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红瓢虫(Rodolia rufopilosa Muls.)利用为除治吹绵介壳虫(Icerya purchasi Mask.)是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在生物防治方面成功的著例之一。我国利用大红瓢虫的历史,根据陈方洁的报告,最早是1932年在浙江黄岩。至1953年,中南农业科学研究院在湖北也开始利用这种瓢虫,并且在更大的范围内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翌年,四川农业科学研究所也从湖北引  相似文献   

2.
瓢虫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它属于鞘翅目的一类昆虫,其绝大部分是益虫。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捕食性瓢虫的幼虫和成虫均可防治蚜虫、介壳虫、螨类以及许多其它害虫的卵和幼虫。早在1888年,由于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引进澳洲瓢虫,防治柑桔上的毁灭性大害虫吹绵介壳虫获得完全成功,引起各国的重视,从此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法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我国也曾利用澳洲瓢虫与大红瓢虫防治柑桔吹绵介壳虫获得成功。近年来北方棉区利用瓢虫防治棉蚜取得良好成绩。北方农田常见的捕食性瓢虫有:七星瓢虫、十三星瓢虫、龟纹瓢虫、多异瓢虫、二星瓢虫等等,其中以七星瓢虫的利用最为广泛。据河北省植保土肥所统计,该省在1976年曾利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蚜的面积达150万亩,效果很好,持续控蚜期长,有许多效果更好的棉田甚至可以不用化学农药来治蚜。  相似文献   

3.
泸州地区自1954年从湖北宜都县引进大红瓢虫以来,已有6年饲养历史。目前已推广到7县一市的重要果园。对消灭吹绵介壳虫为害,减少大量药剂开支,保证柑桔连年增产,起到了显著作用。 吹绵介壳虫是泸州地区柑桔生产上的毁灭性害虫。据市郊1953年的调查,在被害的3万株柑桔中,有12,125株柑桔树每尺长的枝条上平均有棉虫73.8个。其中张沟果园有2,000株卽死去1,700株。当时果农曾向国家贷款3万余元,购买松脂合剂防治,但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为害柑桔的粉介壳虫,经作者自1956年以来在福州、闽侯、长乐等地调查,共发现四种,经上海昆虫研究所鉴定为: 1.柑桔小粉介壳虫(Pseudococcus citriculus Green.) 2.柑桔粉介壳虫(Planococcus citriculus Green.) 3.堆蜡粉介壳虫(Nipaecoccus vastator Mask.) 4. 藤氏粉介壳虫(Pseudococcus kraunniae Kuw.) 柑桔小粉介壳虫是为害柑桔的主要一种,无论在鲜果或果树上都有发生。 堆蜡粉介壳虫多为害柑桔幼苗,有些地区龙眼及  相似文献   

5.
本文节译自苏联鲁布卓夫奢L柑橘害虫及其天敌一书。该书1954年由苏联科学院出版。为了使本文完整起见,原文略有改动,题目也是由译者附加的。应用澳洲瓢虫防治吹绵介壳虫是生物方法防治害虫获得成效的卓越典范,自1888年以後澳洲瓢虫远涉重洋,输送遍及全世界柑橘栽培区。然而澳洲瓢虫防治吹绵介壳虫何以获得这样大的成效?二者的消长关系如何?本文意旨正是说明这方面的问题。同样情形,我国在1933年自台湾输入黑腹红瓢虫及繁殖自温州采得的大红瓢虫防治黄岩柑橘区吹绵介壳虫,20年来成效虽著,但其间亦有涨落起伏的情况,本文也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瓢虫防治蚧虫,在害虫防治史上有过光辉的历史。利用澳洲瓢虫(Rodolia Cardinalis Muls)成功的防治吹绵蚧(Icerya purchasi Mask)是人所共知的。 解放以来,我国在研究与利用大红瓢虫(Rodoliarufopilosa Muls)、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和澳洲瓢虫防治柑桔蚧虫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天敌资源非常丰富,加之过去这方面工作做的不多(尤其是北方),所以毫无疑问,还有很多有益的天敌需耍我们去发掘、研究并加以利用。 黑缘红瓢虫遍布于我国北部及长江流域大部地区,是朝鲜球蚧的重要天敌。本文系报导1959—1960年对朝鲜球蚧及其天敌黑缘红瓢虫的一些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苏联用生物中的代理人(指食虫昆虫——译注)防止害虫,在十月革命之後得到经济上极重要的初步实效。这事情在全苏植物保护研究所1931年的工作中奠定了基础,输入抑制吹绵介壳虫有效的肉食性甲虫Rodolia cardinalis Muls.和抑制血色蚜虫中的苹果绵虫的寄生蜂Aphelinus mali Hald.并且使它们  相似文献   

8.
黄柑蚁(Oecophylla smaradina Fabr.)是一种多食性天敌,早在16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用来防治柑桔害虫了,广东广四县至今仍以此作为一种保证柑桔增产的重要措施。湖北宜昌于1958和1963年先后两次从广东引进此虫,在黄陵庙公社集中放饲。现将工作中所得的点滴资料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3-2014年调查了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对广东城镇绿化带、公园、高速(国道)公路等园林植物的危害及其天敌种类,结果表明,广州、珠海、深圳等17个地级市均有扶桑绵粉蚧发生,呈点片分布,主要为害扶桑、驳骨丹、蟛蜞菊等9种园林植物,高速(国道)公路绿化带的园林植物受扶桑绵粉蚧为害最严重,其次是公园(景点)绿化带的园林植物,而城区绿化带、苗木花卉基地(市场)由于管理较好,园林植物受到扶桑绵粉蚧为害最轻。调查过程中,共采集到了7种天敌昆虫,分别是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neri Mulsant、圆斑弯月毛瓢虫Nephus quadrimaculatus(Kamiya)、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Fabricius)、草蛉Chrysopa sp.、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粉蚧抑虱跳小蜂Acerophagus coccois Smith和粉蚧广腹细蜂Allotropa sp.。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7种甘蔗害虫优势天敌的寄生捕食特点及其保护利用进行了探讨和综述.云南蔗区甘蔗害虫种类多,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全省甘蔗害虫天敌达283种之多,其中,具有保护利用价值和研究意义的优势种主要有:寄生甘蔗螟虫Sesamia inferens Walker的赤眼蜂Thichogramma、螟黄足绒茧蜂Apanteles flavipes(Cameron)和大螟拟丛毛寄蝇Sturmiopsis inferens Townsend;捕食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的大突肩瓢虫Synonycha grandis (Thunberg)、双带盘瓢虫Lemnia biplagiata(Swartz)、六斑月瓢虫Chilomenes sexmaculata(Fabricius)和绿线食蚜螟Thiallela sp.;捕食甘蔗粉蚧Saccharicoccus sacchari(Cocherell)、Dysmicoccus boninsis Kuwana和蔗头象虫Trochorhopalus humeralis Chevrolat Diocalandra sp.的黄足肥螋Euborellia pallipes Shiraki等.还有一种寄生菌-白僵菌Beauvria sp.,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可寄生蔗螟、蔗龟Exolontha serrulata(Gyllenhal)Alissonotun impressicolle Arrow、蔗头象虫、蛀茎象虫Otidognathus rubriceps Chevrolat等多种甘蔗害虫,其自然寄生率一般在10%左右,对甘蔗害虫具有一定的自然抑制作用.合理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调控作用,这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蔗田生态平衡,提高害虫综合治理水平,促进蔗糖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Kuwana)是北方园、林、果树上的重要害虫,而红瓢虫属Rodolia Mulsant的昆虫是其重要天敌.本文对北京园林植物上的三种红瓢虫(暗红瓢虫Rodolia concolor(Lewis)、红环瓢虫Rodolia limbata(Motschulsky)和浅缘瓢虫Rodolia rufocincta(Lewis)进行研究,描绘了它们的外生殖器及鉴别特征,其中对浅缘瓢虫外生殖器的描述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近几年来,在我区桂西南部咖啡植区调查,发现为害小粒种咖啡(Coffea arbica)的蚧虫种类很多。经初步鉴定有:绿蚧(Coccus viridis Green)、绿绵蚧(Pulvi-naria psidii Mask)、褐盔蚧(Saisstia nigra Nietn)、土字盔蚧(Saisstiu oleae Bern)、吹绵蚧(Icerya sp)、粉蚧(Pseudococcus sp.)、咖啡根粉蚧(planococcus lilacinus C.)等7种。它们主要寄生在咖啡的嫩梢、芽、叶背、果柄和根等部位。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为害根部的根粉蚧,发生较普遍而严重,是一种带毁灭性的害虫。本文系作者1959—1960年对该虫调查和防治试  相似文献   

13.
张宗炳 《昆虫学报》1954,(1):99-102
Boyce氏首先试用了E605在防治介壳虫之试验中,而获得良好之结果,渠所试验之对象为不同种类之介壳虫十余种,其中包括有吹绵介壳虫,其所用之药为25%之可湿性粉,加水稀释至.03至.05%之浓度(本试验中所用浓度即以此为根据)。对於各种不同之介壳虫,在各种不同之地区、气候及季节所用量大有出入。根据某些学者  相似文献   

14.
捕食性瓢虫是重要的害虫天敌类群之一,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等,对这些害虫的种群数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详细描述和发展了捕食性瓢虫的采集方法以及针对不同生态系统中捕食性瓢虫的调查和取样技术,为更好的利用瓢虫防治害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柑桔粉介壳虫Pseudococcus Citri Risso系福建省闽侯专区普遍严重为害柑桔类的一种介壳虫,历年来在外销柑桔检疫工作中经常见到,也是柑桔包装选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於此虫在采收时已孵化出大量若虫匿藏於萼片下越冬,虫体微小,检查困难,选果易於忽略,极易随鲜果传播蔓延。例如1955年12月,由各产地运厂加工之柑桔经调查福桔比雪柑严重,闽侯县吴山乡出产福桔因粉介壳虫严重超过规定不合出口者达68.4%,长乐县浪峰乡达18%,其他地区均达10%左右,虫口密度每果竟有达到  相似文献   

16.
短角瓢虫属Novius Mulsant,1846(=Rodolia Mulsant,1850)瓢虫在害虫生物防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绵蚧科害虫的防控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经济意义.一些种类如澳洲短角瓢虫Novius cardinalis(Mulsant,1850)从澳大利亚引进到美国加利福尼亚防治柑橘吹棉蚧I...  相似文献   

17.
自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们对广东和海南的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天敌进行调查,共发现8种天敌.其中,捕食性天敌有4种,分别是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双带盘瓢虫Lemnia bilagiata(Swart...  相似文献   

18.
高氏瘤粉氨Aleurotubercutus takahashii David et Subramaniam是福建福州郊区桔园新发现的一种小型刺吸性害虫。国外在印度最早发现,并于1976年被鉴定命名。本通过该虫在替换寄主茉莉花上的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对该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作了初步探讨。高氏瘤粉虱在福州年发生约8~9代,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为害柑桔和莱莉叶片,在28±1℃条件下,世代历期为26-31天。以高龄若虫或拟蛹越冬。其寄生性天敌有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sp.)、恩蚜小蜂(Encarsia sp.)等,寄生率为7.07-17.84%。  相似文献   

19.
调查西双版纳地区黄猄蚁OecophyllasmaragdinaFabricius对橡胶盔蚧Parasaissetianigra(Nietner)种群数量和寄生蜂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猄蚁对橡胶盔蚧种群消长及寄生蜂均有影响。"有蚂蚁"枝条上介壳虫种群数量显著高于"无蚂蚁"枝条。"有蚂蚁"枝条介壳虫死亡率和寄生蜂都显著低于"无蚂蚁"枝条。说明黄猄蚁的存在影响了橡胶树介壳虫的种群繁殖率和死亡率。建议在今后综合防治中,充分利用蚂蚁与橡胶树介壳虫关系。通过驱逐橡胶树上的蚂蚁来有效遏制介壳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的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上发现了一种卷叶绵蚜,小枝端部卷叶里的蚜群在植物生长季节均有发生,绵蚜的寄生造成卷叶,部分卷叶会枯黄,影响美观。这是一种我国新记录的外来种,为原产于北美的洋白蜡卷叶绵蚜Prociphilus fraxinifolii(Riley,1879)。本文描述了该种绵蚜的鉴别特征,记录了其5种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a,食虫齿爪盲蝽Deraeocoris punctulatus和斑楔齿爪盲蝽Deraeocoris ater)和3种访问的蚂蚁(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丝光褐林蚁Formica fusca和黑褐草蚁Lasius nig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