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生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广西国家级花坪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201种,隶属105属45科;其中食用菌50种,药用菌38种,毒菌13种,菌根菌59种和木腐菌48种.保护区的大型真菌按植被类型分为5种群落类型:常绿阔叶林型、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型、亚热带中山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型、灌丛型和竹林型;按垂直分布带分为3种林带型:低山林带型、中山林带型和山顶林带型.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来的采集及最近集中考察,收集南岳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173种,分别隶属于15目、37科、83属,充分体现了种类方面的多样性.在生态特征方面,分布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常绿或落叶灌丛、针叶林、高山草甸等环境;其中腐生类型为主,有共生类型和寄生类型.在经济价值方面,有食用菌77种,药用菌43种,毒菌24种,木材腐朽菌93种,树木共生菌32种.另有省内新记录种18种.最后提出了保护和利用南岳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皖皇埔山大型真菌的组成及生态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及合理开发大型真菌资源,本文对安徽省皇埔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及生态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其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共有大型真菌87种,隶属4纲6目22科46属,它们广泛分布于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竹林、荒地等植被类型中.按经济价值可分为食用菌42种,药用菌31种,毒菌6种;依生态习性可分为土生菌44种,木生菌30种,外生菌根真菌19种,虫生真菌2种.该区大型真菌资源在食用、药用、营林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太白山土壤淡色丝孢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生态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秦岭太白山南、北坡采集的40个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土壤淡色丝孢真菌16属,利用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等指标对太白山南、北坡不同林带土壤淡色丝孢真菌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淡色丝孢菌各物种在南、北坡各林带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环境梯度格局.海拔和植物林带类型是决定太白山土壤淡色丝孢菌分布的主要因素.淡色丝孢真菌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明显降低的趋势;群落的均匀度随海拔的升高呈一定的升高趋势,但规律不明显.对淡色丝孢菌各物种的生态位研究结果表明,太白山南、北坡青霉属、曲霉属、轮枝孢属、拟青霉属、枝顶孢属等物种生态位宽度值较大,与其他各属的生态位重叠较高,说明上述各属真菌在太白山南、北坡分布较广泛.而单端孢属、粘帚霉属、绿僵菌属的生态位宽度较窄,与其他各属的生态位重叠较小,说明这些属的真菌分布受海拔高度及植被类型的影响较大,仅在某些特殊林带中出现.  相似文献   

5.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及其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中亚热带向北热带过渡区,植被构成以森林植被为主。通过调查和分析,将九宫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32个群系。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区系分布中温带性质和热带性质的属分别为384和302属;植被类型中主要森林植的构成为:暖温性、温性和寒温性针叶林群系数目依次是1、1、0,常绿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群系数目分别为3、7、7;森林植被中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分布面积最大。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庐山、后河自然保护区、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以及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等地植被相关特征的比较分析表明,该区植被种子植物的主要组成种类以及森林植被类型和分布等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过渡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安徽省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实验选取样地Ⅰ(落叶阔叶林)、样地Ⅱ(针阔混交林)、样地Ⅲ(黄山松林)、样地Ⅳ(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Ⅴ(竹林)5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作为实验样地,共鉴定出228种大型真菌,隶属于47科99属。其中,红菇科、多孔菌科、牛肝菌科、白蘑科和鹅膏科为优势科,分别有31,22,22,19和14种。所选样地中,样地Ⅰ菌种最丰富,共有93种,而结构单一的样地Ⅴ中的菌物资源最少,仅9种。  相似文献   

7.
金强河高寒地区大型真菌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金强河地区的大型真菌52种,分属于18科,32属。其中食用菌29种,药用菌20种,毒菌14种。该区大型真菌的分布与地形密切相关,有3种生态类型:河漫滩的大型真菌、阶地的大型真菌、亚高山坡地的大型真菌,其中阶地的大型真菌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比其他两种生态类型丰富。  相似文献   

8.
广西金钟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钟山自然保护区计有种子植物101科273属514种,落叶栎林分布面积最广。随海拔升高,植被依次呈现出4个分布带:沟谷落叶阔叶林、沟谷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山地苔藓矮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该区主要有4个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其中热带分布占总属数的75.21%,表明本保护区的植物分布具有热带性质。其天然植被类型可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含暖性针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和草丛,2个植被亚型含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山顶阔叶矮林,以及33个群系。  相似文献   

9.
皖琅琊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新义  许雪峰  汪美英 《生态学报》2010,30(6):1508-1515
对安徽省琅琊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对该区内设置的样地Ⅰ(针阔混交林)、样地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Ⅲ(落叶阔叶林)、样地Ⅳ(琅琊榆-刺槐林)和样地Ⅴ(竹林)共5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内的大型真菌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选用了物种丰富度(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和优势度曲线(K-dominance)等指标,对该区大型真菌的群落多样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型真菌的分布与植物群落类型有着密切关系。R的变化趋势为样地Ⅱ样地Ⅰ样地Ⅲ样地Ⅳ样地Ⅴ;H′的变化趋势是样地Ⅰ样地Ⅱ样地Ⅲ样地Ⅳ样地Ⅴ;E的变化趋势是样地Ⅰ样地Ⅲ样地Ⅱ样地Ⅳ样地Ⅴ。另外,季节变化对大型真菌的分布也有较大的影响。秋季大型真菌出现的种类及个体数量较高,R和H′高于春季,而E值却相反。选用的群落多样性指标能较客观地反映该地区大型真菌群落的组成,并揭示不同群落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社鼠是卧龙自然保护区小形啮齿类的优势种。1986年3—10月,根据该区植被垂直带及社鼠分布情况,分别在常绿阔叶林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带及针阔叶混交林带采用踏板式铁制鼠铗捕鼠(每带每月300铗日)进行社鼠繁殖情况调查,结果如下。一、共捕获社鼠251只。雄性126只、雌性125只,雌雄性比为1:1。有雄性成体99只,雌性成体63只,其中孕鼠和带子宫斑鼠各15只(各占雌性成体数的23.8%)。孕鼠怀胎仔数3—9只,平均5.3只,子宫斑数2—13个,平均6个。从常绿阔叶林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带和针阔叶混交林带所捕获孕鼠的平均怀胎仔数分别为4.8只、5.8只和5.7只。二…  相似文献   

11.
大型真菌主要为担子菌门的真菌和少数为子囊菌门的真菌,该类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主要生长在森林生态系统中。30年来作者对我国几乎所有类型森林生态中的大型真菌进行了系统调查和采集,共采集标本11.2万号。基于对这些材料的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研究,并结合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特征,共鉴定出中国森林大型真菌4 250种,隶属于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的21个目,发现和发表2个新科、4个新亚科、69个新属和885个新种。云南省是我国森林大型真菌最丰富的省份,描述于该省的新种有314种,占作者发表的全部中国新种的35%。这些研究为深入认识全球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提供了中国的贡献,更新了我国重要食药用菌名称,揭示了我国毒蘑菇多样性基本特征,系统论述了我国森林病原菌的物种多样性,为资源利用、森林健康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论述了森林大型真菌代表性类群在种和属级水平的起源和演化,为今后开展重要类群科级、目级甚至纲级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2.
桑瀚旭  李玉 《菌物研究》2012,(4):216-221
通过对黑龙江省沾河地区坤得气林场红松母树林区域内林下大型真菌调查,获得标本677份,经鉴定为38科73属169种,其中黑龙江省新记录种13种。根据食药用途划分出食用真菌81种,药用真菌26种,有毒真菌24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梵净山的大型真菌365种,分属于124属、41科。其中食用菌105种,药用菌87种,毒菌33种,木腐菌131种及菌根菌114种。梵净山的大型真菌分属于下列林型和植被型:阔叶林型;针阔混交林型;针叶林型;灌丛型和荒地型。营养方式主要分为寄生、腐生和共生三大类群。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丰林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宇昌  李玉 《菌物研究》2011,(3):151-153
对黑龙江省丰林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设置类型Ⅰ(红松纯林)、类型Ⅱ(云、冷杉红松林)、类型Ⅲ(椴树红松林)、类型Ⅳ(蒙古栎红松林)、类型Ⅴ(枫桦红松林)5种类型的植物群落,对群落内的大型真菌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采用Menhinick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  相似文献   

15.
陈晓  白淑兰  刘勇  李国雷  江萍  张硕 《生态学报》2013,33(21):6935-6943
真菌在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间伐如何影响真菌进而影响凋落物分解,对深入了解间伐调控人工林凋落物分解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抚育间伐后的中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立对照(I)、轻度(II)、中度(III)和强度(IV)4种间伐强度,于2011年对间伐后林下大型真菌进行两次调查,分析了不同间伐强度下大型真菌的科的分布、优势种组成和生态指标(包括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1)8月、9月采集到的大型真菌分别为35种和25种,分属13个科和10个科;(2)在大型真菌出菇期,间伐改变了大型真菌的优势种组成,对照林下大型真菌优势种最初为外生菌根菌(粘盖乳牛肝菌 血红铆钉菇)后变为腐生菌(大盖小皮伞和脐顶小皮伞),而间伐后林下优势种始终为腐生菌;(3)间伐影响大型真菌的生态指标,中度间伐林下大型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总之,适度间伐不仅有利于提高林下大型真菌的丰富度与多样性,同时使其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群落优势种由外生菌根菌变为以分解凋落物为主的腐生菌,可促进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16.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2003~2007年多次对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种类及利用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基本摸清了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种类,本次调查显示保护区大型真菌有8目39科95属219种,有经济价值的真菌162种,其中可食用真菌149种、药用真菌52种、毒菌31种、木腐菌82种、菌根菌72种。为达到不破坏生态环境和保护资源的目的,根据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特点提出保护和综合利用建议,为保护区管理处制定大型真菌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