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摘要 目的:本研究对慢性肾脏病伴发高尿酸血症的情况进行现状分析及随访,观察我院住院患者中符合该条件的人群,并对该人群是否较早进入以透析为主要方式的肾脏替代治疗阶段或是以死亡为主要表现的终点事件进行评估,以期降低肾脏病致死致残风险。方法:收集2013.1-2018.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肾内科住院确诊为慢性肾脏病CKD1-5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SAS9.4软件统计数据,所得的数据以均值±标准差或者例数(百分比)的方式进行描述;方差齐时t检验应用于定量资料组间比较;方差不齐时应用Satterthwaite t''检验;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体现在多组间比较的应用。卡方检验是组间比较定性资料的一种选择。Pearson分析用来挖掘尿酸与本实验中其他指标的相关可能。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汇总探讨慢性肾脏病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患者以24.93%的比例进入透析阶段,比非高尿酸组高了12.04%。死亡结果对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构成影响。2)尿酸和胆固醇及血糖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12637 和0.11639。与eGFR具有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26。3)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KD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年龄、尿酸、胱抑素C、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尿潜血、收缩压是CKD的危险因素。以CKD分期为应变量,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包括尿酸、尿蛋白、尿潜血、年龄、BUN、CysC、收缩压、血肌酐、吸烟、饮酒、BMI、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变量筛选法采用向后法,结果显示,尿蛋白、尿素氮、尿酸是CK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与慢性肾脏病非高尿酸血症组相比,伴有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进入透析阶段的比例更大。2)本研究可以得出尿蛋白、血尿素氮、尿酸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利妥昔单抗对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脂、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和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抗I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抗体的影响。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IMN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糖皮质激素治疗)与治疗组(56例,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两组疗效、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肾功能[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Th17/Treg相关指标[Th17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17(IL-17)、Treg细胞百分比、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清PLA2R抗体、THSD7A抗体水平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治疗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TC、TG、LDL-C、CysC、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Th17、IL-17、TNF-α、PLA2R抗体、THSD7A抗体更低,HDL-C、Treg、TGF-β1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利妥昔单抗应用于IMN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Th17/Treg失衡和血清PLA2R抗体、THSD7A抗体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Ig 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Ig A肾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参芪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浆白蛋白及24小时尿蛋白水平,同时比较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且实验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血尿素氮及24小时尿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提高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可能与升高血浆白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24h患儿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和预后。方法:以2006年9~12月我院心脏外科收治的106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尿量、预后资料和心脏术后24h血尿酸、尿素氮、肌酐、胱抑素、血糖、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生化指标数据;以空腹血尿酸为标准,将患儿分为无高尿酸血症组和高尿酸血症组,用SPSS11.0软件分析两组之间临床资料的差异、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患儿术后高尿酸血症组患者53例(50%),与无高尿酸血症组相比P〈0.01,除年龄因素外,其他临床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尿酸血症组的血尿酸与血糖、总胆红素无相关性,与年龄、尿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转流时间、尿素氮、肌酐、胱抑素、直接胆红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预后良好组与死亡组的比较中,转流时间、血尿酸、尿素氮、肌酐含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较常见,血尿酸水平对患者术后肾功能状态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连续监测术后血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是及时判断患者临床状况以采取相应措施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是引起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提高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水平,尽量缩短转流时间,加强围手术期监护,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应激性高血糖指数(SHI)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C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接受PCI治疗的糖尿病合并AMI患者,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26例和非CIN组76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计算SHI,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合并AMI患者PCI术后CIN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HI、HbA1c对糖尿病合并AMI患者PCI术后CIN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CIN组年龄大于非CIN组,高血压比例、Killip分级≥Ⅱ级比例和心肌肌钙蛋白T、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HbA1c、血尿酸、血尿素氮、血肌酐、SHI高于非CIN组,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非CI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高血压、Killip分级≥Ⅱ级、NT-proBNP升高、白蛋白降低、hs-CRP升高、HbA1c升高、血肌酐升高、eGFR降低、SHI升高为糖尿病合并AMI患者PCI术后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HI、HbA1c联合预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PCI术后CIN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两者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结论:年龄增加、高血压、Killip分级≥Ⅱ级、NT-proBNP、hs-CRP、HbA1c、血肌酐、SHI升高及白蛋白、eGFR降低为糖尿病合并AMI患者PCI术后CIN的独立危险因素,SHI联合HbA1c对糖尿病合并AMI患者PCI术后CIN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大鼠对骨密度变化和TLR4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5月龄SPF级SD雄性大鼠共60只,平均体重185 g,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非激素组、激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5只。采用牛血清白蛋白灌胃+ CCl4和蓖麻油皮下注射+脂多糖尾静脉注射法复制IgA肾病模型,周期为9周。非激素组采用盐酸贝那普利片(1.041 mg/kg/d),激素低剂量组采用甲泼尼龙15 mg/kg/d,高剂量组采用甲泼尼龙30 mg/kg/d,持续灌胃10周至实验结束。检测各组尿红细胞计数和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和尿素氮,采用双能 X 射线吸收法测量股骨的骨密度值,Micro-CT骨扫描并计算骨小梁微观结构参数,包括骨小梁数、骨小梁厚度和体积分数,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中Toll 样受体 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结果:各组大鼠均存活至实验结束,激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均显著降低,骨密度值、骨小梁数、骨小梁厚度和体积分数也显著下降,但是TLR4、MyD88和NF-κB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但同时降低了骨密度和改变了骨小梁结构,可能与骨组织TLR4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肾内科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56 例,肾脏穿刺进行肾脏活体组织检查,通过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血尿、视网膜病变。结果: 经肾脏组织活检,56例患者中NDRD 患者24 例(42.9%),DN患者32 例(57.1%);对24 例NDRD患者进行病理类型分类,其中IgA 肾病33.0%,膜性肾病25.0%、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0.2%、高血压肾损害8.3%、微小病变4.2%、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4.2%、新 月体性肾小球肾炎4.2%。与DN组比较,NDRD 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视网膜病变均有差异(P<0.05);而血肌酐、血 尿素氮、血尿酸、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诊断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为糖 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且以IgA 型肾病比较多见,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视网膜病变对鉴别二者具有一定的指 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常规生化法肌酐(Cr)、尿酸(UA)、肌酐清除率(Ccr)、24尿蛋白(U-pro)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对45例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蛋白含量变化进行检测,同时选取35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①经治疗后,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Cr、UA和U-pr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Ccr水平显著升高(P<0.01),但Cr、UA和U-pro水平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cr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1).②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胱抑素C和m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患者治疗后CRP,胱抑素C和mALB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③患者血清CRP与胱抑素C和mALB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检测患者血清CRP、胱抑素C和mALB水平的变化对于监测原发性高血压肾病病程发展,指导临床治疗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青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心功能下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年龄<45岁的初发AMI且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6例及同期60-75岁的患者9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青年组心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青年组年龄中位数为40岁,男性患者及吸烟人群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P<0.01),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老年组(P<0.001);血尿酸水平、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老年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脂蛋白(a)显著低于老年组(P<0.01);冠脉多支病变的比例和Gensini评分低于老年组(P<0.001),左室射血分数<40%的比例显著低于老年组(P<0.01)。两组罪犯血管为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脉的比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和高冠脉Gensini评分是青年初发AMI患者心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年初发AMI以男性为主,吸烟、高尿酸、血脂异常更为多见,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对较轻,高尿酸和冠脉Gensini评分是青年初发AMI后心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弛明  葛新  周磊  宋治远  刘东方 《生物磁学》2013,(24):4720-4722,4716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一2011年1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将合并高脂血症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余患者纳入对照组,对年龄、家族史等临床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家族史、肥胖、糖尿病等9项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将其纳入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发现年龄、吸烟史、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水平C反应蛋白及高尿酸血症是影响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吸烟史、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水平C反应蛋白及高尿酸血症是影响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早期干预,防止严重并发疾病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关系。方法:选择82例CKD患者与21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将CKD患者分成CKDl~2期组、CKD3~4期组和CKD5期组。检测和比较各组hs-CRP、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同型半胱氨酸(Hc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钙(Ca)、磷(P)、血红蛋白(Hb)的水平,同时评估患者是否有心肌缺血及心室肥厚、心脏瓣膜钙化表现。结果:随着e GFR下降,CKD患者血清hs-CRP水平呈上升趋势,不同CKD分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BUN、Cr、UA、P、TG、Hcy、pro-BNP水平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5);血清hs-CRP水平与白蛋白、Hb、Ca、HDL之间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P0.05);血清hs-CRP水平与前白蛋白、胆固醇、LDL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以hs-CRP为因变量,其他相关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酸、Hb、Hcy进入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以心肌缺血是否阳性和瓣膜钙化是否阳性为因变量,hs-CRP为自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水平为心肌缺血和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OR1)。结论:CKD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与其肾功能降低密切相关,且为其发生心肌缺血、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三种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三个造模组和对照组。造模组分别予5%氧嗪酸钾(5%OA)饲料、10%酵母粉(10%YE)饲料、10%酵母粉+2%氧嗪酸钾(10%YE+2%OA)饲料饲养3周后予普通饲料饲养1周,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各周留取大鼠血、尿标本,检测尿酸、肌酐、尿素氮、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OA组血尿酸在各周均升高(P〈0.05);10%YE组血尿酸仅在第2周升高(P〈0.05);10%YE+2%OA组血尿酸在第1、2周升高(P〈0.05),第3周下降至正常。造模组与对照组的体重、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清白蛋白水平无差异。结论 5%OA模型可形成较稳定的高尿酸血症状态,10%YE模型难以达到高尿酸血症状态,10%YE+2%OA模型血尿酸水平欠稳定。  相似文献   

13.
转录因子是一类在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的重要因子,参与了各种信号转导和调控过程,可以直接或间接结合在顺式作用元件上,实现调控目标基因转录效率的抑制或增强,从而使植物在应对逆境胁迫下做出反应。 WRKY转录因子在大多数植物体内都有分布,是一类进化非常保守的转录因子家族,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响应逆境胁迫的生理过程。众多研究表明,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中能够应答各种生物胁迫,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多种非生物胁迫,包括高温、冷害、高光和高盐等;以及在各种植物激素,包括茉莉酸( JA)、水杨酸( SA)、脱落酸( ABA)和赤霉素( GA)等,在其信号传递途径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WRKY转录因子家族蛋白至少含有一段60个氨基酸左右的高度保守序列,被称为WRKY结构域,其中WRKYGQK多肽序列是最为保守的,因此而得名。该转录因子的WRKY结构域能与目标基因启动子中的顺式作用元件W ̄box( TTGAC序列)特异结合,从而调节目标基因的表达,其调控基因表达主要受病原菌、虫咬、机械损伤、外界胁迫压力和信号分子的诱导。该文介绍了植物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应对冷害、干旱、高盐等非生物胁迫与病菌、虫害等生物胁迫反应中的重要调控功能,并总结了WRKY转录因子在调控这些逆境胁迫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challenge worldwide. It is more prevalen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compared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due to the higher rates of life expectancy and unhealthy lifestyle related factors. This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leukins IL-2 and IL-17 concentrations and kidney function markers in men with CKD.Methods:Forty-five men with CKD and seventy controls were enrolled in the current study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leukin-2 (IL-2), interleukin-17 (IL-17), and CKD parameters. Fasting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with CKD and their controls at same time. Serum IL-2, and IL-17 were measured in patients with CKD and their controls, and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interleukins and serum creatinine, serum urea, serum uric acid and urine albumin were evaluated.Results: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as detected between IL-2 (p< 0.001), IL-17 (p< 0.001) levels and serum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s.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IL-2 and IL-17 levels were also paralleled with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erum urea (p< 0.001), and urine albumin (p< 0.001) concentrations respectively.Conclusion:IL-2 and IL-17 may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CKD.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IL-2 and IL-17 i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reatinine, serum urea and urine albumin suggesting that these interleukins may be used as targets for future biomarkers and molecular therapy. However, due to limited sample size of the current study, larger prospective cohorts are needed to confirm these observations.Key Word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terleukins, Serum creatinine, Serum urea, Urine album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泼尼松(Pre)治疗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06-2017.06我院收治的102例行IMN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Pre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MMF+Pre进行治疗,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后疗效,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后肾功能相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并记录用药间期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20%,显著高对照组74.51%(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后,两组患者24 h UP、Cys C、TC、TG水平较治疗前均依次显著下降而Alb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BUN和Scr水平较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27.45%(P0.05)。结论:应用MMF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IMN疗效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并改善患者脂代谢,药物方案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尿酸性肾病动物模型中白介素-1(IL-1)beta和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 表达的意义,了解IL-1beta信号 通路在尿酸性肾病中的作用。方法:Wistar 大鼠54 只随机分为高尿酸血症组30 只、正常组24 只,制备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检测 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及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微量白蛋白(mA1b);取肾脏组织行HE 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 组化测定IL-1beta的表达;荧光定量PCR 检测IRAK-4 mRNA的水平。结果:高尿酸组2、4、6 周时IL-1beta的表达均增加,免疫组化评 分(IHS)均明显升高(P<0.01);高尿酸血症组较正常组IRAK-4 mRNA 在2、4、6 周时均出现表达上调,4~6 周IRAK-4 mRNA表达 明显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L-1beta、IRAK-4 参与了尿酸性肾病炎症反应的过程,可能为尿酸性肾病治疗 提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成人原发肾病综合征(PNS)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将109例成人PNS患者根据其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检测患者的血脂、血清脂蛋白、ALB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析成人PNS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PNS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血脂水平,并分析PNS患者血尿酸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成人PNS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24.77%;高尿酸血症组患者T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1),两组患者TC、LDL-C、HDL-C、Apo AI及Apo 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PNS患者血尿酸水平与T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呈正相关(r=0.350,P=0.001;r=0.533,P=0.014),与TC、LDL-C、HDL-C及ALB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成人PNS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较高,高尿酸血症患者具有更高的TG及尿蛋白水平,且成人PNS患者血尿酸水平与T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具有相关性,应高度重视成人PNS患者的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及胱抑素C(Cyst-C)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确诊为H型高血压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 IMT)的不同分为c IMT正常组(51例)、c IMT增厚组(54例)和颈动脉斑块组(58例)。检测并比较三组间性别、年龄、血清Hcy、Cyst-C、UA、血糖(GLU)、血脂、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c IMT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间HDL-C、Hcy、Cyst-C、UA水平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c IMT与Hcy、Cyst-C、UA均呈现正相关关系(r=0.23,0.32,0.30;P0.05),与HDL-C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r=-0.41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Cyst-C、UA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OR=1.203,6.395,1.023;均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Hcy、Cyst-C及UA水平均与c IMT正相关,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临床早期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