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秀杰  张玄 《人类学学报》2018,37(3):371-383
颅内模保存有脑表面的形态结构,是脑演化研究的直接证据。中国最早复原和研究的颅内模来自20世纪20年代北京周口店遗址发现的3号猿人头骨;此后虽然中国境内也相继发现了一些古人类的头骨化石,但由于古人类标本非常珍贵,不允许对其进行实体解剖,加上多数头骨破碎或者内部附有地层胶结物,导致颅内模无法成功复原。受技术水平及研究手段的限制,研究者一般只是侧重于化石外表形态结构的研究。高分辨率工业CT和3D软件的应用,可以在不损坏标本的情况下,虚拟复原出化石的内部解剖结构,使得一些重要的古人类化石标本的颅内模被复原出来,促进了脑演化的研究。近年来,本文第一作者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复原了南京直立人、柳江人等一些重要的中国古人类头骨的颅内模,通过对其颅容量、脑沟回特征、脑不对称性、脑表面的动、静脉血管压迹、各脑叶的大小、形状及比例的研究,获取了中国古人类脑形态特征变化的数据,为探讨东亚地区古人类的演化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云南开远新发现的腊玛古猿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的标本是1980年6月和1982年5月,在云南开远小龙潭晚中新世褐煤层中发现的古猿化石。标本有左下第一至第三臼齿列和一件带十二枚牙齿的上颌骨。从标本反映的形态特征观察,应归为腊玛古猿。  相似文献   

3.
按初中《动物学》课本对蚯蚓实验要求是先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状况,后用浸制标本进行解剖。这样安排的缺点是:(1)需要活和死蚯蚓各一条;(2)浸制标本的甲醛气味,会使一些学生头昏;(3)解剖的是死材料。如果改用酒精麻醉则只需一条活蚯蚓,避免了强烈刺激性气味,还能观察蚯蚓在麻醉状况下的一些生命现象:如在剪开蚯蚓体壁,观察内部器官的构造时,  相似文献   

4.
腕足类的新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钰 《古生物学报》1955,(2):83-114
本文所述计包括11个腕足类化石的新属,系过去二十年内,前地质调查所和地质研究所工作同志,在各地所采集的材料。标本产出岩层的时代,由下奥陶纪至中三叠纪。这许多新属,在野外都是个体众多,保存良好,随时可以遇到的化石;并且形态特殊,异征显著,非常容易鉴定和识别;所以著者在编辑中国标准化石时,全部列入,以备野外工作同志们应用。本文现更对各新属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并讨论在解剖  相似文献   

5.
云南节甲鱼目的一新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采自云南盘溪地区泥盆系一打得组底部泥灰岩中的一节甲鱼化石。根据头甲和躯甲骨片的形态特征,盘溪的标本同 Dinichthys 属和 Pholidost(?)us 属虽有相似之处,但在一些主要特征方面又有重大不同,因此为之建立了一新属、新种,代表短胸亚目的一新科。从比较解剖角度看,该新科同 Dinichthyidae 科和 Pholidosteidae 科可能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考虑到化石标本的特征和与之共生的鱼化石,一打得组底部的泥灰岩可能属于中泥盆世晚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6.
付华林 《化石》2012,(2):61-65
所谓化石修理,通俗地说就是将从野外采集回来的化石标本,通过化石修理人员的专业修理技术,把包裹在化石标本周围的泥沙、岩石恰到好处地清理掉,使标本中的古生物遗迹、遗体形态特征暴露得更明显、更突出,使科研人员研究更方便,在标本展出时更形象、更生动,为科学普及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7.
王宇 《化石》2008,(1):6-8
在寻找埋藏于海、湖相沉积板状构造岩石中的化石标本时,为了方便快捷地寻找化石迹象以及保护现场标本的完整性,野外队员常采用观察岩石断面的方法筛选化石标本.此种方法涉及到地质锤对岩石表面的直接敲击,理想的效果是能够人为地控制岩石碎裂的方向和碎裂状态,避免损伤和丢失标本,便于观察、拼接,并不使细小片渣飞溅.  相似文献   

8.
小哺乳动物化石在晚新生代生物地层学和生物年代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筛洗法在古生物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后,通常可以采集到数量可观的标本,使得其地位较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更加彰显.因此,小哺乳动物化石标本的分类鉴定也成了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然而,传统形态学方法在对大量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时,往往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而将不稳定的细微性状变异作为依据建立新种,或者忽视一些肉眼难于察觉的形态学差异而将两个甚至多个类群合并到一起,导致基于形态学的化石分类鉴定随意性增加,失去客观性.此外,对于不具鉴定意义的非关键性单个牙齿,很难凭借肉眼或显微镜观察进行区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选取了安徽繁昌人字洞早更新世早期三种(鼠平)类甘肃模鼠Mimomys gansunicus,郑氏异模鼠Heteromimomys zhengi和繁昌维蓝尼鼠Hllanyia fanchangensis的1284件臼齿并以早上新世内蒙古比例克的比例克模鼠Mimomys bilikeensis的163件臼齿作为参考,采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在各个臼齿咬合面上分别选取了7~14个同源landmark对咬合面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线性判别分析,建立了针对这4个种的臼齿咬合面形态差异判别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根据这些landmark所提供的形态差异信息,人字洞的1284件臼齿标本中的确存在3个可以明显区分且形态学性状稳定的类群,先前的分类鉴定得到了验证.与之不同地点不同时代的比例克模鼠也可以很好区分.因此,建立在大样本基础上的这4种(鼠平)类臼齿咬合面同源形态特征的判别函数可以用来描述这些种类较为稳定的形态特征差异,并用来作为今后对样本较少的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时的判别依据.因为几何形态测量学的方法不仅可以对二维的离散landmark数据以及重要形态学特征的轮廓线进行分析,甚至还可以扩展至三维空间,所以上述方法对于较为容易获得大样本标本的小哺乳物化石分类鉴定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
云南禄丰晚中新世的大熊猫祖先化石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对1981年以前和1983年在云南禄丰古猿产地发现的,为本文后一作者于1984年和1985年订为Ursavus depereti的化石材料进行了再研究。通过对标本的仔细观察及与有关属种的对比,作者将上述化石材料订为一新属新种Ailurarctos lufengensis gen.et sp.nov.。此种动物在形态特征和系统关系上介于Ursavus和Ailuropoda之间,它很可能代表了目前已知大熊猫类最早的祖先类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辽宁抚顺始新统黑三棱属的一个种——抚顺黑三棱Sparganium fushunense,化石标本仅保存果枝部分。根据新标本头状聚花果显示的形态与结构特征,对该属的现生种和化石种做了详细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两广部分地区猩猩化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广东罗定、云浮及广西等地的猩猩牙齿化石进行了宏观及微观的形态观察。认为猩猩牙齿咬合面除有较多的褶皱外,大多数标本上还有明显的生长线。化石猩猩牙齿与现生种的相比.牙齿的生长线后者不如前者显著;牙齿的大小是后者小于前者。这些现象表明Hooijer(1948)提出的 Pongo Pygmaeus weidenreichi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12.
陕西横山晚三叠世鱼类游泳遗迹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多次赴化石产地陕西横山县进行大规模化石发掘后,获得一批完整精美的遗迹标本,为其中鱼类游泳遗迹化石标本建立了新种Undichna prava,并重新修订U.britannica,U.tricosta两种的特征,通过遗迹形态恢复鱼体长度为50—96cm,普遍大于以往描述的国内外据遗迹标本恢复的鱼体长度。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中让学生较全面地观察和理解家鸽肺和气囊的形态构造比较困难,如用铸型方法制作成家鸽肺和气囊的标本,对理解其形态构造却非常有效。通过标本可以看到9个气囊、气囊的位置以及气囊和肺的连接、中级支气管和次级支气管以及三级支气管的分布,若取一小块肺的标本置解剖镜下观察,还可以见到三级支气管及其放射状发出的微细支气管。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水杉属和红杉属化石叶表皮鉴定参照系的特殊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杉科植物的许多属种在小枝的形态和叶片排列上相似,而杉科植物的化石标本多保存为枝叶形式。表皮的特征作为压型化石枝叶标本细胞信息的重要来源,甚至是惟一来源。一直作为杉科植物化石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水杉和北美红杉分别是水杉属和红杉属植物化石的惟一现存最近亲缘种,以往关于北美红杉的气孔分布和排列等方面的报道存在分歧,根据作者的研究,北美红杉的表皮特征变异幅度非常广。水杉的气孔分布也与以往报道有差异。利用表皮的特征鉴定杉科植物化石时;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时间,角质层的完整程度和观察数量等均可以影响植物表皮特征的正确获取。  相似文献   

15.
耳萝卜螺循环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椎实螺类形态解剖的研究,过去均着重于研究其消化、生殖和神经三个系统,本文对耳萝卜螺循环系统的构造进行解剖描述。 材料与方法 标本于1978年3月至1980年6月采自夹江城郊,均为壳高18—19毫米,壳口径14×11—15×12毫米的成体标本。活体标本经减压、绝气和沸水处理后,置于70%的乙醇中保存。解剖时取标本浸入3%的詹氏绿液中染成淡绿色后放入70%的乙醇中或直接取本色标本移入70%乙醇中,置双筒解剖镜下解剖观察。鉴别神经与血管的主要标志:前者的鞘膜上具色素细胞,并且是实心的;后者不具色素细胞,是空心的,此外,还采取了自制微型注射器注射心脏,将两个标本的心耳与心室之间结扎后,分别  相似文献   

16.
<正>当我们漫步在自然博物馆展厅,这里陈列着众多距今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有些标本形态微小、有些生物标本构造精美、有些标本体型巨大让人惊叹,我们常常被它们的样子所震撼。这些珍贵的化石标本多数是科研人员在野外艰苦环境采集到,通过不断的积累,逐步形成知识体  相似文献   

17.
辽宁昌图上白垩统泉头组恐龙蛋化石的分类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发现于辽宁省昌图地区的恐龙蛋化石。通过对这些标本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特征的观察与测量数据分析,将其归入圆形圆形蛋(Spheroolithus spheroides)和厚皮圆形蛋(Spheroolithus megadermus),这是目前这两个蛋种的第二次化石记录。这两个蛋种首次发现于山东莱阳上白垩统将军顶组,根据昌图及其邻近地区恐龙蛋化石与山东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对比,结合松辽盆地近年来泉头组的研究成果,认为泉头组的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早、中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更新世兔属化石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我国现生兔属各种骨骼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形态特征的观察与测量数据的分析,修订了已有的兔属化石材料。将周口店第1,2,6,20,山顶洞和东岭子洞等地点以及山东平邑发现的兔标本归入草兔Lepus capensis。以前被归入Lepus wongi种内的标本,除周口店第13地点及蓝田陈家窝子的应属于Lepus teilhardi外,其余地点的皆为Lepus capensis,因此L.wongi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为无效种。周口店第16地点的标本归入华南兔Lepus sinensis,是该种目前惟一的化石记录。辽宁营口金牛山的标本暂时归入东北兔Lepus mandschuricus。我国更新世共发现两个化石种和4个现生种。其中化石种Lepus teilhardi和L.ziboensis出现在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现生种L.capensis,L.mandschuricus,L.sinensis和L.comus分别出现在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初步讨论了兔属的起源,认为兔属可能起源于上新世的Trischizolagus。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发现的披毛犀化石,并就标本的牙齿和下颌骨的病态现象,作了一些初步的观察。标本是1958年由某石油勘探局的野外工作同志所采集的,同年12月寄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鉴定。由于化石保存了比较特殊的病态现象,故特此作简单的报导。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产瓦韦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瓦韦属的分类简史进行了简单回顾。作者通过野外实地考察,研究标本,进行实验,对瓦韦属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性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根状茎上的鳞片和覆盖在孢子囊群上的隔丝类型通过研究进行了划分。根据二者的形态结构和颜色,分别划分成8个类型和5种类型。通过徒手切片法系统全面研究了瓦韦属叶柄与根状茎的解剖结构。通过对叶柄的横切面观察,发现瓦韦属叶柄的维管束最少2条,最多7条,从叶柄基部、叶柄中部至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