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幼苗叶片为材料,利用提取原生质体方法在小麦幼苗叶肉细胞中成功地装载了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luo-3/AM,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了增强UV-B辐射后小麦幼苗叶肉细胞内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分布,并对[Ca2+];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分布较均匀,主要分布于紧贴质膜处和核周围,UV-B辐射组钙离子荧光与对照组分布相似,但其原生质体表面不如对照组平滑;同时发现增强UV-B辐射组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值较对照组高,说明增强UV-B辐射组小麦幼苗叶肉细胞维持较高浓度的钙离子水平.这些变化表明Ca2+信号有可能以一定的方式参与了小麦响应UV-B辐射胁迫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把重组表达钙离子敏感蛋白的YC2.1基因(yellow cameleon 2.1)导入了粟酒裂殖酵母中,观察了粟酒裂殖酵母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分布。结果发现,钙离子敏感蛋白所指示的钙离子呈细胞周缘胞质较高浓度分布,而在细胞胞质中部的钙离子浓度相对低一些。通过DAPI染色实验证实这是由于胞质中部细胞核的填充而形成。fluo-3染色的裂殖酵母细胞,由于fluo-3进入到细胞器(房室化现象),所以出现胞质的内部区域高的荧光信号,而在周缘的胞质区相对弱,不能真实反应胞质钙离子的分布。因此重组表达钙离子敏感蛋白测定钙离子的方法优于fluo-3荧光探针的方法,对于裂殖酵母细胞胞内钙离子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拟南芥花粉细胞质游离钙离子荧光测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拟南芥花粉为材料,利用低温装载法在完整的花粉粒中,成功地载入酯化形式的钙离子荧光探针Fura-2/AM。利用荧光比率分析法对花粉细胞质中游离钙离子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并测定了花粉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表明花粉萌发初期细胞质内游离钙离子呈极性分布,萌发沟附近的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萌发孔附近最高,花粉细胞核中最低。花粉粒细胞萌发状态下的[Ca2 ]i=246±38nmol/L,该值与花粉粒细胞萌发状态下游离钙离子浓度用其它方法测得值接近,进一步表明所建立的用Fura-2/AM检测拟南芥花粉粒细胞质游离钙离子的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拟南芥叶细胞游离钙离子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温(4℃)条件下将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导入拟南芥叶细胞,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分布。实验证明,低温导入Fluo-3/AM法测定拟南芥叶细胞中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变化切实可行。茉莉酸(JA)处理能够诱导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5.
细胞外钙调素对百合花粉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川百合(Lilium davidii Duchartre)花粉为材料,利用低温装载法在完整花粉粒中成功地装置了酯化形式的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luo-3AM,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研究了细胞外钙调素对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外源纯化钙调素可以使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浓度升高,在一定范围内促进效果与钙调素浓度呈正相关。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钙调素拮抗剂W7-agarose和植物钙调素抗血清处理都可 使花粉细胞质中游离钙离子浓度降低,表明内源细胞外钙调素可能在维持和促进花粉细胞质中游离离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增强UV-B(10.08 kJ.m-2.d-1)辐射后的小麦根尖细胞为材料,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分析小麦根尖分裂期细胞Ran蛋白在分裂周期的分布及形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细胞中,Ran蛋白在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定位于核膜周边,在后期定位于赤道板上和纺锤体上,末期又回到子细胞核膜周边;增强UV-B辐射处理后,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前期有点状荧光分布在核膜的周围;中期和后期点状荧光分布在细胞质中;在末期部分点状荧光又回到核膜的周围,部分仍分散在核内,且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不均等分裂等染色体畸变类型和异常分裂现象。  相似文献   

7.
应用AR—CM—MIC阳离子测定系统检测单个神经元内游离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Ca~(2 )指示剂Fura-2作为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探针,采用精密的AR-CM-MIC阳离子测定系统,检测了分离的单个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动态变化,同时观察了钙离子载体、钙螯合剂等多种药物对细胞内钙浓度的影响,并追踪刺激前后的瞬间变化,探讨此项技术应用于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的灵敏度及适用范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豚鼠耳蜗内毛细胞、外毛细胞及外指细胞钙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fluo-3/fura-red荧光比值作细胞内游离钙指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豚鼠耳蜗分离的内、外毛细胞及外指细胞的游离钙,并利用钙成像技术进行细胞形态计量。单个外毛细胞呈试管状。内毛细胞呈烧瓶状,有明显的颈部。外指细胞分为体部及指状突部。毛细胞的胞内游离钙浓度明显高于外指细胞。毛细胞的胞质、胞核及表皮板的游离钙浓度不同。外指细胞的细胞体与指状突的游离钙浓度也不同。本研究认为,有无颈部为区别分离的内、外毛细胞的重要标准,外指细胞可凭借其特异的指状突结构以资识别。内耳毛细胞及外指细胞胞内游离钙分布的不均一性可能与各部位生理功能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增强UV-B(10.08kJ·m^-2·d^-1)辐射后的小麦根尖细胞为材料,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鬼笔环肽(FITC-Ph)为探针,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分析小麦根尖分裂期细胞肌动蛋白在分裂周期的分布及形态变化。结果表明:uV-B辐射处理后,问期细胞肌动蛋白纤丝排列紊乱;前期细胞周质中肌动蛋白纤丝变为短的片段,点状荧光随机分布在周质;中期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减弱,明亮的肌动蛋白片段消失,点状荧光消失;有丝分裂后期到末期,成膜体区域肌动蛋白纤丝或成弥散状或完全消失,且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不均等分裂及三束分裂等染色体畸变类型和异常分裂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时胞质内游离钙离子的变化。实验使用F luo-3标记巨噬细胞内钙离子和碘化丙碇对死亡细胞核染色,观察吞噬过程中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和显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检测含死亡细胞的巨噬细胞内荧光密度图像。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钙离子的释放。在缺钙的溶液中,可见巨噬细胞接触死细胞时细胞内钙离子快速地聚集和增高。在吞噬体形成时,巨噬细胞内钙离子上升到较高的水平。快速上升后,当吞噬小泡消化时,细胞内游离钙下降,随后钙离子恢复到低水平。研究显示伴随着吞噬小泡中红色荧光的死细胞的出现和消失,巨噬细胞内出现一系列钙离子变化的图像。提示巨噬细胞内钙离子改变在细胞吞噬作用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