré de prédation journalier et l'effet de la proie sur le développement et la survie des différents stades nymphaux deProdisus maculiventris Say en présence de larves du 3e stade de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 et dePieris brassicae (Linnaeus). Les résultats obtenus montrent que les nymphes du 5e stade et les adultes du prédateur ont une importante activité prédatrice avec un taux de survie élevé quand ils se nourrissent aux dépens de larves du doryphore ou de la Piéride du chou. Par conséquent, il est très probable quePodisus pourrait être utilisé contre ces ravageurs dans des zones où les conditions climatiques sont proches de celles de la région de Thessaloniki (Grèce du Nord).
  相似文献   

14.
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和蚕豆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是多种小型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为了掌握其控制潜能,本文研究了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蚕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捕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3~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西花蓟马和蚕豆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南方小花蝽3~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瞬时攻击率均高于蚕豆蚜。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对蚕豆蚜的控制能力比雌成虫强,而对西花蓟马的控制能力比雌成虫差。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和蚕豆蚜的捕食率(E)随着捕食者自身的密度(P)的增加而下降,其干扰反应方程分别为E=0.412P-1.623和E=0.416P-1.639。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和蚕豆蚜有明显的选择性,5龄若虫喜欢取食西花蓟马2龄若虫,但前期取食的猎物对其选择性有明显的影响,更喜欢选择前期取食过的猎物。  相似文献   

15.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组建了马铃薯2代马铃薯甲虫自然种群生命表,并采用排除分析法分析了作用因子对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卵期和1龄幼虫期的存活率分别为79.1%和69.3%,显著低于其他虫态的存活率,表明该阶段为马铃薯甲虫种群生存的脆弱阶段,是马铃薯甲虫防治的关键时期.“自然死亡”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最大(1.87);其次为“捕食及其他”,排除作用控制指数为1.51;寄生性天敌对马铃薯甲虫没有控制作用.如果排除所有天敢等因子的作用,马铃薯甲虫自然种群趋势指数将增长2.8倍.表明天敌等自然因子虽对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控制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6.
异色瓢虫法国种群对豆蚜的捕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的法国种群具有飞行能力较低的特点,在生物防治方面可能更具利用价值。为了使其更好的在田间应用,本文进行了异色瓢虫的法国种群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模型,检验各圆盘方程理论值和实测值拟合较好。同一虫态在不同空间水平对蚜虫的捕食能力有显著差异,在广口瓶处理中(较大空间),1~4龄幼虫及雌、雄成虫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4.51、83.33、111.12、166.67、190及200头;不同虫期及成虫的瞬间攻击率a为3龄>4龄>雄虫>雌虫>2龄>1龄,且1龄的处理时间Th最长(0.2225);在培养皿处理中(较小空间),1~4龄幼虫及雌、雄成虫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6.17、19.23、45.45、100、142.86、111.11头,不同虫期的瞬间攻击率a为2龄>3龄>雄虫>4龄>1龄>雌虫,且4龄的处理时间Th最长(0.1624)。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明确新疆棉田棉蚜 Aphis gossypii 捕食性天敌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及其对蚜虫数量的控制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优势天敌昆虫大草蛉 Chrysopa pallens 和七星瓢虫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为对象,以棉蚜为猎物,在温室中利用盆栽棉花,首先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之间各虫态及虫龄配对的19个处理在无蚜植株上共存24 h后的存活数,然后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配对处理下棉苗上棉蚜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在无蚜棉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共存24 h后的存活结果表明:(1)在发育阶段相同的配对组合中,若是成虫则均存活,若是1龄幼虫则大草蛉存活较多,若是末龄幼虫则七星瓢虫存活较多;(2)在有卵的组配中,除七星瓢虫卵不被大草蛉成虫所捕食外,其他5个组配处理中卵均被捕食;(3)在有蛹的配对组合中,除七星瓢虫蛹被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外,其他处理下蛹均不被捕食;(4)在成虫与幼虫的配对组合中,七星瓢虫成虫捕食较多的大草蛉1龄幼虫,但不捕食大草蛉末龄幼虫,而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1龄或末龄幼虫之间不发生捕食;(5)在不同龄期幼虫的配对组合中,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七星瓢虫1龄幼虫,而七星瓢虫末龄幼虫捕食大草蛉1龄幼虫。在有蚜植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共存对棉蚜数量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1)2种捕食昆虫的幼虫各自单独存在(对照)下,蚜虫密度随时间而降低;(2)大草蛉幼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增大;(3)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减小。【结论】研究结果说明,大草蛉与七星瓢虫之间存在集团内捕食,但2种天敌共存对棉蚜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大草蛉虫态, 若大草蛉为幼虫,可使蚜虫密度增大,若为成虫,则使蚜虫密度减小。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黄玛草蛉2龄与3龄幼虫对甘蓝蚜以及玉米蚜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黄玛草蛉2龄与3龄幼虫对2种蚜虫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龄期幼虫对2种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黄玛草蛉2龄与3龄幼虫对玉米蚜最大理论日捕食量分别为120.48头、185.18头;黄玛草蛉2龄与3龄幼虫对甘蓝蚜最大理论日捕食量分别为60.60头、86.95头。在相同猎物种类下,黄玛草蛉3龄幼虫对2种蚜虫的捕食量均高于黄玛草蛉2龄幼虫;在相同猎物密度下,黄玛草蛉2龄幼虫与3龄幼虫对玉米蚜的捕食量均高于甘蓝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