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骆世明 《生态科学》2011,(Z1):63-68
广东省农业生态学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可以大致以十年为一段分为:(1)为现代农业生态学发展的奠基阶段,(2)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阶段和(3)推动农业生态学长远发展的平台建设阶段。广东省生态学工作者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我国农业生态学体系的建设、科研教学的人才培养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省农业生态学工作者积极参与广东省和全国的生态农业建设,组织了跨学科、跨单位的大规模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跨入新世纪,我省农业生态学家不仅积极推动全国农业生态学有关组织的活动,而且通过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科长远发展建立了高水平的硬件平台,通过活跃的重大项目研究把农业生态学研究逐步推向深入,系列农业生态学著作和教材的出版更为未来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建立了丰厚的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2.
微生态学与医学的关系简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新兴领域 ,微生态学正在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科学价值。微生态学与医学的结合 ,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医学微生态学 ,不仅对医学的发展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也为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的应用开拓了新的领域 ,丰富和发展了生态学作为生命科学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支柱的内涵和价值。因此 ,研究和探讨微生态与医学的关系 ,无疑是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 有关微生态学的两个基本问题1.1 基本概念 微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是现代生态学 (e-cology)发展的一个新成果。生态学经历了 12 0多年的历程 ,已经发展成为…  相似文献   

3.
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重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景观生态学从其诞生到现在,已经历了70余年。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从其引入,到发展、壮大、逐渐成熟,也经历了30余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景观生态学在跟踪国际前沿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开展了大量研究,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简述了国际景观生态学会成立与发展过程,通过系统综述中国景观生态学文献,重点分析了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根据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特点,将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摸索与酝酿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吸收与消化阶段(1980—1988年)、实践与迅速发展阶段(1989—2000)、发展与思索阶段(2001—2010)、思考与创新阶段(2011—?)。在此基础上,重点从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过程及尺度效应、城市生态用地与景观安全格局构建、景观生态规划与自然保护区网络优化、森林景观动态模拟与生态系统管理、绿洲景观演变与生态水文过程、景观破碎化与遗传多样性保护、多水塘系统与湿地景观格局设计、稻-鸭/鱼农田景观与生态系统健康、梯田文化景观与多功能维持、源汇景观格局分析与水土流失危险评价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特点。最后从学科发展与理论研究、重点研究地区和应用实践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景观生态学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关于"生态学"一词之最初提出者及年代有3种说法,分别为Thoreau(1858)、Heackel(1866)和Reiter(1885),其最初拼写也有ecology、Oecologie和Oekologie等3种。再由于引用和印刷错误,其说在中、外文献中更是版本众多。通过查核原始文献,现已明确,"生态学Oecologie"一词最早由Heackel于1866年提出和定义,源自希腊文"οiκοs"(oikos)和"λογια"(logia)。其于1893年在英语中统一为ecology。中文"生态学(生態学)"一词最早由张珽教授于20世纪初从日文中引入,它由日本学者三好学于1895年翻译自德文的"Biologie"。很多文献中使用Heackel对生态学的最初定义多取其简略说法,且往往是其多个早期定义的综合。从"生态学"的起源及使用情况来看,其作为专门学科在我国进行教授和研究与世界水平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5.
中美《农业生态学》教材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农业生态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对近30年美国和中国多个作者多个版本的《农业生态学》教材进行了分析。教材的共同特点是:都针对工业化农业存在不可持续的问题提出了农业发展的新构想;都把农业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定位在农业生态系统层面;提倡农业的新发展方向时都注重能够协调农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工业化农业替代方法。教材的不同特点表现在:在教材引用的典型和例证方面,美国教材除了本国的例子外,比较经常运用多国获得的一手素材,也比较多运用自身研究的结果,个性表现强,中国的教材比较多局限在本国的典型实践经验方面,自身研究成果不够丰富;中国的教材有更加严密和稳定的理论框架和逻辑体系,美国教材的体系变化还比较多。教材的发展方向都表现在:注意平衡生态学基础与农业实践两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引入更多的实践方法与丰富的研究成果;教材内容注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组织层面;注意通过实验与实习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始重视视听和网络资源的利用。文章还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1981-2015年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研究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武  王亚萍 《生态学报》2016,36(23):7886-7896
在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已走过35周年,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已经正式成立20周年。以“景观生态学”为主题词,检索得到1981-2015年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学者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文献数量、文献期刊分布、文献所属研究机构、文献内容和文献国际影响力5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关于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研究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几点认识。(1)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研究按发表文献数量状况可划分为3个阶段:1981-1989年,景观生态相关研究较少,学科处于引进、吸收的初始阶段;1990-2006年,文献数量迅猛增长,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学科发展成熟并壮大;2007年至今,景观生态学研究平稳发展,在思索中寻求创新。(2)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研究文献发表刊物以生态、农业、资源与环境、地理测绘和园林领域刊物为主,刊物影响因子差别明显,景观生态学专业期刊在我国大陆地区有所欠缺。(3)景观生态学研究机构主要为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和以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各研究机构发挥所处地理环境优势和自身学科特色,对不同类型景观展开深入研究。(4)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理论与技术方法、景观格局-生态过程-尺度的相互作用机制、景观生态学的部门应用等,其研究主题包括城市、农业、湿地、园林、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景观可持续等众多方面,其研究范式正经历着从“格局-过程-尺度”向“格局-过程-服务-可持续性”的变化过程。(5)就英文文献的发文量和被引频次而言,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研究是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国际影响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房俊民  罗小英 《生态学报》2023,43(1):449-461
聚焦森林生态学领域,通过文献计量研究方法全景式、多维度揭示该领域学科发展特点。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05—2014年110年间森林生态学领域研究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借助文本挖掘软件(DDA)、知识图谱分析软件(SCI2)、Excel等工具,从总体发展态势(论文产出、国际合作关系、主题相似度),基于文献增长中不同阶段的研究主体论文产出分布,高频词时序与高被引论文研究主题3个层面,全面揭示该学科领域110年以来全球发展态势、研究主体力量和主题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近110年森林生态学研究论文逐年持续增长,根据文献增长特点,可以将森林生态学研究划分为孵化期、培育期、发展期、加速期以及爆发期5个阶段;(2)全球森林生态研究合作网络可划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3)不同国家之间由于科研合作、地理地貌等因素在主题研究上既存在共性,也不乏差异与特色;(4)不同阶段的研究力量呈现不同特点,其中美国在各个时期的论文产出均位居首位,且在国际科研合作中处于核心地位,与多个国家在研究主题上具有显著相似度,是领跑、推动森林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力量;(5)各阶段研究主题呈现较强的阶段性和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国勤  王淑彬  赵其国 《生态学报》2014,34(18):5153-5163
生态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和方向。广西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基础好、起步早、发展快、模式多、效益佳的特点。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广西生态农业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7年):群众自发,实践摸索;第二阶段(1978—1991年):模式创新,高产高效;第三阶段(1992—2002年):政府推动,全面推广;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模式优化,提质增效。60多年来,广西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表现在:增加产量、提高效益、改善品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升人员素质、扩大国内外影响等7个方面。当前,广西生态农业存在着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1)科技薄弱,人才不足;(2)经济落后,资金缺乏;(3)生态脆弱,条件恶劣;(4)技术组装不配套,理论研究不深入;(5)意识不强,措施不力;(6)规模化不够,产业化不强。为使广西生态农业今后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二是搞好规划,完善制度;三是增加投入,改善条件;四是重视科技,培养人才;五是调整结构,优化模式;六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七是加强交流,开展合作;八是综合配套,全面发展;九是"三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良性循环;十是"四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同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现已成为一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美国高校的生态学专业注重生态学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实验技能及应用的系统培养, 课程设置也充分体现这一特点。以美国佐治亚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芝加哥大学的生态学专业为例, 主要表现在:开设的学科交叉复合课程多、在课程设置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注重课程梯度; 研讨类课程较多; 倡导实行主辅修制,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和研究能力等方面。这些做法可为我国高校在生态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总布局,"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等一系列理论和理念相继提出,国家、社会和公众把生态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系统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方精云等, 2018)。生态系统(ecosystem)概念由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1935)正式提出,其与2001年正式提出的地球关键带(criticalzone)概念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垂直尺度上(RichterBilling,2015)。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ecology)是2011年成为一级学科的生态学下面7  相似文献   

11.
物元分析法在生态农业模式设计中的应用以山西省防风固沙生态区为例徐保根聂宏声张晓玲(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综合考察所,太原030006)ApplicationoftheMethodofMaterElementAnalysisintheDesignofEcol...  相似文献   

12.
Hyphantria cunea (Drury) has colonized many countries outside its native range of North America and has become a model species for studies of the colonization and subsequent adaptation of agricultural pests.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es can clarify the origin and subsequent adaptations to non-native habitats. Using the mitochondrial COI gene, we examined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vasive populations (China, Iran, Japan, and Korea) and native populations (i.e., the United States). The Jilin (China) and Guilan (Iran) populations showed nine previously unknown haplotypes that differed from those found in the south–central United States, suggesting multiple colonization events and different regions of invasion. A dominant mtDNA haplotype in popul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shared by all of the populations investigated, suggesting that H. cunea with that haplotype have successfully colonized China, Iran, Japan, and Korea.  相似文献   

13.
用生态学思维重构传统农学学科:生产生态学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良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8):2031-2035
传统农学学科与专业源于近代试验科学的还原论思维,并在工业革命巨大成功的推动下不断分化,失去了对农业生物与资源环境关系即农业生态系统机制的整体把握;而且,由于过多依赖外源化石能源的投入和若干高产作物品种的单一种植,不断丧失农业内部可持续性,使人类面临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双重危机.因此,农学学科及其教育体系的重构日益迫切.将农学与生态学联姻,建立以农业生态学为核心理论、农业生态系统管理为核心技术,特别是创建“生产生态学”,以之融合农学学科下属2个二级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与“作物遗传育种学”之间的鸿沟,将从意识论和方法论上为真正地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学科、科学和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14.
The morphology and infraciliature of three pleurostomatid ciliates, Litonotus bergeri nov. spec., L. blattereri nov. spec. and L. petzi nov. spec., collected from mariculture ponds near Qingdao (Tsingtao),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live observations and the protargol impregnation method. These new species are distinguished from their congeners by a combination of characters including the typical distribution of extrusomes, i.e., along entire ventral margin, the number of macronuclear nodules, features and number of somatic kineties, living morphology, number and position of contractile vacuoles and their marine biotopes. Consider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xtrusomes and general morphology, five new combinations are suggested, Litonotus vermiforme (Sauerbrey, 1928) nov. comb. [basionym: Loxophyllum vermiforme Sauerbrey, 1928], Litonotus levigatum (Sauerbrey, 1928) nov. comb. [basionym: Loxophyllum levigatum Sauerbrey, 1928], Litonotus undulatum (Sauerbrey, 1928) nov. comb. [basionym: Loxophyllum undulatum Sauerbrey, 1928], Loxophyllum pictus (Gruber, 1884) nov. comb. [basionym: Litonotus pictus Gruber, 1884] and Loxophyllum trichocystiferus (Foissner, 1984) nov. comb. [basionym: Litonotus trichocystiferus Foissner, 1984].  相似文献   

15.
16.
The important tropical root and tuberous crops cassava (Manihot esculenta), sweet potato (Ipomoea batatas), yams (Dioscorea spp.), and the aroids (especially Xanthosoma and Colocasia spp.) represent an important source of relatively inexpensive carbohydrates to large sectors of the population in tropical areas. One or more tropical root crops are normally a staple in rural communities and are typically grown on small-scale subsistence farm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agroecology research on these crops, including productivity under polyculture systems, resource (water, nutrients, light, space) utilization, toleranc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pest dynamics response to habitat manipulation, and alternative cultural practices,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s they relate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crops in small-scale tropical agricultural systems.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of tropical root crops in the tropics is dependent on an understanding of important underlying agroecological principles. The objective of background ecophysiological work is to develop crop-specific technological packages appropriate to low-input subsistence farming, and to match specific crops with a cropping system that will result in adequate yields and in ec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al sustainability. Because of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ps and humans in small-scale farms of the tropics, it is imperative that agroecology research be holistic, multidisciplinary, and cognizant of the many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factors that will determine whether improved technologies will be adopted in any given location.  相似文献   

17.
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阐述了草地农业生态学的内涵,发展过程,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界面理论,结构与功能,系统耦合与系统相悖以及系统健康评价是该学科的4个前沿领域,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存在3个基本界面,即草丛-地境,草地-动物以及草畜生产-经营管理界面,研究发生于各个界面的一系列生态学过程,是揭示系统行为特征的关键,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有4个生产层,即前植物,植物,动物和外生物生产层,系统耦合与系统相悖是生产层之间互作的2个重要概念,不同生产层之间的系统耦合,可产生系统进化,多方面释放系统潜势,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反映,健康评价是对其有序度和服务价值的度量。  相似文献   

18.
A major goal and challenge of invasion ecology is to describe and interpret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species invasions. Here, we examined fish invasion patterns at four spatially structured and hierarchically nested scales across the contiguous United States (i.e., from large to small: region, basin, watershed, and sub-watershed). All spatial relationships in both richness and fraction between species groups (e.g., natives vs. exotics) were positive at large scales. However, contrary to predictions using null/neutral models, the patterns at small scales were hump-shaped (unimodal), not simply negative. The fractions of both domestic (introduced among watersheds within the USA) and foreign (introduced from abroad) exotics increased with area across scales but decreased within each scale. The foreign exotics exhibited the highest dominance (lowest evenness) and spatial variation in distribution, followed by domestic exotics and natives, although on average natives still occupy larger areas than domestic and foreign exotics. The results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patterns and mechanisms of fish species invasions at multiple spatial scales in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19.
一、自然背景与发展特征豫西地区属黄土高原的东延部分,总面积约2.68×10~4km~2,共有耕地8.0×10~5ha多,是河南省典型的丘陵山区,亦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本区地处暖温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半干旱特征。年降雨量稍高于晋陕黄土高原,多在500—900mm之间,但年际差异大,年内雨量分配不均;山区常年平均温度6—12℃,丘陵和河谷阶地12—14℃,水热资源尚属丰富,适宜农业发展。这里的农业从以放牧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