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hen LM  Chen YC 《生理学报》2000,52(1):22-28
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研究了猕猴在执行图形辨认引导的有序运动(FRS)时大脑皮层弓形沟距周围背外侧运动前皮层(PMd)F2区和腹外侧运动前皮层(PMv)F4区的放电活动在FRS的暗示期,F2和F4区中分别有52%(39/75)和16.9%(13/77)的细胞发生放电变化;在触摸反应期,各有51%(38/75)和87%(67/77)的细胞发生放电变化,经统计检验,均有显著差异。F2区比F4区有更多细胞对  相似文献   

2.
Tang M  Zhang HY  Jiang ZY  Xu L  Peeters TL 《生理学报》2000,52(5):416-420
用核团或侧脑室微量注射、微电极细胞外单位放电记录及清醒动物胃运动记录等方法,观察了大鼠下丘脑腹内侧区(ventral medial hypothalamus,VMH)或侧脑室内(icv)微量注入胃动素(motilin)对延髓迷走复合体(dorsal vagal complex,DVC)神经元电活动和胃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VMH注入胃动素会改变DVC胃相关神经元的电活动;(2)VMH及侧脑室  相似文献   

3.
张敏军  陈霞 《动物学杂志》2020,55(6):752-759
为了研究有氧运动对肥胖大鼠(Rattus norvegicus)消化道嗜银细胞形态及分布密度的影响,本实验采用Grimelius银染法观察8周运动组(n = 9)与对照组(n = 9)肥胖大鼠消化道嗜银细胞形态及分布密度。结果显示,大鼠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嗜银细胞分布;两组大鼠消化道嗜银细胞形态上无差异,均以圆形、椭圆形、锥体形、梭形为主;两组大鼠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密度高峰均位于胃体,而低谷有所不同,对照组大鼠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低谷位于食管、贲门,运动组大鼠位于食管、贲门、空肠、回肠、直肠;两组相比,食管和直肠两部位分布密度差异不显著(P > 0.05),其余各部位均有差异,且运动组大鼠贲门、胃体、盲肠、结肠嗜银细胞分布密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幽门、空肠嗜银细胞分布密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运动组十二指肠、回肠嗜银细胞分布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动物嗜银细胞分泌密度的这种改变与动物机体所处不同生理状态以及消化道各部位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胡企铨 《生命科学》1994,6(3):24-26
激光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胡企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201800)1前言生命现象是细胞存在的运动形式。生命活动本质上讲是以细胞活动为基础的。有人做过这样的结论:“一切生物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由此可见,细胞研究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5.
细胞骨架是细胞内由蛋白质万分组成的网架状结构,在细胞多种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威奥综合征蛋白(WASP)家族为近年来发现的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和微丝骨架运动的中介蛋白,在促进细胞信号传递与微丝骨架运动而诱使细胞变形,趋化,形成伪足状突起结构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WASP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在介导T细胞信号级联及微丝骨架运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Rho相关的卷曲螺旋型蛋白激酶(Rho—associated,coiled-coil containing protein kinase,ROCK)是ras同源家族RhoA(ras homolog family memberA)T游的靶蛋白之一,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活动,如细胞粘附、细胞运动、细胞迁移及细胞收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R0cK可能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脑血管疾病有着很大相关性。此篇综述将总结近期对于RhoA/ROCK通路在调控血管功能中的关键作用并探讨其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潜在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唐静  朱晓玲  张磊 《生物磁学》2013,(3):578-581
凝溶胶蛋白(gelsolin,GSN)是一种在机体内普遍存在的,对细胞结构和代谢功能具有多种调节作用的蛋白。GSN作为凝溶胶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一种重要的肌动蛋白(actin)结合蛋白,可通过切断、封闭肌动蛋白丝,或使actin聚集成核等方式来调控actin的结构与代谢功能.GSN不仅能在重组的肌动蛋白细丝(F-actin)中发挥作用,而且在细胞运动、细胞凋亡等细胞活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SN有血浆型(plasma gelsolin,pGSN)和细胞质型(cytoplasmic gelsolin,cGSN)两种亚型,它们在淀粉样变性、炎症、癌症、心血管疾病、阿茨海默病(AD)及肾脏疾病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GSN可能成为多种疾病的一个新的生物标记物或者治疗靶点。本文将就GSN与相关疾病的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Cajal细胞与胃肠起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存在于胃肠平滑肌内的Cajal间质细胞(ICC)与胃肠道运动的发生和控制密切相关。ICC可自发激活并产生节律性去极化慢波(SW),经由ICC形成的网络传向平滑肌细胞,并向远端扩布。平滑肌细胞缺乏产生SW活动的必要离子基础,但对于由ICC传来的SW产生反应,使SW增强或诱发动作电位和收缩活动。因此,ICC不仅是胃肠SW活动的起搏者,也是SW的传播者,同时对神经递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影响平滑肌收缩起着居间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电生理细胞内记录的方法记录了10个以上小叶神经元对闪光、运动光斑及运动光栅刺激的电生理反应特点,结果表明:(1)小叶神经元对闪光刺激具有特征性反应,细胞对给光和撤光刺激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去极化和超极化,反应的波形不随闪光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两次去极化之间的时间间隔与闪光刺激的时间长度成线性关系;(2)小叶神经元对运动光斑的运动速度非常敏感,而对光斑的运动方向的改变却不敏感,尽管有的细胞存在一个能使反应的变化更快的优势方向,但并没有明显的运动方向选择性;(3)小叶神经元对运动光栅的响应频率受光栅的空间频率和运动速度的双重调制,与光栅的运动方向无关。  相似文献   

10.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6,28(4):512-512
我们热诚欢迎细胞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同行和朋友们前来参加2006年10月28~3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第五届亚太地区细胞生物学代表大会。大会主要议题包括:细胞运动与细胞骨架,细胞膜结构与功能,基因调控,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细胞分化衰老与凋亡,肿瘤细胞生物学,细胞蛋白质组学与系统生物学,新技术(细胞影像及活细胞技术),细胞信号转导,干细胞及细胞(组织)工程,免疫细胞生物学。  相似文献   

11.
《生物技术世界》2008,(3):82-82
整合素受体在细胞运动与因素活动中起着根本性作用,它们可以作为细胞骨架和胞外介质之间的结构性桥梁,在细胞膜内外进行双向信号传导。细胞中两个重要的整合素配体是踩蛋白和下游激酶1(Dok1),这两种蛋白都结合于细胞质尾端的整合素B3亚基,但是作用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12.
细胞内离子在气孔运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尚忠林 《植物学通报》2010,45(5):632-639
气孔运动与植物水分代谢密切相关。保卫细胞中的无机离子作为第二信使(Ca2+)或者渗透调节物质(K+、Cl-)在响应外界理化因子的刺激、调节保卫细胞膨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保卫细胞质膜和液泡膜上的离子通道作为各种刺激因素作用的靶位点,是保卫细胞离子转运的关键组分,在气孔运动调控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该文对近年来保卫细胞离子的作用和离子通道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力竭过程中丘脑底核(SIN)对皮层兴奋性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皮层脑电(ECoG)及局部场电(LFPs)同步记录技术,对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SIN、皮层神经元电活动变化规律进行同步、动态观察。结果:运动开始阶段大鼠能够自主跟随跑台进行运动,运动持续约45min时(45±11.5min),自我驱动下的运动能力明显降低;此时STN兴奋性显著增加(P〈0.01),皮层兴奋性显著下降(P〈0.01)。如果给予大鼠一定的外部刺激后仍可继续运动一段时间直至力竭;力竭即刻皮层兴奋性降到最低值(P〈0.01),而SIN兴奋性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大鼠在力竭运动过程中,皮层运动区神经元电活动随着运动疲劳的发生呈现广泛的抑制现象,而SIN神经元电活动在疲劳初期则明显增强,SIN通过负诱导作用参与了运动性中枢疲劳的调控,且STN神经元兴奋性增强可能是皮层实现保护性抑制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猫后内侧上雪区(posteromediallateralsuprasylvianarea,PMLS)的绝大多数神经元(171/200)对运动棒的取向调谐,62%(124/200)细胞的取向调谐宽度(半高波宽)小于90°:按方向选择性和取向选择性可分辨出几类特征明显的细胞类型:1、强取向和强方向选择性细胞;2、强取向调谐的双向选择细胞;3、弱取向调谐的强方向选择细胞;4、无取向无方向选择性细胞;以及5、特征不明显的或中间类型细胞。它们与最近光学记录揭示的鹰猴中颞叶视区(middletemporalvisualarea,MT)的组织有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5.
刘丽蓉  朱学良 《生命科学》2006,18(4):309-312
细胞的运动性与其生命的特征密切相关。胞内物质运输和有丝分裂等重要而复杂的运动过程,与微管及微管依赖性马达蛋白(motor proteins)密切相关。这些马达蛋白犹如沿微管“公路”行驶的汽车,负责产生与细胞运动性相关的推拉力量或把各种货物(cargo)运往各地。马达蛋白主要由两大类组成:胞质dynein驱动向微管负端的运动,而kinesin家族则负责向微管正端的运动。  相似文献   

16.
延髓腹外侧区在降压反射中的作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ing BC  Wang P 《生理科学进展》1998,29(3):271-274
在各种心血管反射中,降压反射是最主要的,延髓腹外侧区在降压反射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认为降压反射中枢通路中至少有四种成分是最基本的:(1)孤束核中的神经元;(2)延髓腹外侧头端的交感前运动细胞;(3)延髓腹外侧尾端;(4)疑核或/和迷走神经背运动核。此外,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和抑制性神经元也是中枢通路的关键成分,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的升压素分泌细胞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等植物中原生质细胞间运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世纪初已在植物营养组织和生殖体中观察到细胞核或染色质在细胞间的穿透迁移。但多年来涉及这一研究的学大多倾向于将它看做是人为赝象而未予深究。50年代中期,自吴素萱在葱(Allium L.),蒜(Allium sativum L.)等植物中重新发现了核穿壁运动现象以来,我国植物细胞与生理学家随之进行了系统与广泛的探讨,穿壁运动的研究及进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营养组织中原生质的细胞间运动,由吴素萱、娄成后合作主持的有关研究项目着重与营养组织中有机物的运输,分配与再利用生理过程相联系。多年来积累的成果表明:1)核物质的穿壁运动是广泛存在于植物营养组织中的固有正常现象。是一定生理状态下有机物在细胞间运输与细胞内含物再分配的一种方式;2)通过对蒜穿鞘、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珠心、胚乳等组织的显微活体观察与亚显微结构分析,揭示与记录了原生质在细胞间运动的全过程与动态细节,发现参与穿壁过程的不限于核,核和胞质各级分可同时,亦可分别借自身的主动伸缩穿壁迁移;呈现穿壁运动的组织中,壁上部分胞间连丝结构剧烈变更,胞间通道明显扩大,可达100~300nm,核或胞质可经此开放通道迁移而不致有损通道外沿质膜的完整;3)原生质穿壁运动的动力来自细胞的能量代谢,与微丝活动密切有关,穿壁的原生质组分呈现活跃的ATP酶活性。近期的研究表明,小麦胚乳细胞中作活跃伸缩运动的胞质纤索是由F肌动蛋白集束组成,肌动蛋白纤丝可跨胞分布而存在于态胞间连丝中,从而使相邻细胞的胞质骨架得以实现胞间连续,另一方面是生殖体中染色质的穿壁运动研究,主要在郑国昌主持下开展,着重探讨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现象的普遍性及其与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关系,对多种植物的系统观察证明,染色质穿壁出现在减数分裂前期I的凝线期,染色质通过胞质通道在一系列细胞间依次迁移;由电镜观察可见,参与穿壁运动的还包括胞质的多种成员;穿壁运动的动力被认为由原生质的收缩蛋白提供。郑国昌等的研究成果表明,染色质穿壁运动可导致染色体数目、结构的改变,由此产生的部分有活力的配子体经受精后有可能导致新一代个体出现多倍体或非整倍体,引进遗传性状的变异。  相似文献   

18.
延髓腹外侧区在降压反射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各种心血管反射中,降压反射是最主要的,延髓腹外侧区在降压反射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认为降压反射中枢通路中至少有四种成分是最基本的:(1)孤束核中的神经元;(2)延髓腹外侧头端的交感前运动细胞;(3)延髓腹外侧尾端;(4)疑核或和迷走神经背运动核。此外,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和抑制性神经元也是中枢通路的关键成分。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的升压素分泌细胞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整合素与配体结合的特征决定细胞游走速度高等动物细胞在组织中的游走主要由细胞表面的粘附受体如整合素(integrins)介导。整合素的作用包括:将细胞与胞外基质配体连结,传递作用力和细胞运动的必须信号。细胞在特定基质中是否能游走及游走速度取决于整合素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CCL64 细胞发生迁移运动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HGF诱导的细胞迁移运动的影响。方法:细胞迁移检测。结果:HGF不仅具有特异逆转TGFβ1 抑制CCL64 细胞增殖的活性,还具有诱导CCL64 细胞发生迁移运动的效应。当TGFβ1 浓度为500 pg/ml 时,rhHGF以剂量效应曲线方式诱导细胞迁移,而且低浓度的TGFβ1(<100 pg/ml)也可显著增强rhHGF诱导的CCL64 细胞迁移。结论: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HGF和TGFβ1对CCL64 细胞迁移运动具协同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