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瓶尔小草是观察厚囊蕨类孢子囊发育的一种好材料。以瓶尔小草为材料观察孢子囊发育具有如下优点:便于确定和获得孢子囊发育的各个时期;易制作半薄切片和观察;可代表较原始的蕨类植物孢子囊发育的特点(厚囊型)等;为丰富《植物学实验》的教学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戴锡玲  王赛赛  王全喜 《生物学通报》2012,47(9):52-53,F0004
团扇蕨[Gonocormus minutus (Blume) Bosch]是观察蕨类植物孢子囊发育过程的一种好材料.以团扇蕨为材料观察孢子囊发育具有取材容易、方便确定和获得孢子囊发育的各个时期、方便进行半薄切片和观察、可代表大多数蕨类植物孢子囊发育的特点(薄囊型)等优点,可为丰富《植物学实验》的教学材料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孢子囊柄是蕨类植物孢子囊与叶片的连接结构,但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并不完全清楚。本文作者在观察维明鳞毛蕨(Dryopteris zhuweimingii)和东方荚果蕨(Pentarhizidium orientale)孢子囊柄的结构时发现:(1)两者的孢子囊柄都由3列细胞组成;(2)两者孢子囊柄的细胞壁可明显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次生细胞壁的S1层,呈螺旋状紧密排列,紧贴外壁但容易分离;外层为初生细胞壁。这一结构对支持和保护孢子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洪河  王怿 《古生物学报》2002,41(2):251-258
描述新疆和布克赛尔晚泥盆世洪古勒楞组中的一种石松类孢子囊穗,该孢子囊穗二歧分叉一次,长纺锤形叶座紧密螺旋排列于穗轴上,每轮6枚;孢子叶披针形,具叶柄,单脉,叶缘具细齿;孢子囊近轴处着生,长椭球形,囊内有4枚大孢子;大孢子圆球形,表面光滑,直径为900-1200μg。通过对比研究,将当前孢子囊穗定为新属、新种,即Hefengistrobus bifurcus gen.et sp.nov.,同时讨论该孢子囊穗在石松类演化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葡萄生轴霜霉菌孢子囊的长期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葡萄生轴霜霉菌的活体保存问题,本文开展了多种保藏方法的研究。采用二甲基亚砜和甘油分别于不同低温条件下对孢子囊进行了保存,取出后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孢子囊用不同保护剂处理后保存于-76℃中5d,10%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孢子囊经接种后发病面积百分率为68.3%,其致病性明显强于25%甘油处理;孢子囊用不同浓度的二甲基亚砜保存于-76℃中30d,5%和10%二甲基亚砜处理后致病性差异不显著,但明显高于15%、20%、25%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孢子囊;5%和10%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孢子囊,在-76℃中保存5d和15d后,致病性明显高于-20℃的处理;孢子囊经-76℃保存240d后,10%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孢子囊无致病性,而5%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发病面积百分率为56.3%,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孢子囊用含5%的二甲基亚砜处理能在-76℃中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6.
细叶满江红(Azolla filicufoides Lam.)是优良的水生绿肥和饲料作物,又是用孢子果越夏和过冬的好材料,植物学者对其进行广泛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本文记述了电镜扫描观察到的大孢子果及小孢子囊泡胶块的图象;认为大孢子果表面同小孢子囊泡胶块的附着力,与大孢子果的萌发力有相关性;指出孢子果带菌,将是导致高温季节大田满江红发生毁灭性病害“自然倒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蕨类植物无性生殖过程中有诸多重要的分类和演化特征,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紫萁科(Osmundaceae)代表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孢子囊的形态和孢子形态,以及表面纹饰的形成过程。结果显示,紫萁具有如下原始特征:①孢子囊大型,无囊群盖,具盾状环带,孢子叶上的孢子囊同时发育,孢子囊纵向开裂;②孢子囊中孢子数量多;③孢子同型,具三裂缝,为辐射对称的四面体型;④孢子表面由外壁构成的纹饰形成过程复杂。从无性生殖角度显示紫萁科在真蕨类植物中古老的演化地位。  相似文献   

8.
黑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是最常见的真菌,是微生物学实验的重要材料。观察黑根霉是孢子植物实验中一个必做的实验。传统培养黑根霉的材料是用馒头或面包,但在实验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样几个问题:1)取材封片时,稍不注意,缝松交织菌丝体易缠绕,孢子囊梗、孢子囊被埋在菌丝内无法观察。2)学生根本无法观察到假根、葡萄枝。  相似文献   

9.
用扫描电镜和X ray微区分析方法测定和分析了中国产的13种及变种的桫椤科植物的叶、孢子和孢子囊环带中元素组成和平均质量分数。结果表明这13种及变种植物在叶、孢子和孢子囊环带的元素组成上彼此均有一定的差异;在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上,差异更加明显;同一植物的叶、孢子和孢子囊环带元素组成大多不完全相同,在叶中的元素种类均多于孢子和孢子囊环带的元素;并且同一植物的叶、孢子和孢子囊环带中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差异也较大;13种及变种植物叶、孢子和孢子囊环带元素的的平均质量分数最高的大多为K元素,而孢子中质量分数最高的为Si元素。13种及变种的桫椤科植物在元素组成和平均质量分数上的差异可能与其结构、生理和生态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0.
观察蕨孢子囊的常规方法是 :用刀轻轻刮取孢子囊使其落在载玻片上 ,再把载玻片放置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反光镜采光观察。这种方法虽然也能看到孢子囊和孢子 ,但在刮取时孢子囊的结构受到一定的破坏 ,而且还看不到孢子囊在孢子叶上的着生方式。现在笔者介绍一种蕨孢子囊的直接显微观察方法 ,供大家参考应用。直接观察也就是不把孢子囊刮下来 ,而是用镊子撕取 1片孢子叶 ,使其背面向上露出孢子囊群 ,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为了不让操作时孢子叶滑动 ,最好用透明胶带把孢子叶粘贴在载玻片上 ,注意不要触碰和粘住孢子囊群。这时用肉眼可以看到孢…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半薄切片法,连续观察了极度濒危级(CR)植物中华水韭大小孢子囊的发育过程,以期从无性生殖的角度,为探讨其濒危原因提供直观可靠的理论根据。结果显示:(1)中华水韭的大小孢子叶相间排列,无混生孢子囊。(2)隔丝为孢子供给营养,其体积直接影响孢子的大小、产量和育性。(3)大小孢子囊都近半数败育,小孢子囊为整齐发育,大孢子囊为不整齐发育。(4)大小孢子囊均无柄,且都不存在开裂结构,只有孢子囊壁腐烂后才能散播孢子。研究认为,中华水韭的濒危与孢子囊的发育特征密切相关,孢子囊的高频率败育、没有开裂结构以及对环境的依赖,是造成中华水韭濒危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与近缘类群孢子囊的比较,发现仅水韭孢子的散播借助外力,对生境要求较高,即验证了水韭古老的系统学地位,同时说明水韭更具有监测生境地区环境指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inn.)为材料,介绍了蜈蚣草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制作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主要特点是在同一孢子囊群中,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步,可以同时观察到前期到末期Ⅱ之间各个时期的分裂相。蜈蚣草分布广、取材容易,是观察减数分裂过程的一种好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水韭叶舌和缘膜的发生及其发育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以人工培养的中华水韭幼苗的最初几枚叶至成熟植株的叶为实验材料,连续解剖观察其叶舌和缘膜的发生、发育进程,并分析其发育进程与孢子囊和叶片的关系.结果显示:(1)中华水韭叶舌与叶片在其个体发育早期来自于同一原基,但叶舌最初的发育速度快于叶片.(2)中华水韭的苗龄达到15枚叶时开始有孢子囊发生,此时的叶舌下方有明显的缘膜结构.(3)当中华水韭的孢子体达到30枚叶片以上时,早期产生于植株外围的孢子囊已经发育成熟,可以清楚地区分出大、小孢子囊,其中在已经成熟的大孢子叶上,叶舌相对于孢子囊的长度变短,下唇萎缩,缘膜消失;成熟小孢子叶的叶舌比大孢子叶的叶舌长,上翻程度大,下唇萎缩程度不如大孢子叶明显,缘膜也退化消失.研究认为,缘膜是水韭系统发育早期的普遍结构,而演化后期一些地区的缘膜则显著退化甚至消失;对于系统发育初期的中华水韭,其叶舌与叶片的差异并不像现代水韭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14.
将感染肉孢子虫的牛肉喂给4条犬和4只猫,分别于9—11天和8—9天从粪中检出孢子囊,其感染分别持续28—37天和28—34天。对照犬猫粪中一直未查出孢子囊。感染犬猫粪中的孢子囊均为椭圆形,无色,内有4个子孢子和不规则颗粒性残体,其大小分别为15.44×10.09μm和12.12×7.68μm。用感染犬粪中的新鲜孢子囊接种另2条健犬,粪检未见孢子囊。对感染清除后的2条犬再次接种包囊,发生了与初次接种类似的感染过程。结果表明,感染东北黄牛的肉孢子虫至少2种,牛犬肉孢子虫(Sarcocystis bovicanis)和牛猫肉孢子虫(Sarcocystis bovifelis)。  相似文献   

15.
红毛菜丝状体核分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具异型世代交替的福建人工栽培的红毛菜为研究材料,对红毛菜丝状体世代的丝状藻丝及孢子囊枝等阶段进行了较系统的核分裂观察研究,探讨红毛菜核分裂特征.结果显示:红毛菜营养藻丝和孢子囊枝细胞均为二倍体细胞,2n=8,其核分裂显示为有丝分裂的过程;同时,丝状体阶段细胞核分裂至前期末均会出现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显示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行为是红毛菜丝状体核分裂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杉木小孢子囊败育过程中的胼胝质壁和孢粉素的消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在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的小孢子囊内各种细胞的胼胝质和孢粉素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雄性不育株的小孢子囊发育迟缓,其败育可分为:无小孢子囊型,减数分裂I前中层细胞增生型和减数分裂I后中层细胞增生型等3种;其细胞壁厚薄不均,在其小孢子囊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淀粉粒缺乏或异常;在早期,其胼胝质壁较可育株的薄,发出的荧光较弱;发育后期,则具有胼胝质壁,直至细胞解体。不育株小孢子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霜霉病菌寄生霜霉孢子囊的保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娟  梁晨  李宝笃 《菌物学报》2013,32(6):1071-1078
通过离体子叶冷冻法、离体叶片冷冻法和10%二甲基亚砜+5%脱脂乳冷冻法等3种方法来保藏大白菜霜霉病菌寄生霜霉,并采用离体子叶接种法测定孢子囊的致病力,以筛选出一种较好的保藏方法。结果表明,保藏6个月后,离体子叶冷冻法和离体叶片冷冻法保藏的孢子囊的萌发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较高;而10%二甲基亚砜+5%脱脂乳冷冻法保藏6个月后仅有2.16%的孢子囊能够萌发,菌株致病力丧失,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为0。保藏12个月后,离体子叶冷冻法保藏效果最好,孢子囊萌发率达到62.22%,发病率为90%,病情指数为48.89;离体叶片冷冻法保藏的孢子囊的致病力较弱;10%二甲基亚砜+5%脱脂乳冷冻法保藏12个月的孢子囊全部失活。此外,采用离体子叶冷冻法保藏12个月的32株寄生霜霉复壮成功率达到了93.75%。离体子叶冷冻法适用于寄生霜霉的保藏,其孢子囊可长时间保持较高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原始鳞木属(Protolepidodendron)孢子囊的特征,发现该属的孢子囊是以一个短柄从生殖枝轴伸出,孢囊柄伸出处与孢子叶基部有一定距离,有的孢子囊在孢囊柄顶端分裂为左右对称的,倒挂的梨形孢子囊,大多数孢子囊不分裂,根据孢子囊具柄,着生于柄的顶端能区别孢子囊无柄,着生于孢子叶腹面的巴尔兰德属,长穗属,并描述了澧县原始鳞木(新种)(Protolepidodendron lixianense Feng et Ma sp.nov)。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原始鳞木属(Protolepidodendron)孢子囊的特征,发现该属的孢子囊是以一个短柄从生殖枝轴伸出,孢囊柄伸出处与孢子叶基部有一定距离,有的孢子囊在孢囊柄顶端分裂为左右对称的,倒挂的梨形孢子囊,大多数孢子囊不分裂,根据孢子囊具柄,着生于柄的顶端能区别孢子囊无柄,着生于孢子叶腹面的巴尔兰德属,长穗属,并描述了澧县原始鳞木(新种)(Protolepidodendron lixianense Feng et Ma sp.nov)。  相似文献   

20.
外界因子对条斑紫菜自由壳孢子囊枝形成和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不同光照周期(8L:16d、12L:12d和16L:8d)、不同温度(15℃、20℃和25℃)、不同光照强度(29、42、57、72和86μmol m-2·s-1)等外界因子对条斑紫菜自由丝状藻丝切断诱导形成壳孢子囊枝影响,以期获得条斑紫菜壳自由孢子囊枝形成的最佳外界条件.结果表明,在25℃和57μmol m-2·s-1条件培养30d后,短日照(8L:16d)对壳孢子囊枝诱导形成效果最好,其壳孢子囊枝形成率高迭92,5%,50d后几乎达到100%;在25℃和短日照条件培养30d后,光照强度为57μmol m-2·s-1,时,壳孢子囊枝诱导形成率达到最高(92.2%),光照强度过高过低均不利壳孢子囊枝形成;在57μmol m-2·s-1和短日照条件下,当温度为25℃时,壳孢子囊枝形成率最高,形成率随温度下降而减少.在12L:12d光照周期、57μmol m-2·s-1光照强度和25℃温度条件下,自由壳孢子囊枝生长最快,其日平均相对生长率可迭54.43%.以上研究为实现紫菜细胞工程育苗新技术一自由壳孢子囊枝育苗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