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探讨海带多糖(LJP)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和NO及NOS的影响。采用高脂饲料+维生素D3(VD3)饲养方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2周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对照组及海带多糖低剂量(250 mg·kg-1·d-1)、中剂量(500 mg·kg-1·d-1)、高剂量(1 000 mg·kg-1·d-1)治疗组。海带多糖治疗组在给药8周后,制备主动脉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组织学变化。颈动脉取血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分别测定血清与主动脉中的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HE染色观察发现LJP治疗组能抑制内膜与中膜平滑肌增生,减少主动脉内皮脂质沉积与胆固醇的结晶;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LJP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同时LJP也会明显提高HDL-C水平(p0.05),中剂量LJP能够降低大鼠血清中TG水平,同时LJP也会明显提高HDL-C水平(p0.05),高、中剂量的LJP均可提高模型大鼠血清和主动脉中NO和NOS水平(p0.05)。LJP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水平,对AS形成以及发展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可能是机制是通过调节血脂水平,提高NO和NOS的水平,稳定AS斑块,从而有效地抑制AS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玉米爽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壁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n=10)。根据实验要求喂养15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脂、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采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主动脉壁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MDA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SOD、GSH-Px、NO和NOS显著下降(P<0.01);玉米爽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C和MDA的浓度(P<0.01),提高HDL-C、SOD、GSH-Px、NO和NOS的含量(P<0.01);模型组主动脉壁出现典型粥样硬化病变,实验组动脉壁受损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玉米爽对血管壁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血脂、抗氧化和维护NO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3.
连翘苷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用高脂饲料造成营养性高脂血症模型,观察连翘苷的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与高脂血症模型组相比较,连翘苷给药组动物的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所上升,血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降低,说明连翘苷具有降低营养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和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大黄素对高脂血症斑马鱼脂质代谢的作用。将5 dpf转基因Tg(fli1:eGFP)斑马鱼随机分成普通饲料组(NCD)、高胆固醇饲料组(HCD)、大黄素组(Emo)。NCD组饲喂普通饲料,HCD组饲喂高胆固醇饲料,Emo组饲喂高胆固醇饲料且加入不同浓度的大黄素(0.125、0.25、0.5μg/mL)。连续喂养10 d后,观测各组斑马鱼存活率、体重、体长、BMI的变化;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血管中胆固醇的积累;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试剂盒测定斑马鱼体脂含量。结果显示,HCD组斑马鱼体重、体长均显著增加(P0.01);TC、TG、LDL-c水平以及血管中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上升(P0.01);存活率、H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均可提高斑马鱼存活率;体重、体长、血管中的胆固醇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TC和LDL-c水平均呈剂量依耐性下降(P0.01);HDL-c水平均呈剂量依耐性上升(P0.05)。大黄素对高脂血症斑马鱼脂代谢紊乱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将24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ApoE-/-小鼠(6周龄)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2只,分别用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利拉鲁肽饲养,饲养12周后,比较两组小鼠AS斑块面积/管腔面积、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实验组AS斑块面积/管腔面积和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清TC、TG及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小鼠血清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小鼠血清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能够改善ApoE-/-小鼠血脂水平、保护细胞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抗AS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脂水平、ADMA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TG、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H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AD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内皮素-1(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TG、TC、LDL-C水平,减轻炎症反应,降低ADMA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血脂异常大鼠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月龄健康成年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普通饲料饲养)、高脂组(高脂饲料饲养)和罗格列酮组(高脂饲料饲养后5 mg·kg-1罗格列酮灌胃),其中血脂异常模型构建时间为5周,罗格列酮的干预时间为1周。第6周实验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准确称重,采血,离心留取上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于检测待测血清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用于检测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及一氧化氮(NO)产生量。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分离各组大鼠肾周、附睾和腹膜后的脂肪组织并准确称量,即为大鼠的内脏脂肪重量,并对上述10项指标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的大鼠体重和内脏脂肪重量均显著增加(P0.05),血清TG、TC和LDL-C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NO产生量和血清SOD水平均显著减少(P0.05);血清MDA、CRP和ADMA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与高脂组相比,罗格列酮组的大鼠体重和内脏脂肪重量均显著降低(P0.05),TG、TC和LDL-C水平略有改善,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NO产生量和血清SOD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血清MDA、CRP、ADMA水平均显著减少(P0.05),血清TG水平和SOD水平呈负相关(Y=-0.014X+2.967,P=0.001)。结论:罗格列酮对血脂异常的大鼠具有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中脂质稳态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关联机制。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筛选78名2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变异度分为3组:A组、B组及C组。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分析其相关性及独立危险因素。结果:B组较A组TC、LDL-C和AI升高,HDL-C降低,B组较C组TC、LDL-C和AI降低,HDL-C升高(P<0.05)。B组较A组hs-CRP、FINS、TG值升高,B组较C组hs-CRP、FINS、TG值降低(P<0.05)。B组较A组HOMA-IR值升高,B组较C组HOMA-IR值降低(P<0.05)。B组较A组AI和冠脉Gensini评分值升高,B组较C组AI和冠脉Gensini评分降低(P<0.05)。Pe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hs-CRP、TG、Gensini评分、HOMA-IR值与AI正相关(P<0.05)。在逻辑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hs-CRP、TG、Gensini评分、HOMA-IR值是A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ensini评分与AI呈正相关,且hs-CRP、TG、Gensini评分、HOMA-IR值A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微颗粒(EMPs)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64例,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EMPs、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硬度指数(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组患者EMPs水平与TC、TG、LDL-C、Ep、AC、β、PWV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中TC、TG、LDL-C、EMP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Ep、β、PW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A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EMPs水平与TC、TG、LDL-C、Ep、β、PWV均呈正相关(r=0.567,0.645,0.763,0.426,0.398,0.364,P均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的EMP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其水平与TC、TG、LDL-C、Ep、β、PWV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生脉注射液对心肌梗塞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50例心肌梗塞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分为生脉治疗组和对照组,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血清肌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生脉治疗组患者的LVEF升高(P<0.05),而两组患者的TC、TG、LDL-C无明显差别(P>0.05);24h后患者心肌酶学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生脉治疗组患者的CK、CK-MB、LDH降低(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通过提高心肌梗塞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LVEF,降低血清CK、CK-MB、LDH.改善心肌功能,而对血脂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田降脂丸与辛伐他汀联用降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田降脂丸联合治疗,8周后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有所升高(P<0.05),治疗组的各项指标的变化更加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88.89%,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x2=7.01,P<0.05)。结论:丹田降脂丸与辛伐他汀联用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较好,优于单用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2.
探索CXCR4阻断剂AMD3100促进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分子机制.36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普食组、高脂组和AMD3100组.ELISA法测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水平,采用氧化酶法测定apoE-/-小鼠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HE染色检测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横切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胸主动脉CXCR4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动脉组织TNF-α、NF-κB mRNA和蛋白质表达.AMD3100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横截面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较高脂组严重,AMD3100组小鼠胸腹主动脉炎症因子TNF-α、NF-κB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表达增高,但血脂TG、TC、HDL-C和LDL-C含量与高脂组均无显著性差异.AMD3100组小鼠外周血SDF-1α水平和动脉壁CXCR4表达低于高脂组.结果表明:AMD3100通过上调炎性因子表达及下调SDF-1/CXCR4 轴促进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糖、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T2DM合并CHD患者上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原饮食、运动疗法及降压、降糖治疗方案不变的条件下,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与降脂通脉胶囊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CE)-1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 P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TG、TC、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C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降脂通脉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T2DM合并CHD患者的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但不会进一步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脂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大鼠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n=8),动脉粥样梗化模型组(AS组,n=8),血脂康治疗组(XZK组,n=8).4w后,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AS组和XZK治疗组大鼠全血的切粘度、血清的TC、TG、LDL-C、CRP水平升高(均P<0.05);与AS组比较,XZK治疗组大鼠全血的切粘度、血清的TC、TG、LDL-C、CRP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血脂康胶囊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TC、TG、LDL-C,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8(CXCL8)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雄性Apo E-/-小鼠随机分为AS组和CXCL8抑制剂(G31P)组,每组各20只,另选取20只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AS组小鼠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G31P组小鼠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的同时皮下注射G31P(注射剂量为500μg/kg),对照组的小鼠予普通饲料喂养12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水平,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中CXCL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的表达量,Western-blot法检测主动脉CXCL8及MMP9蛋白表达量。结果:高脂饮食喂养12周后,AS组小鼠血清中的TG、LDL-C、TC水平均高于G31P组,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G31P组(P0.05);G31P组小鼠血清中的TG、LDL-C、T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S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的CXCL8、MMP9的m RNA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量高于G31P组(P0.05),G31P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的的CXCL8、MMP9的m RNA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XCL8在AS小鼠主动脉组织中呈高表达,CXCL8可能通过影响MMP9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抑制CXCL8的表达或可延缓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建立高血脂动物模型,探索高血脂动物血浆丁酰胆碱酯酶(Bu Ch E)的活性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为Bu Ch E活性作为高血脂疾病标志物的可能性提供参考。方法:雄性新西兰兔14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只),即普通饲料组(C组)和高胆固醇饲料组(H组)。连续喂养12周,每二至三周称重采血,采用Ellman法检测Bu Ch E活性,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2周后,麻醉兔子开胸采集胸主动脉,经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进行苏丹Ⅳ脂肪染色。结果:兔子喂食高胆固醇饲料12周后,H组动脉出现斑块,C组无斑块形成;兔子在食用高胆固醇饲料的过程中,血浆TC、LDL-C、HDL-C显著升高(P0.01),而Bu Ch E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分析正常兔子和高血脂兔子血浆Bu Ch E活性与TC、TG、HDL-C、LDL-C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发现均无相关性(r1,P0.05)。结论:本项研究未在正常兔子和高血脂的兔子中发现Bu Ch E与TC、TG、HDL-C、LDL-C存在相关性,说明通过喂食兔子高胆固醇饲料建立的高血脂模型不适合探究Bu Ch E与TC、TG、HDL-C、LDL-C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霍山石斛胶囊(Dendrobium huoshenese capsule,DHC)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影响及脂质过氧化水平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而后进行低、中、高三种剂量的DHC和阳性对照药血脂康实验性治疗,实验8周后,取大鼠血清、肝脏,检测模型大鼠血清总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同时测定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并计算肝系数,制备大鼠肝脏石蜡切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与高脂血症模型组相比,DHC中、高剂量组和血脂康组能显著降低高脂血大鼠血清TC、TG、LDL-C,升高HDL—C,表现为AI降低;低剂量的DHC能升高HDL—C,但在降低血清TC、TG、LDL.C和AI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DHC低剂量组对血清SOD活性升高作用不显著外(P〉0.05),其他各浓度给药组均能显著升高血清和肝脏SOD活性,降低血清和肝脏MDA含量及肝系数(P〈0.05,P〈0.01);同时,DHC各给药组还可不同程度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肝细胞的脂肪变性程度。结论:霍山石斛胶囊能调节血脂代谢异常,增强抗氧化能力,具有防治脂肪肝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松萝通过调节结肠菌群的失调,改善动脉粥样硬化(AS)病理状态的作用机制,为松萝醇提物抗AS提供新的实验基础。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等量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以及松萝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VD_(3)建立AS大鼠模型。用阳性药物辛伐他汀及低、中、高剂量的松萝醇提物对AS模型大鼠干预治疗,4周后,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通过HE染色检测大鼠主动脉病理形态,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结肠菌群数量。结果 松萝醇提物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主动脉的斑块沉积,显著降低TC、TG、LDL-C水平和AI及升高HDL-C水平(均P<0.05)。基于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松萝醇提物的干预治疗可以下调结肠菌群中致病菌毛螺旋菌属和志贺菌属的相对丰度,上调益生菌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其中,中剂量松萝醇提物对AS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有显著调节作用。结论 松萝对AS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紊乱,促进AS模型大鼠的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比较南极磷虾油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预防和治疗给药辅助降血脂作用效果。方法喂养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建立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预防组于造模前给予磷虾油14 d及造模期间继续给予磷虾油12 d。治疗组则于造模期间给予高脂肪胆固醇饲料和磷虾油12 d。造模结束后采血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病理学检查观察各组肝组织的病变。分析比较磷虾油对于高血脂大鼠辅助降血脂的预防和治疗的功效。结果南极磷虾油预防给药组大鼠的血清TC和LDL-C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的脂肪变性程度较轻,但对血清TG、HDL-C的影响不明显(P0.05)。虾油治疗给药未见大鼠血清TC、TG、HDL-C、LDL-C明显下降(P0.05),辅助降血脂作用效果不明显。结论南极磷虾油辅助降血脂作用预防性给药效果明显,具有显著降低血脂TC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术后血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TC、TG、LDL-C、HDL-C、hs-CRP、IL-6、TNF-α、NO及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C、TG、LDL-C、hs-CRP、IL-6、TNF-α及ET-1水平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性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C、hs-CRP、IL-6、TNF-α及ET-1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HDL-C、NO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性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HDL-C、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用于经PCI术治疗的老年ACS患者可显著减轻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降低血脂水平并改善内皮功能,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