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阐明原生境条件下淡黄金花茶(Camellia flavida Hung T. Chang)伴生群落的物种联结关系及其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弄岗保护区的10个600 m2样方间隔10年(2011-2021年)的每木调查数据,采用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M.Godron稳定性等方法,分析淡黄金花茶与群落不同层次优势物种的种间联结性及群落稳定性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乔木层优势物种间的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负联结,灌木层优势物种间呈显著正联结,随着时间的变化,乔木层的总体联结性趋于正联结,灌木层的正联结程度有所增加;(2)χ2检验与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均表明群落大多数种对间呈不显著联结关系,种间联结较为松散,相关性较弱。其中,淡黄金花茶与乔木层的苹果榕(Ficus oligodon Miq.)、灌木层的广西澄广花(Orophea polycarpa A. Candolle)等优势种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但与乔木层的对叶榕(Ficus hispida L. f.)、灌木层的日本五月茶(Antidesma j...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桂林喀斯特石山檵木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阶段主要物种种间相互作用变化规律,该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多物种间的总体关联显著性检验、χ2统计量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对桂林喀斯特石山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主要物种进行种间联结分析。结果表明:(1)在灌木阶段,主要物种种间关系呈不显著负相关;在乔灌阶段,乔木层主要物种种间呈不显著负相关,灌木层主要物种种间呈不显著正相关;在小乔林阶段,乔木层和灌木层主要物种种间均呈不显著正相关。随着檵木群落的自然恢复,乔木层和灌木层正联结种对所占比例均呈上升的趋势,但这种正联结关系发展缓慢。(2)χ2统计量分析与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均表明,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的乔木层和灌木层大部分物种种对间均未达到显著相关,种间联结较为松散,各个物种独立性较强。上述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檵木群落3个阶段还是处于群落发展的相对较低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种间关系是植物群落重要的数量和结构特征之一, 分析群落不同垂直层次物种的种间联结和相关性对于理解群落结构、动态和分类等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该研究选取浙江省天童处于演替前期的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群落乔木层3个物种、亚乔木层3个物种以及灌木层28个物种为研究对象, 应用基于二元数据的方差比率法、χ2统计量检验和基于数量数据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研究了3个垂直层次间物种的联结性与相关性。结果发现: (1)乔木层与亚乔木层物种总体间存在不显著正联结, 乔木层与亚乔木层主要物种间相互独立的种对较多, 较少种对显著联结或相关; (2)乔木层与灌木层物种总体显著正联结, 显著关联或相关的种对较多, 种对间依赖性较强; (3)亚乔木层与灌木层物种总体同样存在显著正联结, 种对间关系较为紧密。该研究结果表明: 群落垂直层次间物种生态习性和对生境适应的趋同性, 以及在垂直方向上对生境要求的互补性差异是决定演替前期种对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分析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主要种群的种间关联性,揭示其种群间的共生关系,可为桂林岩溶石山植被的修复与重建、经营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样方调查,采用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Ochiai指数(OI)、Dice指数(DI)和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对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中重要值前22位的乔木物种进行种间关联测定和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表明: 研究区22个主要乔木物种总体呈显著正联结,表明该地区青冈群落处于较稳定的顶极阶段;χ2检验结果显示,231个种对中有108个种对呈正联结,115个种对呈负联结,8个种对无联结,正负联结比为93.9%,绝大多数种对呈不显著联结,种对间的独立性较强,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桂林岩溶石山较高的生境异质性导致物种间的生态位产生分化;AC、PC、OI和DI与χ2检验结果基本一致,种间关联性分析应以χ2检验为基础,辅以AC、PC、OI和DI等指数进行综合研究;根据PCA排序和种间关联关系,将22个主要乔木种群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组内物种对生境具有趋同适应性,组间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态要求.  相似文献   

5.
运用χ2检验、联结系数和共同出现程度,测定秦岭山地油松天然次生林灌木层20个主要植物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 在190个种对中,具有较明显正联结的种对数占总种对数的7.4%,胡枝子与胡颓子、漆树与油松、卫矛与毛樱桃等表现为极显著正联结,绝大多数种对表现为弱联结,正负联结比值均小于1.表明灌木层主要植物种群种对间联结较松散,物种之间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处于动态演替的中期阶段,群落稳定性较差.通过种间联结和聚类分析,结合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将灌木层20个主要植物种群划分为4个功能群.同一功能群内物种的生态要求和资源利用方式相近,联结紧密,而不同功能群间联结较为松散.  相似文献   

6.
广西大青山地处广西西南部,对该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林,而对其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种间联结性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该研究基于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1 km2固定样地的调查数据,用方差比率法( VR)和基于2×2联列表,通过χ2统计量检验、共同出现百分率( PC)、联结系数( AC),对广西大青山主要乔木层17个树种、灌木层8个树种、草本层12个树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的总体种间联结性表现为显著正关联,灌木层的总体种间联结性表现为不显著负关联,草本层的总体种间联结性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不同检验结果表明,该区域植物群落主要乔木树种间具有正联结性的种对较多,大多数乔木树种的种间联结性较紧密;主要灌木树种的种间联结性较松散,草本层主要种间表现为弱联结性。物种生态习性、群落演替阶段等因素可能是造成这一特性的主要原因。未来应加强对其自然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如果有必要,可适度人工干预,促进天然次生林的演替。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维持和保护其物种多样性奠定基础,也可为该地区人工林的树种选择与配置提供数据支撑,进而对其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浙江天台山七子花群落优势种群结构及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金则新 《植物研究》2002,22(1):76-83
以浙江省天台山七子花群落为研究对象,对该群落优势种群的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是:组成该群落多数优势种群的龄级不完整,年龄结构为衰退型,七子花林是一个不稳定的群落;各优势种群在各样地中的分布格局均呈集群分布。用方差比率(VR)和通过2×2联列表进行X2检验的方法,检验了七子花群落乔木层18个主要树种、灌木层20个主要种类的总体相关性和各种对间的联结性。结果是乔木层主要树种间在总体上呈不显著的正相关,正联结的种对多于负联结的种对;灌木层主要种类间在总体上呈显著的正相关,正联结的种对明显多于负联结的种对。  相似文献   

8.
子午岭桥山林区柴松群落主要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2联列表,应用χ2检验、W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对陕西黄土高原子午岭桥山林区柴松群落乔木层14种主要种群、灌木层23种主要种群和草本层24个主要种群的种间联结显著性和关联强度进行了定量测定,以揭示柴松森林群落不同结构层次中主要植物种群的种间关系.结果显示:(1)柴松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物种的总体关联性均为正相关.(2)乔木层中柴松与辽东栎、山杏、山桃,辽东栎与山杏、山桃,白桦与山杨之间有明显的正联结;山杏与山桃之间有明显的负联结.(3)灌木层中灰栒子和五加、陕西荚蒾与野葡萄、陕西荚蒾与蒙古荚蒾、盘叶忍冬与忍冬以及草本层中凤毛菊与黄芩、铁杆蒿与地榆、悬钩子与薯蓣、荩草与油芒、菝葜与糙苏、防风与黄花蒿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正联结.(4)根据种间联结特征,将14个主要乔木树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其中柴松和辽东栎为第1生态种组,山楂、白桦、白蜡和山杨为第2生态种组,山桃、茶条槭、毛梾和侧柏为第3生态种组,杜梨、山杏、山荆子和盐肤木为第4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9.
藤枣(Eleutharrhena macrocarpa)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 属于木质藤本植物, 野外数量稀少, 种群更新困难。本文通过分析云南省太阳河自然保护区藤枣生境地热带季节雨林乔木层与灌木层中木本植物种群的种间关联性以及群落的稳定性, 揭示种间关联性在藤枣种群濒危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为极小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藤枣生境地群落乔木层总体联结性VR (方差比率) > 1, 检验统计量W > χ0.05(29), 灌木层种群总体联结性VR < 1, χ0.95(29) < W < χ0.05(29), 乔木层和灌木层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不显著负相关。x 2检验显示乔木层与灌木层中无联结的种对占多数, 其正负关联比分别是0.238和0.279, 联结系数显示显著和极显著的负联结种对要多于正联结的种对; 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乔木层与灌木层正负关联比分别是0.376和0.511, 绝大多数种对的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 种对间的独立性相对较强。藤枣与其他植物种群之间对生境有相似的适宜生态位, 通过共同利用资源而共存, 在灌木层则面临较强的种间竞争。藤枣生境地群落稳定性交点坐标为(33.92, 66.07), 显示群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而群落建群种与其他种对存在较强的种间竞争, 反映热带季节雨林的脆弱性, 因此生境地群落的严格保护对藤枣种群的更新和生物多样性保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陕北桥山林区主要木本植物群落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基于2×2联列表,分别应用种间联结系数(AC)、Ochai指数(OI)、Jaccard指数(JI)和χ2统计量对陕北南部黄土高原桥山林区16种乔木物种和32种灌木物种间的种间联结性的正负和显著程度进行计算和综合分析,并以半矩阵图表达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乔木中油松与青麸杨、辽东栎与漆树间表现出显著的正联结,而刺槐与其他乔木物种间则多表现为负联结。(2)灌木物种中,槲树和鼠李、水栒子和陕西荚蒾,虎榛子和黄蔷薇、鼠李和卫矛、兴安胡枝子和陕西荚蒾、兴安胡枝子和中华绣线菊有着显著的正联结,且茶条槭与大部分灌木物种有着较为显著的正联结关系。但酸枣、狼牙刺和延安小檗与大多数灌木物种表现出负联结关系。其他物种对之间的联结关系则不甚显著,表明了本区物种之间的联结性大都较为松散。(3)基于种间联结性,划定了本区木本植物的生态种组,其中16种乔木物种被划分为4个组,32种灌木物种被划分为5个组。研究种间联结,还可以为黄土高原区植被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相邻格子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X2检验、联结系数(AC)和Jaccard指数(JI)等指标,分析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林乔木层主要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15个主要种群间的总体联结性极显著相关。除少数种对外,绝大多数种对间的联结性不显著。在联结性显著的种对中,毛竹-木荷(Phyllostachys edulis-Schima superba)、黄瑞木-卷斗青冈(Adinandra mellettii-Cyclobalanopsis pachyloma)及卷斗青冈-杨梅叶蚊母树(Cyclobalanopsispachyloma-Distylium myricoides)间存在显著正联结,而种对马尾松-杉木(Pinus massoniana-Cunninghmialanceolata)、马尾松-青冈(Pinus massoniana-Cyclobalanopsis glauca)、杉木-毛竹(Cunninghmia lanceolata-Phyllostachys edulis)、杉木-米槠(Cunninghmia lanceolata-Castanopsis carlesii)、杉木-木荷(Cunninghmia lanceolata-Schima superba)及杉木-黄瑞木(Cunninghmia lanceolata-Adinandra mellettii)等27个种对间存在较高的负联结。  相似文献   

12.
陕西子午岭森林植物群落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方差比率(VR)和基于2×2联列表,通过x2统计量检验、共同出现百分率(PC)、联结系数(AC)的方法,对地处黄土高原中部的陕西子午岭森林植物群落乔木层12个树种、灌木层20个树种和草本层21种植物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灌木层总体种间关联性表现为显著正关联,草本层为不显著正关联。乔木层主要种群表现出相互独立的特点,但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和油松(Pinus tabulaefomis),油松和茶条槭(Acer ginnal),茶条槭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杜梨(Pyrus betulaefolia)与辽东栎、油松、茶条槭、白桦等7个种对存在一定正关联。正关联的种对数是副关联的2倍。灌木层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和悬钩子(Rubus corchorifolius)、水栒子(Cotoneaster maltiflorus)和红瑞木(Cornus alba)、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loribund)和华北丁香(Syringa oblate)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联结;华北绣线菊(Spiraea fritschiana)和野葡萄(Vitisamurensis)、冻绿(Rhamuns utilis)和栓翅卫矛(Euonymus phellomanes)、南蛇藤和野葡萄、南蛇藤和葱皮忍冬(Lonicera ferdinandii)之间存在显著的正联结。正关联和副关联种对数相当。草本层种间联结表现出较为松散的特征,无关联的种对数多达21个。正副关联的种对数约为3∶2。最好将多个指标配合使用能更好地说明种间联结程度。  相似文献   

13.
对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植被生物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将50块样地划分为甜槠-鹿角杜鹃混交林、亮叶水青冈-箭竹混交林、石栎-虎刺+山茶混交林、甜储+枹栎-鹿角杜鹃混交林、青冈栎-油茶+杜鹃混交林5种林分类型。5种林分的林下植被生物量均较低,不超过2.3 t·hm-2。5种林分类型的林下灌木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甜槠-鹿角杜鹃混交林草本层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4种林分类型。影响不同林分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因素不同。在甜槠-鹿角杜鹃混交林,草本层生物量与郁闭度、角尺度呈显著负相关,林下植被总体生物量与开敞度呈显著正相关;在亮叶水青冈-箭竹混交林,灌木层生物量与林分的角尺度、郁闭度呈显著负相关,草本层生物量与林下植被总体生物量与混交度呈显著正相关;在石栎-虎刺+山茶混交林,草本层生物量与林分的聚集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在甜储+枹栎-鹿角杜鹃混交林,灌木层生物量与林分的混交度呈显著负相关,草本层生物量与林分的株数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而在青冈栎-油茶+杜鹃混交林,林分结构与林下生物量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对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调整,应该以调整林分水平分布格局为主,综合考虑林分遮盖程度与树种结构。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在吉林省蛟河实验管理局1 hm2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调查结果,对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树木种群的种间关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木种群优势程度不明显;乔木、灌木、草本的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都较低.对5个主要乔木种群的空间格局均呈现聚集分布;15个主要树种之间有14个种对存在着显著的种间关联,一个种独立;树种之间正关联的种对少,关联强度低,而负关联多且较高,群落结构组成不稳定,处于软阔叶林向硬阔叶林直至红松阔叶林过渡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鸡血藤次生群落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建维  张建侯  宋启示  冯志立   《广西植物》1997,17(4):338-344
本文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刀耕火种撩荒后形成的鸡血藤次生群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900m2的固定样地上,计有维管束植物62种,隶属于36科55属,shannon-wienner指数为4.25;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9种类型,以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占92.73%。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层(Ⅰ、Ⅱ、Ⅲ)、灌木层、草木层及层间植物,群落的外貌以高位芽、小叶型、单叶、纸质为主组成。与先锋阶段的植物群落相比,该群落正向湿润性的热带森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灌木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灌木层的物种组成、结构和空间分布可以为进一步阐明森林物种共存、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群落演替机制奠定基础。本研究分析了秦岭皇冠25 hm2森林样地灌木层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以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 样地内灌木独立个体共20716株(分枝10463个),隶属于28科45属54种。灌木层优势种的优势度不明显,重要值均<10。灌木层植被的径级结构为倒“J”型;灌木在样地内呈聚集分布且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海拔差异。样地内个体数最多的9种灌木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与灌木层整体情况一致。随着海拔升高,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变化不显著,而Pielou均匀度指数(E)降低。多样性指数HDE随乔木层优势种个数增加而降低,E随亚乔木层优势种个数增加而升高。多样性指数HDE与土壤全磷呈显著负相关;H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E与土壤全钾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区灌木层物种丰富,结构稳定,更新良好;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主要受到乔木层优势种个数和土壤pH、全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浙江天台山七子花群落研究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金则新 《生态学报》1998,18(2):127-132
七子花为优良的观花树种,此种珍贵、罕见,已临近濒危境地。本文以分布在浙江天台山的七子花林为对象,分析了群落的特征和性质。七子花群落垂直结构较复杂,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亦有数量较多的层间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显著,乔木层的中多样性指数较高,各样地间的植物种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七子花种群年龄处于衰退型阶段,天然更新不佳。种群的分布格局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18.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向邻近次生常绿阔叶林扩张现象明显, 极大地影响了常绿阔叶林的生态功能, 但关于其扩张对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后效研究较少。本文采用时空替代法, 在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毛竹扩张方向, 依次设置毛竹林、竹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样地, 比较分析了扩张前后群落物种相似性、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等特征。结果表明: (1)毛竹林与常绿阔叶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Bray-Curtis相似性指数很小, 分别为0.003、0.046和0.030。(2)毛竹林的垂直结构呈“>”型, 高度12-14 m区间的多度百分比达33.3%, 径级结构集中分布于5-10 cm区间, 达总数的90.0%; 常绿阔叶林的垂直结构为“L”型, 高度2-4 m的物种数占54.3%, 径级分布范围较广, 4个较大径级区间的平均百分比为10.3%。(3)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由常绿阔叶林的2.56降至毛竹林的0.06, 降幅高达98%; 灌木层也由2.58降至2.03, 降幅21%。以上结果说明, 毛竹扩张会导致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组成和结构简化、物种多样性下降, 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