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蛇志》2015,(3)
目的研究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凝血障碍的机制。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中药组和空白组各10只,分别以696mg·kg-1·d-1蛇伤胶囊药液和生理盐水灌胃,每天2次,连续5天,末次灌胃2h后心脏采血,常规方法制备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采用噻唑蓝法对竹叶青蛇毒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确定蛇毒干预浓度为5μg/ml。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常规培养、传代后,随机分为空白组(KB组),模型组(MX组),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DY组、ZY组、GY组),每组10个样本。KB组加入10%正常兔血清培养,MX组在KB组的基础上加入5μg/ml竹叶青蛇毒液培养,DY组、ZY组、GY组在MX组基础上培养6h后分别加入5%、10%、15%的含中药兔血清继续培养。各组分别培养72h后,收集细胞培养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FVa、FⅧa、FIXa、FXa水平。结果 MX组的FVa、FⅧa、FIXa、FXa水平相对KB组显著下降(均P0.05,其中FVa和FXa的P值0.01);DY组、ZY组、GY组的FVa、FⅧa、FIXa、FXa水平相对MX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ZY组升高效果显著(均P0.05,其中FVa和FXa的P值0.01)。结论竹叶青蛇毒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凝血因子FVa、FⅧa、FIXa、FXa水平下降,蛇伤胶囊可以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凝血因子FVa、FⅧa、FIXa、FXa水平,对竹叶青蛇伤引起的凝血障碍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凝血障碍的机制。方法根据前期实验复制竹叶青蛇伤的动物及细胞模型,均设置空白组(KB),模型组(MX),低、中、高剂量蛇伤胶囊药液组(DY、ZY、GY),共5组,每组10个样本。在动物实验中,KB组经兔右后腿皮下注射0.75ml/kg生理盐水,6h后灌胃10ml/kg生理盐水。MX、DY、ZY和GY组经兔右后腿皮下注射0.75ml/kg竹叶青蛇毒液,6h后分别灌胃10ml/kg生理盐水和10ml/kg低、中、高剂量蛇伤胶囊药液。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1周。于末次灌胃后24h经耳缘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在细胞实验中,KB组加入10%正常兔血清培养,MX组在KB组的基础上加入5μg/ml竹叶青蛇毒液培养,DY、ZY、GY组在MX组基础上培养6h后分别加入5%、10%、15%的含中药兔血清继续培养,各组分别培养72h后,收集细胞培养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兔血清及细胞培养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和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水平。结果 MX组的AT-Ⅲ和t-PA水平相对KB组均显著升高(P0.01),PAI-1水平较KB组显著降低(细胞实验中,P0.05;动物实验中,P0.01);DY、ZY和GY组的AT-Ⅲ及t-PA水平相对MX组均明显降低(动物实验:ZY组t-PA和DY组AT-Ⅲ,均P0.05;细胞实验:ZY组AT-Ⅲ,P0.05;其余均P0.01),DY、ZY和GY组的PAI-1水平较MX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蛇伤胶囊具有促凝和抗纤溶、改善机体凝血功能的作用,是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凝血障碍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蛇伤胶囊对竹叶青蛇伤血管内皮细胞IL-8、VCAM-1、MIP-1α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课题组前期实验方法制备蛇伤胶囊兔含药血清及复制竹叶青蛇伤细胞模型,设空白组(KB组)、模型组(MX组)和低、中、高浓度蛇伤胶囊药液治疗组(DY组、ZY组、GY组)5组,每组10个样本。在细胞实验中,KB组加入10%正常兔血清培养,MX组在KB组的基础上加入5μg/ml竹叶青蛇毒液培养,DY组、ZY组和GY组在MX组基础上培养6h后分别加入5%、10%和15%的含中药兔血清继续培养。各组分别培养72h后,收集细胞培养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IL-8、VCAM-1、MIP-1α含量。结果MX组的IL-8、VCAM-1及MIP-1α水平相对KB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蛇伤胶囊药液治疗组IL-8、VCAM-1及MIP-1α水平相对MX组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ZY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蛇伤胶囊可通过降低IL-8、VCAM-1及MIP-1α表达治疗竹叶青蛇伤所致血管内皮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5,(3)
目的研究中药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患者凝血障碍的机制。方法将70例竹叶青蛇伤(均符合火毒证诊断标准)患者按SPSS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基础治疗方法均为伤口消毒处理,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u,使用常规量抗生素,给予地塞米松10mg、奥美拉唑40mg等。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口服季德胜蛇药片10片,每天3次;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口服蛇伤胶囊5粒,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TT、PT、APTT、FIB、PLT、MPV、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FIB、PLT、MPV、PDW升高值(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且治疗组TT、PT、APTT下降值(差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蛇伤胶囊具有减少凝血因子消耗、抗纤溶、改善血小板及其止血功能而治疗竹叶青蛇伤凝血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危型竹叶青蛇伤性DIC的救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游剑明  饶新  何炳贵 《蛇志》2003,15(1):14-16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中医药治疗与抗蛇毒血清及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法,观察竹叶青蛇伤性DIC患者的疗效。方法:用抗蛇毒血清、立止血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从1996年8月至2002年9月,共收治危型竹叶青蛇伤性DIC患者25例。结果:25例均治愈。结论:抗蛇毒血清的早期应用是有效方法。抗五步蛇毒血清或抗蝮蛇毒血清和立止血合用,可以对竹叶青蛇毒的出血毒素和促凝毒性起较好的中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峥  李其斌  邹鑫森  邓海霞 《蛇志》2010,22(4):353-355
目的探讨竹叶青蛇伤后的救治策略,为毒蛇咬伤程序化急诊急救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5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临床及治疗措施。结果 55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按临床分型,血液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各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竹叶青蛇伤致血液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PLT、纤维蛋白原(Fg)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和凝血酶时间(TT)延长,甚至出现类DIC。本组危重型患者全部出现类DIC,轻型患者在应用抗蛇毒血清与血液学恢复时间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在院外行伤口切开排毒出现出血不止,1例在院外诊为"DIC"行肝素抗凝治疗而出现消化道及伤口出血不止。经规范化治疗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按毒蛇伤程序化急诊急救方案治疗竹叶青蛇伤,禁止伤口切开排毒;对重及危重型病例应用同亚科五步蛇、蝮蛇的抗蛇毒血清治疗;对于轻型患者可暂时不用抗蛇毒血清,但应留观,动态观察血液学变化情况;出现类DIC不行抗凝治疗,而是止血、抗纤溶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患者凝血障碍的机制。方法将40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如伤口消毒清创处理,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u,常规使用抗生素,给予地塞米松10mg、奥美拉唑40mg。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季德胜蛇药10片,每天3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蛇伤胶囊5片,每天3次。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各组患者血浆中t-PA、PAI-1、TAT及SFMC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PA、PAI-1、SFMC、TAT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PA、SFMC值均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I、TAT值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t-PA、PAI、SFMC、TAT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蛇伤胶囊和季德胜蛇药对竹叶青蛇咬伤均有显著疗效,两种蛇药可能通过促进凝血酶的生成、增强凝血酶的活性,同时抑制纤溶系统而发挥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8.
《蛇志》2019,(2)
目的探讨金枝蛇伤药酒抗5种蛇毒与4种细菌的效果。方法采用鲎试剂试管凝集反应法检测金枝蛇伤药酒对蝰蛇、竹叶青蛇、五步蛇、眼镜蛇、蝮蛇蛇毒的抗毒效果,采用滤纸片法检测金枝蛇伤药酒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金枝蛇伤药酒浓度为1.0ml/ml时,可抑制以上5种蛇毒;浓度为0.5ml/ml时,可抑制五步蛇、竹叶青蛇、眼镜蛇蛇毒;浓度为0.3ml/ml时,仅能抑制五步蛇蛇毒;浓度为0.1ml/ml时,无抑制作用。金枝蛇伤药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抑制作用较强,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金枝蛇伤药酒有较好的抗蛇毒与抗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蛇伤药酒抗五步蛇、竹叶青蛇、眼镜蛇、蝰蛇、蝮蛇蛇毒的效果。方法采用鲎试剂试管凝集反应法。结果蛇伤药酒浓度为1.0 ml/ml时,对5种蛇毒均有破坏产生凝胶反应的作用;浓度为0.5ml/ml时,对五步蛇、竹叶青蛇、眼镜蛇蛇毒有破坏产生凝胶反应的作用;浓度为0.3 ml/ml时,仅对五步蛇毒有破坏产生凝胶反应的作用;浓度降至0.1 ml/ml时,对5种蛇毒均无破坏产生凝胶反应的作用。结论蛇伤药酒有较好的抗蛇毒作用,且对五步蛇毒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
李成宾  曾仲意  冯芬  雷盼 《蛇志》2009,21(4):270-270,275
目的探讨双黄蛇伤散对竹叶青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倒竹叶青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侧,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外敷双黄蛇伤散.结果两组息肢肿胀开始消退时间、肿胀完全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局部坏死和功能受限发生事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黄蛇伤散外敷治疗竹叶青蛇咬伤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326例竹叶青蛇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少华 《蛇志》2011,23(1):45-4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的疗效。方法对326例竹叶青蛇伤患者采用口服蛇伤胶囊、三草汤,外用三黄散,穴位放血,结合西医治疗。结果 326例中,治愈293例(占89.88%),显效28例(占8.59%),有效3例(占0.92%),无效2例(占0.61%),总有效率99.39%。结论口服蛇伤胶囊、三草汤,外用三黄散,穴位放血,结合西医治疗能提高治愈率,是救治竹叶青蛇伤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蛇伤凉血合剂对竹叶青蛇咬伤致DIC患者凝血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广  曾仲意  陈生  谢纬 《蛇志》2009,21(1):6-9
目的观察蛇伤凉血合剂对竹叶青蛇咬伤致DIC患者凝血机制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蛇伤凉血合剂180ml,每日2次;于就诊时、给药后72h检测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D-二聚体(D-Dimer)变化.同时观察患者出血情况。结果治疗72h后PLT、PT、APTT、Fg、FDP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D-Dimer、3P试验.两组均转为阴性。结论蛇伤凉血合剂对竹叶青蛇咬伤致DIC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对保护正常凝血机制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竹叶青蛇伤血液变化特点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子敬  李平 《蛇志》2005,17(1):1-3
目的 评价竹叶青蛇伤后血液变化特点 ,总结处理方法。 方法 对被诊断为竹叶青蛇伤的 42例患者作前瞻性血液系统功能检查。 结果  8例血小板低于正常 ,最低 1 0× 1 0 9/L,纤维蛋白原 (1 .66± 0 .5 9) g/L(P <0 .0 1 ) ,其中 3例降低至测不出 ,PT活性 (61 .66± 8.61 ) % ,凝血酶原时间 (3 0 .2 3±9.3 8) s(P <0 .0 5 ) ,PT比率 (2 .5 3± 0 .96) (P<0 .0 5 )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5 1 .92± 2 1 .63 ) s(P<0 .0 5 ) ,PTT比率 (1 .2 5± 0 .2 8) (P <0 .0 5 ) ,凝血酶时间 (4 0 .1 7± 1 2 .42 ) s(P <0 .0 5 ) ;8例 3 P试验阳性 ,7例D-二聚体阳性。 结论 竹叶青蛇伤血液变化普遍呈纤维蛋白原下降 ,凝血功能下降。血小板减少程度可帮助判断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14.
广西1990年蛇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乃平  泽井芳男 《蛇志》1993,5(1):10-17
为摸清广西1990年蛇伤发病情况,对广西东、南、西、北、中的5市16个县的13家医院以及18个乡进行了蛇伤流行病学调查。蛇伤人数为993例,其中男性732例(73.7%),女性261例(26.3%),死亡率为2.7%,致残或留有后遗症者73例(7.4%).致伤蛇种按发生率依次为眼镜蛇(30.5%)、竹叶青(20.2%)、烙铁头(13.3%)、银环蛇(11.6%)、五步蛇(6.9%)、蝰蛇(4.9%)、金环蛇(2.9%)、眼镜王蛇(1.4%)、海蛇(0.7%)、以及白头蝰(0.3%)。致死率最高为银环蛇和眼镜王蛇,在27例死亡病例中分别占33.3%和29.6%。经推算结果广西每年有蛇伤3万余例,其中死亡一千多例.伤者绝大多数为青壮年,其中多数是农民,越是偏僻的山区,发病率越高.调查结果提示如何在农村建立有效的蛇伤防治网络,推广使用抗蛇毒血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救治危型竹叶青蛇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竹叶青蛇伤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病情危重、复杂、凶险 ,如治疗不当往往遭致救治失败。本院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成功抢救 1例患者 ,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30岁 ,1 996年 7月 30日凌晨 5:0 0在田间被蛇咬伤左足背近 4~ 5趾处。当时将蛇打死 ,证实为竹叶青蛇。患者在当地卫生院治疗无效 ,于伤后 56h急送本院。入院时体温 38℃ ,脉搏 1 46次 /分 ,呼吸 36次 /分 ,血压 1 1 /7k Pa。患者神志朦胧 ,面色苍白 ,急性痛苦病容 ,头晕眼花 ,心悸、频频恶心、呕吐。左下肢从腹股沟以下至足背明显肿胀、疼…  相似文献   

16.
邱泉 《蛇志》2012,24(1):52-55
中草药以其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费用低廉等特点,在蛇伤治疗方面,尤其当前我国抗蛇毒血清普遍紧缺、告急的情况下仍显示出它的优势。现就中草药在蛇伤防治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施婉玲  黄小宾  王世军 《蛇志》2012,24(3):247-248,253
目的观察中药蛇伤熏洗剂对蛇伤肢体肿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毒蛇咬伤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蛇伤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咬伤后72h开始使用中药蛇伤熏洗剂熏蒸及肢体浸泡,并观察两组患者咬伤后3天及6天的肢体肿胀程度、5-羟色胺的变化及肿胀消退时间、疗程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天后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蛇伤熏洗剂对蛇伤肢体肿胀的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缩短肿胀消退时间、降低5-羟色胺水平。  相似文献   

18.
广西的蛇类资源与蛇伤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报道作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国的一个省 )进行蛇类资源和蛇咬伤情况的调查结果。至今为止发现栖息在广西境内的蛇类有 7科 4 2属 96种 ,其中盲蛇科( Typhloidae)、 1种、蟒科 ( Boidae) 1种、闪鳞蛇科( Xenopheltidae) 1种、游蛇科 ( Colubridae) 71种、眼镜蛇科 ( Elapidae) 6种、海蛇科 ( Hydrophiidae) 7种、蝰科( Viperidae) 9种 ,其中有毒蛇 33种。经蛇伤流行病学调查推算 ,广西每年蛇伤病人约 376 0 0例 ,其中约 1 0 1 9例死亡 ,而蛇伤死亡率最高为眼镜王蛇咬伤 ( 5 7.1 % ) ;其次为银环蛇 ,由于抗蛇毒血清供应不足 ,很多边远地区病人因不能及时接受抗蛇毒血清治疗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竹叶青的毒素成分主要为血液毒素.被竹叶青蛇咬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出凝血功能障碍,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纤维蛋白原(Fib)严重消耗.根据2018年中国蛇伤救治专家共识,在治疗竹叶青蛇咬伤时,主要治疗措施有抗蛇毒血清的应用以及消肿止痛、预防破伤风、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并根据患者纤维蛋白原情况使用血制品如"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  相似文献   

20.
何卫东  文丹  黄小宾  王华新 《蛇志》2011,23(3):261-262,264
目的观察蛇伤胶囊治疗黄蜂蜇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1例黄蜂蜇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8例采用局部处理、抗感染、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应用糖皮质激素、保护胃黏膜、改善细胞代谢及对症处理等治疗;治疗组16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蛇伤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蛇伤胶囊可以改善黄蜂蜇伤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