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骨科手术中的镇静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186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根据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和观察组(93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用药前(T_1)、联合用药后10 min(T_2)、联合用药后20 min(T_3)、联合用药后30 min(T_4)和患者清醒后(T_5)等时间点的镇静效果以及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_3、T_4时间点两组警觉/镇静(OAA/S)评分低于组内其他时间点,且观察组OA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_1、T_5时间点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_2、T_3、T_4时间点观察组RR、SpO_2高于对照组(P0.05);T_3、T_4时间点两组的RR水平均低于组内其他时间点(P0.05)。两组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呼吸道梗塞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骨科手术中镇静效果良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呼吸抑制程度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喉上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应用于经皮气管切开术(P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因呼吸困难行PT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喉上神经阻滞,对照组(30例)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实验组(3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1)、麻醉药物注射结束后(T2)、气管切开置入套管时(T3)、手术结束时(T4)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及平均动脉压(MAP)、警觉/镇静(OAA/S)评分的变化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T3、T4时刻SBP、DBP、HR、MAP均较T1时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实验组同时点(P0.05),而实验组T2、T3、T4时SBP、DBP、HR、MAP与T1时刻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呛咳、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2~T4时刻OAA/S评分均明显低于T1时刻,且实验组OA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刻(P0.05)。结论:喉上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啶和瑞舒芬太尼应用于PT中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应激反应,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局麻辅助镇静下开展内科胸腔镜手术的镇静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本研究分析了单纯局麻下进行内科胸腔镜手术的患者137例(A组)和局麻辅助镇静镇痛下进行内科胸腔镜手术的患者412例(B组)的镇静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B组术前单次静脉推注药物,给予舒芬太尼(0.15~0.2μg/kg)和咪达唑仑(0.03~0.05 mg/kg)辅助镇痛镇静,达镇静深度为OAA/SⅢ级后进行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心率、呼吸、Bp、Sp O2、VAS评分、不良反应。手术开始后的10 min、20 min、40 min A组患者的HR、RR、MAP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和同组术后(p0.05)。B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各时间点比较HR、R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各时间点的VAS评分,B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患者,但仅于术后2 h VAS评分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要求镇痛人次明显多于B组(p0.05)。整个手术过程中B组患者OAA/S评分维持在3.3±0.5,控制在OAA/S镇静Ⅲ级水平。研究表明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内科胸腔镜手术局麻时辅助镇静、镇痛效果好并且安全,确实减轻患者痛苦。我们认为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宜从小剂量开始,术中适量追加,镇静深度控制在OAA/S镇静Ⅲ级水平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儿童烧伤患者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60例烧伤患儿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患儿采用七氟醚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的方案进行,B组患儿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的方案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案对患儿的作用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A组T4时的SpO2明显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A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麻醉时间、呕吐、体动、支气管痉挛例数和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可明显缩短患儿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静吸复合麻醉)和研究组(n=51,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丙泊酚使用剂量、瑞芬太尼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2)~手术结束时(T5)时间点心率(HR)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P<0.05),平均动脉压(MAP)呈持续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T2时间点HR高于对照组,插管即刻(T3)~手术开始时(T4)时间点HR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2~T5时间点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管时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使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有效改善围术期指标,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对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对全麻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全麻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10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2),对照组给予异氟醚联合异丙酚麻醉,研究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再出血率及血清S100β、NSE水平。结果:研究组硬脑膜切开前(T2)~动脉瘤夹闭即刻(T4)时间点心率(HR)、中心静脉压(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呼吸后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2~手术结束时(T5)时间点血清S100β、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可改善全麻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术后指标,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减轻脑损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对老年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于2019年4月~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82例老年ERCP患者分为对照组(n=41,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及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麻醉)和观察组(n=41,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镇静镇痛情况、认知功能、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睫毛反射消失时(T1)~退镜(T4)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T5)~术后1周(T6)时间点,肾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CO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5时间点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ERCP患者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应激反应,提升认知功能,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机械通气(MV)患者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7例手术室MV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芬太尼组44例患者应用芬太尼镇痛,舒芬太尼组43例患者应用舒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率(HR)、自主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血压(MAP)及脉搏氧饱和度(Sp O2)基本生命指征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芬太尼、舒芬太尼及咪达唑仑用量,MV时间,持续镇痛时间,手术室滞留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Ramsay评分。结果:1两组用药后1h(T1)及24 h(T2)HR、RR及MAP较用药前(T0)明显下降,Sp O2较T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MAP在T1及T2时刻下降程度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T1时刻Ramsay评分较T0时刻明显升高,且舒芬太尼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达到较好镇痛效果水平时,舒芬太尼组患者镇痛药物用量及咪达唑仑用量均明显少于芬太尼组,且舒芬太尼组MV时间及手术室滞留时间明显短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持续镇痛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V患者使用舒芬太尼的镇痛镇静效果优于芬太尼,可有效节省咪达唑仑的使用量,缩短MV及手术室滞留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对无痛人流患者麻醉情况及术后疼痛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自愿申请无痛人流孕妇208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104)和对照组(n=104),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药,实验组给予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药。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手术前(T1)、扩宫时(T2)、术后(T3)的MAP、SpO_2、RR、HR;记录患者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患者醒后宫缩VAS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在T1和T2时的MAP、SpO_2、RR、HR均有所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丙泊酚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平均苏醒时间、醒后宫缩VAS疼痛评分及丙泊酚注射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较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镇痛作用更佳,术后恢复更快,值得在无痛人流手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李健 《蛇志》2023,(1):56-58
目的 探讨不同镇痛镇静方案对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的干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加右美托咪定进行镇痛镇静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丙泊酚进行镇痛镇静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MAP、HR、R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MAP、R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枸橼酸舒芬太尼加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在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手术治疗8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并在术中以0.2μg/kg·h麻醉维持,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入生理盐水。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和5 min(T3)、拔管1 min(T4)和5 min(T5)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的数值,同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及12 h内吗啡用量。比较各时间点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时HR、SBP、DBP均显著降低(P<0.05),与T1比较,两组患者T2、T3和T4时HR、SBP、DBP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在T3、T4和T5时HR、SBP、DBP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及瑞芬太尼用量和24 h吗啡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能够维持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麻醉药物和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改善术后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宄右美托咪定(Dex)对全麻胃肠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全麻胃肠手术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麻醉,对照组仅给予全身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T1)、手术进行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以及睡眠障碍镇静评分(Ramsay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在T1,T2及T3的HR,RR及MA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Ramsay评分(2.81±0.28)显著高于对照组(1.51±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7%)显著低于对照组(29.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对全麻胃肠手术患者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能够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对苏醒期恢复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及对血清VEGF(内皮细胞生长因子)、IL-6(白介素-6)、IL-10(白介素-10)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94例上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7例。对照组于臂丛阻滞实施前10分钟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辅助静脉推注地佐辛。随之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臂丛神经麻醉前(T0),药物注射分钟后(T1),手术切皮(T2)、手术操作5分钟(T3)、手术操作30分钟(T4)和手术结束(T5)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Ramsay镇静评分、VEGF、IL-6和IL-10水平。结果:联合组T1~T5时间MAP(血压)、HR(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pO2(血氧饱和度)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T1~T5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T1~T5时间点VEGF均上升,且联合组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小时显示,联合组IL-6、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P0.05)。结论:在行上肢手术过程中,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和地佐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效果明显,同时可有效刺激VEGF分泌,降低IL-6、IL-10炎症因子水平,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行腹腔镜子宫全切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流动力学、血糖水平及补体C3、C4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拟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60例)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B组(60例)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醚全麻。观察两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C肽及补体C3、C4水平变化和差异,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B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A 组(P<0.05),苏醒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建立气腹前(T1)、建立气腹后1.5 h(T2)、手术结束时(T3)、苏醒时(T4) 观测点平均动脉压(MAP)高于A组(P<0.05)。建立气腹前(M1)、建立气腹后1.5 h(M2)、术后第1 d(M3)、术后第3 d(M4)观测点胰岛素、C肽水平低于A组(P<0.05)。M1-M4观测点血糖高于A组(P<0.05),M2-M4观测点胰高血糖素水平高于A组(P<0.05)。M1-M4观测点补体C3、C4水平高于A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全麻麻醉效果更好,且有助于维持腹腔镜子宫全切T2DM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补体C3、C4水平,而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可维持血糖水平稳定,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对腰椎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择期行腰椎全麻手术患者92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两组麻醉诱导方案相同,于麻醉诱导前给予观察组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给予对照组静脉泵入生理盐水。术后均采用经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1 min(T1)、插管5 min(T2)、拔管后1 h(T3)及术毕(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_2)和心率(HR)。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即刻疼痛及镇静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吗啡使用剂量。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1时刻SBP、DBP水平较T0明显下降,对照组T3时刻SBP水平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时刻DBP、SBP水平高于对照组,T3时刻S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刻观察组H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而Ramas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吗啡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对腰椎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镇痛、镇静效果显著,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七氟烷复合依托咪酯对宫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妇科收治的80例宫腔镜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七氟烷麻醉后行宫腔镜治疗,观察组则施以七氟烷复合依托咪酯进行宫腔镜治疗,采用Ramsay 镇静评分法对患者的镇静程度进行评价,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对患者的清醒程度进行评价,监测记录患者的手术麻醉时间、手术结束后的清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患者的心率(HR)、心排出量(CO)、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记录,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结束后的清醒时间较短(P<0.05),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OAA/S评分较高(P<0.05)。两组患者的CO、HR、MAP、PaCO2、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于T2、T3时点均显著低于T1(P<0.05),在T4时点又有所回升,观察组CO、HR、MAP、PaCO2、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T2、T3时点高于对照组(P<0.05),苏醒后的各时间段,观察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依托咪酯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并且对于其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较佳的维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