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细菌凝集吸收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琼脂双向扩散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技术等方法,对从我国健康人群鼻咽部分离出的不与脑膜炎奈瑟氏菌A、B、C、D、x、Y、z、29E、W135、1889、1892、319、191 6群分群诊断血清凝集的菌株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三个新的血清群。经抗原分析证实,这三个新的血清群是完全不相同的,命名为1890群,1486群,1811群。仅从带菌者鼻咽部分离出这三个新的血清群的少数菌株,正常人群的带菌率约为0.5%左右。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评价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原液和成品的稳定性。方法分别将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原液及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各选取连续3批,分别放置于37℃、20~25℃和2~8℃3种温度下,在一定的时间取样进行主要项目测定,在关键时间点进行全面检测。结果 A群结合疫苗原液于2~8℃保存9个月,20~25℃保存4周,37℃保存4 d;C群结合疫苗原液于2~8℃保存9个月,20~25℃保存6个月,37℃保存4周;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于2~8℃保存2年3个月,20~25℃保存6个月,37℃可以保存9周;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结论在2~8℃条件下,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原液存放6个月,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存放2年,其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6.
贡山朴新种图1CeltisgongshanensisX.W.LietG.Sh.Fan,sp.nov.SpeciesafinisC.kunmingensi,sedfolissuprastrigosisetvilosis,margineiregulari...  相似文献   

7.
1992年9月首次分离到O139群霍乱菌株以来,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O139群霍乱弧菌所致霍乱的流行,本文对O139群霍乱的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及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8.
广东南雄盆地南雄群的介形类动物群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南雄群及其介形类化石在我国晚白垩世非海相地层划分对比中占重要地位,主田和杨梅坑剖面主田组和浈水组中有270个样品含介形类化石,计有23属(2亚属)99种(12新种)。南雄群介形类动物群是以Talicypridea,Cypridea,Nanxiongium,Candoniella等4属为主,称Talicypridea Cypridea Nanxiongium动物群(简称Tali cypridea动物群)。该动物群在我国和蒙古的非海相地层中广泛分布,时代属晚白垩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9.
甘肃平凉安国镇白垩系六盘山群的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甘肃—宁夏交界处六盘山群一个露头剖面进行了孢粉分析,从和尚铺组、李洼峡组、马东山组和乃家河组中获得了孢粉化石。这些材料表明,六盘山群的孢粉植物群中白垩纪分子丰度高、分异度大,时代可能为晚Aptian—早、中Albian。孢粉反映当时的气候条件中性偏干,其中和尚铺组和乃家河组比李洼峡组和马东山组要更干一些。根据孢粉资料,六盘山群的和尚铺组至乃家河组的沉积可与盆地主体的志丹群的上部即泾川组对比,三桥组则可能相当于罗汉洞组。陕甘宁盆地西部边缘区缺少相当于志丹群宜君组至环河华池组的早白垩世早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10.
庄璇 《云南植物研究》1997,19(3):224-226
景天科新分类群*庄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4)NEWTAXAOFCRASSULACEAEZhuangXuan(H.Chuang)(KunmingInstituteofBotan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  相似文献   

11.
东北蒿属新分类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表了中国东北菊科蒿属1个新亚种,3个新变种,即;北牡蒿Artemisia eriopoda Bge.subsp.jiagedaqiensis.G.Y.Chang et X.J.Liu,subsp.nov.,兴凯光沙蒿A.oxycephala kitag.var.xinkaiensis G.Y.Chang.et L.S.Wang,var.nov.,塔河柔毛蒿A.pubescens Ledeb.var.taheensis G.Y.Chang et L.S.Wang,var.nov.和线叶沙蒿A.desertorum Spreng.var.lineata G.Y.Chang,var.nov。  相似文献   

12.
NKT细胞亚群     
经典的NKT细胞是一类表面既具有T细胞又具有NK细胞标志的T细胞亚群。与普通T细胞相比,1.NKT细胞不受经典MHC I类分子限制,而受非经典MHC I类分子、CD1d分子限制,不识别蛋白质抗原,而是识别脂类抗原;2.NKT细胞的TCR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离子色谱法即高效阴离子交换柱层析—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PAD),测定ACYW135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中Y群和W135群多糖含量的方法,并加以验证。方法将ACYW135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中Y群和W135群多糖用三氟乙酸(TFA)水解为特异性单糖(葡萄糖、半乳糖),并去除水解液中残留的TFA,用HPAEC-PAD分析检测,用PA10糖分析柱分离单糖,电化学检测器测定葡萄糖及半乳糖含量,用Chromeleon色谱工作站记录并分析数据。对上述方法进行专属性、准确性、重复性验证,确定该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结果 Y群和W135群多糖在TFA2.5 mol/L(终浓度)、90℃、4 h可完全水解为葡萄糖、半乳糖。对照品葡萄糖及半乳糖在0.10~60.00μg/m L范围内,质量浓度和色谱峰面积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回收率为87.94%~109.8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0%~2.00%,检出限为0.05μg/m L(信噪比3∶1),定量限为0.10μg/m L(信噪比10∶1)。结论离子色谱法可同时检测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中Y群和W135群糖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快速,干扰小,重现性好,适用于对相关疫苗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霍乱弧菌是引起人和动物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在霍乱弧菌的200多个血清群中,只有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能引起霍乱。快速准确检测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是霍乱防治的关键。表面抗原在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简要综述了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脂多糖、霍乱肠毒素、外膜蛋白W、毒素共调菌毛和甘露糖敏感血凝素等5种主要抗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我县一支以工农兵为主力军的批林批孔大军,正向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孔孟之道发起猛烈的进攻。一个“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继续深入开展,形势一派大好! 随着农业的大发展,科学种田的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的新品种不断增加,病虫害的种类也有变化,对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一个新的血清群——曼耗(Manhao)群的分群结果。曼耗群钩端螺旋体与Javanica,Celledoni Canicola,Cynopte ri,AutumnMis,Australi~,P小mona,Grippotyphosa,Hebdomadis,Bataviae,farassovi.Shetmaai,Panama等群各型没有阳性交叉反应。仅与Pyrogencs群中的alexl型I-IS 616株有共同的抗原因子联系,与P'crogenes群内pyrogenes型等其他型没有交叉反应;另外还与[cterohaemorrhagiae,Ballum群个别型有低度的,不稳定的交叉反应。因此确定曼耗群是钩端螺旋体的一个新血清群。到目前为止,本群各型地方株中除一株是由猪肾分离的外,其余菌株均获自钩端螺旋体桶患者。尚未从其它常见的宿主动物l扣获得过本群钩端螺旋体。  相似文献   

17.
桑科新分类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8.
华夏植物群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利军 《古生物学报》2005,44(1):117-124
作为晚古生代全球四大著名植物群之一的华夏植物群 (CathaysiaFlora),一直是国内外古植物学家研究的焦点。100多年来,有关华夏植物群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文章在总结前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择要对华夏植物群的分布、组成、起源、演替、绝灭以及与同期其他植物群的比较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朴属新分类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恩伟 《植物研究》1980,(2):121-125
乔木,高7米。当年生枝紫褐色,无毛,仅在节基部和芽的上部多少被稀柔毛,后变光滑,一年生枝红揭色,无毛,具条棱,皮孔散生,异色。  相似文献   

20.
菅属Themeda Forsk.虽然早在1775年,就被瑞典植物学家Petter For-skal以产埃及阿拉伯的阿拉伯黄背草Themeda triandra Forsk.建立;奈因1779年林奈之子Carolo a Linnaeus在《Nov.Gram。Gen.》中复命名本属为Anthistiria(1781年才在他的《Supplementum Plantarum Systematis》中记述Anthistiria ciliataL.f.),以至这一属名在其后约100多年间,为大多数植物学家所采用,直到1889年奥地利禾草学家Esuard Hackel重新恢复使用Themeda Forsk.属名,才逐渐为学者们接受沿用。本世纪,对本属较有研究者有:Stapf(1818);A.Camus(1920,1922);耿以礼(1939,1959);Pilger(1940);Bor(1960)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