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佳木斯市第一中学模范生物教师王海廷,积极带领学生学习米丘林的学说.他在学校里开辟了小植物园,设立了标本室,依据米丘林学说的原理,采取李森科所倡议的人工春化法,在小植物园内实验多麦春播有了初步成果.东北北部省份几年来试种的冬麦,经过漫长的冬季,因饱受寒霜和植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利用用植物园的. 一.在植物园内讲课例如在研究“植物阶段发育的理论”时,带领同学到植物圆的麦类实验区,由参加冬麦春化实验的同学,通过春化区与对照区冬小麦在生长发育上的差异,向全班同学报告冬小麦的春化方法与过程,以及在日常统计调  相似文献   

3.
解放初期我所同志开始学习米丘林生物学,在1949年下半年就有些同志学习李森科的阶段发育理论。但是当时由于文献较少,只是从间接资料着手。那时,因为一面学习一面进行试验,所以曾经不正确的理论来做研究工作的出发点。例如把阶段发育的工作和其他欧美  相似文献   

4.
我在第一次教达尔文主义基础课,讲到植物阶段发育理论时,要先分析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的不同现象.学生对这两种现象的意义,很难彻底体会,再讲春化价段与光照价段,没有实验证明,同学们对生物生长发育的规律也是不易透澈的。根据这种情况,在第二次教植物阶段发育理论时(1954年春)我就设法使同学作栽培实验。可是我校正在市区中心,校舍过小,找不到小块土地作栽培区;于是利用花盆作栽培.天津附近找不到纯种多小麦,于是用白菜作春化及光照实验。方法很简单:先行春化,选一些白菜种子,放烧杯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青岛会议之后,相继有不少摩尔根学派的专家对米丘林遗传学中的很多问题提出了若干批评,而米丘林学派的专家却一直显得很消沉。因之,使不少人,主要是一些对米丘林学说没有什么根基的青年人和学生感到:米丘林遗传学真是太抽象、概念和哲学化了,研究方法粗枝大叶,阶段发育理论、活质学说、复壮方法、春化处理、无性杂交、春麦变冬麦、获得性遗传、遗传性定义等等,不是有问题,就是弄错了!没有什么学头和搞头了!事实是否如此,希望米丘林学派的专家也能发表一点意见。我们对米丘林遗传学懂得大少、太肤浅。  相似文献   

6.
引言1918年 Gassner 在研究冬型和春型禾谷类植物生理学差异的工作中,确定了温度对冬型植物完成发育的重大作用。从此时开始,特别是(1935)创立植物阶段发育学说以来,对植物个体发育的春化过程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已有许多学者指出了的植物阶段发育学说的一些论点是不  相似文献   

7.
自从李森科发表了他的关于禾榖类作物的春化工作并创立了植物阶段发育理论以后,发育生理的研究才开始建立在正确的唯物辩证法的规律的基础上,使这项研究是以进化为基础(了解个体发育为某一类型植物在千百万年的进化中所累积而成的过程)并正确地在发育是  相似文献   

8.
一.阶段发育是植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植物的形成与进化和外界环境条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联系是自然长期选择的结果。因此植物对於曾经产生它的环境条件,就成为了它生活中的要求,由於植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关系,因而植物在其发育过程中对於一定环境条件的要求,必然是其历史形成的反映。李森科关於植物阶段发育理论的概念是从冬小麦的研究中总结出来的,具体的反映了冬小麦的历史形成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冬小麦对於低温条件及长日照条件要求的这种严格性,并  相似文献   

9.
米丘林所发现并且做过实际研究过的植物有机体的阶段异质性,在李森科院士所制定的植物阶段发育理论中找到了科学的理论根据。根据这种理论,植物有机体在其各个发育阶段上可以同化严格一定的外界环境各种不同的综合条件。在不同发育阶段上被同化的各种综合条件,影响到植物茎生长点的年青细胞,在细胞中引起质量上(阶段上)的各种变化,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0.
Ⅰ.引言李森科院士的植物阶段发育理论,正确地揭发了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系统发育与个体发育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人们能更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在短期内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新类型。近年来,植物阶段发育理论在苏联阿瓦克扬院士的工作中更深入的发展了。  相似文献   

11.
水稻结实器官形成过程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李森科把植物个体发育的规律建立在阶段发育的理论基础上以後,使得我们有可能科学地去查明植物器官形成的规律及其所要求的外界环境条件。李森科早巳指出:阶段的改变虽然不能经常伴随着新器官的出现而被觉察出来;但是,阶段质变的过程却常是器官形成的基础。在某一个发育阶段内,只能形成植物的某些器官、性状和特徵。譬如,苏联农业生物学家已经指出,小麦在春化阶段完成以前只能形成根、叶和分蘖,而在完成了光照阶段以後,就能开始形成结实器官。同时指出:不同品种的作物是依照着它们各自的本性(遗传性)以各自不同的速度来通过器官形成的各个时期,这种器官形成或通过的速度,同时  相似文献   

12.
春化过程中小麦胚中核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核酸及核朊物質在生物有机体的代谢、分化、发育和适应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植物发育阶段的变化上核酸物質含量的探讨,也是很有兴趣的问题。所以在1953—1954年,便进行了春化过程中小麦胚中核酸含量的测定。以了解在春化阶段核酸物变化的情况。现在将实验方法及结果简单介绍於下。一.实验方法实验材料是采用冬小麦“小红芒”及“北系3号”两品种。种子经过消毒後,分别补足水分  相似文献   

13.
在苏联与论参预之下,于1929年中出现“春化”的理论,这一理论系李森科在其工作中发现。冬性植物从其发育特性转变为春性的发育现象包括在这一术语的内容之内。如果春化在自然条件下完成,则温度为其决定的因素,此时秋播植物经受适当寒冷的长期作用。在这一情况下的春化可称为温度春化。在另一状况下,能够以其他的主导因素进行春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答     
问:为什么一年生植物可以在春化处理时,可以完成其春化阶段,而二年生植物的甘蓝等就不能以此法完成春化阶段? 答:发芽种子的春化法是一种人为的方法,主要是利用适当的温度(对小麦说是低温)来处理方才萌发的种子.利用控制湿度来抑制其生长.靠着种子本身的储蓄与外界的条件,可以满足该植物在春化阶段所需要的发育条件,因而可以在早期就通过这个阶段.但在自然种植的情形下,作物通过这个阶段,通常不是在早期萌发时,而是在较后的幼苗期.种子春化法对小麦、萝蓝…等作物  相似文献   

15.
李森科院士(1935)在“春化作用的理论基础”中指出:植物的階段变化发生於茎的生长点中。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就很自然地想到,階段质变是集中在胚的生长点中,那么如果春化分离胚(去掉胚乳的)是否可以正常地通过春化階段呢?胚乳和胚的关系是怎样呢? 关於胚乳对於胚的作用的问题,(1939,1940)曾研究了利用双倍胚乳的方法来增加春小麦胚的养料对F_1植株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作者确定由利用早熟品种的胚乳而獲得双倍养料的胚,所长成的植株,比普通种子长成的植株早熟,相反,由獲得晚熟品种的胚乳的胚,所长成的植株,发育比对照延迟。  相似文献   

16.
一.目的意义为配合“植物阶段发育理论”一章的教学,可以在学校试验地进行简单地作物光照阶段的分析试验工作。既可使学生从实践中体会李森科院上提出的植物阶段发育理论的正确性,又可使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工作对这一伟大理论加深理解,增加对作物栽培的认识,激发起研究作物栽培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一.欣欣向荣的苏联农业和威廉姆斯在农业方面,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为什么首先要学习米丘林和威廉姆斯的学说呢?为什么对于任何一个农业工作者,都必须如此呢?因为他们的学说是生物科学的两个方面.就从生物科学的基本法则、生物与外界环境条件的辩证统一来说,米丘林和威廉姆斯的继承者——李森科院士告诉我们说:“必须明了死的自然体是活的自然体的来源,活体由外界环境条件所构成和所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今年旧历年的第二天在南墙根下拨开积雪挖了一个直径约半尺左右的小坑。坑的深度以挖透冻土后三、四寸为至(此处温度正是在0℃以上1—2℃左右)。将浸湿的小麦种子包在小布包里放入坑内(底下垫一小块瓦片)蒙上些草,然后将挖出的土填起来。填平后上面堆一堆雪以防外面冷空气侵入。到旧历2月15(春化45  相似文献   

19.
东北中部平原地区冬季严寒少雪,秋播小麦常常不能安全越冬,在某些年份,麦苗甚至全部冻死.为了解决当地冬小麦的越冬问题,我们从1949年开始,根据李森科院士的理论,用改变春小麦为冬小麦的方法,企图创造出具有高度越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品种DS1号生育进程的温光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S1号是适于 2 2 .5 kg/hm2 播种量的秋播冬小麦品种。为了掌握其温光反应特性 ,为确定它的适宜种植范围提供试验依据 ,2 0 0 1年和 2 0 0 2年 ,用这个小麦品种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了 8种不同温光组合的生态模拟试验。参试品种是 DS1号。每台气候箱的体积为 5 0× 5 0× 1 0 0 cm3。试验过程中 ,箱内相对湿度是70 %~ 78%。光照强度为 90 0 0 lx。试验结果显示 ,在不同处理中 ,出苗至抽穗过程中 ,≥ 5℃积温和天数差异极大。结果表明 ,低温不是唯一的春化条件。在 8种不同的处理中 ,植株抽穗前 ,表现了不同的温光效应。在生育前期 5℃的处理中 ,可以完成春化 ,与之配合的 1 6h光照的长日条件或 8h光照的短日条件均可。在2 0℃和 8h光照的处理中 ,未表现出短日春化效应 ,或抽穗期显著拖长。短日春化可能要有一定的光照强度相配合。生育前期或直至抽穗前 ,在 2 0℃和 1 6h长日条件下 ,可以通过“非春化途径”完成抽穗前的生育进程 ,出苗~生理拔节和出苗~抽穗阶段并不拖长或略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