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1月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肌内效贴干预,研究组接受肌内效贴联合TENS干预。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肩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FMA、MBI、CMS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患侧肩关节的外旋、前屈、外展的主动/被动活动度(AROM/PROM)均大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TENS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可有效改善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Brunnstrom分期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40例,Brunnstrom分期训练)和研究组(40例,高频rTMS联合Brunnstrom分期训练)。对比两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神经因子指标[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1(NGF-1)]。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MBP、NSE低于对照组,NGF-1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周后,研究组NIHSS评分降低,FIM评分升高(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心理/躯体/物质/社会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高频rTMS联合Brunnstrom分期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还可调节血清神经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究自拟温阳利水汤联合地奥司明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住院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地奥司明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温阳利水汤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5 d;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腕横纹、肘横纹、腕横纹上10 cm、肘横纹上10 cm处臂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活动角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 %(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 %(30/40),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腕横纹、肘横纹、腕横纹上10 cm、肘横纹上10 cm处臂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腕横纹、肘横纹、腕横纹上10 cm、肘横纹上10 cm处臂围均比治疗前有所减小,且研究组更小(P<0.05);治疗前,两组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活动角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活动角度均比治疗前有所增大,且研究组更大(P<0.05)。结论:自拟温阳利水汤联合地奥司明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显著,该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运动想象训练联合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苏州市立医院康复医学科2019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入院后按照计算机产生随机数进行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运动想象训练,研究组患者接受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联合运动想象训练。对比两组疗效、上肢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uL)、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同期;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患者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患者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Barthel指数(BI)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运动想象训练联合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Bobath疗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05月-2022年05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Bobath疗法,74例)和研究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Bobath疗法,74例)。观察两组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运动功能[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 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0 d后NIHSS评分下降, mBI评分升高,且研究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0 d后FMA-UE、FMA-LE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0 d后BBS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0 d后FIB、APTT、D-D、PT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Bobath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其凝血功能,恢复神经功能,进而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68,等速肌力训练)与观察组(n=68,等速肌力训练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干预)。两组均干预3周,观察两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L)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偏瘫Brunnstrom分级、表面肌电图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3周后FMA-UL、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周后IV级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周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三角肌中束的均方根值(RMS)和积分肌电值(iEMG)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周后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经等速肌力训练、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干预,可促进偏瘫上肢肌肉激活和运动单位募集同步化,改善上肢肌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肌内效贴联合平衡功能训练治疗后,其步行功能、生活质量及平衡功能的变化。方法:于2018年6月~2020年8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0例,常规康复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和研究组(150例,常规康复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平衡功能、步行功能、生活质量、睁眼站立、脚前后站立、闭眼站立的重心摆动速度及动态稳定时间。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步行功能指标:步频、步长、步速、步幅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睁眼站立、脚前后站立、闭眼站立的重心摆动速度和动态稳定时间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肌内效贴联合平衡功能训练治疗后,平衡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步行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MI)联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术(PNF)躯干模式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步行功能和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三医院及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康复治疗中心收治的11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按入院顺序编号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6),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MI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NF躯干模式训练,两组均干预8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的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功能性步行分级(FAC)、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坐-站-坐时间以及躯干前倾距离。结果:两组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UEFT、FMA、mBI评分逐渐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FAC、TGA评分逐渐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TCT、BBS评分逐渐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坐-站-坐时间逐渐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躯干前倾距离逐渐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I联合PNF躯干模式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步行功能、上肢功能和躯干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躯干屈伸肌群肌力的影响。方法:1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来源于我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4,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和研究组(n=74,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运动想象疗法)。两组均干预12周。对比两组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躯干屈伸肌群肌力变化。结果:两组干预12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量表(FAC)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2周后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2周后健侧腹直肌、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值未见明显变化,且组间同时点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干预12周后患侧腹直肌、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值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想象疗法,可促进下肢功能改善,提高步行能力,同时还可改善患侧躯干屈伸肌群肌力。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痉挛状态、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和实验组(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偏瘫侧上下肢痉挛状态、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下肢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步长、步速、6 min步行试验(6MWT)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8周后,生理职能(RP)、活力(VT)、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躯体疼痛(BP)、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上下肢痉挛状态,提高步行能力,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研究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肌硬度进行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到2021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健康侧(健侧)和患病侧(患侧)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放松位和拉伸位下杨氏模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放松位下,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肱二头肌和肱桡肌杨氏模量与健康侧肌肉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患侧肱肌杨氏模量显著低于健侧(P<0.05)。在拉伸位下,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杨氏模量均显著高于健康侧肌肉(P<0.05);脑卒中偏瘫患者放松位与拉伸位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杨氏模量差值也均显著高于健康侧肌肉(P<0.05)。此外,不同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杨氏模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患侧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杨氏模量值随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升高而增加。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肌硬度,以指导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开窍醒神补虚通络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血液流变学和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开窍醒神补虚通络针刺治疗)和对照组(55例,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对比两组各项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量表(FMA)]、平衡功能[前后倾斜角(F-BIA)、左右倾斜角(L-RIA)、Berg平衡量表(BBS)]、血液流变学和Notch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4周后ADL、FMA评分更高,NIHSS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4周后BBS、F-BIA、L-RIA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4周后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4周后Notch1信使核糖核酸(mRNA)、Notch2 mRNA、Jagged1 mRNA、Jagged2 mRNA更低(P<0.05)。结论:开窍醒神补虚通络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和Notch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交替垂直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血液流变学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8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1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8)与研究组(n=6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交替垂直振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平衡功能、血液流变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态测试(FGA)、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Barthel指数(BI)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6%(59/68),高于对照组的60.29%(41/68)(P<0.05)。结论:交替垂直振动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平衡功能、血液流变学以及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常规运动疗法,实验组50例予CIMT。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步行速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vs.68%),步行速度评分[(61.25±7.94)vs.46.12±8.5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58.76±8.92)vs.47.95 9.16]、运动功能评分[(85.14±4.68)vs.52.39 9.64]、患者满意度(94%vs.78%)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94%vs.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提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BPB)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的患儿140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70例与试验组70例。麻醉后两组均于超声引导下实施BPB,其中对照组予以0.25%罗哌卡因药液,试验组予以0.25%罗哌卡因、0.1 mg/kg地塞米松所组成的混合药液。记录两组患儿痛觉阻滞时间;于患儿苏醒后10 min、术后2 h、术后6 h、术后12 h及术后24 h,采用FLACC评分对患儿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患儿术后24 h内镇痛药物使用情况;记录两组患儿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痛觉阻滞时间显著延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2~24 h的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术后24 h布洛芬混悬液使用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曲马多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提前(P<0.0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行BPB能够为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提供良好术后镇痛效果,利于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分析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及运动功能、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加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治疗,持续治疗8周后评估疗效。根据患者的下肢Brunnstrom分级改善幅度,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 %,高于对照组的84.62 %(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下肢FMA评分、BBS评分均更高(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GSES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自我效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十八段锦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中医科针灸门诊针灸治疗的201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十八段锦治疗。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inetti gait assessment,TGA)以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评分。结果:观察组中风偏瘫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MMP-9、EPO、Hcy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FAC分级和TG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十八段锦治疗能明显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MMP-9、EPO、Hcy水平有关,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