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斜圆刃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疼痛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我院针灸科收治的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9,温针灸联合斜圆刃针治疗)和对照组(n=59,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 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疼痛递质[神经肽Y(NPY) 、5-羟色胺 (5-HT) 、P物质(SP)]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22%,高于对照组的7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VAS、ODI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JOA评分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下降,且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NPY、SP、5-H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温针灸联合斜圆刃针治疗可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调节血液流变学并减少血清疼痛递质的分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训练联合短刺法针刺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78例气滞血瘀型LDH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39例患者实施短刺法针刺治疗,观察组239例患者行腹式呼吸训练联合短刺法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肌电值(坐位、直立位、前屈位、后伸位)、疼痛因子水平[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腰椎关节活动度(左屈、左旋、右屈、右旋)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分级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坐位、直立位、前屈位、后伸位肌电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因子PGE2、5-HT、SP水平低于对照组,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ODI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屈、左旋、右屈、右旋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式呼吸训练联合短刺法针刺可提高气滞血瘀型LDH患者临床疗效,增强患者肌力,改善腰椎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同时通过调控疼痛介质水平,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且具有较好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在腰痛患者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接诊的80例腰痛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将患者按照腰部VAS评分的不同划为对照组(VAS评分≤5分)和观察组(5分<VAS评分<10分),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接受常规治疗和肌电仪检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运动传导速度(MCV)、股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动作电位的潜伏期、长肌力(IMS)、腰背肌后伸活动度(ROM)、ODI指数和JOA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运动传导速度、股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动作电位的潜伏期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长肌力、腰背肌后伸活动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高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痛患者中存在着明显的表面肌电图信号改变,且随着腰痛程度的加剧,改变程度越明显,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缪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疗效及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到2021年12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据1:1随机分配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缪刺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缪刺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缪刺治疗,所有患者都治疗观察1个月,在治疗前后进行VAS疼痛评分与JOA腰椎功能评分并分析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缪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7.7 %,高于对照组的86.0 %(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与JOA评分低于治疗前,缪刺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腰屈曲范围高于治疗前,缪刺组高于对照组(P<0.05)。缪刺组治疗期间的腰大肌挛、恶心呕吐、低血压、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 %,低于对照组的30.2 %(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1?琢、IL-6含量低于治疗前,缪刺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缪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能降低患者的VAS评分与JOA评分,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患者的腰屈曲范围。  相似文献   

5.
探讨点式直线偏振光穴位照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缓解的疗效观察。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与对照组(B)两组。A组行点式直线偏振光照射穴位治疗22例,B组传统针刺穴位治疗22例。在治疗前后2周、4周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痛评分表JOA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表明:1)点式直线偏振光(A组)与传统针刺穴位(B组)两组治疗后VAS值和JOA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提高(P <0. 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 2)治疗后,两组之间对比,点式直线偏振光穴位照射与传统针刺疗效(P> 0. 05)无统计学差异。JOA治疗后总改善率评分为观察组89%,对照组86%。点式直线偏振光穴位照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缓解腰腿痛改善生活功能障碍有明显效果,其疗效与传统针刺效果相当,但弥补了传统针刺治疗的不足,扩大了适应症范围。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究盐杜仲颗粒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疼痛指标、血清微炎症和氧化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骨一科收治的7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行腰椎牵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盐杜仲颗粒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功能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活性。结果:(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2)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的治疗3个月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和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4)研究组的治疗3个月后血清IL-1β低于对照组,血清SO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杜仲颗粒联合腰椎牵引能够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易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方法:2017年1月到2020年2月选择在空军第九八六医院诊治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法把患者分为MED组与对照组,各36例,MED组给予MED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放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MED组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为97.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 %(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高于术前,MED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低于术前,MED组低于对照组(P<0.05)。MED组术后6个月的髓核组织残留、神经根损伤、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6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 %(P<0.05)。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总体治疗优良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拔河针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远期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合理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常规针刺组、改良拔河针法组各30例。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改良拔河针法组采用改良拔河针法治疗。分别于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级指数(PRI)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改良拔河针法组临床有效率86.67%,略高于常规针刺组的80.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的PRI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3个月的PRI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低于治疗后(P<0.05)。组间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PRI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拔河针法组治疗后3个月的ODI评分及SF-36评分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改良拔河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可获得普通针刺法相当的临床效果,且在改善患者远期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内镜下单侧入路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术(LE-ULBD)与传统椎板间开窗技术椎管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疗效及对JOA评分、ODI评分和关节活动度(ROM)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DLSS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LE-ULBD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腰痛和下肢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Oswestry评分、上下方邻近节段ROM。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t=3.249;t=3.240;t=16.690,P<0.05);术后1、3个月,研究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2.296;t=2.071;t=2.531;t=2.117,P<0.05);术后1、3个月,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t=3.119;t=2.231;t=3.065;t=2.457,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上下方邻近节段ROM低于对照组(t=5.372;t=6.076,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LE-ULBD治疗DLSS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创伤,保留上下邻近节段活动度,加快术后腰腿痛缓解及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调督理筋针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腰背肌力学效应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20年6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腰部核心肌力训练,60例)和观察组(调督理筋针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60例)。对比两组疗效、疼痛及腰椎功能指标、腰背肌力学效应和血清炎性因子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15 d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5 d后屈曲过程表面肌电值(AEMG)、屈伸松弛比(FRR)低于对照组,伸直过程AEMG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5 d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联合调督理筋针法治疗LDH,可减轻疼痛症状,改善腰背肌力学效应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roxomed Tergumed系统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科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进行腰椎间孔镜手术的6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进行系统的Proxomed Tergumed脊柱功能训练,将其分为功能训练组实验组(28例)与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及术后6月的疼痛(VAS)、功能评分(ODI)、相关肌肉力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周时,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及6月,实验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肌力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月,实验组各肌肉群力量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肌肉群力量仍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Proxomed Tergumed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的康复中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相对于传统的术后康复训练而言有其明显的优势,且并无显著的安全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保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科就诊并采取保守疗法治疗的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7例采用了电针、推拿、中频、牵引和功能锻练等综合疗法(综合疗法治疗组),32例仅采用了药物治疗(单纯药物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及VAS疼痛评分,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综合保守治疗组的JOA评分明显高于单纯药物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综合保守治疗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单纯药物对照组(P0.05)。单纯药物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87%,而综合保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89%,较单纯药物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采用综合保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更好,可更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并缓解其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椎间盘突出患者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及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椎间孔镜组(n=45)和后路切开组(n=45)。对照组给予后路切开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CK、CRP、腰椎功能、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较后路切开组更长,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后路切开组更低(P<0.05);手术前,两组CK、CRP检测结果无差异;手术后,两组CK、CRP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且椎间孔镜组上升较后路切开组低(P<0.05);手术前,两组腰椎功能检测结果无差异;手术后,两组腰椎曲度、直腿抬高试验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且椎间孔镜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手术前,两组VAS、ODI评分评定结果无差异;手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下降趋势,且椎间孔镜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手术后,与后路切开组24.44%(11/45)进行比较,椎间孔镜组4.44%(2/45)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CK、CRP及腰椎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扩张量成像(DTI)对腰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受压的诊断价值及其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从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受压患者50例进行研究,记作研究组。另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接受DTI扫描以及ODI、VAS评分。比较两组神经根不同层面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弥散系数(ADC)值、ODI、VAS评分,并作相关性分析。同时,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DT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受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神经根近层、中层、远层的F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DC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DT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受压的敏感性为94.00%、特异性为96.00%、准确度为95.00%。研究组ODI、VAS评分分别为(43.22±7.25)分、(6.68±1.92)分,相较于对照组的(28.56±6.22)分、(4.02±1.34)分显著更高(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腰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受压患者的FA值与ODI、VAS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而ADC值与ODI、VAS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DTI对腰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受压的诊断价值较高,且FA值与ODI、VAS均存在明显相关性。临床工作中可能将DTI的FA值作为量化神经根结构改变的重要参数,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系统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研究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锻炼康复治疗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进行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即核心肌力组;B组患者给予传统腰肌功能锻炼治疗,即传统腰肌锻炼组;康复治疗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所有患者每天早晚各锻炼1次,每次持续15 min,共训练治疗12周。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治疗后6周和12周分别通过VAS疼痛评分、JOA腰椎功能评分和ODI腰椎功能评分变化进行效果评价。治疗后6周,核心训练组VAS评分平均(5.0±1.5)分,JOA评分平均(21.4±2.6)分,ODI评分平均(29.5±8.0)分;但与传统腰肌训练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12周核心肌力锻炼组疼痛症状缓解明显,VAS平均(2.9±1.2)分;腰椎功能改善明显JOA评分平均(25.2±3.2)分,ODI评分平均(38.8±9.4)分;与传统腰肌训练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本研究说明腰肌核心肌力训练长期锻炼效果好于传统腰肌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 年9 月~2012 年1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而治疗组患者给予针 刺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治疗后评价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腰腿痛的改善情况。结果:针刺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间盘 突出症显效率为62.2%,药物组显效率为2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腰腿痛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针刺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比较使用脊柱SDS9800系统与传统牵引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共选取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住院并行相应牵引保守治疗的患者1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SDS9800进行治疗者114例(实验组),常规传统牵引治疗70例(对照组)。结合详实、认真的治疗后随访,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后的VAS疼痛评分、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及手术率等指标进行总结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中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的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及手术率方面都显著的优于对照组,其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S9800在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保守治疗特别是牵引治疗中,有其独到的优势,优于传统的保守牵引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应当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比较椎板间内镜与椎板小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指标。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2012-2014 年共计126 例在我科行椎板间内镜手术或椎板小开窗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纳入和排除 标准的筛选,经皮椎板间内镜组纳入48例,椎板小开窗组纳入78 例。结合详实的术后随访,对两组患者在花费,住院时间等一般 性指标,疼痛指标,功能指标,并发症等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均取得明显的治疗疗效,在疼痛、功能等指标 中都有明显的改善。但两组之间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椎板间内镜组在住院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并发症等方面明 显的优于小开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内镜手术作为一种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好,能体 现微创的优势,可作为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益补充,在临床中进一步的开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