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超声波作为一种机械振动波,兼具波动效应、力学效应和热效应.这3种效应在临床中均有较大应用价值,可用于疾病的成像诊断、辅助给药、调控以及热消融治疗等.超声技术所具有的非侵入性、穿透力强、空间分辨率高等特性,使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都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大量学者将超声技术应用于抑郁症诊疗.本文主要从超声成像、超声定点给药、超声调控、超声诱导抑郁几个方面总结近十年来超声技术在抑郁症中的应用,以期为研究抑郁症发病机制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具有超声定位的高空间分辨率和光学检测的高灵敏度的超声调制光学成像技术是一种有前途的无损的生物组织成像技术。文章阐述了该技术的成像原理,评述了前人在散射介质中声光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介绍了该领域在技术路线上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超声调制光学成像技术的优点并展望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对心脏疾病治疗研究的深入,超声技术在心脏疾病治疗领域中的应用逐步成为研究热点。其中,体外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物理疗法,尤为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体外超声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超声空化效应和超声微泡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及超声造影剂研制的进展,空化效应和超声造影剂协同运用作为一种高效、安全、操作简单,且具有一定靶向性的无创治疗手段,在基因治疗、药物输送、溶栓和治栓,以及炎症与肿瘤的靶向诊断与治疗方面显示了巨大的运用潜力。简要综述了超声空化效应和超声微泡的治疗机制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超声对比剂的使用使得超声诊断更加准确,扩大了超声成像的应用范围。但单一影像技术难以满足肿瘤等重大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求。因此开发以超声对比剂为核心,具有多模式成像功能,或同时兼备肿瘤诊断和治疗功能的多模式功能化对比剂是目前的一大研究热点。多模式成像的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诊断和治疗功能的结合为使得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解决提供了新理念和新希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基于超声的多模式功能化对比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CEUS评价肝脏疾病的临床运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UES)成为目前超声领域中前沿的跨学科研究重点,随着超声造影剂、超声造影技术发展迅速,超声造影为肝脏疾病的超声评价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大量研究表明,CEUS在肝脏方面的临床应用最为成功,其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肿瘤非手术治疗中及治疗后疗效的观察等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肯定.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神经外科手术。然而,目前尚无确切的方法阻止疾病的发展,新的治疗方案亟待探索。超声波因其具有非侵入性、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穿透性的特点,现已被广泛关注并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之中。近些年兴起的磁共振成像(MRI)引导聚焦超声消融技术、MRI引导聚焦超声开放血脑屏障给药技术、低强度聚焦超声调控技术和声遗传技术都已经在临床研究或临床前动物模型中取得可喜的成果。本文从以上4个方面综述近5年经颅超声技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主要进展,并对其中的一些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研究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的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磁性纳米粒子肿瘤热疗技术是目前国际上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驱动磁性纳米粒子(UDMNP)运动进行肿瘤细胞灭杀的新技术,实现磁性纳米粒子的肿瘤治疗.系统研究了肝癌肿瘤细胞HepG2的治疗效果,在一定超声频率下,改变超声功率和超声作用时间,UDMNP具有明显灭杀效果.实验结果显示,较小超声功率下,肿瘤细胞损伤较小,随着超声功率增加,UDMNP对肿瘤细胞表现出明显的灭杀作用.同时,随着作用时间增加,同一超声功率驱动下UDMNP对细胞的灭杀效果也明显提高,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本文提出的UDMNP肿瘤细胞灭杀方法的显著优势是减少了化学毒性和有害辐射,是一种物理性机械损伤技术,对促进磁性纳米粒子的临床医学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超声成像无创、无放射性、低成本、实时成像的优点,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成像手段之一。特别是超声造影剂引入之后,超声成像的图像分辨率和灵敏度得到了大大提高,使超声成像在临床上得到了进一步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超声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提出了"超声分子成像"的概念。它是一项结合了分子靶向造影剂和超声影像技术的能在分子水平下观察病理变化的新兴技术,目前这一技术还处于研究初期阶段。但大量临床前的研究成果已表明超声分子成像在诊断血管生成、炎症和血栓三种疾病具有很大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常用超声造影剂的种类以及超声分子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技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超声成像无创、无放射性、低成本、实时成像的优点,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成像手段之一。特别是超声造影剂引入之后,超声成像的图像分辨率和灵敏度得到了大大提高,使超声成像在临床上得到了进一步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超声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提出了"超声分子成像"的概念。它是一项结合了分子靶向造影剂和超声影像技术的能在分子水平下观察病理变化的新兴技术,目前这一技术还处于研究初期阶段。但大量临床前的研究成果已表明超声分子成像在诊断血管生成、炎症和血栓三种疾病具有很大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常用超声造影剂的种类以及超声分子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技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对肝肿瘤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肝肿瘤患者76例,术前均行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与病理诊断(黄金标准)的结果。结果: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造影与病理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对肝肿瘤诊断中均有重要价值,建议二者联合检测,提高肝肿瘤检出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像学特征及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12例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按超声诊断分级Ⅰ级、Ⅱ级、Ⅲ级分为62例、27例、23例,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像学特征,分析静脉内径与病程的相关性,并分析超声诊断分级与临床症状积分、体质量指数(BMI)、妊娠次数、既往工作站立时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超声诊断分级患者的静脉内径、静脉丛范围和静脉流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内径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超声诊断分级与临床症状积分、妊娠次数、既往工作站立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BMI呈负相关(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瘀血综合征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超声诊断分级、静脉内径与临床因素存在一定的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联合低频超声对新生儿颅脑病变的诊断价值,为新生儿颅脑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4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接诊并疑似出现颅脑病变的新生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探头对颅脑进行检查,并住院治疗。比较高频超声、低频超声、高频联合低频超声对新生儿颅脑病变的检出率;根据出院诊断结果比较高频超声、低频超声及联合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情况及对颅脑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高频超声检出颅脑病变35例(56.45%),低频超声检出颅脑病变27例(43.55%),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检出颅脑病变53例(85.48%),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对新生儿颅脑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高频超声、低频超声(P<0.05);高频超声对新生儿颅脑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低频超声(P<0.05)。高频联合低频超声对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与临床诊断总体符合率高于高频超声、低频超声,高频超声对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与临床诊断总体符合率高于低频超声(P<0.05)。高频联合低频超声对新生儿不同颅脑疾病诊断灵敏度、准确度显著高于高频超声、低频超声(P<0.05),高频超声对新生儿不同颅脑疾病诊断灵敏度、准确度显著高于低频超声(P<0.05),三种检查方法对新生儿不同颅脑疾病诊断特异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联合低频超声检查诊断新生儿不同颅脑病变的灵敏度、准确度均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罗艳  严碧歌 《生物磁学》2008,(10):1995-1998
文中就超声波热疗,高强度聚焦超声以及低频超声波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描述。早期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的热效应来治疗肿瘤,近年来兴起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是热疗法的另一发展。它瞬间使肿瘤组织温度升至65℃以上,导致靶区组织凝固和坏死来达到对肿瘤的“热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具有无限潜力。尽管低频超声治疗肿瘤的机制尚不明了,但因其可以诱导细胞凋亡,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其治疗作用已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超声在生物技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超声波应用于生物技术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许多研究发现,在有酶或细胞参与的情况下,一些过程可在超声作用下被激活.一般来说,较低强度的超声波可以通过改进反应物的质量传输机制,提高酶及固定酶的催化活性或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文中举例讨论了近年来超声在生物技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冲洗技术在磨牙iRoot BP Plus牙髓切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8月到2020年5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可复性牙髓炎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1:1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超声组62例与对照组6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iRoot BP Plus牙髓切断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冲洗,超声组给予超声冲洗,对比患牙边缘状况、术后不良反应、钙化桥形成与手术成功率。结果:(1)超声组术后3个月、6个月与12个月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0 %、100.0 %、98.4 %,对照组分别为100.0 %、95.1 %、86.9 %,超声组术后12个月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2)超声组术后3个月、6个月与12个月的钙化桥形成率分别为51.6 %、98.4 %和100.0 %,对照组为18.0 %、50.8 %、100.0 %,超声组术后3个月、6个月钙化桥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3)超声组术后12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 %,低于对照组的16.4 %(P<0.05)。(4)超声组术后12个月的患牙边缘染色完整性、边缘完整性分别为98.4 %、98.4 %,高于对照组的85.2 %和88.5 %(P<0.05)。结论:超声冲洗技术在磨牙iRoot BP Plus牙髓切断术中的应用能改善患牙边缘状况,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促进钙化桥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究系统及四维超声在胎儿器质性异常筛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检查的887例中晚期产妇超声检测资料,所有产妇均行系统及四维超声检测,对比系统超声、四维超声和联合检测在胎儿器质性异常筛查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分析上述检查方式对不同胎儿器质性异常筛查的价值。结果:(1)887例产妇共娩出899例胎儿,其中87例存在器质性异常,异常率9.68 %(87/899),联合检测对器质性异常检出率为94.25 %(82/87),系统超声检出率为68.97 %(60/87),四维超声检出率为79.31 %(69/87),联合检测明显优于单独检测(P<0.05);(2)系统超声检测一致性为96.05 %,灵敏度为70.59 %,特异度为98.54 %,四维超声一致性为96.47 %,灵敏度为75.40 %,特异度为98.54 %,联合检测一致性为99.57%,灵敏度为96.26 %,特异度为99.90 %,对比发现联合检测一致性、灵敏度均优于单独检测。结论:系统及四维超声对胎儿器质性异常具有较好的筛查效果,联合检测筛查效果优于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及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对象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造影特征,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此外,将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成超声造影组31例和常规超声组30例。超声造影组微波消融治疗前后均予以超声造影配合,常规超声组微波消融治疗前后均予以常规超声配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造影情况以及术后1年结节复发情况。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增强强度为低增强、增强模式为不均匀、无环绕增强占比均高于良性结节(均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超声造影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78.69%、准确度为84.00%。治疗后超声造影组甲状腺结节最长径、体积均低于常规超声组(均P<0.05)。超声造影组术后1年结节复发率为0.00%,低于常规超声组的16.67%(P<0.05)。结论:超声造影应用于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较高,且结合微波消融治疗良性结节的效果明显,预后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超声在植物生理学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超声在植物生理学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涉及超声对植物体呼吸强度、萌发率、生根状况、某些代谢途径的影响以及超声的空化作用对植物体生理学方面的影响。在植物生理学领域中超声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了超声的空化作用、机械作用和热效应。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四维容积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孕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都给予四维容积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60例孕妇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为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51例,诊断敏感性为85.0 %;四维容积超声检查判断为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59例,诊断敏感性为98.3 %,四维容积超声检查对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四维容积超声检查诊断的特异性都为100.0%。在60例孕妇中,判断为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上型32例,心下型28例;心上型的肺静脉引流途径为肺静脉-垂直静脉-右上腔静脉22例、肺静脉-垂直静脉-左上腔静脉10例,心下型的肺静脉引流途径为肺静脉-垂直静脉-左头臂静脉-右上腔静脉6例、肺静脉-垂直静脉-门静脉22例。合并心脏畸形32例,合并畸形率为53.3 %;有51例孕妇终止妊娠,9例孕妇继续妊娠,其中8例未经治疗者新生儿期死亡,1例在3月龄死亡。结论:相对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四维容积超声在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中的应用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可有效反映肺静脉回流情况,可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