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不同处理对核移植重构胚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供体细胞代数、大小、周期以及基因转染处理对重构胚发育的影响. 结果如下: (i)体外培养5~7代细胞做供体核, 重构胚的桑椹/囊胚率显著高于16~18代细胞的桑椹/囊胚率(17.3% vs. 4.9%, P < 0.05); (ii) 15~25 μm细胞做供体核, 重构胚的桑椹/囊胚率为20.0%, 高于8~15 mm细胞、25~33 μm细胞桑椹/囊胚率(8.0%, 9.7%), 但效果不显著(P > 0.05); (iii) 血清饥饿与非血清饥饿的细胞做供体核, 重构胚的桑椹/囊胚发育率没有显著性差异(11.8% vs. 18.6%, P > 0.05), 但非血清饥饿的效果要好于血清饥饿; (iv) 用0.05 μmol/L秋水仙素处理供体细胞效果最好, 重构胚的桑椹/囊胚率可达27.5%, 而未处理或用0.1 μmol/L秋水仙素处理供体细胞, 重构胚的桑椹/囊胚率分别为17.1%和12.1%, 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 (v) 以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细胞做供体核, 重构胚的桑椹/囊胚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细胞做供体核的桑椹/囊胚率(3.1% vs. 20.4%, P < 0.05). 上述结果表明, 传代少、中等大小的细胞更适合做供体核; 血清饥饿没有必要; 用0.05 μmol/L秋水仙素处理供体细胞有利于重构胚的发育; 转基因供体细胞对重构胚发育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2001-2003年在北京进行了2个年度的冬小麦小量播种秋播试验.2001-2002年,在22.5kg/hm2播量中,参试品种DS 1号的最好产量是5589.0kg/hm2.2002-2003年度,在22.5kg/hm2播量处理中,京411、鲁麦21、晋麦73、DS 1号的产量分别达到8537.7、7403.7、7353.75和6836.25kg/hm2.试验中,旗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阻力、CO2传导度和叶肉细胞CO2浓度表明植株的生理功能较旺盛.硝酸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表明植株代谢活动较强.在产量构成因素中,这些品种的单株穗数较多.  相似文献   
3.
小量播种条件下冬小麦的产量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1~2003年在北京进行了2个年度的秋播,研究冬小麦在小量播种条件下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在22.5kg·hm^-2播量处理中,DS1号和临抗1号的平均最高产量分别达6836.25和7353.75kg·hm^-2,在一些重复小区中,产量超过7500kg·hm^-2,小量播种试验中,参试品种有正常的生育表现.麦苗的总糖、脯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单株分蘖能力强.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阻力、CO2传导度和叶肉细胞CO2浓度表明植株的生理功能较旺盛.硝酸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表明植株代谢活性较强.在产量结构中,单株穗数多.在小量播种生产中,品种选择是前提,播量确定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品种DS1号生育进程的温光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S1号是适于 2 2 .5 kg/hm2 播种量的秋播冬小麦品种。为了掌握其温光反应特性 ,为确定它的适宜种植范围提供试验依据 ,2 0 0 1年和 2 0 0 2年 ,用这个小麦品种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了 8种不同温光组合的生态模拟试验。参试品种是 DS1号。每台气候箱的体积为 5 0× 5 0× 1 0 0 cm3。试验过程中 ,箱内相对湿度是70 %~ 78%。光照强度为 90 0 0 lx。试验结果显示 ,在不同处理中 ,出苗至抽穗过程中 ,≥ 5℃积温和天数差异极大。结果表明 ,低温不是唯一的春化条件。在 8种不同的处理中 ,植株抽穗前 ,表现了不同的温光效应。在生育前期 5℃的处理中 ,可以完成春化 ,与之配合的 1 6h光照的长日条件或 8h光照的短日条件均可。在2 0℃和 8h光照的处理中 ,未表现出短日春化效应 ,或抽穗期显著拖长。短日春化可能要有一定的光照强度相配合。生育前期或直至抽穗前 ,在 2 0℃和 1 6h长日条件下 ,可以通过“非春化途径”完成抽穗前的生育进程 ,出苗~生理拔节和出苗~抽穗阶段并不拖长或略长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讨一种新型硅化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标记人羊膜间充质细胞的最佳方法, 并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Si-SPIO和多聚赖氨酸混合制备PLL-Si-SPIO复合物, 标记体外培养的hAMCs. 利用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Si-SPIO的标记情况进行分析鉴定. 分析Si-SPIO标记后1~4周铁颗粒在细胞内的维持与稳定. 应用MTS分析法探讨经Si-SPIO标记后hAMCs的增殖活性. Si-SPIO标记后的hAMCs移植到小鼠纹状体内1周, 鉴定Si-SPIO阳性细胞的存活与分布. 观察发现, hAMCs经Si-SPIO标记后细胞内可检测到大量铁颗粒, 铁颗粒能在细胞内维持4周以上. Si-SPIO标记具有浓度依赖性, 最适浓度为20 µg/mL; 较低浓度的Si-SPIO对细胞增殖活力没有显著影响. 移植到小鼠脑内1周后可见Si-SPIO阳性细胞. 结果可知, 浓度为20 µg/mL的Si-SPIO标记hAMCs可获得良好的标记效果, 并且不影响细胞的增殖活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