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诺如病毒(NoVs)是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包括暴发性感染和地方性感染。为最易感人群[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和拥挤的人群(如军人和旅行者)]制定包含疫苗在内的预防策略是必要的。然而,诺如病毒疫苗的开发面临许多困难,包括遗传/抗原多样性、对诺如病毒免疫学和病毒周期的认识有限、缺乏用于繁殖培养的细胞系以及缺乏广泛认可的感染动物模型。疫苗候选物依赖于接种主要  相似文献   

2.
诺如病毒是导致人类急性胃肠炎的主要食源性致病原,由于变异快且缺乏稳健的体外细胞培养体系及小动物感染模型,限制了我们对该病原体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可培养鼠源诺如病毒的发现、人源诺如病毒肠道细胞培养体系的开发,以及诺如病毒反向遗传操作体系的构建为系统研究该病原提供了有力工具,加深了我们对其复制机制、致病机理、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等的了解。本文主要综述了反向遗传学技术用于诺如病毒研究的工作进展,并讨论了该技术在诺如病毒分子病毒学研究、药物筛选和疫苗制备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以期为诺如病毒防控策略的制定及药物靶点的挖掘提供有益参考,推进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人诺如病毒(Noroviruses,No Vs)是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的一种单链正股RNA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以GⅡ.4基因型最为流行.GⅡ.4型诺如病毒极易发生变异,每隔2~3年便可形成新的变异株,引起胃肠炎大范围流行,这与甲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特点相似.GⅡ.4型诺如病毒的进化机制涉及受体-组织血型抗原(HBGAs)、基因组空间、群体免疫、复制保真度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影响GⅡ.4型的进化率.诺如病毒变异较快,使得诺如病毒疫苗的研发较为困难.但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基于GⅡ.4病毒样颗粒(VLPs)的疫苗研制进展顺利,有望在短期内面世;此外,诺如病毒体外感染模型的建立,使得减毒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的研发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诺如病毒(Noroviruses,NoVs)是全球急性胃肠炎的重要食源性病原。复杂基质的前处理技术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中病毒检测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除了絮凝沉淀、超速离心、超滤浓缩、电荷膜过滤等常用的非特异性富集技术外,基于分子互作的靶向病毒富集技术已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常用的靶向结合种类包括抗原-抗体结合、病毒-受体结合、筛选特异性的核酸适配体、基于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筛选特异性的多肽、分子印迹等。因此,本文对近年来诺如病毒靶向富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完善食源性病毒快速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养殖场内贻贝的诺如病毒(Norovirus,NoVs)污染情况和基因型分布特点,分别于2019年4月和9月在浙江省舟山市枸杞岛后头湾和龙泉村贻贝养殖场近岸和远岸区域进行贻贝样本采集及诺如病毒检测,共检测670只贻贝样本,诺如病毒阳性率约9.9%(66/670)。离人类活动区域较近的贻贝,诺如病毒阳性率占总阳性率的72.7%(48/66),远岸的贻贝诺如病毒阳性率占总阳性率的27.3%(18/66)。共检测到6种诺如病毒基因型,分别为GI.3(36.4%)、GI.4(19.7%)、GII.12(18.2%)、GII.17(13.6%)、GII.3(10.6%)和GII.2(1.5%)。研究表明,枸杞岛养殖场中诺如病毒污染率较高,涉及基因型较多,人类活动对养殖场内贻贝中诺如病毒的富集量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诺如病毒(Noroviruses,NoVs)是导致人急性胃肠炎的最重要病原体之一,也是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首要病原体。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s antigens,HBGAs)是NoVs的受体或宿主易感因子。已有研究表明HBGAs与NoVs的感染和流行高度相关。GⅡ.23是最近报道的NoVs新基因型。为了研究GⅡ.23与HBGAs的结合特征,表达纯化GⅡ.23基因型的P蛋白之后,通过唾液和寡糖结合实验研究其与HBGAs的结合特性,并通过同源结构模拟探索GⅡ.23 P蛋白与糖抗原潜在的对接分子机制,与已经解析的GⅡ.10的P蛋白与岩藻糖的复合物结构进行重叠。结果发现,GⅡ.23 P蛋白可以与B型唾液结合,但不结合A、O^+和O^-非分泌型唾液;P蛋白与H双糖抗原发生结合;分子模拟显示GⅡ.23 P蛋白具有与岩藻糖环结合的类似特征。本研究首次揭示了GⅡ.23 P蛋白与HBGAs受体的结合特征,为深入探索GⅡ.23基因型NoVs的进化、感染以及流行的具体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诺如病毒(Norovirus)是1972年由Kapikian在美国发现的一种新病毒[1],是非菌性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2,3],属于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4].1995年由方肇寅等学者证实国内婴幼儿存在诺如病毒的感染[5].  相似文献   

8.
诺如病毒(Noroviruses,NoVs)是引起非菌型胃肠炎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为了解我国GII.3型NoVs毒株的变异以及受体结合模式,本研究对来自2015年一起中国广州NoVs胃肠炎暴发的GII.3型毒株GZ31597株进行聚合酶区和完整VP1区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序列分析,并表达VP1突出区蛋白(P蛋白),通过P蛋白与不同血型唾液样本的酶免疫分析法(EIA)测定实验确定其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结合模式。GZ31597株聚合酶和VP1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Z31597株为GII.P12/GII.3-SubD基因型(聚合酶/衣壳区),该毒株较先前的GII.3毒株相比,在既是抗原表位又是HBGAs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385残基发生了氨基酸转换。根据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P蛋白成功表达。唾液结合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P蛋白与A、B、AB、O型分泌型以及O型非分泌型唾液均可以结合,但结合值相对低。本研究表明该GII.P12/GII.3-SubD亚型的GII.3毒株在长期的流行过程中,通过氨基酸的转换,改变抗原性和受体结合活性,使GII.3型毒株在人群中继续流行。通过探索GII.3型NoVs在人群中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为GII.3型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北京市丰台区诺如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食品暴露风险,预防诺如病毒的感染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本研究纳入2017-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诺如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食品暴露因素进行分析。2017-2021年丰台区共采集612份腹泻临床标本开展诺如病毒检测,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9.6%(120/612),其中GⅠ检出率为4.7%(29/612),GⅡ检出率为14.9%(91/612)。丰台地区全年均有诺如病毒检出,不同季度的诺如病毒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838,P<0.05),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第三季度。不同性别、年龄组和职业间诺如病毒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31,P=0.565)、(χ2=10.541,P=0.194)、(χ2=14.606,P=0.054)。出现恶心(24.35%,56/230)和呕吐(33.54%, 55/164)症状患者中诺如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10.
贝类中人源诺如病毒污染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源诺如病毒是全球引起人急性胃肠炎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牡蛎、贻贝等贝类消化腺组织中含有诺如病毒受体类似物,可从污染水体中富集高浓度病毒,因此,生食或食用加工不当的受污染贝类极易造成诺如病毒感染。污染贝类的净化处理技术已成为诺如病毒防控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例如消杀试剂、臭氧处理工艺、新型非热消杀技术以及最近报道的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益生菌等。诺如病毒活性检测对确定贝类中的病毒污染水平和评价消杀技术效果有重要作用,只有完整和具有感染力的病毒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本文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对诺如病毒活性鉴定方法、贝类产品消杀技术以及贝类养殖净化工艺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完善食源性病毒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