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邱兆祉 《生物学通报》2000,35(11):9-11,F003
鱼类有多种各类寄生虫分割造成寄生虫病,其中很多会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本文就主要的鱼病和病原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邱并生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8):1207-1208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引发其爆发性败血症的主要细菌性病原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南方出现并引起了许多种淡水养殖鱼类爆发性死亡以来,一直频繁地在许多养殖鱼类中发生。目前对嗜水气单胞菌病的治疗药物主要为抗生素,大量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株。所  相似文献   

3.
1966年Robinsonand和Meyer首次报道了鱼类的链球菌病。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关于链球菌引起鱼类死亡的报道呈上升趋势,目前链球菌病已成为全球养殖鱼类的重要疾病。在我国,随着高密度养殖不断发展以及大量国外养殖品种的引进,链球菌病时有发生,并造成较大损失。链球菌种类很多,以色列在病鱼体内分离到60种链球菌。不同种类链球菌引起的疾病,在不同的鱼体,其症状不同。除个别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外,大部分报道的链球菌病,没有呈现典型的症状。这些因素使我们诊断、确诊、防治链球菌病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4.
热污染对鱼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污染,由于热(核)电站和工矿企业等热废水排入江、湖等天然水域,使水温升高而影响水生物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生物死亡的严重后果。由热污染引起死鱼事件,在国内外早有记述。例如1975年日本沿海的50座核电站所排放出大量的热废水,曾导致大批鱼类死亡;1978  相似文献   

5.
鱼类三代虫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代虫是一类常见的鱼类体外寄生虫,绝大多数种类寄生于鱼类的体表和鳃,大量寄生可导致苗种甚至成鱼大批死亡,或引起其他病原感染而致继发性鱼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从三代虫目前的分类学概况、DNA分类学和条形码技术、核糖体基因及线粒体基因的研究等方面概述了鱼类三代虫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为三代虫及扁形动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其应用提供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的自然死亡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阐明鱼类早期大量死亡的机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实践上将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围绕着鱼类早期死亡而展开的经济鱼类补充量变动的研究,一直是本世纪鱼类早期生活史川研究领域和渔业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论题。同时,研究鱼类早期自然死亡,对于推动我国野生鱼类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这一最新研究 领域的发展,亦将起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卵和仔鱼自然死亡的原因和程度的实录证据,目前还很少获得(原因是卵和仔鱼死后很快分解,网具采样所获大都是活体);因此,定量分析鱼类早期自然死亡还有很大困难。但是,现已提出的一些现象、假说、观点、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探索这一难题,提供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滇池束丝藻水华毒性生物检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近年来,由于外源污染物大量入湖,致使滇池水体呈富营养状态,蓝藻水华频繁爆发。束丝藻属与微囊藻属随季节演替,成为滇池蓝藻水华的两大优势种群。束丝藻水华暴发期间,滇池放养的滤食性鱼类出现死亡,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丝状藻体堵塞鱼鳃部而引起,但也不能排除束丝藻毒素的影响。有毒束丝藻水华对鱼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鱼类受到有毒束丝藻细胞所分泌毒素,如四氢嘌呤碱等毒性毒害;与束丝藻共生细菌毒害;或束丝藻死亡后分解消耗水体中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等都是可以使鱼致死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头槽绦虫属)Bothriocephalus Rudolphi,1808)隶属绦虫纲)Cestoidea)假叶目(Pseudophyl lidea)头槽科)Bothriocephalidae),主要寄生于海水及淡水鱼类 ,偶见于两栖类1,典型寄生部位为宿主的前肠 ,可直接影响宿主进食 ,严重时会引起宿主贫血以致死亡。该属包含的种类很多 ,仅Yamaguti21959年记载的寄生于鲤科鱼类的头槽绦虫属就有71种 ,其中危害养殖鱼类健康的多数寄生于淡水鱼类 ,B. scorpii可能是惟一危害海水经济鱼类的种类3.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我省淡水养鱼历史悠久,群众经验丰富,池塘、外荡、水库、江河遍及全省各地,为全国淡水养鱼中心之一。但是,由于鱼类被寄生虫的侵袭,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鱼类的死亡。为此,进行鱼类寄生虫调查,查明各种水体中不同年龄的饲养鱼类,在各地区不同季节的  相似文献   

10.
粘孢子虫生活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抱子虫除少数种类寄生在蠕虫、两栖类、爬行类外,绝大部分寄生于鱼类,可以说是鱼类特有的一类寄生原生动物。自ouge首次发现粘抱子虫以来,至今国内外报道的有近12OO种,其中在我国淡水鱼类中寄生的就有600余种,它几乎能在鱼体的所有器官中寄生,并可在鱼的体表或内脏形成抱囊,使商品鱼失去价值,严重时可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给鱼类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关于河北省淡水鱼类区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河北省淡水鱼类资源比较丰富,前人曾做了大量工作,但始终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纪录,本文总结过去一百余年来有关河北淡水鱼类分类学资料,并根据我馆历年所采集的标本,于1975年整理出《河北省淡水鱼类名录》,在此基础上,又于1976年6月在河北省南部石家庄、岗南等地,1978年6—7月在河北省北部承德、围场等地,1979年4—6月,9—10月在天津地区,1985年9月在河北省西部山区(邯郸至涞水)一带,进行补充采集和考察,现提出河北淡水鱼类区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瓜虫病是淡水鱼类中严重疾病之,由于其繁殖力强,感染迅速,往往能在短时间内造成鱼种的大量死亡。至今,国内对防治小瓜虫病仅限于硝酸亚汞一种药物较好,但是一种残留毒性大,污染水体,对人类和鱼类有一定影响而控制使用的药品。  相似文献   

13.
亚科鱼类一新属新种记述(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于1979年7月至1981年8月间,先后在四川汉源县采得一批鱼类标本,发现其中有一种小型鲤科鱼类是以往未曾记录过的一个新属新种,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单殖吸虫的枝环虫属,多寄生于淡水鱼鳃,常引起养殖鱼类的鳃病,造成大量死亡。1956年作者等在太湖调查鱼类寄生蠕虫,在我国四大淡水养殖鱼——青、草、鲢、鳙以及鳊和鲂的鳃上共发现11种枝环虫;其中9种,包括两种寄生鳙的新种已加以报道(郎及虞,1958)。其余两种,由于当时获得标本不多,特征不明,而未叙述。今夏及重复太湖鱼类寄生虫的调查工作,始知寄生鳙的一种为另一新种枝环虫,拟定名为太湖枝环虫,新种Dac-tylogyrus taihuensis sp.nov.;另一种则为司克里雅平枝环虫 D.skrjabini Achmerow,1954,在我国尚属新记录。现将二虫分别描述如后。  相似文献   

15.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4):686-694
确定鱼类的栖息地利用格局是研究物种与环境关系的基础, 也是鱼类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必要前提。目前, 有关溪流鱼类群落的栖息地斑块利用格局尚存在争议。基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对青弋江河源溪流的逐月调查数据, 初步研究了鱼类群落的栖息地斑块利用格局, 着重在栖息地斑块尺度上解析了鱼类群落的时空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显示, 深潭和急滩2类斑块间的底质、流速、水深、溶氧栖息地因子显著差异, 且深潭斑块的环境稳定性高于急滩。研究共采集鱼类15种, 其中鲤科鱼类8种, 占采集物种数50%以上。基于鱼类物种存在与否的不连续变量的分析结果显示, 鱼类物种组成的斑块间和月份间变化均不具显著性。但是, 基于鱼类物种多度的连续变量的分析结果显示, 鱼类群落结构存在有显著的斑块间变化和时间动态; 就斑块间变化而言, 原缨口鳅(Vanmanenia stenosoma)在急滩斑块中的多度更高, 而宽鳍 (Zacco platypus)、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和尖头 (Phoxinus oxycephalus)等其他关键物种则在深潭中具有更高多度。深潭斑块的鱼类物种数显著高于急滩, 但2类斑块间的个体数无显著差异。深潭斑块的鱼类物种数较稳定, 而个体数月变化显著, 可能与鱼类繁殖和群体补充以及越冬死亡等有关; 急滩鱼类物种数和个体数的月变化均显著, 除了与鱼类群体补充和越冬死亡有关以外, 还可能受越冬时栖息地斑块选择变化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 在栖息地斑块空间尺度上, 由于研究区域内大多数物种在栖息地斑块选择上无明显的特化性, 深潭和急滩斑块间鱼类的物种组成分布不符合前人所报道的生境-共位群格局, 但区域内常见种多度的变化可引起鱼类群落结构的斑块间差异和季节动态。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的水域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富营养化和赤潮的出现,导致很多的鱼类死亡,部分鱼类物种甚至濒临灭绝。另一方面,由于河流、湖泊也遭到了破坏,因此很多的鱼类养殖户也面临较为严重的损失。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鱼类,都是被重金属盐影响了自身的消化系统发育,从而造成死亡。在今后的水域生态保护当中,必须加强对重金属盐的控制,并了解重金属盐是如何影响鱼类消化系统发育的,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大量含氧、磷肥料的生产和使用、食品加工、畜产品加工等造成的工业废水和大量城市生活废水 ,特别是含磷洗涤剂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即行排放 ,使海水、湖水中富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 ,称为水体富营养化。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 ,由于有了充足的养料保证 ,藻类等浮游植物一有适宜条件即大量繁殖。此时鱼类等生物的消费能力 (以藻类为食 )赶不上藻类的繁殖速度 ,水中藻类越长越多 ,它使水中氮含量减少 ,导致水中的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有许多学生错误认为藻类疯长 ,应该是光合作用增强 ,产生氧气量增多…  相似文献   

18.
鱼类遭受低温胁迫易产生分子、细胞和组织损伤, 甚至导致个体死亡。鱼类机体细胞感受到低温刺激后, 通过多种应激通路将低温信号传递至细胞核, 启动低温应激反应, 建立新的胞内稳态, 从而增强抗寒能力。低温可激活鱼类内分泌系统释放皮质醇和甲状腺素等激素, 调控代谢、渗透压和免疫反应, 最终引起生理和行为变化。鱼类低温应激反应受表观遗传修饰、转录和翻译、前体RNA可变剪接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等多层级的复杂调控。目前, 采用多组学技术已经鉴定到大量与低温响应相关的效应基因和调控通路。研究表明, 能量代谢和抗氧化应激反应在鱼类抗寒能力的建成起着重要作用。其他环境因子(如低氧和盐度)及鱼体生理状态(如饥饿和营养)也影响鱼类对低温刺激的反应和抗寒能力。鉴定抗寒相关的分子标记并解析其关联基因的作用机制对鱼类的抗寒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反硝化酶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特别是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现代农业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养殖水体积累了大量的鱼类粪便和饵料残渣,导致水体氮素含量严重超标,形成水体氮污染,其中亚硝酸盐能氧化鱼虾体内的亚铁血红蛋白,使其成为高铁血红蛋白,丧失运输氧气的能力,导致水生生物大批患病甚至死亡,严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西沙永兴岛附近海域珊瑚礁鱼类,于2020—2021年对永兴岛上岸渔获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变化和演替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发现永兴岛附近海域珊瑚礁鱼类101种,隶属于5目21科,以鲈形目鱼类最多,占总种类的84.16%,生物量超总渔获物的90%;科级水平鹦嘴鱼科鱼类最多,达21种,生物量超总渔获物的45%。28种珊瑚礁鱼类是永兴岛附近海域主要捕捞对象,占总渔获物的80%以上。永兴岛附近海域珊瑚礁鱼类呈现过度捕捞,一是主要渔获物中的中大型鱼类均重偏小;二是本海域个体体型最大的鱼类出现较多消亡;三是肉食性鱼类大量消亡;四是植食性鱼类生物量占比超过了肉食性鱼类。永兴岛附近海域珊瑚礁鱼类已经演替到以植食性鱼类为主导的生态系统;大量海胆的出现,表明了这一珊瑚礁生态系统在进一步衰退,向以海胆为主导的生态系统演变。保护西沙永兴岛附近海域珊瑚礁鱼类已经刻不容缓,需要严格地控制本海域的捕捞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