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河北栾城农业生态站潮土和吉林白城淡黑钙土2种质地不同的土壤施用不同剂量磷肥,在25 ℃恒温条件下好气培养,培养期的第1、3、10、30和60天采集土样,测定土壤Olsen-P和CaCl2-P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了磷肥施入土壤引起农业磷面源污染的可能性.利用Heckrath分段回归模型,分别对培养60 d后2种土壤Olsen-P、CaCl2-P含量进行拟合,得到土壤环境敏感磷临界点对应的土壤Olsen-P含量,以此证明土壤固磷能力.结果表明:当施磷量超过400 kg·hm-2时,2种土壤Olsen-P和CaCl2-P含量均显著增加,并且2种土壤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后,同一处理的各组分有效磷的变化规律并不相同,说明当施磷量超过400 kg·hm-2,2种土壤磷流失的可能性均增加,并且不同类型土壤,磷流失能力也不同;培养60 d后拟合得到的栾城和白城土壤环境敏感磷临界点对应的土壤Olsen-P含量分别为88.9和142.5 mg·kg-1,表明白城土壤固磷能力明显高于栾城土壤.  相似文献   

2.
水氮互作对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两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强筋品种豫麦34、弱筋品种豫麦50)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3个灌水处理(W1:拔节水;W2:拔节水+花后15 d灌浆水;W3:拔节水+灌浆水+花后28 d麦黄水)和3个氮肥水平(0、150、270 kg·hm-2)对籽粒蛋白质、淀粉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270 kg·hm-2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强筋小麦(豫麦34)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明显提高,谷/醇增大;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提高,直/支下降;籽粒产量增加.弱筋小麦(豫麦50)在150 kg·hm-2 的施氮量下,清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增加,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下降,谷/醇降低;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提高;不施氮肥或氮肥施用过多(270 kg·hm-2)均影响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的积累,使产量下降.W2处理促进了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W1或W3处理均不利于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且导致籽粒产量下降.水、氮互作效应中,强筋和弱筋小麦分别以全生育期270 kg·hm-2和150 kg·hm-2施氮量配合拔节水+灌浆水(W2)为比较理想的水氮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红树林和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二氧化碳交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生物量调查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测定基础上,对广州市红树林和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与大气CO2交换进行研究,分析湿地植被净生产力吸收CO2的能力和不同积水状态下(常年积水、间歇积水、无积水)湿地碳汇功能.结果表明:红树林湿地植被净生产力吸收CO2 33.74 t·hm-2·a-1,土壤排放CO2(包括CH4折算成CO2的温室效应量)12.26 t·hm-2·a-1,湿地每年净吸收大气CO2 21.48 t·hm-2,说明红树林湿地是一个强的碳汇;滩涂湿地植被净生产力吸收CO2 8.54 t·hm-2·a-1,土壤排放CO2 5.88 t·hm-2·a-1,排放CH4 0.19 t·hm-2·a-1,若按碳素折算,湿地每年吸收大气中碳素2.33 t·hm-2,土壤排放碳素1.74 t·hm-2包括(CH4中的碳),系统净固定碳0.59 t·hm-2,说明滩涂湿地是一个弱的碳汇,若将CH4的温室效应折算成CO2量,则土壤排放CO2 9.78 t·hm-2·a-1,排放比吸收多1.24 t·hm-2·a-1,对大气温室效应而言,滩涂湿地是一个弱碳源;常年积水下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是CH4,无积水下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常年积水湿地碳汇功能最大,无积水湿地碳汇功能最小.  相似文献   

4.
下辽河平原不同磷肥用量对作物产量及潜在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6年的定位试验,对下辽河平原不同磷肥用量条件下,土壤养分库的建立及磷肥的肥料效应、土壤磷的自然释放速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肥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且对大豆的增产幅度大于玉米,但磷肥年用量超过25 kg·hm-2时,增产效果不明显;磷肥也可以提高作物的养分移出量,但养分移出量增加的比例大于作物产量增加的比例;磷肥利用率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磷肥年用量为25 kg·hm-2时,磷肥利用率约为30%,但残留磷肥转化为有效磷的比例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磷肥施入土壤后,残留磷肥转化为迟效磷的比例高达80%,且残留磷肥转化为迟效磷的量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这对于构建土壤磷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肥耦合对橡胶树产胶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分和养分是限制橡胶树生长和产胶量的重要因子.以17年生的7-33-97橡胶树为试验材料,采用施氮量、灌水量、施磷量和施钾量四因素五水平(1/2实施)的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水平对橡胶树产量和干胶含量的影响,并建立了橡胶树干胶产量的水肥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水肥耦合水平对橡胶树橡胶产量和干胶含量都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对橡胶产量的效应顺序为:施氮量>灌水量>施磷量>施钾量;各因素间耦合效应顺序为:氮、水>氮、磷>磷、水>钾、水,且施钾量和土壤水分呈负交互效应;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为:尿素用量为476.39 kg·hm-2,过磷酸钙用量为187.70 kg·hm-2,氯化钾用量为225.77 kg·hm-2,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82.78%左右.  相似文献   

6.
氮肥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施用氮肥造成的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试验点最高产量施N量分别为0、0、79和118 kg·hm-2,最高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施N量分别为122、100、127和174 kg·hm-2,小麦收获后0~9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量随施N量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而N表观损失则呈指数增加.在最高产量施N量条件下,小麦收获后0~9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保持86~115 kg·hm-2,N表观损失为2~32 kg·hm-2,低于最高籽粒粗蛋白含量施N量时的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量(106~168 kg·hm-2)和N表观损失量(14~56 kg·hm-2).综合考虑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环境安全,最高产量施N和氮肥施用的环境效应可以通过优化施N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7.
武汉南湖水体及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武汉南湖5个采样点分别采集了湖水和柱状沉积物样品,对水体、沉积物及其间隙水中磷的季节变化以及沉积物中的不同形态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体总磷(TP)和正磷酸盐磷(PO43--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40和0.033 mg·L-1.TP和PO43--P均在11月含量最高,但TP含量的最低值出现在2月,PO43--P含量的最低值出现在8月.沉积物中TP的平均含量为1.005 mg·g-1, 4—11月呈上升趋势,11月至次年2月趋于稳定;其垂直分布上随沉积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其间隙水PO43--P的平均含量为0.209 mg·L-1,11月最高,2月最低,其垂直分布规律与沉积物TP一致.沉积物中的不同形态磷以无机磷为主,占TP的61.4%~77.1%.沉积物中活性磷(BA-P)的含量很高,但BA-P随沉积深度增加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物主要通过BA-P和自生钙磷(ACa-P)的释放向水体供给磷.  相似文献   

8.
杜香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实验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超临界CO2萃取杜香挥发油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流量等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杜香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得到了超临界CO2萃取杜香挥发油的最佳实验条件:萃取压力为20 Mpa、萃取温度为35℃、CO2的流量为60 kg·h-1。  相似文献   

9.
利用OTC(开顶箱)法模拟未来CO2浓度,于CO2倍增浓度(700 μmol·mol-1)和正常空气CO2浓度(≈350 μmol·mol-1)条件下,测定了沈阳市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针叶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ASA-GSH cycle)主要酶活性动态变化,探讨高浓度CO2对油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60 d)内CO2浓度倍增使油松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与过氧化氢(H2O2)含量减少,而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升高;植株抗氧化能力增强,对活性氧清除能力提高;但长期(70 d以上)CO2浓度倍增处理则可能使试验结果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0.
应用C2H2抑制原状土柱培育法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湿地土壤N2O排放速率及反硝化速率的变化,分析了它们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估算了N2O排放量及反硝化损失量.结果表明:草甸沼泽土和腐殖质沼泽土N2O排放速率的变化基本一致,其范围分别为0.020~0.089 kg N·hm-2·d-1和0.012~0.033 kg N·hm-2·d-1,前者的N2O排放速率均明显高于后者(平均为1.79±1.07倍),且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二者反硝化速率的变化并不一致,其范围分别为0.024~0.127 kg N·hm-2·d-1和0.021~0.043 kg N·hm-2·d-1,前者的反硝化速率一般也要高于后者(平均为1.67±1.56倍),但其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硝化作用在前者N2O排放和氮素损失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反硝化作用则是导致后者N2O排放和氮素损失的重要过程;氮素物质基础不是影响二者硝化-反硝化作用的重要因素;温度对前者硝化 反硝化作用的影响比后者更为明显,其反硝化速率与5、10和15 cm地温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二者所处湿地水分条件的差异是导致其N2O排放速率及反硝化速率差异的重要原因.生长季内,前者的N2O排放量和反硝化损失量分别为5.216 kg N·hm-2和6.166 kg N·hm-2,而后者分别为3.196 kg N·hm-2和4.407 kg N·hm-2;在二者的反硝化产物中,N2O/N2的比率最高,分别为5.49和3.76,表明N2在后者反硝化产物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前者,说明季节积水条件会导致N2O/N2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11.
CO2浓度升高对红松和长白松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开顶箱法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对红松和长白松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μmol CO2·mol-1使红松和长白松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降低,土壤表面CO2浓度升高导致CO2扩散受阻可能是土壤呼吸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500 μmol CO2·mol-1下两树种土壤表面CO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箱和裸地条件下的CO2浓度,增加幅度在40~150 μmol·mol-1之间;对照箱内长白松土壤表面CO2浓度略高于裸地,差异不显著,红松差异显著500 μmol CO2·mol-1下的长白松土壤全氮及总有机碳含量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红松裸地的碳氮含量明显低于500 μmol CO2·mol-1 及对照箱内土壤碳氮含量;500 μmol CO2·mol-1 及开顶箱的微环境对地下3 cm处土壤温度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花铃期棉花果枝生物量累积时空变异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试验在黄河流域黄淮棉区的河南安阳和长江流域下游棉区的江苏南京棉花大田进行, 氮素设0(N0)、120(N1)、240(N2)、360(N3)、480(N4) kg·hm-2 5个水平,定量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对美棉33B花铃期棉花果枝生物量累积时空变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施氮量下,两试验点棉株不同果枝部位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生物量累积时间变异特征均表现为Logistic曲线,空间变异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安阳点360 kg·hm-2施氮量、南京点240 kg·hm-2施氮量处理具有快速增长期起始时间早、持续时间短、最大速率大等特征,说明该施氮量水平有利于棉花生物量的快速累积,以形成较高的产量与品质;而施氮量过多或不足均不利于棉株不同果枝部位生物量的累积.可以通过不同的施氮量来调节棉株不同果枝部位快速生长期的生长特征值,以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在我国森林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研究它们的土壤与表层凋落物的呼吸有助于了解它们的碳源汇时空分布格局及碳循环过程的关键驱动因子。采用Li-Cor 6400-09连接到Li-6400便携式CO2/H2O分析系统测定湖南两种针叶林群落(2007年1月至12月)的土壤呼吸及其相关根生物量和土壤水热因子。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和马尾松群落中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显著, 在季节动态上的趋势相似, 都呈不规则曲线格局, 全年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186.9 mg CO2•m–2•h–1和242.4 mg CO2•m–2•h–1。从1月开始, 两种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由最小值33.9 mg CO2•m–2•h–1和38.6 mg CO2•m–2•h–1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 杉木群落到7月底达到全年中最大值326.3 mg CO2•m–2•h–1, 而马尾松群落到8月中旬达到最大值467.3 mg CO2•m–2•h–1, 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指数相关, 土壤温度可以分别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91.7%和78.0%, 和土壤含水量呈二次方程关系, 土壤含水量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5.4%和8.4%。由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拟合的指数方程计算Q10值, 杉木和马尾松群落中全年土壤呼吸的Q10值分别为2.26和2.13, Q10值随着温度升高逐渐减小。两种群落土壤呼吸的差异主要受群落植被的根生物量、群落的凋落物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CO2浓度升高与氮沉降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的耦合作用已成为全球变化的研究热点。应用大型开顶箱(OTC)人工控制手段研究了人工生态系统在1)高CO2(700±20 μmol·mol–1)+高氮沉降(100 kg N·hm–2·a–1)(CN); 2)高CO2(700±20 μmol·mol–1)+背景氮沉降(C+); 3)高氮沉降(100 kg N· hm–2·a–1)+背景CO2(N+); 4)背景CO2+背景氮沉降处理(CK) 4种处理条件下荷木 (Schima superb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肖蒲桃(Acmena acuminatissima)、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等主要南亚热带森林植物的生物量积累模式及其分配格局。连续近3年的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条件下, 各参试植物生物量积累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 N+处理显著促进荷木、肖蒲桃及红鳞蒲桃生物量的积累; C+处理显著促进肖蒲桃、海南红豆生物量的积累; CN处理显著促进除红锥外其他物种生物量的积累, 并且具有两者单独处理的叠加效应。不同处理改变物种生物量的分配模式, N+处理降低植物的根冠比, 促进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积累; C+处理增加红锥和红鳞蒲桃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分配, 却促进荷木和海南红豆地上部分的积累; CN处理仅促进红磷蒲桃地下部分的积累。群落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格局取决于优势物种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在群落中所占的权重。  相似文献   

15.
上海典型城市草坪土壤呼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CFX-2开放式呼吸测定系统测定了上海城区百慕大、黑麦草-百慕大混播、结缕草和狗牙根4种典型草坪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4种草坪的土壤呼吸速率均呈明显季节变化,最大值出现在7—8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翌年1月;4种草坪土壤呼吸平均速率依次为百慕大草坪<黑麦草-百慕大混播草坪<结缕草草坪<狗牙根草坪,其中百慕大草坪的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范围为0.13~2.25 μmol·m-2·s-1,黑麦草-百慕大混播草坪为1.16~5.95 μmol·m-2·s-1,结缕草草坪为0.93~8.27 μmol·m-2·s-1,狗牙根草坪为1.21~9.27 μmol·m-2·s-1;4种草坪的土壤呼吸速率与气温、5 cm地温和10 cm地温均呈极显著指数相关;百慕大草坪和黑麦草-百慕大混播草坪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与气温、5 cm地温和10 cm地温的日变化趋势一致;4种草坪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指数即Q10值为1.60~2.66;除结缕草外,其他草坪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率相关性不显著;草坪的呼吸特征与其生长习性直接相关,而冷暖季混播草坪Q10值小,对提高城市生态景观和环境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下藜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人工控制水分模拟干旱来研究生长期的藜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以期望为干旱农业的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盆栽的藜为材料,用称重控制浇水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藜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藜的光合日变化呈双峰型,有“午休”现象(13:00)且受气孔限制;最大净光合速率出现在上午8:00。与正常条件下生长的藜相比,干旱胁迫下藜的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n)、表观量子效率(AQY)、二氧化碳饱和点(CSP)和羧化效率(CE)均降低,分别为1 200 μmolphoton·m-2·s-1、8.01 μmol CO2·m-2·s-1、0.016 1 μmol CO2·mol-1 photons、1 200 μmol CO2·mol-1、0.017 6 μmol CO2·m-2·s-1;光补偿点(LCP)、二氧化碳补偿点(CCP)升高,分别达到44.88 μmol photon·m-2·s-1、和46 μmol CO2·mol-1,干旱使藜的光合能力下降。干旱胁迫下藜的光合能力虽有所下降,但与其它C3植物相比仍具有较强的CO2同化能力。藜是一种耐旱力较强的植物。  相似文献   

17.
长期施肥条件下西南黄壤旱地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探究有效磷(Olsen-P)与土壤累积磷盈亏、磷肥用量的关系,确定西南黄壤旱地最佳磷肥施肥量,通过Mitscherlich方程模拟作物相对产量对土壤Olsen-P的响应关系,明确西南黄壤旱地的农学阈值.结果表明: 施用磷肥可显著提高土壤Olsen-P含量,不同施磷处理间提升幅度主要与磷肥施用量有关;不施磷处理土壤磷素一直处于亏缺状态,施磷处理土壤磷素有盈余,其中全量有机肥配施全量化肥处理(MNPK)作物吸磷量和磷素盈余量最高,同等施磷水平下,与单施化肥处理(NPK)相比,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1/4 M +3/4 NPK、1/2 M +1/2 NPK)更能促进作物对磷素的吸收,提高磷素累积利用率.土壤累积磷盈亏与土壤Olsen-P增量呈显著直线相关关系(P<0.05),土壤中磷素每盈余100 kg·hm-2,MNPK、1/4 M +3/4 NPK、1/2 M +1/2 NPK、NPK处理Olsen-P分别增加16.4、13.0、21.4、5.6 mg·kg-1,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有效增加土壤Olsen-P含量.西南黄壤旱地Olsen-P的农学阈值为22.4 mg·kg-1;土壤每年磷盈亏和Olsen-P含量与磷肥施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磷肥用量(纯P)为每年33.3 kg·hm-2时,土壤磷盈亏呈持平状态,Olsen-P农学阈值对应的施肥量(纯P)为每年45.9 kg·hm-2.西南黄壤旱地Olsen-P含量主要与施磷水平有关,当年施磷量为45.9 kg·hm-2时可获得最佳的作物产量,磷肥利用率高;当年施磷量高于45.9 kg·hm-2时,作物产量对磷肥用量无响应,大量磷素累积在土壤中,增加了磷素的环境流失风险.西南黄壤旱地长期施用有机肥处理单位累积磷盈余量提升土壤Olsen-P的速率大于单施化学磷肥处理.  相似文献   

18.
孝顺竹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孝顺竹愈伤组织继代增殖培养基,控制褐变发生,提高再生体系效率,对培养基组成如5种基本培养基、6种有机添加物、7种糖类和5种大量元素等因子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培养20 d,基本培养基以MS效果较好,愈伤组织增殖2.8倍,白至淡黄色,致密;有机添加物以1.0 g·L-1脯氨酸效果较显著,愈伤组织增殖3.64倍,淡黄色,致密均一;碳源以30 g·L-1麦芽糖效果较好,愈伤组织增殖2.96倍,白至淡黄色,致密。5种大量元素中NH4NO3对孝顺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以825 mg·L-1为较佳浓度,培养29 d愈伤组织增殖可达5倍以上,部分出现根分化;适宜孝顺竹愈伤组织培养的大量元素组合为:KNO3 475 mg·L-1+NH4NO3 825 mg·L-1+MgSO4·7H2O 185 mg·L-1+KH2PO4 340 mg·L-1+CaCl2·7H2O 440 mg·L-1。  相似文献   

19.
秦岭西部山地针叶林凋落物层的化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凋落物作为土壤和植物的结合点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和能量循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凋落物的产量及其元素浓度制约着林下凋落物层和矿质土壤的养分归还。本研究利用野外实地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秦岭西部山地不同针叶林凋落物层分解过程的特性(如凋落物储量、分解速率、周转时间和养分元素贮量及回归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下凋落物现存量(8.46~29.81 t·hm-2)远大于年凋落物量(2.96~4.23 t·hm-2·a-1),凋落物分解速率相对较低、积累很强,系统养分循环参数小;2)营养元素在凋落物层中含量的分布格局因树种不同而不同,但不同树种凋落物层营养元素(N、P、K、Ca、Mg、Fe)的储量均为:未分解层(U层)<半分解层(S层)<分解层(D层);3)不同树种林下凋落物层平均营养元素的储量为:Ca:357.71 kg·hm-2>N:175.72 kg·hm-2 >Fe:102.50 kg·hm-2>Mg:54.21 kg·hm-2>K:31.96 kg·hm-2>P:16.78 kg·hm-2;4)林下凋落物的分解过程是一个养分积累的过程,营养元素最终普遍在分解层(D层)中富集;5)树种和人为经营情况对森林凋落物层的性质和分解状况有较大影响,林下凋落物分解速率表现为:云杉林< 松林< 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20.
外源氮对沼泽湿地CH4和N2O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受到大气沉降、地表径流、农业排水等外源氮素的输入,对湿地生态系统CH4和N2O通量有重要影响。采用野外原位施肥试验模拟外源氮输入,设0,60,120,240kgN•hm-2 4种试验处理,探讨外源氮对沼泽湿地CH4和N2O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氮促进了CH4和N2O排放。与对照处理比较,各施氮水平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181%,254%和155%,N2O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21%,100%和533%。外源氮输入对CH4排放的季节变化形式影响不大,而N2O的季节变化形式随着氮输入表现出波动变化的趋势。不同施氮水平对CH4排放的促进作用与植物生长阶段和产CH4的微生物过程密切相关,N2O排放通量随氮输入量呈指数增加(R2=0.97,p<0.01)。外源氮通过影响湿地微生物过程来进一步影响CH4和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