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分析术前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LDL])异常和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我院自2013年1月-2017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病例共224例,其中浸润性乳腺癌88例(病例组),乳腺良性疾病136例(对照组),收集患者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A153、CA125)、TNM分期、肿瘤体积、阳性/活检淋巴结数、Luminal分型、初潮年龄、绝经状态、生育子女数、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BSA)等临床病理参数,同时收集术前1月内患者血脂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病例组术前TC值(p=0.02)、HDL-C/LDL值(p=0.04,p=0.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②术前TC取值为4.62 mmol/L、TG取值为0.92 mmol/L、LDL取值为2.86 mmol/L时预测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54.5%、69.3%和61.6%,特异度分别为32.4%、45.9%和3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95%CI:0.54-0.69,p=0.00)、0.64(95%CI:0.57-0.71,p=0.00)和0.64(95%CI:0.56-0.73,p=0.00);③以上述取值为分割点分析,在病例组中TG和LDL升高更多见于BMI(分别为:21.66±3.09 vs 25.11±3.37,p=0.00;22.99±3.70 vs 24.91±3.48,p=0.03)偏高的患者,而TC和TG升高更多见于已绝经患者(分别为p=0.01;p=0.00)的患者。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前存在一定程度血脂异常,该异常对协助诊断乳腺癌具有一定意义,术前BMI偏高和已绝经的患者存在TG和LDL值异常升高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汉族人群中、重度牙周炎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17在二者相关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检测和分析40名健康者(健康组)、4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2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心病组)及47例患冠心病伴中、重度牙周炎的患者(冠心病+牙周炎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血脂水平(血清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和牙周临床指数(附着丧失、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组、牙周炎组、冠心病组及牙周炎+冠心病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分别为(13.01±1.23)、(24.45±2.13)、(59.90±2.23)和(68.87±3.43)ng/L,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7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受教育状况、血压和体重指数后显示,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间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高于牙周健康者,其发生冠心病的相对风险率比值比为2.416(P=0.039;95%CI:1.126-6.659)。经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受教育状况、血压和体重指数后,各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间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严重的牙周感染可能通过改变白细胞介素17水平,影响全身炎症反应和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可能是冠心病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鱼油对高脂喂养加小剂量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及肝脏组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脂组(HF)、糖尿病组(DM)、高脂鱼油组(HF+FO)和糖尿病鱼油组(DM+FO),观察大鼠周体重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脂、肝脏细胞形态学及过氧化损伤情况,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喂养大鼠体重明显增加(387.74±36.20 g vs 339.64±10.41 g,P0.05),血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分别由1.96±0.06 mmol/L、1.91±0.09 mmol/L和0.72±0.07 mmol/L升高至2.29±0.16 mmol/L、2.08±0.06 mmol/L和1.22±0.0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降低(0.92±0.15 mmol/L vs 1.80±0.07 mmol/L,P0.05),膳食添加鱼油后均有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体重减轻(287.78±16.11 g vs 339.64±10.41 g,P0.05);但血清中LDL-C水平升高至1.08±0.08 mmol/L,HDL-C水平降低至1.09±0.07 mmol/L(P0.05),鱼油可显著提高HDL-C的水平(P0.05)。高脂组和糖尿病组均有明显的肝脏脂肪浸润和过氧化损伤,添加鱼油后明显减轻。结论:膳食添加鱼油对高脂膳食及2型糖尿病引起的血脂异常均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轻大鼠肝脏脂肪浸润和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1,3-β-D-葡聚糖和白假丝酵母生殖管抗体试验对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于PubMed、Cochrane library、知网(CNKI)、WanFang(万方)、VIP(维普)和CBM(中国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截止2019年4月中英文文献进行检索,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合计359例患者,1,3-β-D-葡聚糖试验:敏感性为0.75(95%CI 0.67-0.82),特异性为0.75(95%CI 0.68-0.80),阳性似然比为3.18(95%CI 1.76-5.75),阴性似然比为0.34(95%CI 0.21-0.56),SROC曲线面积AUC=0.824 3;抗白假丝酵母生殖管抗体试验:敏感性为0.57(95%CI 0.48-0.65),特异性为0.78(95%CI 0.72-0.83),阳性似然比为3.07(95%CI 1.47-5.65),阴性似然比为0.59(95%CI 0.47-0.75),SROC曲线面积AUC=0.754 4;联合诊断:敏感性为0.93(95%CI 0.86-0.98),特异性为0.72(95%CI 0.64-0.80),阳性似然比为3.44(95%CI 1.63-7.29),阴性似然比为0.12(95%CI 0.06-0.25),SROC曲线面积AUC=0.928 3。结论 1,3-β-D-葡聚糖和抗白假丝酵母生殖管抗体单独检测对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异,但二者联合检测时诊断价值比抗白假丝酵母生殖管抗体单独检测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兰州地区健康体检者空腹血脂水平了解本地区人群血脂水平现状及血脂异常情况,建立本地区血脂参考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兰州市2328名健康体检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不同年龄、性别血脂水平差异。结果:本地区2328名被检者,女性TC平均(4.54±0.94)mmol/L,TG中位数1.24mmol/L、HDL-C平均(1.34±0.26)mmol/L、LDL-C平均(2.61±0.76)mmol/L;男性TC平均(4.52±0.84)mmol/L、TG中位数1.56mmol/L mmol/L、HDL-C平均(1.20±0.23)mmol/L LDL-C平均(2.76±0.72)mmol/L,血脂水平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P<0.05)。血脂参考范围为女性TC:2.70~6.38 mmol/L、TG:0.52~3.66 mmol/L、HDL-C:0.83~1.85 mmol/L、LDL-C:1.12~4.10 mmol/L男性:TG:2.87~6.17 mmol/L、0.65~4.00 mmol/L、0.75~1.65 mmol/L、1.35~4.17 mmol/L。男性高TC、高TG、低HDL-C和高LDL-C患病率为18.2%、42.8%、19.6%和28%,女性高TC、高TG、低HDL和高LDL的患病率分别为22.1%、25.5%、2.7%和23.5%。结论:兰州地区血脂水平随年龄、性别、地区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临床上不能采用统一标准衡量,而应根据本地区建立的参考值诊断高脂血症。积极控制血脂水平、降低高脂血症患病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鱼源溶藻弧菌胞外产物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藻弧菌经胰胨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 2%NaCl)培养48h后,培养物用PBS洗脱、离心,再经孔径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制得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ECP)。经检测,该ECP具有淀粉酶、酪蛋白酶、卵磷脂酶和脂肪酶等4种酶活性,其中淀粉酶的活性最高,酪蛋白酶、脂肪酶活性次之,卵磷脂酶活性较低,未检测出明胶酶及脲酶活性;能溶解断斑石鲈(Pomadasys hasta)、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和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的红细胞,而不能溶解鸡、羊及O型人红细胞;对小白鼠和石斑鱼的LD50分别为0.08mg/g和0.17mg/g,95%可信限分别为0.06—0.12mg/g和0.07—0.28mg/g;50mmol/L EDTA和100mmol/L苯甲基磺酰氟能使胞外蛋白酶(Extracellular pro-teinase,ECPase)的活性分别下降83.40%和51.32%;ECPase对热稳定性较差,碱性条件下活性较高,其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8.0。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膳食纤维摄入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影响的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在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NKI数据库1950—2019年8月公开发表的有关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英文和中文文献。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采用Rev Man 5.30进行Meta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得到了改善,LDL的SMD值为-1.16 mmol/L,95%CI(-2.89,0.46);HDL的SMD值为0.08 mmol/L,95%CI(-0.29,0.46);收缩压(SBP)的SMD值为-0.028 mmHg,95%CI(-1.20,0.63);舒张压(DBP )的SMD值为-0.35 mmHg,95%CI(-0.96,0.25);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的SMD值为-0.36 pg/mL,95%CI(-2.50,-1.77);白细胞介素-6(IL-6)的SMD值为-1.26 pg/mL,95%CI(-4.96,-2.45)。结论:高膳食纤维可通过降低心血管病患者高风险因子水平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沈宝藩临床运用三十余年的化痰脉通片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肪肝、肝功能的干预效果,了解其改善肝功能,治疗脂肪肝作用疗效。方法:选取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伐他汀组、化痰脉通中剂量组、化痰脉通高剂量组,每组15只,观察对比各组治疗后血脂水平、肝功能的变化,并通过病理切片,对比各组脂肪肝疗效。结果:正常组、氟伐他汀组、化痰脉通中剂量组、化痰脉通高剂量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正常组及化痰脉通高剂量组TC、TG、LDL-C均显著低于化痰脉通中剂量组及氟伐他汀组(P0.05),而HDL-C显著高于化痰脉通中剂量组及氟伐他汀组(P0.05),且化痰脉通中剂量组及氟伐他汀组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TC、TG、LDL-C[(1.28±0.38)mmol/L,(0.40±0.16)mmol/L,(0.39±0.07)mmol/L]显著低于化痰脉通高剂量组[(5.18±1.42)mmol/L,(0.51±0.24)mmol/L,(2.07±0.46)mmol/L](P 0.05),而HDL-C[(3.78±0.34)mmol/L]显著高于化痰脉通高剂量组[(2.89±0.78)mmol/L](P0.05)。正常组、氟伐他汀组、化痰脉通中剂量组、化痰脉通高剂量组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正常组[(10.38±1.46)mmol/L,(10.85±1.24)mmol/L]、化痰脉通中剂量组[(15.97±3.64)mmol/L,(16.52±1.18)mmol/L]、化痰脉通高剂量组[(10.54±1.01)mmol/L,(10.62±1.67)mmol/L]AST、ALT均显著低于较氟伐他汀组[(25.47±2.38)mmol/L,(21.34±2.39)mmol/L](P0.05),而组间AST、AL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脏病理切片的对比中,随着化痰脉通片剂量的增加,脂肪肝的程度减轻。结论:化痰脉通片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且与剂量有关,其对肝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对脂肪肝具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指标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7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35例)和普通组(35例)。两组均予以控制感染、能量营养支持和治疗基础疾病等常规治疗,必要时予以机械通气或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强化组将胰岛素加入微量泵持续泵入,调整速度24h内血糖控制在4.4~6.1mmol/L;普通组常规使用胰岛素治疗,24h内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判断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d后血清内毒素、DAO和D-乳酸变化,并评估其疗效。结果治疗7d后,两组血清内毒素、DAO和D-乳酸指标[(0.20±0.048)EU/mL、(2.92±0.43)U/mL、(0.11±0.03)mmol/L,(0.27±0.06)EU/mL、(3.78±0.50)U/mL、(0.17±0.03)mmol/L]较前[(0.37±0.07)EU/mL、(4.52±0.61)U/mL、(0.24±0.05)mmol/L,(0.36±0.08)EU/mL、(4.47±0.64)U/mL、(0.23±0.04)mmol/L]明显下降(t=4.25、2.89、3.48、2.37、2.19、2.41,P0.01或P0.05),且强化组下降值更明显(t=2.31、2.21、2.43,P0.05);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强化组(94.29%)明显高于普通组(77.14%)(χ2=4.20,P0.05)。结论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脓毒症的疗效较显著,可降低内毒素、DAO和D-乳酸水平,降低肠黏膜通透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血脂及心肌酶学的变化,为利用其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进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8W龄雄性ApoE-/-小鼠6只和同性别、同周龄的野生型C57BL/6J(WT)小鼠10只,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其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B(Apo-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游离脂肪酸(NEFA)、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缺血修饰白蛋白(ACB)的水平。结果:与WT鼠比,ApoE-/-小鼠血清中血脂指标TG、TC、LDL-C、hs-CRP和NEFA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HDL-C仅为0.46±0.16mmol/L,远低于WT鼠的水平(1.86±0.26mmol/L)。心肌酶学指标CK、LD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缺血修饰白蛋白(IMA()55.61±3.50U/mL)明显低于对照组(72.47±4.26U/mL)(P<0.01)。CK-MB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结论:ApoE-/-小鼠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资料。方法:研究共纳入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368例CHF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Logisitic回归分析确定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用ROC曲线分析确定RDW和hsCRP对于HFpEF诊断的最佳Cut-off值及其预测价值。结果:HFpEF患者的RDW(12.83±1.09)和hsCRP(8.70±17.81)水平显著低于非HFpEF组患者的RDW(13.58±1.20)和hsCRP(14.24±30.90)水平;较低的RDW(OR=1.831)和hsCRP(OR=1.003)是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对RDW和hsCRP进行ROC曲线分析,hsCRP的AUC为0.814[95%CI(0.758~0.871)],最佳鉴别界值为185.6;RDW的AUC为0.694[95%CI(0.624~0.764)],最佳鉴别界值为13.15。结论:HFpEF患者的RDW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非HFpEF型心衰患者,RDW和hsCRP对于HFpEF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HFpEF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应用益生菌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干预的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CBM数据库中应用益生菌干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采用Cochrane Handbook(5.1.0)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评价结果为口服益生菌可以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腰围[MD=-2.39,95%CI(-4.58,-0.19),P=0.03]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SMD=-0.41,95%CI(-0.78,-0.04),P=0.03],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抵抗水平,但对空腹血糖水平[SMD=-0.03,95%CI(-0.31,0.24),P=0.83]没有影响。结论应用益生菌干预代谢综合征患者可产生减肥效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糖代谢紊乱状态,调节脂质代谢水平。但未来仍需要本土化、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探索益生菌干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及最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滤对于海蜇酶解产物降血脂功能的提高作用。方法:海蜇通过中性蛋白酶酶解后,将超滤过的酶解产物和未超滤的酶解产物分别按照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喂食高血脂症大鼠模型42d,测定各组血脂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论:未超滤组的高、中剂量组和超滤组高中低剂量组喂食42d后均观察到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降低,其中未超滤中剂量组(灌胃剂量5 mg/kg.BW)血清总胆固醇(TC)值为2.45±0.28mmol/L,超滤低剂量组(灌胃剂量0.3mg/kg.BW)血清总胆固醇(TC)值为2.61±0.33mmol/L,均明显低于高脂模型对照组(3.38±0.22 mmol/L),未超滤低剂量组(灌胃剂量3mg/kg.BW)血清总胆固醇(TC)值为2.82±0.38mmol/L,相对于高脂模型对照组(3.38±0.22 mmol/L)无显著差异;未超滤中剂量组(灌胃剂量5 mg/kg.BW)甘油三酯(TG)值为0.90±0.21mmol/L,超滤低剂量组(灌胃剂量0.3mg/kg.BW)甘油三酯(TG)值为0.93±0.14 mmol/L,均明显低于高脂模型对照组(1.21±0.20 mmol/L),未超滤低剂量组(灌胃剂量3mg/kg.BW)甘油三酯(TG)值为1.18±0.12mmol/L,相对于高脂模型对照组(1.21±0.20 mmol/L)无显著差异。结论:海蜇多肽的酶解产物具有降血脂功能,超滤能够有效提高海蜇酶解产物的降血脂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中国西北地区人群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表的形式,纳入了从2014年8月到2015年4月西京医院门诊就诊的具有胃镜检查报告单和/或胃粘膜病理检查报告单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检测采用13C-/14C-尿素呼气试验或者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1800例患者,其中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患者261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艹60岁(OR,2.317;95%CI 1.668-3.220;P0.001)、幽门螺杆菌感染(OR,2.911;95%CI2.339-3.623;P0.001)、吸烟(OR,2.322;95%CI 1.553-3.470;P0.001)、胃癌家族史(OR,2.229;95%CI 1.444-3.439;P0.001)、高盐饮食(OR,1.557;95%CI 1.118-2.168;P=0.009)、辛辣刺激饮食(OR,1.551;95%CI 1.121-2.147;P=0.008)、胆汁反流(OR,1.851;95%CI 1.135-3.021;P=0.014)。结论:我国西北地区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艹60岁、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胃癌家族史、高盐饮食、辛辣饮食和胆汁反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检验方法及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患者42例,按脱水程度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为轻度脱水,对照组21例为中度脱水,并对患者的新鲜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同时对其各项血清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钾指标为(3.89±0.32)mmol/L、血氯指标(113.9±3.41)mmol/L、血钠指标为(143.1±2.69)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为(16.90±5.98)mmol/L,对照组的对应数据为:(3.67±0.22)mmol/L、(92.9±3.41)mmol/L、(112.1±2.41)mmol/L、(8.90±5.98)mmol/L,观察组各项血清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复患儿体液平衡,有助于解决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引发的腹泻等症状。  相似文献   

16.
选用5只年龄为3~4岁的波尔山羊公羊研究在稀释液中添加海藻糖对山羊精子功能和膜完整性的影响。山羊精子分别用含6.6 mmol/L、13.2 mmol/L、19.8 mmol/L、26.4 mmol/L、39.6 mmol/L、52.9 mmol/L、66.1mmol/L、79.3 mmol/L的不同海藻糖的Tris-柠檬酸-葡糖糖(TCG)稀释液(卵黄:18%;甘油:6%)稀释和冷冻。结果表明:39.6 mmol/L、52.9 mmol/L、66.1 mmol/L、79.3 mmol/L组降温后的精子活率显著(P<0.05)降低;52.9 mmol/L、66.1 mmol/L、79.3 mmol/L组降温后的精子畸形率和39.6 mmol/L组降温后的膨胀精子率显著(P<0.05)提高。26.4 mmol/L组和39.6 mmol/L组冻融后的精子活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66.1mmol/L和79.3 mmol/L组冻融后的精子活率、畸形率分别显著(P<0.05)低于和高于对照组。19.8 mmol/L、26.4 mmol/L、39.6 mmol/L组冻融后精子获能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39.6 mmol/L组冻融后顶体完整率和膨胀精子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66.1 mmol/L组和79.3 mmol/L组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39.6 mmol/L组的受胎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66.1mmol/L组和79.3 mmol/L组的受胎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含18%的卵黄(v/v)、6%甘油(v/v)的TCG稀释液中,添加适宜浓度(26.4mmol/L和39.6 mmol/L)海藻糖,可显著提高山羊精子功能和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高血压患者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的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 beta-synthase,CBS)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探讨CBS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脑卒中的关系。选取243名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132名高血压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CBS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结果发现:脑卒中组的同型半胱氨酸为21.13±18.56μmol/L,高于高血压组的16.97±12.89μmol/L (P=0.01);脑卒中组甲基化率为38.05%,低于高血压组的50.61%(P0.01)。在校正多种危险因素后,与最低三分位数(Q1)相比, CBS甲基化最高三分位数(Q3)与脑卒中的优势比(odds ratio, OR)在总人群、男性、女性中分别为0.26 (95%CI:0.14~0.47)、0.14 (95%CI:0.06~0.36)、0.48 (95%CI:0.19~1.20)。CBS甲基化率每增加5%对脑卒中的OR (95%CI)在总人群、男性、女性中分别为0.91 (0.86~0.95)、0.87 (0.81~0.93)、0.93(0.86~0.99)。此外,男性高血压患者中CBS甲基化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为0.69(95%CI:0.62~0.76)。以上结果初步表明脑卒中患者中CBS基因启动子呈低甲基化状态,且高血压人群中CBS低甲基化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定期血糖监测对糖尿病血糖控制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中心2010-2011年度确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2组均接受正规降糖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指导,干预组每周进行一次血糖监测,每3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对照组按患者意愿测定血糖指标,通过12个月的观察,研究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及生活方式上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由定期监测血糖前的(7.26±1.36)mmol/L降至(6.68±1.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G)由定期监测血糖前的(12.34±2.29)mmol/L降至(11.09±1.98)mmol/L;糖化血红蛋白由监测前的(7.99±1.61)%降至(6.60±0.8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生活方式亦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的改变不如干预组。结论:通过定期血糖监测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促使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不同浓度的棕榈酸与葡萄糖在体外诱导建立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uman glomerular endothelial cells,HRGEC)胰岛素抵抗模型。方法:以人肾小球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不同浓度棕榈酸(100,200,300,400,500μmol/L)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20,30,40,50,60 mmol/L)分别作用细胞24小时和48小时,应用MTT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棕榈酸和葡萄糖对HRGEC存活率与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IRS、IRS、AKT和p-AKT (Ser473)的影响。结果:1、当棕榈酸500μmol/L干预细胞24小时,与正常组比较,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1),棕榈酸浓度大于或等于300μmol/L干预细胞48小时,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300μmol/L、400μmol/L、500μmol/L棕榈酸干预细胞24小时能够明显的降低细胞的葡萄糖消耗(P0.05);200μmol/L、300μmol/L、400μmol/L、500μmol/L干预细胞48小时能够明显的降低细胞的葡萄糖消耗(P0.01)。2、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GREC)24小时和48小时,与空白组比较,各组细胞的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空白组比较,40mmol/L、50 mmol/L、60 mmol/L葡萄糖干预细胞24小时能够降低人肾小球内皮细胞的葡萄糖消耗(P0.05)。与空白组比较,30mmol/L、40mmol/L、50 mmol/L、60 mmol/L葡萄糖干预细胞48小时能够明显降低人肾小球内皮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P0.01)。3、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GREC)24小时后,结果显示,50 mmol/L、60 mmol/L葡萄糖刺激细胞24小时能降低P-IRS/IRS和p-AKT/AKT (Ser473)的水平(P0.01),而其他组无明显显著变化(P0.05)。结论:高糖诱导方法能够建立HRGEC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具有建模周期短、容易重复、可控性强的优点,可用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的研究和中药成分的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DM)进展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DR)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DM)32例,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糖尿病32例。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联素(ADPN)、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浓度变化,根据所得的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DM组与DR组FPG浓度分别为(7.15±0.65)mmol/L、(7.0±0.45)mmol/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A1c(8.15±0.23)% vs(9.24±0.29)%、HDL-C(1.59±0.06)mmol/L vs(1.40±0.41)mmol/L、脂联素(1002.14±132.04)mg/L vs(941.44±118.51)mg/L和尿微量白蛋白(21.61±3.93)mg/L vs(209.15±98.15)mg/L的结果提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生长因子(21.61±3.93)ng/L vs(16.74±1.65)ng/L,在DM组与DR组间差异无XYYFIP UJYQ(P>0.05)。结论 与DM患者相比,DR患者的高糖状态,HDL-C降低,ADPN下降以及早期肾脏损害程度较重,密切监测以上指标有利于判断早期DR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