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浆CD69、Wnt拮抗剂蛋白-1(DKK-1)与血脂、炎性因子的关系,并分析CD69和DKK1对于CH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CHD患者136例,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同时纳入与之年龄、性别匹配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3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炎性因子、血脂、及血浆CD69、DKK-1水平,分析CHD患者CD69、DKK-1水平与血脂、炎性因子、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69和DKK1对于CHD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CHD患者CD69、DKK-1、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冠脉狭窄病变程度的加重,CD69、DKK-1、IL-10、IL-6、TC、TG、LDL水平呈升高趋势,HDL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CHD患者CD69、DKK-1水平与IL-10、IL-6、TC、TG、LDL、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69、DKK-1联合检测诊断CHD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16、0.846。结论:CHD患者血浆DKK-1、CD69水平升高,与血脂、炎性因子和Gensini评分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CHD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体化膳食干预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指标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入北京友谊医院且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的90例患者,膳食干预3个月,使用24 h膳食回顾调查法和食物频度法,分析调查对象每天膳食中热能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推荐摄入量比较,分析膳食干预前后患者的饮食情况、血脂指标和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每人每日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相比,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膳食干预前,蔬菜、水果、豆类食物的摄入量偏少,肉类、蛋、奶、油脂类食物摄入量偏高,营养素供能比例不适宜,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例偏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偏低;与膳食干预前相比,膳食干预后每日谷类食物、肉类、鸡蛋、奶、油脂类的摄入量显著降低,蔬菜、水果、豆类的摄入量显著增加,摄入的总能量显著降低,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的量及其供能比显著降低,动物蛋白的供能比显著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及其供能比显著增加);经过膳食干预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増高,患者的体质指数(BMI)显著降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与膳食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通过改善膳食结构和降低体质指数,可以降低TC、TG、LDL-C等血脂指标,升高HDL-C,其营养状况不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抗阻训练联合饮食控制对中年女性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高脂血症中年女性患者152,并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观察组在饮食控制的同时行中等强度抗阻训练,对照组行低强度抗阻训练,两组训练时间持续12w。观察两组抗阻训练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抗阻训练前,两组血液中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等血脂指标以及体脂率(BFR)和身体质量指数(BMI)无明显差异(P>0.05);抗阻训练后,观察组TC、TG、LDL 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HDL 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FR和BMI检测值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饮食控制联合中等强度抗阻训练对改善中年女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具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鲢早期发育阶段鱼体脂肪酸组成变化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用气相色谱仪分析了鲢受精卵和仔鱼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变化。受精卵中共检测到19种脂肪酸;SFA含量最高,其次为PUFA,MUFA最少。SFA中以16C:0为主,MUFA中以18C:1为主,PUFA中以DHA、AA和EPA为主;n-3/n-6为2.45。初孵仔鱼中HUFA因卵膜的脱落而减少,以后逐渐积累;鲢仔鱼具有将18C PUFA转化为长链HUFA的能力;在早期发育阶段,鲢仔鱼主要消耗16C:0作为能量代谢的基质。  相似文献   

5.
莲房原花青素对家兔血脂及肝组织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莲房原花青素(LSPC)对实验性高血脂兔及其肝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按血胆固醇水平将实验性高血脂兔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三个不同LSPC剂量(100,200,400mg/kg)组,测定口服LPSC前后血清和肝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并对家兔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低剂量LSPC能明显降低高血脂兔的血清及肝脏中TG(P<0.05),显著升高血清HDL-C值(P<0.01);高剂量LSPC能显著减少高血脂兔血清TC、LD1-C(P<0.01),同时升高血清HDL-C值(P<0.05),但对肝组织形态有一定的副作用。结论:结论:提示莲房原花青素可能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恒河猴模型,为人类高脂血症研究提供理想动物模型。方法设计高脂实验饲料配方并检测常规营养成分,用高脂饲料诱导实验性高脂血症恒河猴模型,分别在2个月、4个月、6个月后监测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对其血脂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模型组在实验2个月、4个月时的日采食量和摄入能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体重则无明显变化(P〉0.05);而在实验6个月时日采食量和摄入能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的TC、TG、HDL—C、LDL—C在实验前和2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4个月比较时TC、TG、LDL—C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HDL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6个月比较时TC、LDL—C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TC、LDL—C远远高于恒河猴血脂的正常参考值水平,而TG、HDL—C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变化趋势分析结果为,模型组TC和LDL-C水平有递增趋势、TG水平则出现了先递减后逐渐恢复的趋势、HDL—C水平未出现明显变化趋势。结论模型组恒河猴具有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特征,已经初步建立了实验性恒河猴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36例和同期20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和比较其空腹血糖(FBG)、胆固醇(CH)、甘油三酯(11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FBG、血清CH、TG、LDL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而HDL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在2型糖尿病组中,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血清CH、TG、LDL的含量显著高于无并发症者(P〈0.01);而血清HDL含量显著低于无并发症者(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CH、TG和LDL的含量与其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均存在正相关(r=0.337,P〈0.05;r==0.514,P〈0.05;r=0.438,P〈0.05),而HDL的含量与其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存在显著负相关(r=-0.237,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显著的糖脂代谢紊乱,且血脂水平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并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有助于预防其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常见市售卤肉制品中52种脂肪酸含量,并对脂肪酸成分进行营养评价,为居民的合理膳食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2种具有代表性的卤肉制品,经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内标法定量,以峰面积计算脂肪酸含量。结果:考察的22份卤肉制品中,除炸带鱼外,其他样品DHA和EPA含量均较低,卤猪肝和卤鸭胗中花生四烯酸相对含量较高;样品SFA/MUFA/PUFA的构成比失衡,仅有炸带鱼含量比接近1∶1∶1,酱牛肉和卤牛蹄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ω-6/ω-3PUFA的比例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导值。腊牛肉、腊羊肉、卤猪肚、卤猪大肠等样品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IA)和血栓形成指数(IT)较高,其致心脑血管等疾病可能性较大。结论:居民在选择卤肉制品的同时,结合其他食物摄入水平,保证总脂肪酸供能适宜前提下,合理膳食结构,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分配。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水体浮游植物脂肪酸组成特征及影响因素,对采集于贵阳红枫水库3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脂肪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枫水库浮游植物以蓝藻为主;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SFA)占主导地位,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与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均比较低。水体营养水平能影响脂肪酸组成,富营养化水平越高,SFA含量越高,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越低;脂肪酸组成特征能反映浮游植物物种组成,DHA与蓝藻呈显著负相关(R=-0.87,P0.05,n=6),DHA含量越高的水体蓝藻含量越低;部分PUFA含量与蓝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5,n=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T2DM)患者营养状况及膳食结构的关系及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老年T2DM住院患者252例,年龄≥65岁,采用食物频率表(FFQ)、简易营养风险筛查量表(MNA-SF)、肌肉衰减风险表(SARC-F)现场调查;检测空腹血总蛋白(TP)、血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结果:按MNA-SF结果分为3组:营养正常组109例(43.3%)、营养不良组18例(7.14%)、营养不良风险组125例(49.6%);3组TC、TG、LDL-C、HDL、HbA1C%水平有差异性(P<0.05);3组患者膳食结构有统计学差异(P<0.05);膳食结构与HbA1C%水平相关联(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BMI(体质指数)、HbA1C%、并发症、情绪、运动、肌肉衰减是老年T2DM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半数以上老年T2DM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需要制订综合干预手段,包括调整膳食结构,控制HbA1c水平,同时提供心理干预和运动指导,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昆布(海带)在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中的降血脂作用和机制。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0只,应用高脂饲料喂养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海带粉饲料喂养干预治疗。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和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经海带干预治疗后,动物血清TG、TC和LDL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HDL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动物血清和肝组织MDA和NO水平显著低于、而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海带可能影响TG、TC、LDL和HDL等组分的代谢,通过增强抗氧化SOD和GSH-PX的活性,降低体内MDA和NO的水平,发挥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晓云  汪东剑  邓文松  邱华琴 《生物磁学》2012,(33):6552-6554,6446
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轻型脑梗塞组27例、中型脑梗塞组34例、重型脑梗塞组25例)为实验组和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实验纽血清hs—CRP、TNF-α及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型脑梗塞组比较,中、重型脑梗塞组血清hs-CRP、TNF-α及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其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型脑梗塞组比较,重型脑梗塞组血清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其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患者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清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O.05)。脑梗塞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血清hs-CRP、TNF-α及血脂指标水平对评估脑梗塞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①观察不同成分的n-3PUFA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②观察不同成分的n-3PUFA对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含有不同成分(ALA、EPA、DHA)的 n-3PUFA胶囊4g/d,观察时间为6个月,A组(金枪鱼油组,胶囊成分n-3PUFA-DHA+EPA),B组(亚麻籽油组,胶囊成分为n-3PUFA-ALA),C组(玉米油组,对照组)。分别在基线、3个月、6个月时检测血脂、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组内比较: A组在3月时HDL较治疗前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时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6月时,T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3月、6月时,血脂无明显变化(均p>0.05)。组间比较:3月时,三组患者血脂水平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6月时A组和C组之间HDL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比较:A组CRP和IL-6水平在3月时均较治疗前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时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B组和C组3月、6月时,CRP和IL-6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组间比较:3月时,三组CRP和IL-6水平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6月时A组和C组之间CRP和IL-6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①服用n-3PUFA(金枪鱼油,胶囊成分n-3PUFA-DHA+EPA )4g/d可以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同时降低总胆固醇水平;②服用n-3PUFA(金枪鱼油,胶囊成分n-3PUFA-DHA+EPA )4g/d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血清锌a2糖蛋白(ZAG)、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血脂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84例,其中PCAD 患者86例(PCAD组),非PCAD患者98例(NPCAD组),再选取同期男性<55岁,女性<65岁健康体检者8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并检测空腹血糖(FBG) 、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LDL) 、甘油三酯(TG) 、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ZAG、MCP-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ZAG、MCP-1与血脂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AD的影响因素。结果:PCAD组、NPCAD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家族史比例、体质量指数(BMI)、FPG、TG、MCP-1高于对照组,HDL、ZA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CAD组年龄、HDL、ZAG水平低于NPCAD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比例高于NPCAD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CAD患者ZAG与HDL呈正相关,MCP-1与HDL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HDL、TG、ZAG、MCP-1是PC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CAD患者MCP-1水平升高、ZAG、HDL水平降低,MCP-1、ZAG与HDL密切相关,且是PCA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珊  刘克坚  邱癌 《生物磁学》2011,(3):552-55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与血小板功能活化产物GMP-140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120例研究对象进行了血浆LDL、GMP-140水平的测定,其中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组4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40例,并与40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ACS患者血浆LDL和GMP-140水平均非常显著的高于正常人组(P〈0.01),ACS组又高于SAP组(P〈0.05),且血浆LDL与GMP-140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检测CHD患者血浆LDL和GMP-140水平的变化对CHD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疗效和预后观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抗凋亡多肽(HN)、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因子3(CTRP3)与冠心病(CHD)患者血脂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CHD患者360例(CHD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NC组),比较两组血清HN、CTRP3、血脂水平及基线资料;根据CHD患者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131)、双支病变组(n=119)、多支病变组(n=110),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测定Gensini积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HN、CTRP3与血脂及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CHD组患者吸烟史比例、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高于NC组(P<0.05),血清HN、CTRP3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低于NC组(P<0.05);CHD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患者吸烟史、空腹血糖、TC水平以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单支病变组,CTRP3和HDL-C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收缩压高于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吸烟史、空腹血糖和Gensini积分均高于双支病变组,且多支病变组CTRP3低于双支病变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D患者血清HN水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性,CHD患者血清CTRP3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中HN、CTRP3水平均显著降低,HN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CTRP3降低程度与CH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临床可考虑将其作为评估CH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营养物质测定方法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研究了三疣梭子蟹软壳硬化阶段肝胰腺的基本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发现在其软壳硬化的过程中肝胰腺指数、粗脂肪和灰分含量逐渐降低,而粗蛋白含量趋势相反;表明脂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共检测出42种脂肪酸,其中C16:0(棕榈酸)、C18:1(n-9)(油酸)和C22:6(n-3)(DHA)是主要脂肪酸;蜕壳后0~6 h,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在肝胰腺中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6~48 h,MUFA在肝胰腺中的含量逐渐上升,PUFA的含量则与其相反;SFA在6~24 h时降低,随后升高;∑EPA+DHA在肝胰腺中的含量与∑PUFA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性化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饮食干预组采用严格的饮食管控,对照组不予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情况、营养状况的差异。结果:经过3个月干预,饮食干预组FPG、2h PG、TC、TG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LDL、HDL水平干预前后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FPG、2h PG、TC、TG、LDL、HDL水平没有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PG、2h PG、TC、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DL、HDL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干预,饮食干预组TP水平、MNA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ALB水平干预前后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TP、ALB、MNA评分没有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TP水平、M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LB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饮食干预有利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血脂状况,同时还有利于改善患者自身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霍山石斛胶囊(Dendrobium huoshenese capsule,DHC)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影响及脂质过氧化水平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而后进行低、中、高三种剂量的DHC和阳性对照药血脂康实验性治疗,实验8周后,取大鼠血清、肝脏,检测模型大鼠血清总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同时测定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并计算肝系数,制备大鼠肝脏石蜡切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与高脂血症模型组相比,DHC中、高剂量组和血脂康组能显著降低高脂血大鼠血清TC、TG、LDL-C,升高HDL—C,表现为AI降低;低剂量的DHC能升高HDL—C,但在降低血清TC、TG、LDL.C和AI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DHC低剂量组对血清SOD活性升高作用不显著外(P〉0.05),其他各浓度给药组均能显著升高血清和肝脏SOD活性,降低血清和肝脏MDA含量及肝系数(P〈0.05,P〈0.01);同时,DHC各给药组还可不同程度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肝细胞的脂肪变性程度。结论:霍山石斛胶囊能调节血脂代谢异常,增强抗氧化能力,具有防治脂肪肝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探究不同类型膳食脂肪酸组成比例摄入对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作用,选择南方某医学研究院的志愿门诊病人60人为研究对象,分析摄入比例分别为1∶1∶1、1∶1.7∶1.2和1∶1.7∶2.3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后,研究对象血脂中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l和载脂蛋白B的变化情况,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健康人体和糖尿病患者的磷脂脂肪酸谱。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健康人体;摄入不同比例膳食脂肪酸后糖尿病患者的甘油三酯均明显升高;摄入膳食脂肪酸比例为1∶1.7∶1.2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逐渐降低;摄入脂肪酸比例为1∶1.7∶1.2时,载脂蛋白B无明显变化。说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是影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曲线下面积的重要因素,脂肪酸构成比是选择合理糖尿病患者膳食脂肪酸构成比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