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227例(DM组)和同期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229例(NDM组)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血脂、血糖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探讨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结果:DM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NDM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NDM组(P<0.05);DM组患者三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以及狭窄程度大于75%的血管的病例数百分率显著高于NDM组(P<0.05);在DM患者中,血糖水平控制理想组(A组)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大于75%以及发生弥漫性病变的病例数百分率均显著低于血糖控制较差组(B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多表现为弥漫和多支病变,狭窄程度严重;血糖和血脂水平异常是其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于正常范围可改善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减小其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将75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单/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两组,选取4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左室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E/A比值,同时观察休息时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结果:单/双支病变组(第一组)E峰、E/A比值下降,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三支病变组(第二组)E峰、E/A值无明显改变,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可作为鉴别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进行眼底照相或眼底荧光造影,根据DR程度分为糖尿病背景期视网膜病变(BDR)组、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组、无视网膜病变(NDR)组,记录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测量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hC-肽、血脂指标.选取三组中上述基线指标具有可比性的病例共106例(BDR组38例,PDR组35例,NDR组33例)纳入观察.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患者血糖72 h.结果:各组间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MBG、SDBG、MAGE及LAGE呈正相关(P<0.05).校正MBG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SDBG、MAGE及LAGE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7、0.396、0.284(P<0.01).结论: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有关,应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胃镜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18例)和肠外营养组(PN,14例).详细记录治疗期间的血糖波动,第4d、10d营养指标和淀粉酶等变化,并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波动较肠外营养组平稳(P<0.01).入院第4天EEN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淀粉酶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胃镜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较好方法,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120例肝源性糖尿病(HD)患者,其中46例行OGTT试验,检测了血糖、胰岛素、C肽、胰岛素敏感指数(ISI),HOMA-IR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PG/FINS)评估胰岛素抵抗,并与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17.5%)HD患者有三多一少糖尿病典型症状.OGTT结果显示HD组空腹血糖低于T2DM组(P<0.05);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显示T2DM组和HD组胰岛素分泌呈高峰延迟型,HD患者各时段胰岛素及C肽水平高于T2DM患者(P<0.05,P<0.01).HD组的FPG/FINS及HOMA-IR低于HD组,ISI高于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血糖大部分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9例病例均死于肝病并发症.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肝源性糖尿病重要的发病机制.肝源性糖尿病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临床症状不典型,短期不良预后主要与原发慢性肝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67例糖尿病患者,通过是否合并微血管痛变,分成无微血管病变组(DMI组)32例,合并微血管病变组(DM2组)35例,设正常时照组25例对比,用放射免疫法测得血清TNF-α,三组间进行比较.测受检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三组间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较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其表达也明显升高(P<0.01).结论:TNF-α表达的上调可能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对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80例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应用4周CSⅡ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Ⅳ型胶原(CⅣ);纤溶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浓度的变化.结果:①T2DM微血管病变组患者CRP、hsCRP、CⅣ、PAI-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P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CSⅡ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显著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CRP、hsCRP、CⅣ均降低(P<0.05);PAI-1显著降低(P<0.0l),t-PA显著升高(P<0.01).结论:T2DM微血管病变与血清炎症因子;CⅣ;纤溶因子有关,CSⅡ治疗除能降血糖外,还能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CⅣ水平,改善纤溶因子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的相关性及其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实验组,其中单纯T2DM患者69例(单纯T2DM组),T2DM伴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51例(DPN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心功能检查的健康志愿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计算HRV值[总标准差(SDNN)、两个相邻RR间期互差(PNN50)、差值均方根(RMSSD)]和DC值,根据各组受试者的DC值,统计对比各组的猝死风险,并分析T2DM患者DC值与HRV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单纯T2DM组、DPN组的SDNN、PNN50、RMSSD、DC值依次降低(均P0.05)。对照组、单纯T2DM组、DPN组各猝死风险等级分布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T2DM组、DPN组猝死高危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DPN组猝死高危比例高于单纯T2DM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T2DM患者的DC值与SDNN、PNN50、RMSSD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T2DM患者的DC值、HRV指标均低于正常人群,合并DPN的T2DM患者猝死风险明显提高,DC值与HRV指标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可作为T2D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功能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监测和评估糖尿病肢动脉闭塞症病情变化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院的75例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程分为一、二和三期组,各25例,并纳入2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其体内一氧化氮、内皮素1、6-酮-前列腺素F1a和血栓素B2水平变化,并运用高分辨率超声对患者及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性。结果:随着病程变化,健康对照组与三组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相比较高,一、二和三期患者的EDD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期患者的EID值较健康组、一期及二期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期与三期患者IMT与对照组相比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病程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空腹血糖水平、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变化可反映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病程发展,可作为这临床诊断与监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DMD)血管狭窄程度和分布区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来院就诊的180例有2型糖尿病(T2DM)或大血管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者60例记为A组,大血管病变非T2DM者60例记为B组,单纯T2DM者60例记为C组。另选同期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记为D组。检测对比A、B两组经彩超及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分析影响DMD的单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A组的下肢动脉病变、血管狭窄检出率、严重狭窄检出率及≥3支血管病变检出率均较B组明显更高,而颈总动脉病变的检出率较B组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两组的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脂肪因子(Vaspin)及内脂素(Visfatin)水平均较D组明显更高,而A组以上指标又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两组的甘油三酯(TG)、8-异前列腺素(8-iso-PGF2α)及内皮素(ET)水平较D组明显更高,且A组较C组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显示影响DMD的危险因素有FBG、TG、8-iso-PGF2α及ET。结论:彩超对于DMD的诊断价值较好,此类病变的分布区域主要位于患者的下肢动脉,且影响DMD的危险因素有FBG、TG、8-iso-PGF2α及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