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徐晗  李振宇 《广西植物》2019,39(10):1416-1419
我国有记录的苋属植物20余种,主要为外来杂草。苋属植物形态相近,常被误鉴。作者从送检的误鉴的标本中发现2个新外来种,根据拉丁文名种加词释义,分别命名为鲍氏苋(Amaranthus powellii S. Watson)和布氏苋(A. bouchonii Thell.)。鲍氏苋和布氏苋形态相近,分别产自美国西南部和欧洲,雌雄同株,具3~5雌花花被片,花被片不等长,等于或短于胞果,胞果开裂或不开裂。鲍氏苋和布氏苋可通过花被片数目和形态、胞果是否开裂、苞片大小相区分。该文还提供了鲍氏苋和布氏苋的中文形态描述及彩色图片,并对其分布、生境和危害状况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2.
徐晗  李振宇  李俊生 《广西植物》2017,37(2):139-144
通过ITS序列对21种中国外来苋属植物进行系统进化关系研究。通过ITS序列种间、种内遗传距离分析,发现苋属种间变异为0~0.055 1,种内变异为0~0.009 2。使用TAXON DNA软件分析ITS序列种间、种内变异的分布图看出规律,结果表明苋属ITS序列的种间变异适中,种间变异明显大于种内变异。采用最大似然法(ML)构建的系统树将中国苋属分为5或6个进化支(根据自展支持率取值不同)。异株苋亚属长芒苋和苋亚属刺苋聚类在一起,西部苋和糙果苋单独成为一个进化支。苋亚属中苋组苋亚组反枝苋和绿穗苋亚组鲍氏苋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苋组苋亚组尾穗苋和绿穗苋亚组绿穗苋、繁穗苋等亲缘关系更近。白苋亚属分为2或3个类群,根据自展支持率取值不同,合被苋可以和白苋、北美苋并为一支,也可以单独成为一支。综上所述,该文认为苋属经典分类体系中3亚属或2~3组的分类地位不成立,建议中国苋属采取5组2亚组或6组2亚组的分类体系。5组2亚组分别由长芒苋组、糙果苋组、苋组(苋亚组和绿穗苋亚组)、白苋组和凹头苋组组成。其中,合被苋也可从白苋组分出,单独构成1组,形成6组2亚组的分类体系。表明该序列对苋属大部分种类分类效果较好,对西部苋和糙果苋复合群,绿穗苋复合群以及白苋亚属的分类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3.
光对尾穗苋幼苗内苋红素合成的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长芒苋——中国苋属-新归化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宇 《植物学通报》2003,20(6):734-735
首次记载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 S.Watson,一种原产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有毒植物,为中国归化杂草-新记录。  相似文献   

5.
丘华兴   《广西植物》1993,13(2):103-107
作者编写《广东植物志》苋科时,对涉及华南地区及毗邻国的苋科种类;经复检标本花粉及等资料,现将其中5个属的分类群及其分布等予于报道。林地苋 Psilotrichum ferrugineum var.hainanense为新分类群,并作评论;线叶林地苋P.erythrostachyum为我国新记录;青花苋 Psilotrichopsis curtisii var.hainanensis 和短穗白花苋Aerva sanguinolentavar.minor均为新组合,并分别给予修正或补充描述;Cyathula semirosulata作新异名处理;重申砂苋 Allmania nodiflora分布于华南大陆(广西);澄清对我国标本错误鉴定的文献;此外,简介青花苋属时,将产于越、泰的P.curtisii var.cochinchinensis 作新组合。本文引证的标本,若未注明的亦收藏于华南植物所标本馆(SCBI)。  相似文献   

6.
7.
不同苗龄的尾穗苋黄化苗对10 min,15Wm~(-2)白光的反应能力不同。光诱导的苋红素合成始于播种后第 20h,至50h合成能力最大,82h以后幼苗对短时光照的反应能力趋于消失。苋红素合成的滞后期为3h,光处理后18h色素积累达到高峰。光调节苋红素合成符合红光—远红光可逆诱导反应等两个基本模式,确证光敏色素参与调控苋红素合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中国苋科苋属的一新记录归化植物——广布苋(Amaranthus graecizans L.).该种植株常匍匐,叶片狭长椭圆形至线状披针形,有时线形或菱形卵形,长至少为宽的2.5倍,花被片3枚,近等长,与中国有分布的本属其他物种有所区别.该种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非洲北部至亚洲西部,归化于欧洲其他地区、东亚、澳...  相似文献   

9.
刘铁志  于守荣 《菌物学报》2005,24(4):477-480
报道了白粉菌目的一个新变种和一个中国新记录种.新变种:苋生蒙加拉白粉菌Erysiphemunjalii var.amaranthicola,寄生在苋科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上;新记录种:山田叉丝壳Microsphaera yamadai,寄生在鼠李科拐枣Hovenia dulcis上.新变种有中文和拉丁文描述.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0.
中国苋属植物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樊守金  赵遵田 《植物研究》1999,19(2):148-15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技术对中国苋属植物13种的酯酶同工酶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苋属植物酯酶同工酶有2条属的标志带在生化水平上认为是一个自然的分类群;  相似文献   

11.
Yunnan(云南):Lushui(泸水),alt.900m,near streams among Shrubs,Exp.Liujiang(柳江考察队)481(holotype, KUN);Daguan(大关),alt.2200m,in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 along the valley,Fl.yellowish green,1975-07-20,B.S.Sun(孙必兴)699. 本新种与林地苋Psilotrichum ferrugineum近缘,其区别点为前者花被片被毛;苞片披针形;穗状花序腋生及顶生;体态非纤细草本而为半灌木。  相似文献   

12.
光和BA均可促进尾穗苋幼苗苋红素的形成。Ca~(2 )专一性螯合剂EGTA,Ca~(2 )通道竞争性抑制剂 La~(3 )以及 CaM拮抗剂氯丙嗪(CPZ)都能明显地抑制光、暗下苋红素的形成。增加培养介质中Ca~(2 )不但可以促进苋红素形成,而且能部分逆转La~(3 )的抑制效应。La~(3 )和 CPZ亦可抑制 BA促进苋红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14.
蓝光诱导的苋红素合成—隐花色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光对尾穗苋黄化苗苋红素的合成有明显的诱导效应.不同苗龄的幼苗对蓝光的敏感性不同:萌发22小时起开始合成苋红素,42小时达到高峰,92小时后趋向消失.苋红素合成带后期为3—4小时,蓝光诱导18小时后色素积累进入饱和期.吸收蓝光的隐花色素和吸收红光的光敏色素有协同调节作用.红光预处理能增强其后的光诱导效应,蓝光预处理抑制种子的萌发.隐花色素可能是黄素类物质.  相似文献   

15.
红苋P104种子谷蛋白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向不平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IEF)、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双向电泳(IEF×SDS-PAGE)分析了红苋R104种子谷蛋白的亚基组成,亚其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布。谷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可分辨出100多个亚基成分,其主要亚基为:54kD(pI7.15);33kD(pI5.82);31kD(pI6.92;pI6.70;pI6.65);22kD(pI8.34);2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白粉菌目的一个新变种和一个中国新记录种。新变种:苋生蒙加拉白粉菌Erysiphemunjalii var.amaranthicola,寄生在苋科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上;新记录种:山田叉丝壳Microsphaera yamadai,寄生在鼠李科拐枣Hovenia dulcis上。新变种有中文和拉丁文描述。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7.
RAPD技术在几个苋属植物遗传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RAPD技术结合聚类分析,研究了亚洲和中南美洲产的苋属植物7种14个品系遗传关系。从80个10碱基长度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03个DNA片段,平均每个引物扩增12.9个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95个,占92.2%,依据8个有效引物扩增的DNA片段对供试材料进行了UPGMA(非加权成组算术平均法)聚类分析,结果分为4类:(1)包括A.deflexus和A.dubius各1品系的杂草苋种;(2)祖先野生种A.hybridus 1个品系;(3)包括A.hypochondriacus6品系、A.caudatus 2品系的籽粒苋种;(4)包括A.tricolor2品系和A.mangostanus 1品系的蔬菜苋种。  相似文献   

18.
苋属作物在沧州区域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武之新  徐玉鹏 《生态学杂志》1997,16(1):63-64,48
苋属作物在沧州区域的生态适应性武之新徐玉鹏(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牧草研究中心,061001)EcologicalAdaptationandtheDevelopingProspectsofAmarantbusCropsinCangzhouRegion...  相似文献   

19.
G-蛋白和cGMP在光敏色素介导的尾穗苋苋红素合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尾穗苋幼苗为材料 ,对G 蛋白和cGMP在红光诱导、光敏色素介导的苋红素合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G 蛋白激活剂霍乱毒素可在暗中诱导苋红素合成 ,其抑制剂百日咳毒素则抑制红光诱导的合成 ;cGMP可以在暗中诱导苋红素合成 ,而Genistein抑制红光、CTX及外源cGMP诱导的苋红素合成 ;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LY 835 83可以抑制红光及CTX诱导的苋红素合成 ,却不能抑制由外源cGMP诱导的苋红素合成 .上述结果表明G 蛋白、鸟苷酸环化酶及cGMP可能都参与了苋红素合成过程中红光信号的转导 ,并且红光信号传递链的顺序可能是红光→光敏色素→G 蛋白→鸟苷酸环化酶→cGMP .  相似文献   

20.
中国苋属nrDNA的ITS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对苋属(Amaranrhus L.)15个种及外类群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nrDNA的ITS区(包括ITS-1,5.85rDNA和ITS-2)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苋属植物的ITS序列总长度为629-632bp,长度变异仅发生在ITS-1区(250-253bp)。采用PAUP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分布于中国的苋属植物可分为3组,即刺苋组(sec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