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性粒细胞募集/浸润是肺部炎症性疾病的特征性表现,是肺部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主要通过吞噬作用杀灭病原微生物.然而,新近的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被刺激后可形成一种以DNA为骨架并镶嵌有大量活性蛋白质的网状物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这种特殊形式的生物结构能捕获并杀灭病原微生物.尽管就NETs的生物学功能而言,其对肺部炎症性疾病应该是有益的,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ETs对肺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均具有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并可能促进肺部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为了系统地了解NETs与肺部相关炎症性疾病的关系,本综述首先简述了NETs的结构、功能和形成过程,然后分别叙述了NETs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细菌性肺炎、肺结核、肺囊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流感病毒感染和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最后总结、展望了NETs在肺部炎症性疾病中的潜在研究方向和针对性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是人类主要的呼吸系统疾病,它们均以肺部或呼吸道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当前的治疗方法尚不理想并伴随着很多的副作用,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更安全的替代疗法。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用真菌,被广泛用来治疗多种肺部疾病。近年来,冬虫夏草对肺部疾病治疗作用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冬虫夏草、其无性型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或Ophicordyceps sinensis)和其他相关虫草及其提取物对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肺部疾病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肺部感染危重疾病,其核心是过度的炎症反应。新冠病毒导致ALI的发生,临床针对ALI的治疗措施是抑制过度炎症,促进损伤修复。趋化因子CXCL10和CXCR3受体与ALI密切相关,在ALI中CXCL10-CXCR3作用于肺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激活和迁移,从而影响ALI的进展。本文阐述CXCL10-CXCR3通过肺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多种细胞影响ALI的进展,探讨CXCL10-CXCR3作为抑制炎症反应的靶点,为ALI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真菌过敏性哮喘是由环境中真菌致敏原暴露诱导的一种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真菌过敏哮喘患者肺部炎症细胞、结构细胞及细胞组分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患者气道壁重塑并伴渐进性肺功能障碍,表现为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而目前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等传统疗法对其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很多研究开始致力于对真菌过敏性哮喘新的治疗方法进行积极探索,使得真菌过敏性哮喘的治疗除应用糖皮质激素等传统方法外,在抗真菌感染及其免疫学治疗控制真菌过敏性哮喘方面取得一定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 EETs)是一种具有强大生物活性的内生脂质环氧化合物。EETs在肺组织疾病中具有抗炎症反应、抗氧化活性、诱导肺血管收缩、促进细胞增殖等作用,可成为多种肺部疾病防治的新型靶点。本文就EETs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
范诗琴  郑文莉  马静 《生命的化学》2023,(11):1767-1772
肠道和肺部具备相似的黏膜结构、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胃肠道和呼吸道黏膜菌群紊乱影响肠道疾病和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发展和预后。当肠道微生物群失调时会导致肠道炎症的发生,诱发肠道免疫反应并增加肠黏膜上皮的通透性,细菌及炎症因子经肠-肺轴或其他路径引发肺部疾病,致使组织器官缺血缺氧,造成肺部疾病预后不良。本文将重点关注肠道菌群失调与ALI/ARDS的关系,阐述肠道菌群失调引发的肠道和肺部慢性炎症,为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肺部疾病的原因及其内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为后续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张晓微  姜晓艳 《生物磁学》2014,(18):3596-3597
近年来,糖尿病肺部病变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存在肺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障碍,易于发生肺纤维化、合并感染等。这主要与糖尿病时炎症介质的参与,ACE基因存在插入多态性,氧化应激损伤和抗氧化失衡等有关。目前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对糖尿病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等肺损伤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ACEI具有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细胞因子水平、抗氧化应激损伤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哮喘(asthma)是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常见疾病,以慢性炎症和气道重塑为其病理特征。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 IL-37)曾被称为IL-1家族成员7(IL-1 family member 7, IL-1F7),共有5种不同的亚型,为IL-37a~e,其中IL-37b是最大的剪切变异体。研究发现,IL-37b是免疫应答和炎症的天然抑制剂,细胞内非分泌型和分泌型IL-37b均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通过抑制靶细胞内炎性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抑制炎症反应的功能。IL-37在哮喘、过敏性鼻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是一种新的潜在治疗炎症性疾病的靶点。现就IL-37的生物学功能及国内外IL-37在哮喘及其他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期为IL-37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哮喘等炎症性疾病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近3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系统总结了冬虫夏草在呼吸系统炎性疾病治疗中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冬虫夏草及其相关产品在肺部疾病治疗的药理和临床研究广泛,药用历史悠久,总结发现其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减少肺部渗出、抑制炎症反应而发挥疗效。为加快冬虫夏草抗呼吸系统炎性疾病的中药新药开发及应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绝大多数ALI/ARDS患者需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在提供可接受的肺部气体交换的同时治疗基础疾病,但机械通气本身也会引起肺部损伤,即机械通气性肺损伤(VILI)。而通过调整机械通气参数的设置,使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显著减低ALI/ARDS患者机械通气性肺损伤程度,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28天死亡率,明显改善ALI/ARDS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到最大程度地肺保护作用。本文从气道平台压,通气容积,呼气末正压等几个不同通气参数方面分别进行综述,讨论ALI/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使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肺部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虫草及其衍生品保护肺、肾,具有抗肺癌、抗肺肾纤维化、保护肾功能、抗炎等作用,对支气管哮喘和肺癌辅助治疗的作用较好地体现了其补益肺肾的功效,而其对肺肾的共同作用暗合传统医学"金水相生"的理论。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而肾主纳气、主水,对于机体的水液代谢共同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肺和肾脏中与水液代谢相关的共同生理和病理学基础可能主要是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AQPs在肺和肾脏中广泛存在,并参与调控二脏中水液分泌、吸收及细胞内外水的平衡。作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冬虫夏草具有补益肺肾、益精填髓等功效,而虫草及其相关产品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肺肾相关疾病的共同调控效果,目前尚未有系统研究。文中基于金水相生理论,以水通道蛋白家族为生理学基础,就冬虫夏草对肺脏相关疾病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初步探索在金水相生理论指导下虫草通过对AQPs的调控,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应用和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翠云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等多种功效,其在治疗肺部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考察翠云草黄酮类化合物对哮喘大鼠模型中卵清蛋白诱导的气道炎症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建立了卵清蛋白诱导的哮喘大鼠模型,然后按照100 mg/kg的剂量对大鼠灌胃翠云草黄酮类化合物溶液,共灌胃1周。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显示翠云草黄酮类化合物有效降低了大鼠肺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程度(p0.05),翠云草黄酮类化合物可降低大鼠血清IFN-γ、TNF-α和IL-6水平,并提高IL-4、IL-10和IL-13水平(p0.05)。此外,翠云草黄酮类化合物显著抑制大鼠血清中总IgE和卵清蛋白特异性IgE水平(p0.05)。免疫染色显示,翠云草黄酮类化合物显著抑制大鼠肺组织的Eotaxin阳性表达(p0.05)。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翠云草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显著增加哮喘大鼠肺组织中T2R10的表达,并降低IP3R1、Orai1、NFATc1和c-Myc的表达。本研究表明翠云草黄酮类化合物可有效减弱哮喘大鼠模型的肺组织病变程度,抑制炎症介质和炎症趋化因子的表达。其对哮喘的治疗作用与调节调节T2R10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糖尿病肺部病变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存在肺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障碍,易于发生肺纤维化、合 并感染等。这主要与糖尿病时炎症介质的参与,ACE 基因存在插入多态性,氧化应激损伤和抗氧化失衡等有关。目前研究发现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对糖尿病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等肺损伤有保护 作用,这可能与ACEI具有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细胞因子水平、抗氧化应激损伤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由体内Th1/Th2和Th17/Treg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诱发。临床上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为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等,但这些药物只能缓解患者病情,无法达到根治目的,同时还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益生菌是一类在适当的摄入数量时会对宿主机体带来益处的活体微生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益生菌可在肠道定植,通过肺―肠轴影响肺部的微生物菌群,从而影响肺部的免疫功能,对哮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是治疗哮喘的潜在新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益生菌治疗哮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指炎症累及上和(或)下气道的慢性疾病。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流行病学显示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患病人数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期望寿命。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是一种应激反应性细胞因子,属于转录生长因子-β超家族。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GDF15水平与气道炎症程度密切相关,并影响气道黏液高分泌,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生、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是具有潜力的血清检测标志物。本文主要阐述GDF15的活化机制及其与炎症的关系,以慢性鼻-鼻窦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常见疾病为例,总结了GDF15在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变化,以及对疾病生理病理过程和病情转归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肺纤维化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系统常见并发症,是各种不同病因的肺间质疾病的最后共同结果。其严重影响人体呼吸功能,且随着病情和肺部损伤的加重,患者呼吸功能不断恶化,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近年研究发现其与微小RNAs在治疗肺部疾病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了解干细胞及微小RNAs与肺纤维化治疗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主要介绍几种干细胞及微小RNAs治疗肺纤维化的相关作用机制,此综述结果将为预防和治疗肺纤维化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炎性细胞、结构细胞和多种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以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气道的高反应性和慢性炎症为特点。细胞因子作为免疫活性细胞中的效应分子,具有的免疫调节作用,诸多学者认为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在哮喘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拮抗剂有望成为哮喘治疗的新方法,本文欲将IL-13的生物学功能、IL-13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机制及干预治疗靶位加以综述,为制定哮喘防治策略、开发新治疗技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TGFβ1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尸检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患者肺组织损伤中的可能作用,对2例SARS尸检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在尸检肺组织及对照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病例一尸检肺组织主要病理改变为弥漫性肺泡损伤,透明膜形成及渗出性炎症。病例二尸检肺组织除了上述改变外,还伴有肺泡间质纤维增生和肺泡早期纤维化等机化性肺炎改变。TGFβ1平均灰度值在SARS患者肺组织为103.43±0.62;小叶性肺炎组织为131.47±2.64;正常肺组织中为144.24±0.09。3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值<0.05)。SARS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急性肺间质和肺泡渗出性炎症,中后期病例还伴有肺泡间质纤维增生和肺泡早期纤维化;SARS患者肺组织损伤及纤维化与SARS冠状病毒感染后TGFβ1表达增强有关,提示抗TGFβ1治疗在SARS患者肺损伤、纤维化的预防、治疗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肺损伤是由多种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因素引起的肺部炎症、纤维化等,进而影响肺功能的一类疾病,严重的威胁着人类健康。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分化潜能并能自我复制的细胞,近几年中,基于细胞疗法的干细胞治疗研究在不同肺损伤的多种动物模型中广泛开展,显示出了利用干细胞进行肺损伤治疗的良好前景。本文对外源性肺干细胞和内源性肺干/祖细胞在治疗肺损伤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TGF-β1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尸检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患者肺组织损伤中的可能作用,对2例SARS尸检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在尸检肺组织及对照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显示病例一尸检肺组织主要病理改变为弥漫性肺泡损伤,透明膜形成及渗出性炎症.病例二尸检肺组织除了上述改变外,还伴有肺泡间质纤维增生和肺泡早期纤维化等机化性肺炎改变.TGF-β1平均灰度值在SARS患者肺组织为103.43±0.62;小叶性肺炎组织为131.47±2.64;正常肺组织中为144.24±0.09.3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值<0.05).SARS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急性肺间质和肺泡渗出性炎症,中后期病例还伴有肺泡间质纤维增生和肺泡早期纤维化;SARS患者肺组织损伤及纤维化与SARS冠状病毒感染后TGF-β1表达增强有关,提示抗TGF-β1治疗在SARS患者肺损伤、纤维化的预防、治疗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