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内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对Ⅱ-Ⅳ期混合痔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症状及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5例Ⅱ-Ⅳ期混合痔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4)和研究组(n=51),对照组给予外剥内扎术,研究组则给予内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症状评分、肛肠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7、14 d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值、肛管最大收缩压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Ⅱ-Ⅳ期混合痔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肛肠动力学指标,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凉血地黄汤对湿热下注证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肛门功能和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9月间接收的15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n=75)和研究组(n=7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处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凉血地黄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创面愈合、肛门功能、新生血管形成情况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67%(71/75),高于对照组的74.67%(5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创面缩小率大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瘙痒症状消失时间、出血消失时间、排便疼痛消失时间、肛门分泌物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F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wexner便秘评分、肛管收缩压、肛管静息压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直肠最大容量阀值、直肠感觉阀值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血地黄汤用于湿热下注证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创面愈合,改善机体肛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能与调节机体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单操作孔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与单操作孔胸腔镜常规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2年1月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行单操作孔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单操作孔胸腔镜常规肺叶切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情况、肺功能、炎症因子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3 d VAS上升,术后7 d VAS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 VA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无差异,两组患者术后1 m、3 m FEV1、FVC、FEV1/FVC先下降后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CP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 CPR、TNF-α、IL-6先下降后上升(P<0.05),且观察组患者1 d、3 d CPR、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疼痛、降低炎症因子,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混合痔剥扎术后患者肠胃功能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2年7月我院行混合痔剥扎术的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镇痛,观察组给予术前经皮穴位电刺激,时间为手术开始前2 min至手术结束,右美托咪定使用方法、剂量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0.5 h、1 h、2 h、3 h的疼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疗效,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时间、腐肉完全脱落时间、住院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的血管活性肠肽、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结果:术前及术后3 h时,两组的疼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 h、1 h、2 h时,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腐肉完全脱落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排气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术前,两组的血管活性肠肽、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管活性肠肽、胃泌素水平升高,胃动素水平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改善混合痔剥扎术后患者肠胃功能及术后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对Ⅲ、Ⅳ度混合痔患者肛门功能和机体应激的影响,并分析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Ⅲ、Ⅳ度混合痔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外剥内扎术(M-M)治疗,97例]和B组(RPH治疗,103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肛门功能、应激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所有RPH患者评估治疗效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A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小于A组(P<0.05)。两组术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Wexner评分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PH的手术效果与便秘、糖尿病史、病灶直径、手术后感染、手术切口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便秘、糖尿病史、病灶直径偏长、手术后感染、手术切口不对称是RPH手术效果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传统M-M治疗Ⅲ、Ⅳ度混合痔患者相比,RPH可减轻术中出血量,减轻对机体肛门功能和应激的影响,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病灶直径偏长、便秘、糖尿病史、手术后感染、手术切口不对称等问题可能导致RPH患者治疗后无效,临床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李金斯坦(Lichtenstein)疝无张力修补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7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甲疝外科治疗的118例老年(≥60岁)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组,68例患者行TAPP作为TAPP组,50例患者行Lichtenstein疝无张力修补术作为Lichtenstein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AP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Lichtenstein组(P<0.05);TAPP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切口VAS评分均显著低于Lichtenstein组(P<0.05);TAPP组患者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Lichtenstein组(P<0.05);两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Lichtenstein疝无张力修补术比较,TAPP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患者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前瞻性研究术中肋间神经阻滞(IINB)对肋骨骨折(RF)患者机体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RF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INB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行静吸复合全麻,IINB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行IINB。观察两组手术前(T0),手术开始5 min(T1)、15 min(T2)、30 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6 h、12 h、24 h、48 h疼痛情况及镇痛补救率;术后1 d、3 d、7 d生存质量;术后3 d并发症等指标。结果:IINB组各时点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IINB组进食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留置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IINB组术后6 h、12 h、24 h、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IINB组镇痛补救率20.00%(7/35)低于对照组42.86%(15/35)(P<0.05)。IINB组术后1 d、3 d、7 d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IINB组术后3 d并发症发生率2.86%(1/35)低于对照组22.86%(8/35)(P<0.05)。结论:IINB可有效缓解RF患者疼痛及机体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地奥司明对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11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7例)、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PPH治疗,观察组给予PPH联合地奥司明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评分、肛肠动力学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记录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直肠感觉阈、直肠耐受量高于对照组,直肠-肛管压力差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肛周出血评分、 肛缘水肿评分、肛周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混合痔患者在PPH术后给予地奥司明治疗,可明显改善术后症状和机体肛肠动力学,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同时还可减少复发率,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新鲜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伴随和不伴随椎体内裂隙征疗效进行比较。方法:以行PVP术治疗OVCF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A为OVCF伴随椎体内裂隙征(intravertebral cleft, IVC)患者,研究组B为OVCF不伴随IVC患者,以手术时间、所使用的骨水泥量,手术前、术后2 d、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为指标,考察PVP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研究组A比较,研究组B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手术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B骨水泥量显著降低(P<0.05)。两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手术前、术后2 d和6个月的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组急性和亚急性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 d和6个月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与同组急性期比较,术前亚急性期患者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降低(P<0.05);与手术前比较,术后2 d和术后6个月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A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后B组显著增加(P<0.05)。术前B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Cobb角较A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同组急性期比较,术前亚急性期患者Cobb角显著升高(P<0.05);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 d和术后6个月的Cobb角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A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Cobb度显著低于术后B组(P<0.05)。结论:PVP治疗新鲜期OVCF伴随和不伴随椎体内裂隙征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负压套扎术对Ⅱ、Ⅲ度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期间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Ⅱ、Ⅲ度痔疮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传统外剥内扎术,n=58)和B组(内镜下负压套扎术,n=62)。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肛肠动力学、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值、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2(IL-12)、C反应蛋白(CRP)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 CD8+升高,但B组低于A组,CD3+、CD4+、CD4+/CD8+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相比,内镜下负压套扎术用于Ⅱ、Ⅲ度痔疮,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同时还可促进机体肛肠动力学恢复,减轻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混合性痔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混合性痔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以传统痔体剥离结扎术方案治疗,实验组以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止痛药量、术后出血量、瘢痕增生、肛门功能及术后6到12个月的复发率等情况,其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止痛药量、瘢痕增生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肛门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对肛管黏膜损伤小,痔体切除完全,愈合迅速,吻合钉固定可靠,瘢痕规整,愈后康复痛苦小,远期复发率低,临床疗效理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剥内扎手术(MMH)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及对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III-IV度环状混合痔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MH组(n=58,采用MMH治疗)和联合组(n=70,采用PPH联合MMH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疗效、肛门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MMH组比较,联合组手术出血量明显更少,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明显更短,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MMH组比较,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MH组比较,联合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带长度、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阳性率均升高,肛管最大收缩压降低(P0.05),但两组直肠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7/70),低于MMH组的34.48%(2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传统的MMH单独治疗,PPH联合MMH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具有更好的效果,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术后疼痛程度及肛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ed1/TRAP220和uPA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ed1/TRAP220和uPA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120例非小细胞肺癌中Med1/TRAP220的阳性表达率为53.3%,uPAR的阳性表达率为70%,癌旁正常肺组织uPAR阳性表达率为12.5%(15/120),Med1/TRAP220的阳性表达率为80%(96/120).uPAR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Med1/TRAP220在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肺癌组织(P<0.01).Med1/TRAP220和uPAR在肺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uPA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无淋巴结转移组Med1/TRAP220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uPAR的阳性表达率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P>0.05),而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组Med1/TRAP220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Ⅲ-Ⅳ期组(P<0.05).uPAR在肺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而Med1/TRAP220在肺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uPAR阳性组生存率显著低于uPAR阴性组(P<0.05),而Med1/TRAP220阳性组生存率显著高于Med1/TRAP220阴性组(P<0.05).Cox比例危险度模型显示uPAR阳性表达反映不良预后的危险性最大,风险度exp(β)为2.012(P<0.01),其次为肿瘤的TNM分期,风险度exp(β)为1.521,而Med1/TRAP220为预后有利因素,风险度exp(β)为0.386(P<0.01).结论:Med1/TRAP220和uPAR联合应用在非小细胞肺癌预后预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和外剥内扎手术(MM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及对患者肛门功能恢复、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PH组(n=42)和MMH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直肠肛门测压,记录并比较两组测量结果。结果:PPH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MMH组的83.33%(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比较,PPH组均明显短于MMH组(P0.05)。PPH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低于MMH组的40.48%(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GQOL-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且PPH组患者GQOL-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MMH组患者(P0.05)。术后6个月,PPH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带长度、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MMH组(P0.05),但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和直肠静息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且兼具较高的安全性,可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明显改善患者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丁晓英  袁浩峥  薛荣亮  韩新生 《生物磁学》2013,(24):4691-4693,4686
摘要目的:探讨局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环状脱垂痔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154例环状脱垂痔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B组患者在局麻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B组患者术后15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和8小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B组患者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且B组患者对手术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局麻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环状脱垂痔麻醉效果好,具有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和疼痛程度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自动痔疮套扎联合外切术治疗老年重度痔疮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混合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扎外切术,观察组采用自动痔疮套扎联合外切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联合外切术治疗老年重度痔疮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服肠内营养制剂对老年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排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PPH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术后对照组通过静脉补液的方式给予常规肠外营养,观察组口服肠内营养剂安素,两组营养支持均维持3-5天。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d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LYC)、血红蛋白(Hb)的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和3d内的排便次数。结果:术后第3d,观察组PA和LY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排便次数和首次排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肠内营养制剂作为老年PPH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能满足老年患者的营养需求,改善免疫功能,并且不刺激排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壳愈宁(壳聚糖生物喷膜剂)对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肛肠外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混合痔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换药,治疗组加用壳愈宁外喷治疗,疗程1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肛缘水肿的减轻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壳愈宁对于混合痔术后水肿有确切的治疗效果,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壳愈宁(壳聚糖生物喷膜剂)对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肛肠外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混合痔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换药,治疗组加用壳愈宁外喷治疗,疗程1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肛缘水肿的减轻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壳愈宁对于混合痔术后水肿有确切的治疗效果,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