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想要的生活,那是什么?遇到这个问题,一般人都得思考一会儿。除非,你能变身成一只蓝指海星,那样的话,你闭着眼睛就能回答:"我现在过的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啊,要形容它的话,当然是‘大字躺’喽。"想知道我为什么知道这个吗?因为,我就是一只蓝指海星,一只时时刻刻都"大字躺"着的蓝指海星!蓝指海星的"大""大""大"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浅海珊瑚礁附近,你很容易就能见到我。一身耀眼的蓝、五根长长的腕,就是我最明显的标志。当海水的流速正常时,我总是舒舒服服地"躺"在海底礁石或峭壁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呈一个大大的  相似文献   

2.
<正>英国一名渔民最近在距离东约克郡布里德灵顿大约10英里(16.09千米)的海域,捕到了一只极其罕见的双色龙虾。它一半身体呈红色,另一半身体呈黑色。  相似文献   

3.
海狼来了     
<正>《狼来了》的故事你已经很熟悉了吧,但《海狼来了》的故事你一定没听过。2011年,英国摄影师伯蒂·格雷戈里去加拿大旅游时,第一次遇见海狼,十分感兴趣。后来,他开始拍摄和研究这种动物,发现它们非常特别。狼来了从前,有个放羊娃,他每天都去帮妈妈放羊。一天,放羊娃在海滩上遇到了一只狼!情急之下,他扯着嗓子朝在海上劳作的渔民喊:"狼来了——"渔民们听到声音,立刻收工、靠岸,扛着工具朝孩子奔  相似文献   

4.
矛尾鱼(又叫拉蒂迈鱼)是久已闻名的动物界的活化石。过去只在泥盆纪至白垩纪(约四亿年前至七千万年前)的地层里发现到这一类鱼的化石,可是从1938年首次在非洲东海岸捕到第一条活着的矛尾鱼后(见图),便引起了科研部门的广泛注意。人们想方设法、费尽心思地捕捞这种鱼,甚至派出军用飞机在有关海域上空搜寻它的影踪,组织水下摄影师考察队在海面下捕捞。三十多年来,有经验的渔民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北的科摩罗群  相似文献   

5.
学习地质学,总是要弄清其中的两条基本规律——“地层层序律”和“化石层序律”。这很自然要提起它的发现者——“英国地质学之父”威廉·史密斯。威廉·史密斯不仅是属于英国的,而且是属于全世界的,他是整个生物地层学的奠基人,也是对整个地质学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巨匠。威廉·史密斯于1769年3月23日诞生在英国牛津郡丘吉尔城附近一个乡村铁匠的家里,小威廉7岁就失去了父亲。当他11岁,迫于家境贫寒而中途辍学。但他坚持自学,特别喜爱的是数学。 1787年,决定史密斯命运的事发生了。一位测量工程师爱德华·维布来到史密斯的家乡测量教会学校校址。他经人介绍,认识了当时十八岁的史密斯,就欣  相似文献   

6.
奇云 《生命世界》2006,(6):36-39
想像一下吧,一个两只脚的古人类和一只四条腿的古黑猩猩,彼此视对方为合适的配偶,那会是一幕什么样的场景?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2006年5月18日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对比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序列后发现:人类祖先与黑猩猩从一个共同的祖先分离出来后,曾再次和黑猩猩“联姻”了很长时间,最终进化成后期的人类。这些基因组分析结果,对于人类进化理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黑猩猩是咱们的“亲兄弟”?人类与黑猩猩有过一段”浪漫情缘”?电影金刚中美女与野兽的爱情故事果真在生物进化历程中上演……  相似文献   

7.
我与《化石》有一种不解之缘。以前 ,我本是一个画家 ,创作、发表、出售、自娱 ,状况不错。但后来一念之差 ,就此误入文坛 ,做起了煮字生涯 ,成了一个文学美术双兼的“两栖动物”。促成了这一转变的 ,恰恰就是《化石》。1978年 ,在英国的尼斯湖发现了一种不明水怪的消息被世界各地的媒体报刊炒得沸沸扬扬 ,有的报纸上还登了大幅的照片 ,虽然大多模糊难辨 ,但无人不信。又有日本的渔民出来作证 ,言之凿凿地说他们也曾经从海中捕获到一只奇怪的水怪 ,像是灭绝已久的蛇颈龙。一时间 ,世界各地都有此类消息传来 ,越说越玄 ,弄得人们满头雾水…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北海市渔民去年在东京湾内捕获大海牛一条。海牛身长9尺,重832斤。海牛皮可以制革,肉可供食用,味很鲜美,肝和肥肉可制工业用油.这条海牛已由水产公司收购,海牛的皮将剥下做标本,骨骼还给中  相似文献   

9.
郭熹微  朱红 《人与生物圈》2004,(4):74-80,F002,F003
海星平时好像一动不动的趴在水底,殊不知在它们腹面的腕足上有着数以百计的管足,用以移动和捕食。当遇到敌害时它们会舍弃自己的一条腕足来保命。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长出和从前一样的“手”。  相似文献   

10.
《昆虫知识》2009,46(6):830-830
据美国《发现》杂志网站报道,美国著名花卉及动植物摄影大师哈罗德-费恩斯坦近日出版了一本名为《百种蝴蝶图片集》的新书。新书图文并茂地向人们介绍了全球各种奇特的蝴蝶或飞蛾。《发现》杂志网站评出书中最美丽、最奇特的八种蝴蝶或飞蛾并发布于互联网上。1.8-8蝴蝶这是一个生活于南美洲的蝴蝶物种,名为“8-8蝴蝶”,它的名称就来源于其下层翅膀上的“8”字型图案。  相似文献   

11.
初中动物学中“低等脊索动物——文昌鱼”一节,怎样通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并向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写几点意见供参考。文昌鱼的名称是怎样来的呢?我国福建省厦门北刘五店的海面上有个鳄鱼屿,岛上有座古庙叫文昌寺。最初这一带渔民捕到大量这种“鱼形小动物”,于是根据古庙给它取了一个“文昌鱼”的名字,这个名称渐渐流传开去。文昌鱼在世界范围的海滨地区,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12.
《人与生物圈》2007,(1):28-28
将中国渤海湾濒临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的蛇岛视为一种特殊的自然遗产,一点也不过分。该岛面积虽只有0.73平方公里,但却是全世界特有种毒蛇“蛇岛蝮”的唯一栖息地。据近年估计,虽然岛上“蛇岛蝮”的数量尚有两万条左右,但它仍然是极度濒危的物种,原因就在于其分布地域的面积太小,禁不起任何风吹草动。生活在周围的渔民很早就知道蛇岛及岛上的毒蛇。早在1932年,日本国的学者曾将蛇岛上的毒蛇鉴定为“中介蝮”——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洲北部的常见蝮蛇。此后,国内外大多数有关学者也沿袭这一分类观点。  相似文献   

13.
正我喜欢动物,也喜欢音乐,还喜欢给动物放音乐听。好朋友杰米知道后反应很大:"啧啧……她一定是疯了!叫动物听音乐有什么用?那不是'对牛弹琴'吗?"不,当然不是。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音乐对动物,绝对有作用。而且,这是有科学依据的!鹦鹉懂节拍想知道给会模仿人说话的鹦鹉放首歌会有什么效果吗?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专家对这个想法很感兴趣。他们找来一只宠物鹦鹉,然后选了几首歌放给它听。通过观察,他们惊奇地发现,这只聪明的鸟对听到的歌不但有反应,而且反应很强烈——它竟然随着音乐的节奏,点头哈腰,几乎要跳起舞来。再仔细观察,研究人员见它的动作竟然是跟着节拍的。看来,  相似文献   

14.
《生命世界》2007,(10):110-110
英国的田野上,有一种叫“欧洲蓝蝶”的美丽蝴蝶不知不觉中在暖春的晴空里消失了,这给喜爱它的人们带来无限的遗憾。随后,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广泛调查,终于发现,蓝蝶已经在英国绝种了。而引起蓝蝶绝种的原因,又与两种蚂蚁的灭绝息息相关。英国人没有想到,由于他们破坏了两种细小蚂蚁种群的生活习性,导致了它们的灭绝,同时也把蓝蝶送上了绝路。  相似文献   

15.
DNA在转录中只以一条链为模板,而另一条链不转录。对这两条链在不同的科学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称呼。60年代,称有转录功能的一条链为“转录链”,称另一条链为“无意义链”或“非转录链”。“无意义”的名称不尽符合生物进化原理,经过亿万年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生物,其体内结构都是有意义的,有的只是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  路透社 《化石》2007,(2):30-30
这张1月24日由日本沼津市的淡岛海洋公园公布的照片显示的是一条皱鳃鲨。这条皱鳃鲨是一名渔夫21日在公园附近海域发现的。皱鳃鲨是鲨鱼中最原始的一种,有“活化石”之称,它和普通的鲨鱼不一样,口近端口,侧面的线纹呈沟状,鳃孔有6对,牙齿呈“山”字形,通常生活在深海。  相似文献   

17.
正我要给你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海豚,名叫三月。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出生在农历的三月。三月降生在我国的珠江口海域。根据它的外形特点,科学家很容易就辨别出,它是一只雌性中华白海豚。三月很幸运,珠江口海域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那里有不少它的同类。三月也很不幸,由于环境恶化,它一出生就要面对严峻的生存考验。  相似文献   

18.
漫步蛇园     
驰名中外的福建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蛇类王国”,曾有人发现在一个枯树洞就盘缠着100多条蛇,有时在一条树枝上就挂着几十条竹叶青蛇。据说在这一带光五步蛇就有100多万条,占全世界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因为这里的气候极其适应蛇的繁殖条件。 在这莽莽林区的“蛇的王国”里,又有一个国内外闻名的模拟自然栖息环境的“武夷山蛇园”! 蛇,它和人类同样在自然界生存。然而,在你未进“蛇园”前,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一种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9.
1977年夏天,在苏联东西伯利亚发现了一只雄性猛犸婴儿,是世界上迄今皮肉皆存、保存最完整的猛犸化石。1901年发现的别列索夫卡猛犸因为缺失长鼻等部位,比起它来还略逊一筹。可爱的小“迪玛”C~(14)测定证明,这只小猛犸在荒凉的西伯利亚冻原上安眠了四万四千年之久,它是1977年夏天7月23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重见天日的。那天夜里,东西伯利亚契尔基良夫河岸的砂金矿上,一个推土机手于夜班作业时,推土机前灯突然照到一堆黑色物体,他感到奇怪,下车用手去摸,触到长长的毛和软软的皮肉,于是停止了工作,保护了现场,守候到天明。天亮了,工人们都来围观这一非同寻常的发现。是不是一只猛犸呢?立即向有关部门作了报告。后来,专家们调查了现场,经过发掘,小心地用铁箱包装、冰冻,空运到列宁格勒动物学博物馆。一年来的研究,人们初步地认识了这只保存完好的小猛犸,并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迪玛”。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发现可杀死“超级细菌”的深海微生物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一种深海微生物能够产生一种强力抗生素,足以杀死对许多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据英国媒体日前报道,这种微生物是从日本海底沉积物中发现的,它生活在水深300多米的地方,属于放线菌家族。放线菌是一类介于霉菌与细菌之间的微生物,是人类提取抗生素的主要来源之一。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和肯特大学的科学家说,实验表明这种深海微生物制造的抗生素能杀死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A)。后者是常见的“超级细菌”,其抗药性越来越强,已经有突破“抵抗病菌的最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