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西北地区及陕西省第一届药理生理学术交流会于1982年10月6日至10日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召开。来自西北五省22个医、农教学和科研单位的正式代表44人及列席代表2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62篇,会上报告了23篇。论文内容主要包括:(1) 休克时肺损伤、肺水肿等的发病机理;(2) 心肌梗塞后心功能的恢复以及影响因素;(3) 放射病的病理生理学;(4) 有关染色体畸变等病理生理学问题。会议还交流了教学经验,参观了第四军医大学及西安医学院的病理生理教研室。这次会议开得生动活泼,代表们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对各种学术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更为可喜的是,质量较高的论文大多数由与会的中青年教师及研究生报告,说明病理生理学的队伍迅速成长,后继有人。最后,各省代表一致建议今后每隔2~3年举行一次地区性的学术交流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全国第四届学术会议暨代表大会于1985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在成都召开。出席代表123人,列席131人;并有苏联和澳大利亚学者参加。会议收到论文547篇,会上宣读180篇。从这次会议宣读的论文和综述报告及展出的教学录相等可以看出从上届大会以来近五年时间内我国病理生理  相似文献   

3.
<正> 第9届蜕皮激素专题讨论会于19819年9月11日至14日在法国巴黎综合工科学校会议厅举行。将近200人参加了会议,主要来自西欧和美国,我国有2人出席。会议收到论文110多篇,主要内容有:(1)蜕皮激素生物合成;(2)蜕皮激素代谢;(3)非甲壳类动物体内的蜕皮激素;(4)  相似文献   

4.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免疫病理学专业组于1986年7月7~13日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免疫病理生理学学术会议。与会者来自全国22省、市50个医学院校及研究单位,共76人。报告论文48篇。与此同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生理科学会的安排,1982年11月4~8日在石家庄市召开全国病理生理学的心血管专题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包括一些非病理生理专业工作者)共91人。会议共分五个专题:(1)动脉粥样硬化;(2)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脏病;(3)休克;(4)微循环;(5)肺心病。收到学术论文105篇,会上宣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生理科学会的安排,1982年11月4~8日在石家庄市召开全国病理生理学的心血管专题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包括一些非病理生理专业工作者)共91人。会议共分五个专题:(1)动脉粥样硬化;(2)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脏病;(3)休克;(4)微循环;(5)肺心病。收到学术论文105篇,会上宣读和讨论51篇。在大会上发言的共10人,分别报告了上述五个方面的国内外最新进展。会议还邀请了病理学的陈国芬做了动脉粥样硬化的专题报告;特请陈文杰教授做了“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的报告。薛全福,蔡海江,王迪浔分别介绍了在英、美、西德见到的有关微循环、动脉粥样硬化和医学教育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全国第二届真菌毒素中毒与致癌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9月11日—14日在郑州召开。会议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委托河南省微生物学会筹备的。河南省科协主席蒋家璋,河南医科大学付校长席雨人等同志到会并讲了话。来自全国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卫生防疫部门、医院、粮食检测及人民解放军等单位的真菌学工作者共58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6篇,其中31篇在会上宣读,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真菌毒  相似文献   

8.
<正> 第18届国际昆虫学会议于1988年7月3日至9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3300余人出席了会议:美国882人,日本200人,我国42人(包括台湾省17人)及来自荷兰、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等国的留学生,可谓一时之盛! 会议共收到论文2486篇(此数只是会刊列出的,与下数有不符之处),其中在开幕和闭幕大会上特邀宣读的论文各1篇,在各个专题小组上宣读的有近2000篇,其中包括我国台湾学者4篇,大陆学者18篇;另外作为墙报展出的有590篇(我国学者3篇)。  相似文献   

9.
邱维勤 《遗传》1991,13(5):29-29
中国遗传学会、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会第三内科遗传学学术交流会于1991年5月9—13日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共60余人,来自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会议共收到论文61篇,从会议交流的论文来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分会于1989年3月6~10日在昆明市召开了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出席代表71人。会议有三项议程:(1)专题报告(10篇),(2)论文报告(79篇);(3)前景与展望(座谈)。会上分会委员会就加入国际心脏研究会及今后的工作也作了认真的研究。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心血管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工作有了新的进展:第一,细胞与分子水平的研究增多了,如缺血与再灌注中氧自由基的来源问题,北京医科大学发现,它可能来自组织内儿茶酸胺的自身氧化;湖南医科大学则证明主要来自内皮细胞的黄嘌岭氧化酶;北京医科大学的Na~ —Ca~(2 )交换机制和调节肽的研究也从一个侧面较深入地阐述缺血一再灌流损伤的机制。第二,报告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如降钙素基因相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第三届实验动物学术交流会于1989年10月16日至18日在昆明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云南、贵州和四川三省约70余人,其中四川27人。会议由云南实验动物管理小组主持。云南省科委潘广大,国家科委生物工程中心王仁武,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卢耀增、方喜业,中国医学科学院昆明医院生物学研究所梁悟生、卢明义等同志先后作了简短的发言,衷心祝贺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接着会议开始学术交流。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85篇(四川32篇),其中大会宣读18篇(四川9篇),小组交流24篇(四川10篇)。代表们在交流中发言踊跃、讨论热烈。最后还评选出了参加这次学术…  相似文献   

12.
第四届国际细胞生物学大会于1988年8月14—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的316(?)余名的细胞生物学工作者出席了这次会议。提交给大会的论文共3096篇。我国的参加人员共30余人(其中包括台湾代表5名),共提出论文85篇(其中台湾省8篇)。8月14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 David L.Brown 担任这次大会主席团(执委会)主席。39名主席团成员中有我国的4位科学家,即罗士伟教授、姚鑫教授,薛绍白教授和左嘉客教授。大会的学术活动分四种形式进行:(1)大会报告;(2)分组专题讨论会;(3)小型专题讨论会;(4)论文墙报。大会报告共7个,报告的题目是:(1)控制胆甾醇的基因和膜蛋白。(2)鸟类胚胎神经系统发育的体内和体外分析。  相似文献   

13.
第三届国际消化道激素会议于1980年9月14日至18日在英国著名的大学城——剑桥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世界许多国家约500余人。会议以评选委员会对论文评分采取的方式共接受论文248篇,其中67篇在大会上宣读,其余则以墙报形式张贴在会议厅中。全部论文均已以摘要形式刊登在《调节肽》(Regu-latory Peptides)杂志1980年9月的增刊中。这次会议的特点之一是规模大,内容广泛。包括消化道内20多种新老激素的形态、机能、化学及临床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反映了目前国际上在这一领域内研究工作的动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胚胎发生、亚细胞定位;(2)同一种激素在体内存在的不同分子形式及其生理意义。如胃泌素,现已知至少以6种大小不同的分子形式存在于血液与组织中。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含量的比例有所不同;(3)激素或肽类的生理作用,特别是那些既存在于消化道,又存在于神经组织中的肽类的生理意义,以及它们在神经系统中传递的通路;(4)各种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5)肽类激素的受体,如 CCK 和  相似文献   

14.
16届国际天然产物化学会议于1988年5月29日至6月3日在日本京都举行。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在会上交流的论文摘要共654篇。我国有30多位代表,共提出论文摘要49篇(其中台湾省的有6篇)。会议期间,有11人在大会上做报告,64人(我国有4人)在分组会上发言,其他以板报形式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5.
干旱地区高耐盐植物国际会议于1990年12月8-15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英(AL Ain)市召开,会议由阿联酋总统扎依得·本·苏丹·阿纳哈扬阁下赞助,国际生态学会和阿联酋大学联合主持下召开。与会者来自五大洲约38个国家和地区共180人。我国复旦大学环境与资源生物系胡嘉琪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室金启宏与李永宏三人参加。会议的目的:(1)促进和交流各国对含盐海水在发展植物生产中利用的研究;(2)恢复和重建绿色环境;(3)发展和发现高耐盐谷物。全会共收到论文近200篇,墙报22篇。开幕式由阿联酋总理苏丹·本·扎依得·阿纳哈扬主持,东道国农业及渔业部长,教育部长先后致词,当天总理还主持了墙报展示的揭幕式,在看到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生态室展出的  相似文献   

16.
第二届全国植物形态学学术交流会于1981年11月12日至16日在杭州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78人,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其中科研机构的28人,高等院校50人。大会共收到论文140多篇,宣读了49篇。代表们认为这次会议中提出的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比上届会议有所提高,涉及的面也比较广泛。代表们反映较好的,植物解剖学方面有:“内蒙西部地区几  相似文献   

17.
1984年8月3~10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西北地区第二届病理生理学术会议和第三届新疆病理生理年会。在会议期间病理生理讲学团向大会和乌鲁木齐市等广大医务工作者作了专题报告。参加大会的共六十人,除来自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省区的病理生理工作者外,还有来自北京、广州、江苏、齐齐哈尔等地的专家和代表。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24岁,平均41岁。大会收到论文73篇,大会宣读了48篇,其中:(1)心血管方面5篇;(2)休克机制和实验治疗8篇;  相似文献   

18.
中国植物学会主持的全国第二次挥发油成份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9月21—24日在贵阳召开。来自全国有关科研、教学及香料行业的代表共45人。会议收到了论文报告34篇。这些论文报告的内容充分显示了自1981年全国第一次挥发油成份研究讨论会以  相似文献   

19.
周少雄 《蛇志》1998,10(1):77-77
由亚洲蛇伤防治学会、湛江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共同发起和组织的第一届国际蛇伤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0月15~19日在中国广东省湛江市召开。会议收到论文186篇,其中包括来自俄罗斯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论文36篇;出席会议代表136人,其中国外代表4人。会...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植物生理学会第三届年会于1987年10月14~16日在兰州大学召开。会议代表共40人,收到论文15篇。4位同志做了专题报告。论文内容有:植物核酸蛋白质代谢及其与衰老的关系;旱生植物及沙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