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石》1993,(4)
前不久,一枚大小如鸡蛋的恐龙卵化石被小心翼翼地置于X射线下进行CT断层扫描,如果经过进一步科学论证,探明里面的“小生命”已成形状,它将是内蒙古博物馆请到的6000万年前的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位。此前,已有20多个龙种的代表陆续报到就位。一种形态怪异、神情谲秘的恐龙化石骨架,作为“贵宾”刚刚从日本载誉而归。其中强大者体长23米,举首及得12米高处的食物,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恐龙。它们在日本掀起一阵恐龙热,55万观众大饱眼福。加上去年七、八两月在日本举办的内蒙古大恐龙展,流连忘返者多达115万。雄浑壮阔的内蒙古戈壁草原素有“化石之乡”之美誉,是亚洲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产区之一,从东头的锡林郭勒草原到西端的阿拉善戈壁,恐龙化石出露遍及  相似文献   

2.
韩建新 《化石》2011,(1):51-57,82
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嘉荫县城西11公里处,中俄界河黑龙江的南岸,于2001年建成,总面积为38.44平方公里。嘉荫是我国发现最早并具有详实科学记录的恐龙化石挖掘地。1902年俄罗斯古生物学家在这里发现了恐龙骸骨化石,并把挖掘的恐龙化石组装成一具高4.5米、长8米的完整骨架,定名为“黑龙江满洲龙”,至今陈列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地质博物馆内,是我国出土的第一具恐龙化石骨架,被世人称为“神州第一龙”。  相似文献   

3.
欧阳辉 《化石》1990,(4):26-26,30
在世界九大洲都发现有恐龙的遗骨。这类千奇百怪的古动物,曾经是往昔地球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主宰。在自然博物馆里,常能看到它们古风沉郁的骨架,但对于它们的活体形态,尤其是对皮肤表观的了解,所知甚少。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寻找恐龙的皮肤,给恐龙穿上“外衣”,不管是对专业工作者,还是对业余爱好的“恐龙迷”来说,都有极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第十二具霸王龙骨架在加拿大发现霸王龙(Tyrannosaurusrex)是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晚白垩世的大型肉食恐龙。我们对它的认识主要是以世界上已发现的11具近于完整的化石骨架为依据。最近,加拿大皇家萨斯喀彻温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在萨斯喀彻温西南部的一条河...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西晚白垩世一新的巨龙类恐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采自广西南宁市郊晚白垩世地层中一巨龙类恐龙新属种:右江清秀龙(Qingxiu- saurus youjiangensis gen.et sp.nov.)。新属种正型标本包括以下不关联的头后骨骼:一段较完整的前部尾椎神经棘、左右胸骨板、左右肱骨。它以以下独特特征组合区别于其他巨龙类:前部尾椎神经棘板状结构不发育、相对较高并呈桨状;胸骨与肱骨最大长之比值较低(约0.65)。广西发现的新属种以及近年来报道的巨龙类恐龙材料表明,亚洲巨龙类恐龙的头后骨骼形态变异度高,白垩纪时期这类恐龙曾在亚洲广为分布。  相似文献   

6.
恐龙是地球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类爬行动物 ,它的起源、演化和绝灭一直是古生物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我国恐龙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恐龙化石的产出情况来看 ,中国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恐龙大国 :恐龙化石分布地理范围广泛 ,西起新疆 ,东到辽宁 ,南起广东 ,北到内蒙 ;恐龙化石分布层位齐全 ,从恐龙开始初步繁盛的早侏罗世地层 ,到世界上恐龙化石非常贫乏的中侏罗世地层 ,从恐龙第一次大繁盛的晚侏罗世地层到恐龙走向绝灭的晚白垩世地层 ,恐龙属种都非常丰富 ,从原蜥脚类恐龙到体形巨大的蜥脚类恐龙 ,从凶猛的兽脚类恐龙到植…  相似文献   

7.
新书推荐     
崔贵海 《化石》2020,(1):69-72
正"恐龙"是我们地球中生代时期(距今约两亿五千万年到六千六百万年前)具有独特魅力、称霸陆地的一类爬行动物。中国的恐龙化石极其丰富,无论从属种数量、标本保存还是时代分布来看,都堪称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恐龙大国。中国也是近年来恐龙研究最为活跃的国家,从恐龙物种发现的数量来看已经排名世界第一。合川马门溪龙(蜥脚类恐龙)和棘鼻青岛龙(鸟臀类恐龙)等已经是家喻户晓。介绍恐龙的书籍虽然琳琅满目,而专门介绍"恐龙考察"的书籍却很少,只是一些零散、简单的报导。有一本能系统、全  相似文献   

8.
中国河南晚白垩世中段地层马家村组发现了一枚大型兽脚龙类牙齿。该牙牙体长,呈圆锥状,横断面卵圆形,沿长轴微向后缘弯曲,前后缘均有大量锯齿状突起,这些特征显示其很可能是重爪龙类牙齿。这可能代表了重爪龙类在亚洲地区的首次发现,也是该类恐龙在晚白垩世地层中的首现,由此表明重爪龙类在时间和地域分布上较之前研究观点更为广泛。综合棘龙科的化石形态学以及推知的生态学证据看,较之其他兽脚类,棘龙类化石记录很少,很可能意味该类动物数量确实稀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其过分特化的身体形态。  相似文献   

9.
叶勇 《化石》2007,(2):26-27
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大型的长颈椎型蜥脚类恐龙.由于这类恐龙具有许多独有的特点,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恐龙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迄今发现的颈椎数最多、脖子最长的恐龙;它是中国个体最大的恐龙;它是中国种类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蜥脚类恐龙;它是中国首次发现皮肤化石的蜥脚类恐龙.  相似文献   

10.
《化石》1977,(4)
当人们走进自然历史博物馆,看到巨大的恐龙骨架时,总是情不自禁地问道:这条恐龙有多少吨重?这就产生了怎样测量恐龙体重的问题。过去很长的一个时期,人们是依据恐龙骨架的大小,它的脚印的大小和凹陷的深浅,参考现代的一些脊椎动物的重量,作大体上的推测。例如要测量的恐龙骨架与现代的印度象差不多,就估计恐龙的体重约为5吨左右。显然这种方法并不准确。后来,有些研究恐龙的科学家不断提出测量恐龙体重的方案。目前,在我国普遍认为行之有效的测量恐龙体重的方法,是采用美国科尔伯特改进的用复原模型测量的方法。他的方法是,根据一个简单的物理学原理:体积×比重=体重。体积是用要测量的恐龙的复原模型求出来的。首先要依据待测恐龙的骨架的尺度,作出一个一  相似文献   

11.
宋磊 《化石》2001,10(1):27-28
山东莱阳是世界发现恐龙化石最早而又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早在1923年,著名地质学家谭锡畴就曾在莱阳的将军顶一带发现比较完整的谭氏龙,以后王恒升、周明镇、杨钟健等在这里采集过化石,其研究结果已在著名刊物上发表。尤其是195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在莱阳市吕格庄镇金岗口村西北沟挖掘出举世闻名的“青岛棘鼻恐龙”化石以后,对莱阳恐龙的研究达到了高峰,丰富多彩的化石,使专家学者兴奋不已,被誉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的杨钟健先生在仅仅对莱阳蛋化石进行研究之后,便向世人宣称“莱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是全世界蛋化石最丰富的一个区域(古生物学报1954年12月第三卷第四期)。  相似文献   

12.
鸭嘴恐龙之最——“巨型诸城龙”李敦景刘风光鸭嘴恐龙因嘴扁宽,类似鸭嘴而得名。近几年来,出土、装架起的鸭嘴恐龙分布在世界各地,有许许多多。我国是盛产鸭嘴恐龙的大国。山东、黑龙江、内蒙古等地都出土过,并装架起10余具鸭嘴恐龙骨架。其中陈列在山东省诸城市恐...  相似文献   

13.
柳郭里阳 《化石》2012,(1):44-45
1921年,在德国特罗辛根的三叠纪晚期地层里,人们发现了9具板龙的完整骨架化石,从埋藏情况分析,这些板龙是同时被埋葬在这里的。古生物学家称其为板龙“群葬墓”。 人们对板龙并不陌生,产于我困云南的有名的禄丰龙就是一种板龙。板龙足早期的植食性恐龙,被认为是后来出现在侏罗纪、白垩纪的那些恐龙大汉蜥脚类恐龙(梁龙、腕龙、马门溪龙)的祖先类型,因此被称为“原蜥脚类恐龙”。  相似文献   

14.
剑龙,是庞大的恐龙种群中最为奇特的一类,生活在约一亿多万年前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早期。剑龙是整个恐龙类最早绝灭的一支,其化石虽在世界不少地方都有发现,但大多保存欠佳,时代偏晚。在亚洲,剑龙化石的发现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四川和新疆两地,尤以四川发现最丰富,而素有“恐龙窝”之称的四川自贡,更是得天独厚。据初步统计,在自贡地区迄今已发现有至少两个层位以上,10余个个体及保存有5至6个完整程度不同的头骨的各类剑龙化石材料。  相似文献   

15.
霸王龙,凡是参观过恐龙展览的,或者观看过描写恐尤电影的人都会对它的印象极深:身高体壮,体长可达十几米,重约6~8吨,特别是那巨大的头颅上上下两排尖利的牙齿,短小精悍的前肢,极为粗壮有力的后肢,一看就是善于撕杀格斗的“凶神”,它是已知最大的食肉恐龙之一。在美国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展出着一个恐龙头骨架化石,是从1942年就出现在那里的,说明上  相似文献   

16.
张雄 《化石》2001,(3):19-20
恐龙化石的发现 ,大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最早在欧洲。在伦敦发现了禽龙 ,而后是北美洲发现了十分丰富的各种恐龙 ,直到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在亚洲大陆才发现有恐龙的存在 ,不过那时发掘恐龙的都是外国人 ,所采集的标本也都弄到外国去了。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 ,中国地质工作者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发现了许多恐龙动物群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云南巨型禄丰龙 ,山东的巨型山东龙、四川的永川龙和合川的马门溪龙等等 ,其埋藏数量之多种类之广 ,使得中国的恐龙化石为世人所瞩目。恐龙化石为各自然博物馆竟相收藏 ,因为它是科…  相似文献   

17.
史前奇观     
一个春光明媚、百花吐艳的时节,笔者参观了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北碚陈列室。它,坐落在重庆市北郊风景区嘉陵江之滨。该馆收藏着八万余件动物、植物、岩石矿物和古生物珍贵标本,并有“四川恐龙”、“生物进化”和“四川脊椎动物”等专题陈列。馆内环境优美,植物繁茂,建筑典雅,是参观游览的好地方,每年数以万计的中外观众光临此地。国内第一个恐龙专题陈列:“四川恐龙”陈列,一直吸引着中、外游人,我也慕名而至。怀着猎奇的心情,我步入展厅,那高大的空间,宽阔的展壁,陈放着巨大的恐龙骨架,衬以巨幅恐龙生态油画以及中生代的各类化石和模型、图表,一派古远幽深的气氛。目睹这一切,与我们现生的自然界相比,真是另一个世界,使人犹如置身于那洪荒的恐龙时代之中。陈列的第一部分,是四川盆地海陆变迁的地质历  相似文献   

18.
刘国梁 《化石》2002,(4):39-40
恐龙自发现以来 ,在动物分类学上 ,它一直被视为爬行动物纲下的一大类响当当的成员。这种情况至今未变。但现在看来 ,把“爬行动物”这顶帽子戴在恐龙头上是越来越不合适了。换句话说 ,恐龙实在不像爬行动物 ,说恐龙是爬行动物实在是小看了人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 ,美国古生物学家巴克就曾向传统理论叫板 ,提出了他的著名的“热血恐龙”理论 ,认为恐龙应当是一类代谢能力高 ,行动敏捷的恒温的热血(或叫内温)动物 ,起码有一部分恐龙如此。而传统观点却认为 ,恐龙是一类行动迟缓 ,呆头呆脑 ,代谢能力不高的变温的冷血爬行动物。恐龙的身上…  相似文献   

19.
董枝明 《化石》2001,(3):37-38
“第一”是最诱人的一个词 ,人们想方设法的去美化它 ,创造了许多好听的字眼 :在科学上常用首次 ;在体育比赛是冠军 ;在政府官员称元首或首脑 ;科举的头名状元是最风光的事。最近有人报道中国的“带羽毛的恐龙” -中华龙鸟(距今1.25亿年) ,不是第一次世界上发现的第一只“带毛的恐龙” ,而100多年前在美国马萨诸赛州的下侏罗统发现的一带“毛”的恐龙印迹化石才是第一。1.爱德华.希珂卡的发现1992年冬 ,世界几位著名的化石印迹学家 :马丁.劳克利(Martinlocley) ,杰米斯.费劳(JamesFarlow)和波…  相似文献   

20.
正恐龙骨骼化石是恐龙死亡后留下的遗骸,而恐龙足迹化石则是恐龙活着的时候留下的生活痕迹,而且还不会像有些骨骼化石那样在埋藏前被水流或其他介质搬运。因此,恐龙足迹化石在探讨恐龙生活习性、复原古环境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个动物一生只有一副骨架,但是,它可以留下很多足迹。这就使得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恐龙曾经的存在。足迹化石是研究古动物生活习性、生存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