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李健 《蛇志》2023,(1):56-58
目的 探讨不同镇痛镇静方案对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的干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加右美托咪定进行镇痛镇静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丙泊酚进行镇痛镇静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MAP、HR、R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MAP、R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枸橼酸舒芬太尼加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7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2例)、CBP组(n=23例)和CBP+乌司他丁组(n=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经典治疗方案,CBP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乌司他丁组在CBP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病情发展,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凝血功能检测和动脉血气分析,ELISA法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和CBP组相比,CBP+乌司他丁组患者病死率、ICU住院时间、MODS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5)。②经过治疗,CBP+乌司他丁组患者APACHE II评分降至15.46±3.96,与对照组(18.06±4.25)和CBP组(17.14±5.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患者BUN、HR降低程度依次为CBP+乌司他丁组>CBP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前后PH值、HCO3-、MAP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④CBP+乌司他丁组血清CRP含量下降,WBC数量减少,其变化程度明显大于CBP组和对照组(P<0.05)。⑤对照组、CBP组和CBP+乌司他丁组患者PT、TT和APTT时间延长,血小板数量下降,其中CBP+乌司他丁组PT、APTT时间短于CBP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缓解病情,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收治的101例重症肺炎患者,患者均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根据生存情况分为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正常人共40例作为对照组。在住院时、入院后第1 d、5 d以及转出ICU(或死亡时)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清PCT、WBC以及CRP水平,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并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正常人群相比,重症肺炎患者的PCT、WBC以及CRP显著升高,与死亡组同期比较,生存组PCT、WBC以及CRP较低,P0.05;2与死亡组同期比较,生存组APACHEⅡ评分较低,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BC、CRP、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重症肺炎患者的血清PCT、WBC以及CRP水平升高明显,有利于判断重症肺炎病情,对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利奈唑胺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2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8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利奈唑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2周,检测和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血清PCT、CRP、TNF-α水平及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7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FEV1/FVC值、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PCT、CRP、TNF-α水平都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患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可能与其降低血清PCT、CRP、TNF-α水平,提高白细胞计数有关。  相似文献   

5.
赵晓琴  陈强  覃桦 《蛇志》2010,22(3):210-213
目的研究大剂量乌司他丁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154例ALI/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乌司他丁组(UTI组)(n=80),对照组(n=74)。记录两组患者开始治疗、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结果;记录患者在ICU治疗的转归。应用SPSS 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治疗3天UTI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两组患者PaO2、PaO2/Fi O2、SaO2均有上升,UTI组PaO2/Fi O2略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患者PaO2、Sa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UTI组与对照组的死亡率比较(UTI组52.5%,对照组52.7%,P=0.980)无统计学差异,机械通气时间UTI组低于对照组[UTI组(14.8±3.9)天,对照组(16.7±4.2)天,P=0.020]。根据ALI/ARDS发生的病因分为肺内源性及肺外源性进行亚组分析(A组:肺内源性ALI/ARDS,使用UTI治疗;B组:肺内源性ALI/ARDS,不使用UTI治疗;C组:肺外源性ALI/ARDS,使用UTI治疗;D组:肺外源性ALI/ARDS,不使用UTI治疗),发现乌司他丁对肺外源性ALI/ARDS患者(C组)的ICU时间、ICU内死亡率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不使用UTI的患者(D组)。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用于ALI/ARDS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且高血糖的发生率低,尤其是乌司他丁治疗肺外源性ALI/ARDS患者的预后优于肺内源性的ALI/ARD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有创通气与大剂量沐舒坦治疗脑卒中后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脑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6月~2016年2月期间,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收治老年脑卒中合并重症肺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有创通气,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沐舒坦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剂量沐舒坦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情况、肺炎严重程度、记录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O_2、PaCO_2、肺炎严重程度评分(CURB-65)及CR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_2、CURB-65及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aO_2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PaCO_2、CURB-65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a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脑卒中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NFDS)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评分(NIHSS)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FDS及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间NFDS及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通气联合大剂量沐舒坦治疗脑卒中后重症肺炎疗效确切,能够提高患者脑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吸痰、灌洗和注药治疗难治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 例确诊的难治性肺炎患者被随机分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8 例。对照组采用针对性和经验性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经支气管镜局部吸痰、灌 洗和注药。比较两组治疗情况、通气功能和血气指标变化、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病灶好转时间仅为 (12.45± 3.25)d 和(19.32± 3.86)d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和病灶好转时间(P<0.05),而住院费用仅为(30721.00± 1004.00)元,显著 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体温、CRP、WBC、RR 和HR 水平分别下降到(36.74± 0.40)℃、(34.9± 3.0) mg/L、(9.49± 1.20) × 109/L 、(21± 5) 次/min 和(84± 8) 次/min,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52.08% (P<0.05),细菌培养阳性率85.42%,显著高于细菌培养阳性率29.17%(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纤 维支气管镜局部吸痰、灌洗和注药治疗难治性肺炎,能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对穿孔性阑尾炎患儿肠道功能恢复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患儿120例,上述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两组均给予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处理,研究组给予ERAS,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WBC、CRP、IL-6水平,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状况及满意度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5 d血清WBC、CRP、IL-6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5 d血清WBC、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满意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RAS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患儿安全有效,可减轻患儿疼痛及炎性应激,促进其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心益气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U)、肌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自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心益气方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WBC、NEU、肌红蛋白、CRP水平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58%)高于对照组(70.83%)(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LVEF、SV治疗后明显升高,而LVEDV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LVEF、SV治疗后高于对照组,而LVEDV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WBC、NEU、肌红蛋白、CRP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WBC、NEU、肌红蛋白、CRP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强心益气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WBC、NEU、肌红蛋白、CRP含量,安全可靠,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予以早期肠内营养,记录患者WBC、CRP、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白蛋白变化情况、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实验组WBC、CRP、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血清白蛋白升高较对照组明显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但无显著差别(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营养状况,缩短病程、减低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1.
何浩  胡亮  何彩霞  崔嵘  夏凤强  李成 《生物磁学》2011,(17):3334-3338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7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2例)、CBP组(n=23例)和CBP+乌司他丁组(n=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经典治疗方案,CBP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乌司他丁组在CBP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病情发展,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凝血功能检测和动脉血气分析,ELISA法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和CBP组相比,CBP+鸟司他丁纽患者病死率、ICU住院时间、MODS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5)。②经过治疗,CBP+乌司他丁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降至15.46±3.96,与对照组(18.06±4.25)和CBP组(17.14±5.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患者BUN、HR降低程度依次为CBP+乌司他丁组〉CBP组〉对照组,组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前后PH值、HCO3-、MAP比较差并不明显(P〉0.05)。④CBP+乌司他丁纽血清CRP含量下降,WBC数量减少,其变化程度明显大于CBP组和对照组(P〈0.05)。⑤对照组、CBP组和CBP+乌司他丁组患者PT、TT和APTT时间延长,血小板数量下降,其中CBP+鸟司他丁组PT、APTT时间短于CBP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缓解病情,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痰清宁雾化吸入对重症肺炎患者肌钙蛋白水平、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104例重症肺炎患者,52例行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52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乌司他丁联合痰清宁雾化吸入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体征及症状消失时间、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氢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体征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TnT、cTn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ST、LDH、HBDH、CK-C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2.6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痰清宁雾化吸入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好,且可有效降低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水平,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联合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与沐舒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5例严重烧伤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在确诊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后,立即给予传统常规治疗:吸氧、视情尽早预防性气管切开、湿化气道及气道灌洗、翻身拍背吸痰、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40万单位,每隔8h静脉滴注,沐舒坦450 mg,每隔12h微泵静推;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10万单位,每隔8h静滴,沐舒坦30 mg,每隔8h静滴,疗程为10天,比较两组患者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死亡率。结果:治疗组93例患者,治愈92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1.08%(1/93),治疗过程中发生ALI34例,ARDS12例,呼吸机使用时间为(4.2±2.1)d。对照组92例患者治愈88例,死亡4例,死亡率率为4.35%(4/92),治疗过程中发生ALI43例,ARDS17例,呼吸机使用时间为(8.2±2.7)d。两组患者ALI发生率、ARDS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治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烧伤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在气管切开的前提下,给予常规传统治疗的同时,采用大剂量乌司他丁与沐舒坦早期联合使用给药,能够明显的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肺炎血清炎性指标、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利的支持,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1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接受常规治疗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的患者83例(乌司他丁组),只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67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抗炎介质及促炎介质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相关指标、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分析乌司他丁对重症肺炎血清炎性指标、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抗炎及促炎介质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7 d后,乌司他丁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乌司他丁组肺功能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乌司他丁可降低重症肺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7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态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Pa O2/Fi O2)、呼吸做功(WOB)、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dyn,WOB,Pa O2/Fi O2,CD11b+中性粒细胞、STREM-1及HMGB-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dyn、Pa O2/Fi O2及WOB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Cdyn及Pa O2/Fi O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WOB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Cdyn及Pa O2/Fi O2高于对照组,而WOB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11b+中性粒细胞、STREM-1及HMGB-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能够改善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缓解机体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联合氨溴索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10(IL-10)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者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亚胺培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WBC)、血清PCTJL-10水平以及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WBC、PCT、IL-10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WBC、PCT、IL-10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胺培南联合氨溴索能够降低重症肺炎患者WBC、PCT、IL-10水平,临床疗效较好,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联合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与沐舒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5例严重烧伤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在确诊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后,立即给予传统常规治疗:吸氧、视情尽早预防性气管切开、湿化气道及气道灌洗、翻身拍背吸痰、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40万单位,每隔8h静脉滴注,沐舒坦450mg,每隔12h微泵静推;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10万单位,每隔8h静滴,沐舒坦30mg,每隔8h静滴,疗程为10天,比较两组患者急性肺损伤(Au)的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死亡率。结果:治疗组93例患者,治愈92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1.08%(1/93),治疗过程中发生AL134例,ARDS12例,呼吸机使用时间为(4.2±2.1)d。对照组92例患者治愈88例,死亡4例,死亡率率为4.35%(4/92),治疗过程中发生AL143例,ARDS17例,呼吸机使用时间为(8.2±2.7)d。两组患者ALI发生率、ARDS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治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烧伤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在气管切开的前提下,给予常规传统治疗的同时,采用大剂量乌司他丁与沐舒坦早期联合使用给药,能够明显的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鹏  高岩  翟哲  刘小伟  杜纯鹏 《生物磁学》2013,(25):4888-4891,4907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例)和观察组(n=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十连续性血液净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IL-6及TNF-α水平;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APACHEII评分;统计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L-6及TNF-α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⑨治疗后,APACHEI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氧合,抑制ARDS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