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地质组在1961年,曾沿青藏公路进行地质考察,采得不少瓣鳃类化石(插图1)。这些化石由赵东旭、尹集祥同志交给笔者进行研究,现已确定属于中侏罗统者有5属6种。化石是从下列二个地点采集的:(1)唐古拉山南坡土青公路第二道班北(插图2):Ostrea(Liostrea)tangulaensis Fan(sp.nov.);(2)安多县北青藏公路115道班附近:Astarte subcardiformis Fan(sp.nov.),A.ovata Fan(sp.nov),Protocardialamellosa Fan(sp.nov.),Grammatodon minutus Fan(sp.nov.),Trigonia sp.  相似文献   

2.
藏北志留系新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的下古生代地层出露甚少,藏北地区更从未有报道。原青海省普查大队某中队(1956年)对藏北伦坡拉盆地东部南、北两侧山地所出露的一套结晶灰岩、千枚岩和结晶灰岩互层以及砂板岩夹变质砂岩分别划分为三叠纪、石碳—二叠纪和侏罗纪。一九七六年六至八月间,西藏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综合研究队填图组,在藏北伦坡拉盆地东部南缘工作时,于盆地边缘山区的上述地层中采集到一定数量化石,对其时代归属问题,感到尚须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3.
新疆拜城地区晚石炭世四射珊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描述的珊瑚化石是1974年新疆区调大队、新疆地质科学研究所和武汉地质学院联合组成的地层分队,采自南天山哈里克套南坡拜城县老虎台晚石炭世晚期~*康克林组料~(**)。该组是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不均匀互层,富含(竹蜒)类、腕足类、珊瑚和菊石,厚9.34米。文中共描述四射珊瑚9属12种,其中11新种,2未定种(表Ⅰ)。这个珊瑚动物群,既有三带型块状群体的Eokepingophyllum,Kepingophyllum,Ivanovia和三带型的单体珊瑚Carinthiaphyllum~(***),还有单带型单体珊瑚Lophoca-  相似文献   

4.
贵州鈩山志留纪泥盆纪一些层孔虫和珊瑚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56年夏,王日伦、张庚赓和其他同志于黔东鈩山至翁项一带检查西南地质局548石油普查队工作时,在具有含油标志的地层中采集了许多珊瑚和腕足类化石。同年,该队亦从该区的同一地层中采集了各类化石。作者受托研究从该区获得的珊瑚化石。由于该区的地质过去未曾有过群细的研究报导,加以这些地层具有含油特征,因此将其中的化石作群细的研究,是有巨大的实际意义的。黔东鈩山一带的地质构造早在1936年为熊永先、王日伦、吴希曾等作过初次调查。解放后于1954、1956年,西南地质局先后派遣两个石油普查队在那里工作。乐森璕详细研究了113队所给的地质资料(包括化石),对前人的地层划分做了修正。1957年在“黔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一九六○年以来,陆续在贵州织金下三叠统、广东开恩下侏罗统、福建华安上二叠统以及陕西麟游下三叠统均采获有蛇尾化石,使我国的蛇尾化石纪录逐渐丰富.近又于我国西部边陲获新的资料.一九八○年武汉地质学院西藏科考队与西藏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科考分队共同组成地质部高原地调大队四分队,在阿里地区日土县多玛区热维尔西北支沟中,采得较完好的蛇尾化石标本.化石产在褐黄色含生物碎屑的泥灰岩中,同一块标本上有三个蛇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本文所记述的海娥螺类产自西藏北部的班戈和改则两地区。晚侏罗世海娥螺类主要产自伦坡拉盆地北缘的帕孔组,早白垩世海娥螺类采自班戈盆地南、北边缘及改则夏康坚雪山的郎山组(见插图1)。改则夏康坚雪山的化石是杨胜秋同志于1971年辛勤采集的;其余的化石均为原西藏第四地质大队及夏金宝于1978—1979年采集的。这些海娥螺类经研究计有5属  相似文献   

7.
黄子健 《化石》2023,(4):27-31
<正>热河生物群的分布区最南可以到什么地方?能到浙江吗?与辽西等地的典型热河生物群有区别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行六人在2023年1月前往浙江省衢州市南的石柱岭进行了一次印象深刻的野外化石采集之旅。2022年以来,我们一直在为建设中的常山“金钉子”地质博物馆采集各个时代的古生物化石。由于要求采集的是浙江省内特别是浙西地区的古生物化石,因此我在李文杰老师的带领下已经到衢州地区开展了多次野外采集工作,采集了一大批古生代不同时期的精美化石,包括笔石、腕足动物、三叶虫、鹦鹉螺、珊瑚等,还有一些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和牙形刺等,这些化石清晰地反映出当时浙西地区处于一片汪洋中,海底和海水在不同时期蕴育着各式各样的生物群落,令人叹为观止。当我听说这里还有中生代恐龙化石和丰富的其他陆地古生物化石时,就想着一定要去化石原产地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尔格山早二叠世的䗴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尔格山位于新疆、西藏及青海三省交界处,属昆仑山系。阿尔格山交通不便,人迹稀少,地质研究程度很低。本文研究的(竹蜓)化石材料是新疆地质局区调大队三分队同志在1980年和1981年采集的,产化石的地层主要出露于新疆若羌县喀沙克力克河一带(插图1),走向大致为北西西-南东东,岩性是大理岩、长石砂岩、粉砂岩、砾岩、泥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厚度巨大,可达2219—11815米。(竹蜓)化石产于生物碎屑灰岩中,根据初步研究,喀沙克力克河一带含  相似文献   

9.
西藏北部新第三纪的鲤科鱼类化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正> 本文所记述的鱼类化石标本是采自西藏班戈县仑坡拉盆地。1976年,作者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曾带回部分标本。1977年,西藏地质四大队也曾赠送一些标本。由于材料不完整,作者又于1978年重赴现场进行补充采集。本文描述主要依据1978年所采的标本。这批标本采于仑坡拉盆地的长山(又名爬爬,海拔4550米)和其哇孝低(又名阿里开  相似文献   

10.
四川下二叠统腹足类一新属——异瘤螺属(Heteronodosu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煤田地质公司普查队一分队的同志,于1979年夏天测制四川珙县洛表地区二叠系剖面时,在下二叠统茅口组顶部,距顶界2米处发现一块大型平旋的化石,确定是腹足类全脐螺亚科(Euomphalinae)的一个新属。川煤普查队一分队的边全武等提供标本,转述野外地质情况;普查队杜明礼摄制照片;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余汶审阅文稿。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1.
宁夏中宁一板齿犀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宁夏野外队与宁夏区测队三分队的部分同志在宁夏中宁干河沟鹰崖采集到一些晚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化石产自一套夹有少量细砾的灰绿、黄色的砂岩层中。采集中有一个相当完整的板齿犀头骨,一枚可能属于三趾马的掌骨及一些碎骨片。板齿犀化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板齿犀头骨。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邵东组的珊瑚化石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近年来,我所石炭纪地层队在广东、湖南和广西等地(图1)陆续开展了石炭纪地层的系统研究,通过室内整理和化石的初步鉴定,对于上述地区石炭系的划分和对比有了新的认识。有关成果将陆续发表报道。本文着重描述邵东组的珊瑚化石,并论述其地质时代。化石大部分由石炭纪地层队采集,少量标本系湖南省地质局区测队和湖南冶金二四六勘探队提供。经过  相似文献   

13.
黔北早志留世晚期和中志留世笔石羣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引言黔北龙马溪羣上部和石牛栏羣下部岩性相同,都是瘤状灰岩、灰岩偶夹页岩。过去从未发现过笔石,其中所含的珊瑚、三叶虫和腕足类化石研究亦较少。因而中、下志留统之间的确切界线一直未定。1963年暑期,我院黔北地层队在石阡枫香和思南凉水井分别测制了志留系剖面,特别注意中、下志留统的分界问题。除了采集大量珊瑚、三叶虫、腕足类等化石(尚在研究)以外,还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笔石。经鉴定后计有下列属种:(Stomatograptus sinensis sp.  相似文献   

14.
新疆阿勒泰地区早石炭世晚期菊石相四射珊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的四射珊瑚是1979年窦亚伟同志和1981年新疆区调队十分队采自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下石炭统那林卡拉组,共生的化石还有大量菊石、鹦鹉螺及少数腹足类。文中计描述9属、11种和2未定种,其中新种11个。那林卡拉组的珊瑚群性质特殊,缺乏早石炭世大塘期常见的Kueichouphyllum Yu,Carcinophyllum Thomson et Nicholson,Gangamophyllum(Gorsky),Arachnolasma (Grabau),  相似文献   

15.
最近由西北煤田地质局送来一块灰绿色细砂岩,其上保存有两个足印,要求鉴定。化石是由一野外队的成员程树森采集的,地点为陕西铜川焦坪煤矿前河露天东北邦坡。地质年代被认为是属于中侏罗世的直罗群的下部。因为陕北一带的中生界地层中,脊椎动物化石很少,所以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很感谢西北煤田地质局的负责人把这一化石交我们鉴定,并把这一标本赠交我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描述的材料,系1955年地质部华北地质局241队翁礼巽先生等在白云鄂博东北约20公里,百灵庙西北约32公里处采得。根据该队所附简图,珊瑚化石全部产在石灰岩中,其上覆地层和下伏地层均为红色砂岩,岩层走向大致东西,向北倾斜。珊瑚化石层则位于含上石炭纪(虫筳)科化石层之下约2,500米。珊瑚化石经笔者鉴定,有下列各种属:  相似文献   

17.
中、上石炭统在四川省境内分布范围较窄,除涪陵一带可能有中石炭统沉积外,只在西北部龙门山一带及松潘区(?)有零星出露。其中以江油马角坝附近发育比较完整,产化石较丰富。1961年,我所川北地层队在江油县马角坝附近张坝沟一个采石场测得中、上石炭统剖面一个,采集了(竹蜓)类及珊瑚类化石若干。剖面的层序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的钙藻化石系章炳高等于1979年在西藏定日县龙江地区测制始新世剖面时采集的。龙江始新世地层由灰岩和泥灰岩组成,含有丰富的有孔虫和钙藻化石。有孔虫主要有Nummulites,Assilina,Fasciolites和Orbitolites等属。钙藻则以红藻门的珊瑚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的珊瑚化石系1963年内蒙古地质局某队采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共有四个复体珊瑚,一般保存良好。经研究系一新属,新种,兹命名为:乐氏孔壁柱珊瑚(Araiostrotion yohi Guo)。据区测队同志的研究,上述珊瑚化石是产于灰黑色泥板岩内,共生化石有:四射珊瑚:Syringaxon sp.腕足类:Coelospira hemisphaerica(sowerby);Uncinulus sp.;Meristella sp.;Me-  相似文献   

20.
四川侏罗纪的褶鳞鱼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记述的鱼化石一部分是1970年夏四川省煤炭管理局地质勘探公司137队赠送我所研究的,据该队记载,化石采自大竹县团坝公社,其产出层位为重庆群上部。另一部分是1972年秋重庆市博物馆委托我所鉴定的,标本计有三个个体,分别采自大竹县溪口乡青杠坡、重庆大坪肖家垮、丰都高家镇。还有五块标本(包括我所近几年来收藏的四块和成都地质学院的一块)分别采自长寿县、泸州市南城郊区三岩脑河岸及岳池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