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九汲大队有三百余户,一千三百多人,一千八百多亩耕地。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积极发展集体养猪,继续鼓励社员养猪。1974年达到一人一猪,1975年实现了一亩一猪,1975年平均亩产粮一千五百多斤,交售给国家一百二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国养猪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许多养猪先进单位,形势大好。 “养猪是关系肥料、肉食和出口换取外汇的大问题”,“一头猪就是一个小型有机化肥工厂”,猪多肥多粮多,发展养猪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猪多了,可以提供更多的肉食,换取更多的外汇,有利于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年实践,京郊顺义县木林乡商品瘦肉猪生产的重要经验是抓以下几项配套技术:建立瘦肉型猪繁育和生产体系;配制配合或混合饲料养猪;实行断奶仔猪在原圈培育;采用肉猪快速肥育法;应用“促、控”的饲养管理方法;大力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建立、健全猪群防疫保健体系;改革养猪经营方式。当前我国各地应当积极发展瘦肉猪生产企业,实行科学养猪,开创新的业绩,使祖国的养猪事业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4.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队养猪事业不断发展。1974年生猪饲养量525头,平均一人一猪,粮食亩产千斤以上,皮棉亩产一百多斤。目前圈存猪435头,其中集体饲养215头,社员饲养220头,集体养母猪38头。今年已繁殖苗猪240多头,除满足本队需要  相似文献   

5.
我养了十四年猪,从未死过一头,也没有发现一头豆猪(猪囊虫病),而且积了大量优质粪肥,节省了很多精饲料,归结起来有一条,主要是圈养的结果。我认为圈养猪有八大好处: 1.可以避免猪发病,有利于养猪事业的大发展。猪病的流行和发生蔓延,多半是传染的结果,散养猪,传染的机会就多,如果圈养,定期打针预防,得病吃  相似文献   

6.
发酵床养猪对肥育猪生产性能及肠道有关细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发酵床养猪对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肠道有关细菌的影响.方法 选择50~ 70日龄的三元杂交猪40头,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重复1次,每圈10头;投入实验的前7d进行预实验,对猪群进行驱虫.然后5头猪为一组称重,将称重后猪随机分到2组.饲养方式采用自由采食和饮水.实验期为120 d.结果 实验组猪在饲料利用率、日增重、肠道内乳酸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数量都比对照组有所提高,肠道内沙门菌没有分离到,经济效益都明显.结论 发酵床养猪技术可以解决猪生产中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猪的生活环境,利于猪的生长和发育,其环保性和经济性都高于传统养猪场.  相似文献   

7.
粗饲料的来源很广,各种农作物的稭秆、秕壳都可以成为粗饲料。但由于它们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约占干重的1/3),猪很难消化吸收,因此营养价值很低,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纤维素酶的研究成果为粗饲料充分而有效地用于养猪生产提供了可能。国外曾用高活性的木霉纤维素酶在工业加工的条件下可以将纤维素几乎全部转化为葡萄糖及纤维二糖。要研究出适合我国农村条件的粗饲料酶解方法,这是我国微生物学科  相似文献   

8.
一 畜病合作防治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个社会主义新生事物。 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县由于牲畜防疫治病工作抓得不好,牲猪发病率高,成活率低,养猪发展不快,特别是集体养猪的发展,更是缓慢。为了抓好畜病防治,促进大牲畜尤其是养猪业的发展,我们学习外地经验,从1966年开始,在全县实行畜病合作防治制度,具体办  相似文献   

9.
由于近年来猪疫病频发,给养猪者造成大量的损失,造成养猪生产者谈病色变。因此,做好猪疫病的防治工作,更是尤为显得重要,防疫措施关系到食品生产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遵化县历来就有养猪习惯,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养猪业非常重视,为了防治猪病,早在1953年时,中兽医和割(?)业,就已经组织起来,并举办了防疫人员短期训练班。为了吸取外地的先进养猎经验,曾组织各农业社负责人多次进行参观,访问。由于党和政府对发展生猪生产的重视,至1955年生猪已发展到228,000头,至1957年增长了一培,基本上达到了一人一口猪的指标。在19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年代里,孩县县委对于大力发展生猪拟定了100万头生猪生产的跃进计划。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今春曾选派50多名干部深入各社,领导发展生猪生产的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1.
《遗传》1987,(4)
由广州军区后勤部添加剂研究所蒋永彰、张道槐同志总结的快速养猪法和研制的复合添加剂,省工、省饲料、省燃料;猪增重快、肉质好、成本低、收益高、适应范围广。如:在广西、广东、北京等20多个省市数十万用户中推广应用,普遍反映效果良好。30公斤以上中猪,日平均增重1公斤,此传统养猪法多增重0.2公斤至0.5公斤,而成本只多花几分钱。经国家技术评审认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国家科委建议在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2.
养猪农谚     
农谚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因为这种韻语,具有通俗易懂、含意深远、切合实际等许多特点,因此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一直流传到今天,仍在农村中指导生产。随着农业的大跃进,这些谚语也不断地被修改和补充。并创作出很多新谚语。特别是党提出大力发展养猪事业以来,在养猪方面也湧现出很多宝贵经验。使我国养猪事业更加发展和壮大。这里是由各地人民公社搜集的有关养猪谚语。加以分类、整理和浅白的解释。如有不当之处,请同业同志提出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猪瘟是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地影响着养猪事业的发展。解放后,在毛主席关于“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引下,广大兽医人员积极开展猪瘟的防疫注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促进了养猪业的发展。但是,也有部分地区由于防疫注射的密度较低,肉品卫生检验和生猪集市贸易控制不严,仍有散发性猪瘟流行,使集体和社员经济遭受损失。为了  相似文献   

14.
猪喘气病是猪的一种传染性肺炎,由于病猪与健康猪接触而感染传播。病状以咳嗽和气喘为主。病变一般仅限于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并呈对称性。死亡率虽不高,但对小猪和有继发感染时常引起死亡。本病在一开始发现,如不彻底防治,就会在猪群中传播开来,疫情缠绵不断或时起时伏,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增重,给养猪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早在新淮猪培育工作之初,曾订过一个新淮猪选种标准,随后又修订一次,它对新淮猪选种曾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原有的选种标准基本上是采用外国的等级鉴定制,内容繁琐,手续复杂,要有多种记录才能进行,不易与生产实际结合;没有养猪生产中的重要指标——肥育性能,且重点不突出;各个性状的重要性不  相似文献   

16.
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是严重威胁养猪事业发展的三大传染病。长期以来,每年要对这三大疫病分别进行三种菌(疫)苗的预防注射。随着养猪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打一针防三病或打一针防多病的多价疫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弱毒三联冻干苗(以下简称猪三联苗)就是一种打一针防三病的多价疫苗。这种疫苗是由南京、郑州、成都、甘肃兽医生药厂和江苏  相似文献   

17.
利用猪的不同品种(品系)之间交配,能使后代杂种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增强;某些重要经济性状产生超越亲本平均值的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是由非加性基因的杂合性效应引起,虽然至今在遗传机理上尚待进一步研究,而在生产应用上,通过亲本配合力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杂交组合,能有效的提高猪种生产力。因此杂种优势的利用由于成效显著而普遍受到重视,在国内外养猪生产中已广泛应用,并已成为当今猪育种科研注意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毛主席关于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反修防修,促进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重要指示指引下,北京市顺义县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学理论,抓路线,促大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革命和生产形势一派大好。养猪战线也和其他战线一样,形势十分喜人。全县到今年八月底,累计养猪近45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平均每人养猪1.02头;向国家交售肥猪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茶陵县火田公社芙江大队土里屋生产队养猪场,是1973年办起来的。现有存栏猪167头,占全队养猪存栏总数的60%。其中,母猪15头,比1974年增加两倍。该猪场在积极发展集体养猪的同时,大搞科学实验,实行科学养猪。全场5个人两人种饲料,其中1人还负责全猪场的防疫和养猪技术指导。1975  相似文献   

20.
猪痢疾又称血痢、黑痢,是一种由猪痢疾蛇形螺旋体与其他寄生于肠道内的微生物共同作用下所引发一种特有肠道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腹泻、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此病自正式发现以来,已经被许多国家列为重点防疫的猪传染病之一。也正因如此,鉴于猪痢疾对养猪产业发展的严重危害性,加强对猪痢疾的预防与控制,尤为重要。本文笔者即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从猪痢疾的病原及流行特点入手,对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猪痢疾的诊断方法进行粗浅的探讨,并提出几点防治对策,以期为控制与治疗猪痢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