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西高原老第三纪植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1982年在对横断山区北段综合考察中,由植物研究所组成的古植物专业组,在四川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协同下,于6月从四川省理塘县热鲁村出露的一套由砾岩、砂岩、粉砂岩组成的热鲁组中段采集到一批以桉属(Eucalyptus)为主的化石植物。这是继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队于1974至1976年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和冈底斯山发现桉属化石以来,在川西高原的再次发现。共采到植物化石标本84号,其中79号为叶子印痕化石,5号为花、果印痕化石。经初步鉴定结果,共计有8  相似文献   

2.
《生命世界》2007,(3):46-48
阿法(Afar)位于非洲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偏僻地区,这片干旱的不毛之地曾因为化石“露西”(Lucy)的出土而声名远播。露西是生活在320万年前的人类祖先遗骸,属于南猿人属阿法种(简称阿法南猿),目前的人类进化树多以露西为起点。她是1974年11月底美国科学家约翰逊等人组成的考察队发现的:现在,考古学家又在距离露西出土地点不过4公里的地方迪奇卡(Dikika),发现了一具叫人晾艳的阿法南猿骨架标本化石。露西过世时,约20岁左右,已经成年。新化石显示是一个3岁的“女童”。她虽然生活在330万年前,大家仍然把她叫作“露西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卵石遍地的平原、干燥而深度侵蚀的高原以及干枯的内陆沙漠盆地,构成了中国中亚地区的自然景观。在那里,似乎没有指望找到任何一点史前人类住地的迹象。然而,就在本世纪上半叶,包括安德鲁考察队在内的几支重要的国际考察队来到荒凉的中亚原野,在这片被誉为“人类摇篮”的不毛之地寻找人类化石证据。即使在今天,古人类学家们也不肯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上溯三百万年前的最早的人类化石及工具发现于东非,而在东亚却未见有超过一百万年的人类化石的记录。但是,一些现今世界上保存最好的、距今50万年的我们祖先直立人的化石标本是在东亚发现的。比如,在华北北京近郊的周口店洞穴堆积中,已发现了至少45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并伴有数以万计的石器和其他文化遗物。另一方面,在苏联的中亚地区,尤其是在乌兹别克及印度北部也找到了直立人及其文化的  相似文献   

4.
去年夏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质调查所的地质学家保罗·奥尔森和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尼尔·舒宾领导了一支野外队对美国、加拿大接壤地区进行考察。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和加拿大新斯科舍博物馆共同支持这项考察。考察队在芬迪湾接近偏僻的帕斯鲍罗海湾北岸发现了一个化石地点。科学家们发掘出十万多块二亿年前的动物骨骼化石,这是迄今北美最大的一次发现。地点附近到处出露着化石。到目前为止,最有意义的发现是十二个三列齿兽的头骨和颌骨。这种爬行动物在进化关系上最接近哺乳动物。此外,还发掘出恐龙、古鳄鱼、蜥蜴、鲨鱼和鱼类的  相似文献   

5.
《化石》1994,(1)
东非发现250万年前人类颌骨化石德国、美国和马拉维的古生物学家,最近在东非马拉维湖西岸附近发现一块250万以前的人类颌骨化石,这块颌骨化石是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之一,它属于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类分支—鲁道尔芬斯人。科学家认为,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是鲁道...  相似文献   

6.
1964年本所在新疆的考察队,于吐鲁番桃树园子发现了一些大头龙化石。这些化石虽然比较破碎,但也保存一些可供鉴定的特性。一共有四个标本,全是地面采的,但相距不远,可能属于一个个体。在新疆甚至整个西北讲,这是第一次关于大头龙的发现,很有意义,特在本文加以叙述。照野外观察,这些化石是和肯氏兽一类的化石共生的,这可以帮助说明含化石层位的年代。标本记述  相似文献   

7.
岳冰 《人类学学报》2001,20(3):223-223
20 0 1年 7月 1 2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 ,一个美国和埃塞俄比亚的联合考察队1 997年到 2 0 0 1年在埃塞俄比亚的中Awash地区SaituneDora ,Alayla ,AsaKoma ,DigibaDora等地点发现了不少早期人类的下颌骨、牙齿、锁骨、肱骨、尺骨和指骨化石。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化石应属于地猿始祖种 (Ardipithecusramidus)但是又与上世纪 90年代公布的发现于Aramis的 440万年前的该种生物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将 1 994年公布的那批 440万年前的化石归属于地猿始祖种始祖亚种 ,而将新…  相似文献   

8.
《化石》2018,(4)
正人从哪里来?这是向来令人十分关切和深感兴趣的一个热门话题。在20世纪初叶,人类起源的视线,从非洲转移到了亚洲,西方的科学家曾经组织考察队在亚洲腹地蒙古高原寻根问祖,但无果而终,尽管找到了一些原始哺乳动物的化石。化石证据的发现显示,人类起源于非洲,其时间已经追溯到六七百万年前,但现今出土最早的石器却只有330万年。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  相似文献   

9.
新鲜事总是来自非洲在塔昂幼儿发现震惊科学界六十年后,1974年11月非洲又发现了更为古老的化石。由古人类学家约翰逊领导的国际考察队在埃塞俄比亚中部哈达荒原的干燥冲沟中进  相似文献   

10.
《化石》1987,(4)
[本刊讯]中国-加拿大联合考察队最近在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将军戈壁发现一批恐龙化石,其中包括巨型蜥脚类、兽脚类等,除外还有一些鳄类化石。上述化石均产自侏罗纪地层中(距今约1.50亿年)。考察队  相似文献   

11.
一位名叫路易丝·邓恩的年轻的澳大利亚农民的夫人,于1979年9月6日在一条流经她家农场的科克思河边,发现了一种已知的大型绝灭了的有袋类原齿兽化石。她家的农场位于新南威尔士北部的汤巴泉附近。化石包括一个头骨和几乎完整的骨架,是已知保存最好的原齿兽标本中的一个。起先邓恩夫人发现有一块化石骨胳突出于科克思河岸边,就怀着极大的好奇心用螺丝刀和尖的探子仔细地将化石周围的土移去,再用画笔掸去浮土,将化石暴露一定面积后,她确信这不是一般的动物化石。于是她查阅了附近博物馆的百科全书,确认这是原齿兽化石。她立即与一些科学机构进行了联系。悉尼澳大  相似文献   

12.
<正> 1988年是中一加恐龙合作计划的第三个野外工作年。这一年的野外考察主要是在内蒙、新疆进行的。6—7月份考察队在内蒙乌拉特后旗巴音满得呼地区晚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这些化石均分布在一个南北向约10公里长的冲沟里,岩层产状较平缓,出露厚度70米左右,约含四个化石层。恐龙化石包括原角龙类Protoceratops,幼年及成年个体20余具;甲龙类Pinacosaurus的幼年个体群;小型兽脚类Saurornithoides、Oviraptor,鸟脚类化石及大量恐龙蛋化石。此外亦发现大量的其它爬行动物及早期哺乳动物化石:蜥蜴、鳄鱼、乌龟和多瘤齿兽等。这一阶段的考察工作同时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将军戈壁展开,继续1987年未完成的两具恐龙的发掘工作。7月,考察队转移至二连浩特达布苏。这一化石产地最早于20年代由美国中亚  相似文献   

13.
1973年和1974年冬,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广西石油普查勘探队组成的考察队,两次到百色和永乐盆地作地层古生物考察,除对两个盆地的早第三纪地层进行了较详细的划分外,还采集了一批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将按门类分别发表,这篇报告是爪蹄兽类材料的记述。我国已知的爪蹄兽类共有2科8属12种。在南方发现的共4属5种;其中3属、4种是早第三纪的。过去南方发现的三个始新世的种,均产于云南路南,永乐盆地发现的裂  相似文献   

14.
正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包括山西的73113地点和河北的74093地点;封面图片展现的是74093地点(上)及在该地点发现的人类化石(下左)、石球(下中)和2007-2012年的发掘面(下右)。遗址发现于1974年,1976、1977、1979、20072012年进行了发掘,包含上下两个文化层。其中上层出土丰富的人类化石、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15.
1989年,美国的两位业余化石爱好者在化石资源丰富的蒙大拿东部地区一座小山边,发现了一块恐龙化石。后来,他们又在同一地点找到了一个,英尺长韵头盖骨、有着锋利牙齿的巨大的颚骨、蛇形的脊椎骨、髋骨、前肢骨以及巨大的腿骨。这是一具迄今止最完整的霸王龙骨架。专家们准备继续发掘遗留的化石,主要是胁骨和尾骨。这具恐龙化石的出土是古生物学上的一个重大成果。因为这种化石极为罕见,总共只找到过6具,而且都不完整。  相似文献   

16.
1964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疆考察队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进行调查时,在同一层中发现了一个属于Paraceratherium型的巨犀头骨、少量肢骨及一段偶蹄类的下牙床。巨犀化石将茌另文报导;偶蹄类化石,经研究,证实应属于一类原始的鼷鹿化石——嵴齿鼷鹿(Lophiomeryx)。原始鼷鹿化石在我国极少发现,过去仅在内蒙乌拉乌苏发现过一种  相似文献   

17.
吴秀杰 《化石》2011,(4):14-18
北京猿人又名周口店直立人,生活在50多万年前。周口店是我国境内最早发现的古人类遗址,自1927年正式发掘以来,迄今周口店遗址已经发现代表40多个个体的6件头骨、8件下颌骨、150余枚牙齿,以及大量头后骨。在过去的80多年里,国内外学者对这些化石材料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大量与人类演化相关的信息。周口店直立人共有6件较为完整...  相似文献   

18.
陕西蓝田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蓝田地区”(包括蓝田、临潼、渭南、长安、华县以及西安市等邻接的地带)的第四系,不仅发育好,时代全,而且成因类型也多样复杂。依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蓝田考察队(以下简称蓝田考察队)最近的分层,共包括七个地层单元的堆积物,其中有六个地层单元中含脊椎动物化石。蓝田考察队经过三年来的调查与发掘,发现了35个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采集了相当数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1964年协作单位采  相似文献   

19.
安徽和县猿人化石及有关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安徽省和县猿人化石产地龙潭洞自1974至1980,先后经和县文化局、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省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的调查和发掘,获得了一个猿人头盖骨,部分下颌骨和零星牙齿。这些材料大约代表3个个体,包括青年、壮年和老年。在同一层位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经初步鉴定,大约50种。另外,在遗址中还发现一些骨、角制品和烧过的骨、牙碎片。化石层的地质时代属更新世中期,昔日的生态环境为森林草原,气候趋于凉爽。  相似文献   

20.
广东茂名石油马来鳄的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一石油马来鳄(Tomistoma petrolica)化石是湛江地质队采集的。化石保存较好,有部分完整的头骨一个(缺失吻部前端和右方骨、右方颧骨;左右两侧的鳞骨、颧骨、翼骨以及枕部均残缺不全);一左下颚枝(前端缝合部缺失,关节骨不完整);一左肱骨和一右股骨;甲片和一些破碎的骨片,化石编号:V5015。化石产在广东茂名的茂名系油柑窝层,时代为晚始新世。这是该地区石油马来鳄的第二次发现,它比第一次发现的材料丰富完整,现记述如下: 头骨的后部近似三角形,头顶“平台”发育,头骨表面除了方骨、方颧骨、眶后骨的一部分外均布有大小不等的凹坑纹饰。眼孔大,为一不规则的卵圆形,前后径大于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