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X线摄影中决定摄片像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如何按人体脏器及其厚度正确地设置摄影参数即摄影千伏、毫安、秒或毫安秒值。这涉及到选择X线摄影条件的方法。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有西门子(Siemens)的对数选择法;美国的定斜率直线变截距千伏选择法;Dudont的bit法;日本纲川高美的定系数法;还有某些医疗单位凭实践经验的选择方法。本文的内容是论述在X线设备方面采用国家标准推荐的优先数列而设置的摄影参数与X线摄影条件选择之间存在着的一定规律,以及应用优先数列与X线胶片的感光密度有关主要技术参数等方面存在着的密切  相似文献   

2.
西德西门子公司研制了一种新的电子X线断层摄影装置,可以不需要放射源作机械运转就能获得病人的断层图象。由于这种电子断层摄影术有可能首次实现断层荧光透视,因此被命名为断层显示(TOMOSCOPY)。新型电子断层摄影术的原理是在常规断层摄影、电视显示电子断层摄影及编码孔断层摄影等(见图1、2、3)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圆形模糊的常规断层摄影,X线球管和胶片按圆形轨迹移动(见图1)。  相似文献   

3.
一、发展简史和临床特长数字 X线摄影技术(Digital Radiography简称 DR)和核磁共振技术是继计算机断层之后出现的两项重大派生技术。数字诊断技术的特点是将CT开发的图像处理技术移植到现代X线设备上,形成面束投影数字化的信息搜索手段。特别在血管减影技术方面突出地显示其优点。数字X线摄影技术早在七十年代初,由美国Wisconsin,Arizona大学,和西德 Kiel KinderKlink医学中心各自独立研究开发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乳腺X线摄影与超声在早期老年乳腺癌诊断中区别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比较乳腺X线摄影检查结果与乳腺超声在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的辅助诊断中的诊断确诊率,分析其区别与价值。结果:(1)乳腺X线摄影比超声对钙化更敏感,而超声比乳腺X线摄影对肿物检出率更高。(2)对于直径在0.5-2.0 cm之间的小肿瘤,超声检出率比乳腺X线摄影高;而对于肉眼及查体可扪及的乳腺大肿物(直径2.0 cm),二者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3)乳腺X线摄影与超声对乳腺癌诊断率无明显差异,乳腺X线摄影+超声对乳腺癌的准确率高于乳腺X线摄影。结论:两种方法在老年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检查中各有优缺点,二者联合应用可达到增加诊断准确率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普通的 X 线摄影,仅能摄取人体的平面影像,对病变部位前后的详细结构,由于重叠,无法真实表露出来,而体层摄影基本上能克服这一缺陷。现今的体层摄影技术日趋为更精确的多轨迹化,且已应用于临床,为大家所熟悉。但临床普遍使用的 X 线机凡附体层摄影装置的,绝大多数为一次单层一张直线体层摄影。而采用多体层摄影,一次摄取五张、  相似文献   

6.
自1920年发明了在胶片片基上涂敷双面摄影感光乳剂的技术之后,大幅度地降低了对人体有害的辐射剂量。40年代,又因增感技术的提高,大大加快了胶片的感光速度。70年代,又推出了在荧光屏上涂敷稀土类荧光体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发光效率。这些进步,使X线装置(增感屏+X线胶片系统)日趋完备,从而谱写了放射医学——X线诊断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又一个新篇章。然而,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一系统在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乳腺X线检查的误漏诊原因,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35例经乳腺X线摄影和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X线摄影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病理诊断72例良性肿瘤而X线误诊为恶性7例(误诊率9.72%);63例恶性肿瘤而X线误诊为良性5例(漏诊率7.93%)。结论:乳腺X线误诊与乳腺致密程度、患者年龄以及肿瘤形态相关。掌握拍片技术减少技术性误差,提高影像质量,诊断时仔细阅片并熟知各类型乳腺疾病的特征性X影像表象,并与临床相结合,增强责任心,可减少乳腺X线检查的误漏诊。  相似文献   

8.
X线摄影技术的应用和人的视觉特性在自然科学领域内,人们利用摄影技术将外界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记录在底片上。由于黑白底片对亮度非常敏感,能将影象亮度的微小变化变为密度差异记录下来,所以黑白底片所记录的信息不仅容量大而且十分敏感。X线片上的影象亦是利用X线穿透人体组织时,由于各种组织的不同密度对X线的吸收差异,形成不同的X线强度,致使底片上形成灰度不同的黑白影象。虽然一张黑白 X线片上包含着极丰富的灰度级,有大量的重要信息,但是作为传感器的人眼,对不同的黑白灰度级的辨别能力却很差,只有15~20个密度等级,所以即使是有经验的专家,在通常情况下也不能检测或分辨出大量信息。但是人眼对彩色却有非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X线衍射技术解析孕烷X受体(PXR)配体结合结构域(LBD)蛋白晶体的3维结构。方法:对PXR蛋白LBD(130~434氨基酸残基)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化学合成后克隆至pRSFDuet-1表达载体,再将载体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对PXR-LBD蛋白进行原核表达与分离纯化;采用晶体筛选试剂盒筛选蛋白结晶条件,采用悬滴法获得目标蛋白的晶体;对获得的蛋白晶体进行X线晶体衍射检测,并收集相关数据建立PXR-LBD的三维结构。结果:获得了PXR-LBD的高质量晶体并利用X线衍射解析了该蛋白质晶体的结构数据,使用Phenix.refine软件和COOT软件等对结构进行修正,最终获得了高分辨率的3维结构数据。结论:完成了孕烷X受体配体结合结构域蛋白晶体的X线衍射结构解析,为研究和开发PXR相关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激光和微机等近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医用X线诊断技术领域,已具备代替传统X线胶片成象、存储、传输和显示的可能。此即所谓无片技术(FilmlessTechnique)、电子X线成象技术(ElectronicRadiography)或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sioglaphy)。传统X线胶片,不仅需要耗费大量银资源,更严重的缺欠是它的非线性特性和不能直接转化为电信号。客观上,它对拥有大量信息的透射X线起“截流”和对计算机图象处理起“拒绝”作用。采用固体探测器件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但记录X线图象信息有多种方式,同时因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新产品XG3-125型300毫安医用诊断X线机的主要结构及应用范围进行了描述。在半年使用过程中对各类病员2304人次的摄片进行了小结,并分别阐述了该机的一般摄影、胄肠摄影、体层摄影及高千伏摄影等方面的效能。肯定了该机的主要优点,同时也指出了某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跟和髌腱部的 X 射线检查以往报道甚少。近年来随着钼软 X 线的发展,我院自1977至1980年利用国产30毫安钼靶乳腺X线机对跟和髌腱部进行了投照研究,获得跟腱部投照88例,髌腱部投照84例,共有276张 X 线胶片的结果。与对照组的钨靶摄影比较,分辨率和对比度均优于钨靶摄影,对于跟和髌腱部疾病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X线成了人民保健工作的主要工具之一,在许多国家,医疗照射即X线诊断检查已成为居民群体剂量的最大来源,为减少受检查的照射剂量,国内外对X线透视和摄影的照射量日益重视。本文采用国产高灵敏氟化锂[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在X线诊断机上进行实验测试,检验热释光剂量的灵敏度,精确度和临床应用价值,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软X线接触显微术SXCM的技术原理及其特点,结合作者的工作实际,较详细地描述了该技术的实验方法。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X线用于人体脏器检查已有近百年历史,其间为改善图象质量和提高X线诊断效率,人们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使X线诊断设备不断得以更新,其中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进展便是X线影象增强器电视的产生和应用。 X线影象增强器电视是在六十年代发展起来、七十年代逐步趋于完善的。此后,便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七十年代后期,一些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诊断X线机都配置了X线影象增强器电视系统,取消了传统的荧光屏透视。原因是后者存在如下不足:透视必须在暗室中进行,从荧光屏中获得的  相似文献   

16.
透视X线剂量率自动控制是近代配置X线影象增强器电视系统的各类X线机所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其主要功能是:当人体透视各部位组织厚度及密度有变化时,无须人工调节透视kV和mA值,且能自动进行控制,选择最佳的X线剂量率,以保证X线电视信号相对恒定,监示器屏幕上图象亮度始终保持不变,供临床医生进行诊断。透视X线剂量率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使X线影象增强器电视系统更加趋于完善,给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国产高频X线机关键技术,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X线成像质量,减少了患者的射线剂量。整机体积小,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X 线与CT 扫描鉴别急性肠梗阻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8 月-2013 年8 月我院 收治的66 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活检或病理诊断证实为急性肠梗阻。术后患者均行腹 部X 线及CT扫描检查,对两种方法判断肠梗阻的发生、梗阻部位、类型及病因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并分析两种检查 方法的准确率。结果:66 例肠梗阻患者中,X线检出率为89.39%,CT 检出率为95.45%。X 线诊断小肠梗阻准确率为72.10%,CT 为86.05%;X线诊断结肠梗阻准确率为69.57%,CT 为86.96%。X线诊断肿瘤准确率为69.57%,CT 为86.96%;X线诊断肠粘连 准确率为67.86%,CT 为82.14%;X 线诊断肠套叠准确率为60.00%,CT 为80.00%;X线诊断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准确率为78.72%,CT为82.98%;X线诊断绞窄性肠梗准确率为73.68%,CT 为78.95 %。CT 对肠梗阻部位、病因及类型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腹部X 线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X 线与CT 用于诊断急性肠梗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CT 对于肠梗阻部位、梗阻类型及梗阻病因的诊断优于X线片。  相似文献   

19.
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研制成功的FZ·WC·01胃肠X线集体检查缩影机,经上海市工农医院、长宁区中心医院临床七百余例的应用,于1984年6月22日在上海通过鉴定。胃肠X线集体检查缩影机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的项目,于去年年底完成样机安装调试。全机由XG—200X线机、4G4医用X线工业电视、影象增强器、点片摄影机、操作控制台、电气柜等组成。医务人员可在隔离室远距离遥控透视或间接摄影,诊断床能作直立、平  相似文献   

20.
由我会与上海医械电化厂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医用 X 线发光屏及摄影技术讲座”于5月13日~20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我会秘书长陈明进工程师参加了开幕式并讲了话。参加听讲的有来自20个省市的51位放射工作者。讲座的内容有“X 线发光屏及发光材料”、“X 线增感屏的性能及临床应用”、“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