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溶脲脲原体包括14个血清型,分为2个生物群。溶脲脲原体可以引起绒毛膜炎、早产、流产、新生儿肺炎、慢性肺病等疾病。许多研究认为溶脲脲原体2个生物群的致病性是有差异的。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能够对溶脲脲原体分群鉴定的诊断方法。鉴于聚合酶链反应在微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本文对近年来各种聚合酶链反应在溶脲脲原体分群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解脲脲原体(Uu)是女性泌尿生殖道黏膜中常见的微生物,其致病性仍存在争议。Uu感染下生殖道可表现为尿道炎或宫颈炎,而定植于新生儿下呼吸道可引起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慢性肺部疾病等。研究Uu感染的发病机制、宿主的免疫反应以及Uu感染的防治,动物模型是不可缺少的。目前国内、外已成功建立多种Uu感染动物模型,主要包括下生殖道感染模型及呼吸道感染模型。在Uu生殖道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中,雌二醇的预处理必不可少,实验动物首选BALB/c小鼠;而呼吸道感染模型不需雌二醇预处理,多位学者成功使用C3H/HeN小鼠建立了该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健康妇女下生殖道Uu携带情况和定量值,揭示正常携带状态下Uu的分群分型情况。方法对2005年4月至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妇女1018例,取宫颈分泌物进行Uu FQ-PCR检测,Uu阳性标本再用RDB法进行Uu分群分型。结果1018例中Uu阳性371例(阳性率36.4%),其中Uu FQ-PCR<1×106copy/ml且Uu呈单独阳性289例(77.9%)。371例Uu阳性标本,可以检测出血清型的共337例,未检出34例,总检出率为90.8%。parvum群278例(82.5%),urealyticum群30例(8.9%),两群混合阳性29例(8.6%);parvum群中,血清1型单型别阳性50例(18.0%),血清3型单型别阳性81例(29.1%),血清6型单型别阳性111例(39.9%),血清14型单型别阳性4例(1.4%),多型别阳性32例(11.5%)。结论Uu在健康妇女下生殖道中存在无症状的携带状态。在健康妇女中,Uu主要表现为Uu定量<1×106copy/ml而且Uu呈单独阳性。健康妇女中Uu以parvum群占优势,并且以parvum群中的1、3、6型的单型别为主,提示parvum群,尤其是其中的1、3、6单型别是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初步探讨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对82例自然流产,44例人工流产(对照组)的胚胎组织进行Uu的人工分离培养,并对部分组织的超薄切片及培养物负染片置电镜下观察。结果显示,自然流产胚胎组织Uu的检出率为64.6%(53.82),与对照组相比6.8%(3/4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电镜下观察,Uu检出阳性标本中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膜表面见大量的Uu颗粒,与阳性培养物经负染后了颗粒相似,而Uu阴性对照标本中未见此颗粒,提示:Uu可引起宫内感染,损伤绒毛膜滋养细胞,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正常携带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大学生中的正常携带状况.方法采用培养法对314名未婚统招大学生和232名已婚成教大学生进行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检测.结果未婚大学生和已婚大学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出率分别为12.10%和22.41%,后者明显高于前者(x2=10.31,P<0.005);已婚男、女大学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出率(分别为17.44%和27.78%)明显高于未婚男、女大学生检出率(分别为8.33%和16.44%,x2=5.84、4.77P<0.05).未婚男、女大学生之间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y2=4.82,P<0.05),而已婚男、女大学生之间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x2=3.34,P>0.05).已婚和未婚大学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出者中均以同时携带Uu和Mh较为常见.结论在校大学生中也有一部分人正常携带Uu和/或Mh,从他(她)们体内检出Uu和/或Mh一般不代表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监测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溶脲脲原体(Uu)细胞内微量ATP的变化趋势,方法 运用生物化学发光技术,建立ATP定量法。结果 Uu标准血清型1(U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尿沉渣中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anis,Mh)在大学生泌尿道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培养方法对37例正常的在校大学生的尿沉渣进行Uu和Mh的培养.结果采用培养方法检测21.6%(8/37)的大学生Uu感染为阳性,其中分离阳性者全部是女生(8/20,40%),13.50%(5/37)大学生Mh培养为阳性,其中阳性者亦全部为女生,占女生人数的25%(5/20).结论Uu和Mh可能是女性泌尿道的正常寄生的微生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解脲脲原体(Uu)生物膜的培养及药敏检测技术是继支原体体外游离药敏试验之后,探讨Uu耐药水平与耐药机制的又一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支原体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使实验中需要多次更换培养基,增加了污染的概率。培养过程中的杂菌污染由此成为决定Uu生物膜实验成功与否的一大问题。本文将对解脲脲原体生物膜的培养与药敏检测技术,从检测方法、常见污染途径与解决策略3个方面展开,对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酶链聚合反应(PCR)技术检测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的生物群,分析Uu生物群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以支原体16S rRNA保守区域基因为扩增靶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Uu 16S rRNA基因检测125例临床标本,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CR法检出Uu阳性率44.8%,其中35例Uu生物1群阳性,其中有16例有症状;27例Uu生物2群阳性,其中有18例有症状。Uu生物1群感染与症状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Uu生物2群感染与症状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R检测Uu 16S rRNA基因可用于Uu生物群的检测,Uu生物2群可能是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一个致病菌,而Uu生物1群与NGU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207例男性尿道炎患者的解脲脲原体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解脲脲原体(Uu)的耐药性,更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 采用支原体药敏检测试剂盒和支原体固体培养基进行Uu培养、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 Uu阳性率为21.7%,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和壮观霉索耐药率依次为3.4%、1.4%、53.6%、29%、1.4%、2.4%、0.05%、24.6%和13.5%。结论 广州地区对于Uu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首选药物是以强力霉素、美满霉素、诺氟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为主,开展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慢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内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状况,用以指导临床正确治疗。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380例慢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PCR检测。结果解脲脲原体阳性率为42.9%,其阳性标本的平均拷贝数为3.4×105copies/ml,沙眼衣原体阳性率为16.6%,其阳性标本的平均拷贝数为5.8×104copies/ml,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合并感染的阳性率为12.6%。结论PCR技术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的优点,是目前快速诊断慢性阴道炎患者Uu、Ct感染状况的可靠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溶脲脲原体的血清型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溶脲脲原体的分型分展历史,重点综述近几年有关Uu的研究及其精型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还涉及到Uu膜抗原变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解脲脲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脲脲原体是人类泌尿生殖道常见的寄生菌之一,它可以引起男女泌尿生殖道感染,其中最严重的后果认为可导致男女不孕不育。支原体感染是否与男性和女性的不孕不育有关,其致病的主要机制是什么,探讨这些问题对于防治解脲脲原体感染,减少及避免不孕不育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解脲脲原体感染导致女性不孕和男性不育的机制进行了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围生期支原体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及治疗,本研究选取产后子宫内膜炎患者7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两组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情况,同时给予观察组常规治疗,本研究发现观察组Uu阳性比例为32.8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Mh阳性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u阳性和Mh阳性产妇发生早产或胎膜早破的比例分别为62.50%和25.00%,明显高于支原体感染阴性产妇(p<0.05);观察组Uu阳性、Mh阳性和阴性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Uu阳性率为10.96%,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Mh阳性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Uu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有一定关系,围生期应加强Uu感染筛查,并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3类抗菌药物体外抗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3类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株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抗菌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直接肉汤药盘法测定了临床标本中,195株Uu和1218株Mh对3类抗菌药物中的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95株Uu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21.0%、48.2%、39.5%、79.0%、88.7%、74.9%、28.2%和64.6%.118株Mh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5.1%、33.9%、26.3%、0.0%、0.0%、89.8%、70.3%和64.4%.960例混合感染的Uu Mh,对交沙霉素最敏感(79.2%).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药敏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解脲脲原体是条件致病菌。目前对其耐药性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3种抗菌药物相关耐药突变位点的检测,以及生物膜对病原体相关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方法和检验手段仍较为传统、局限,研究方案也仅停留在对前人实验的重复。近年来,有学者将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用于解脲脲原体耐药序列类型的研究。在完善耐药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对耐药株的快速鉴定,从而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等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反相斑点杂交法对解脲脲原体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为基础的快速检测与鉴定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的方法。方法选择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有外阴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601例,设为病例组,同期无自觉症状的正常体检人群306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取宫颈分泌物待检测。将解脲脲原体不同基因型的特异探针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临床标本按常规方法提取解脲脲原体DNA,采用生物素标记的解脲脲原体特异通用引物PCR扩增DNA,然后分别与解脲脲原体不同基因型特异探针杂交、显色。结果病例组解脲脲原体阳性421例占70.0%,对照组解脲脲原体阳性126例占41.2%。病例组中单型别感染的U.parvum占65.4%,其中1型、3型、6型和14型分别占28.8%、43.3%、26.0%和1.9%,U.urealyticum占18.4%;对照组中单型别感染的U.parvum占79.3%,其中1型、3型、6型和14型分别占63.2%、21.1%、15.7%和0.0%,U.urealyticum占13.8%。18例阳性标本随机DNA测序鉴定,均为相应的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结论U.parvum群,尤其是其中的1、3、6型别是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U.urealyticum则有可能和1型起协同作用或独自导致疾病。用反相斑点杂交进行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方法简单、实用,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棋盘稀释法在解脲脲原体药敏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解脲脲原体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目前使用的药敏试验方法即药敏卡法没有考虑样本中脲原体的实际含量而存在局限性。本研究将棋盘稀释法应用于解脲脲原体的药敏试验,可获得脲原体的准确耐药情况,有助于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正确选择;同时,有利于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在人群中的扩散。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抚顺地区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药敏情况。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710名患者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测和其对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710名患者中共检出支原体感染者200名,阳性率为28.17%。其中Uu 140名(19.71%),Mh 12名(1.69%),Uu+Mh混合感染48名(6.76%)。药敏结果表明,支原体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和克拉霉素敏感率高,分别为95.71%、98.57%和91.42%。结论抚顺地区支原体感染发病率较高,以单纯Uu感染为主,美满霉素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流式细胞分选仪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IL-3和羟基脲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IL-3和羟基脲分别诱导K562细胞,不能引起细胞凋亡;而IL-3和羟基脲协同诱导K562细胞,可以引起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到IL-3和羟基脲协同诱导K562细胞后,DNA含量低于二倍体的细胞数达31.90%,并产生明显的凋亡小峰.同时,IL-3和羟基脲协同诱导K562细胞,可抑制细胞周期中的S期,阻止细胞从S期进入G2/M期,使细胞周期延长,对K562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在电镜下可观察到IL-3和羟基脲协同诱导的K562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凝聚,紧靠在核膜边沿,形成新月形或环状的染色质结构,产生凋亡小体.提示IL-3和羟基脲具有协同效应,IL-3可提高K562细胞对羟基脲的敏感性,并可协同羟基脲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