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简单临床评分量表在公立医院普通成人病房分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343例普通成年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24 h直接护理工时测量,通过对患者SCS评分与标准护理等级、APACHEⅡ评分、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对不同SCS等级患者24 h直接护理工时比较来验证SCS在普通成人病房分级护理中的敏感性和适用性。结果 343例患者中微风险患者182例,低风险患者77例,中风险患者49例,高风险患者35例。SCS评分与标准护理等级、Barthel指数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APACHEⅡ评分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SCS等级患者24h直接护理工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CS作为普通成年病房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工具,可作为公立医院护理等级的划分依据,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病人分级护理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病人分级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1—12月,对6家三甲医院主管临床护理的管理者进行分级护理方面的调研,对6家三甲医院的病人进行病人分级护理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职业、文化程度、自理能力、护理等级的护理服务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04%的病人暂时尚无分级护理服务需求。在7 911名有分级护理服务需求的病人中,97.5%的病人希望有基本治疗服务,95.9%的病人希望有病情观察服务,95.7%的病人希望有健康教育服务,87.5%的病人希望有清洁服务,36.8%的病人希望有帮助活动服务,26.1%的病人希望有饮食指导服务,22.7%的病人希望有帮助排泄服务。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状况与文化程度有关(r=0.288,P<0.01),年龄和病人自理能力有关(r=0.266,P <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理能力、护理等级是分级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自理能力越差,护理等级越高,病人分级护理服务需求度越高。社会与政府应当重视病人的分级护理,明确等级划分标准,规范分级护理服务内容,加强分级护理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负荷。方法 选择在某医院住院治疗并手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66例,统计每位患者每日直接护理项目工作频次、操作时间以及间接护理工作时间。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直接护理工作时间为(295.38±64.74)分钟/病人,间接护理工作时间为45.51分钟/病人/24小时,每位患者的平均护理工作时间为(623.60±140.09)分钟。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工作负荷以手术日最大,其后逐步递减;提示护理管理者在配备护理人力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4.
??????? 目的 探索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上提升护理工作效率的方法。 方法 按实施不同制度的时间段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实行三级责任护理管理制度;B组在实行三级责任护理管理制度并对现有病区进行合理分区的基础上,依据患者危重分级和护理人员分层来分配每个床单位的责任护士(双向分层管理制度),两组进行护理总时数、所护理的患者人数、不同危重分级患者的平均护理时数、同一患者不同危重分级平均天数等比较。 结果 B组中不同分层护理人员所护理的患者危重分级与护理时数成正比,但总护理时数相近,所护理人数随危重分级提高而减少,危重分级1级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下降。 结论 双向分层管理组相对于三级责任护理管理组更能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及影响。方法 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服务文化理念,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服务标准及实施方法。结果 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健康教育覆盖率及合格率,增进护患感情。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能提高护理质量, 确保护理安全,能扩大医院的知名度, 提升护理服务的品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上海市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及老年护理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因素,测算目前及2015年存在的床位缺口,提出构建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方法 通过理论研究、文献归纳、现场调研、焦点组访谈等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上海市老龄人口护理服务供给和需求现状进行评估。结果 上海老年护理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老年护理院亏损严重,运营不佳;老年护理院功能定位不清,服务项目有待完善;床位周转率极低,“压床”现象严重。结论 多渠道筹资,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推进多层次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建立护理分类支付制度,引导良性就医;发展以家庭为基础的社区长期保健;多层次培养老年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临床实践中分级护理服务内容的执行状况,探讨分级护理制度服务内容存在的实质性问题。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某三级甲等医院8个普通成人病区的患者和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观察法记录患者得到的分级护理服务及护士对分级护理内容的执行情况。结果 8个病区一、二级护理患者构成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各病区一、二级护理患者日班所得分级护理时间平均为12.32分钟、4.81分钟,分别占总护理时间的50%和39%。各病区间执行分级护理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344),各班次间执行分级护理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其中责任班护士执行分级护理时间显著高于其他班次。临床实践中,护士对分级护理内容的执行项目:一、二、三级护理分别为21项、15项、11项。结论 原分级护理制度服务内容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临床护理实践,需要顺应新的医学模式和临床护理的发展,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士长的工作方式对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 护士长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每天与病人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主要针对新病人、危重症病人、临出院病人。结果 实验组病人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与病人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改善护患关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医院临床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和完善,进行患者临床安全信息保障体系理论研究。方法 结合医院信息化实际,针对药品、护理、手术、检查、检验、输血六大类医嘱,分析其流转环节关键节点,进行信息闭环,研究护理执行文档、手术医疗器械以及消毒供应包管理追溯、医技报告危急值报警等信息标准化,建立数据集,实现病人临床安全的信息化支撑。结果 实现了护理文档数据标准化和移动护理数据采集的全面应用,探索了医嘱闭环信息的工程化建设方法,研发了移动护理软件,形成了护理工作绩效评价的新模式。结论 通过项目研究,在国内率先进行了护理文档标准化研究,形成了医嘱闭环执行与护士工作量评价新方法,并在患者临床安全的一系列关键环节进行了信息保障的全面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凝血功能、病情评分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我院诊治的15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组患者的生存状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118)和死亡组(n=32)。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对两组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血清PCT、CRP,PT、APTT,APACHE II和SOF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PCT>7.32 ng/mL、CRP>86.73 ng/mL、PT>15.48s、APTT>36.74s、APACHE Ⅱ评分>15.88分和SOFA评分>6.48分均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2.099、1.747、2.333、1.596、1.916、2.208,P<0.05)。血清PCT和CRP均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PT和APTT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PCT和CRP水平升高与脓毒症患者死亡相关,两者与脓毒症患者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PT和APTT存在正相关,并且是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在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通过改变原有护理工作模式,重新界定护理组长的工作内容、制定护理组长岗位工作职责、定期对护理组长进行培训及考核,充分发挥了护理组长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在护理质量方面,基础护理质量、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护理电子病历质量都有所提高,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活动中,进一步完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通过强化基础护理,深化专科护理服务内涵,建立长效质控机制,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文琴  陈赛莲  张丽香 《蛇志》2017,(2):200-201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老年帕金森病患者10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帕金森病症状评分量表(UPDRS)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UPDRSⅡ、Ⅲ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科室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是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室和全院的护理质量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立足医院科室层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临床层级护理模式,并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护理工作负荷的测量是确定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护理人员工作负荷的测量方法,分析每种方法具体测量内容及其优缺点, 为科学合理的测量护理工作负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 目的 探讨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方案,与护理人员分配体系挂钩,以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以2011年开展绩效考核管理的护理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护理人员岗位层级、完成护理工作数量、护理工作质量、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等方面量化考核,并与未进行绩效管理前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各护理单元实行绩效考核后,各项护理指标、病人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 实施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有利于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核心。加强护理工作是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客观要求。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中,从医院层面开展“文化护理管理”、建立护理后勤、创新护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探索公立医院护理管理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