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烟草对烟蚜防御反应的时间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明确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取食诱导烟草对烟蚜Myzus persicae的防御反应和时间效应,探讨外来入侵害虫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防御反应在其与桃蚜种间竞争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小叶笼法和生化分析法,分别研究了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烟草对烟蚜生长发育的影响和烟草主要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可对烟蚜产生明显的防御反应,对烟蚜的存活和生长发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和时间效应。在烟粉虱若虫危害烟草至第5天,烟草系统白脉叶片上烟蚜的死亡率较对照叶片上烟蚜的死亡率升高36.13%;至第10天死亡率升高72.78%,且平均相对生长率较对照显著降低;至第15天死亡率升高仍达58.89%。在烟粉虱若虫危害至第10天时,将处理植株上的烟粉虱的若虫虫体去除,然后在烟草系统白脉叶片上接烟蚜1龄若蚜,在去虫后15 d内,烟草系统白脉叶片对烟蚜死亡率及相对生长率的影响较不去虫的对照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但至去虫后第20天,对烟蚜的不利影响即消失。研究表明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系统白脉叶片对烟蚜的抗性能持续表达15 d左右。烟粉虱危害后的局部带虫叶片与对照相比,对烟蚜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B型烟粉虱危害的烟草,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这与烟蚜的死亡率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B型烟粉虱对寄主转换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福才  李传明  顾爱祥  王萍  任佳 《生态学报》2011,31(21):6505-6512
将B型烟粉虱分别从嗜性较强的番茄上转移到嗜性相对较弱的国抗22棉花、泗棉3号棉花和辣椒上, 以及从嗜性较弱的辣椒上转移到嗜性相对较强的番茄、国抗22棉花和泗棉3号棉花上, 观察寄主转移后的F1代、F2代、F3代烟粉虱产卵效应和寄主适应度的变化;将F4代烟粉虱再转移到原寄主, 观察烟粉虱产卵效应和寄主适应度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 烟粉虱在不同嗜性寄主上的产卵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不同嗜性的寄主之间转移, 烟粉虱的寄主适应度变化趋势不同, 从嗜性较强的寄主转移到嗜好性相对较弱的寄主上, 烟粉虱的寄主适应度迅速下降;从嗜性较弱的寄主向嗜性较强的寄主转移后, 烟粉虱的适应度则会迅速提高。烟粉虱对新寄主的适应速度与其对原寄主和新寄主之间的嗜性差异程度有关, 但一般经过1-2个世代后, 产卵效应会逐渐恢复到烟粉虱在该寄主上的正常水平。从过渡寄主转移到原寄主, 烟粉虱的寄主适应度变化符合一般的寄主转移规律, 但嗜性相对较强的过渡寄主可以刺激烟粉虱提高寄主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施用钙肥后一品红植株对B型烟粉虱发育、存活和取食为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26±1)℃、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钙肥处理的一品红植株上的B型烟粉虱在发育历期上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卵期明显缩短,各龄若虫期延长,从卵到成虫的发育时间为20.18 d,而对照为18.72 d;但钙肥处理对B型烟粉虱各虫态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B型烟粉虱的取食为害诱导了一品红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其中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能利用效率(α)、最大光合速率(rETRmax)以及对光的耐受能力(Ik)显著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增加.钙肥处理一品红受害叶片的光抑制参数(β)、rETRmax和Ik水平与对照相当.通过指甲油印迹法观察叶片下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现,钙肥能有效增强叶片对B型烟粉虱为害损失的补偿.  相似文献   

4.
Wang HT  Xue M  Chen HN  Zhou FY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5):1302-1308
为明确外来入侵害虫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防御反应对斜纹夜蛾的影响,探讨其与斜纹夜蛾的种间竞争机制,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B型烟粉虱取食后的烟草对斜纹夜蛾成虫产卵选择、幼虫取食选择、拒食作用和其他取食行为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成虫在B型烟粉虱为害后的植株上的落卵量较对照植株降低了40.9%.B型烟粉虱为害的虫体叶对斜纹夜蛾初孵化幼虫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而中间叶和系统白脉叶有一定的吸引作用,心叶不影响幼虫对寄主的选择性.B型烟粉虱为害叶片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显著的拒食作用,虫体叶拒食作用明显大于系统白脉叶片.与对照相比,B型烟粉虱为害的虫体叶和系统白脉叶降低了斜纹夜蛾幼虫单位时间取食次数或取食比例,虫体叶还显著延长了幼虫开始取食时间,总取食面积显著减少.表明B型烟粉虱为害烟草对斜纹夜蛾成虫产卵和幼虫取食行为均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对了解烟田害虫种群变动规律和指导害虫治理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B型烟粉虱在6个烟草品种上的取食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不同烟草品种会影响B型烟粉虱的取食选择性,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明确。刺吸电波图(EPG)技术是研究刺吸式昆虫对寄主植物取食选择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烟粉虱取食产生的电信号,可以分析其对不同烟草品种的取食差异。【方法】应用EPG技术对B型烟粉虱雌成虫在6个烟草品种(翠碧1号、K326、闽烟7号、云烟85、云烟87、红花大金元)上的取食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6个烟草品种上有效记录的雌成虫数均为18头,在翠碧1号、K326、闽烟7号、云烟87、云烟85和红花大金元叶片上能够到达韧皮部的个体数分别为15、15、12、13、15和15头,能够持续吸食的个体数分别为13、14、8、12、14和15头。烟粉虱雌成虫在6个烟草品种上的非刺探(np)波所占的比例差异显著,在红花大金元上所占的比例最小,显著低于其他5个品种。雌成虫在红花大金元和K326上E1波的总持续时间显著短于闽烟7号和云烟87。雌成虫在红花大金元上E2波的总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其他5个品种,而在闽烟7号、云烟87和云烟85上显著短于其他3个品种。【结论与意义】在6个烟草品种中,B型烟粉虱雌成虫最喜食红花大金元,最不喜食闽烟7号和云烟87。因此,在福建省B型烟粉虱的发生区,选择烟草品种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红花大金元的种植,增多闽烟7号和云烟87等抗B型烟粉虱品种的种植。  相似文献   

6.
烟粉虱B型和Q型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近20年来,烟粉虱B型传入世界各地并暴发成灾,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入侵害虫; 烟粉虱Q型则是近几年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一种新的入侵生物型,目前已传入许多国家并造成一定危害。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烟粉虱B型和Q型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引物H16对烟粉虱B型不同种群扩增的特异带,能有效区分烟粉虱B型和Q型、浙江非B/Q型种群;(2)烟粉虱Q型种群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比烟粉虱B型的要高;(3)我国烟粉虱Q型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可能性比来自中东地区的可能性要大。另外,聚类分析结果提示,RAPD分子标记能有效地区分烟粉虱不同生物型,但可能不适用于生物型之间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7.
田玉安  梁沛  高希武 《昆虫知识》2012,49(2):390-395
采用酶标仪动力学法,比较研究了3个黄瓜品种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羧酸酯酶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黄瓜对B型烟粉虱羧酸酯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取食四季秋瓜和22-94RZ的B型烟粉虱羧酸酯酶活性均较高,其比活力最低值分别为对照的1.07倍和1.27倍;取食Deltastar RZ的为最低,其羧酸酯酶比活力最低值仅为对照的0.56倍。取食不同品种黄瓜不同时间,B型烟粉虱羧酸酯酶比活力动态变化趋势不同:取食四季秋瓜、22-94RZ的B型烟粉虱,其羧酸酯酶比活力始终保持被激活状态;取食Deltastar RZ后则处于被抑制状态,但72h后恢复至起始水平,说明B型烟粉虱在Deltastar RZ上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适应性较好。研究表明羧酸酯酶在B型烟粉虱选择适应寄主过程中应该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寄主作物对B型烟粉虱生长发育和种群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在恒温28℃、湿度80%的条件下研究了5种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ubaci)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棉花、烟草、花生、大豆和玉米的烟粉虱。其形态、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繁殖力和寿命等生命参数均有明显差异。棉花、大豆和玉米不利于烟粉虱卵和若虫的生长发育。表现为虫体较小、卵期和生命周期延长、存活率降低。烟粉虱在棉花、大豆、花生、烟草和玉米上的生命周期分别为32.03d、32.11d、25.69d、24.43d和20.68d。其存活率分别为49.86%、54.41%、86.86%、69.93%和29.38%。与烟草和玉米相比。棉花、大豆和花生明显有利于烟粉虱的种群繁殖.在棉花、大豆、花生、烟草和玉米上生长发育的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分别是27.8d和235.O粒、23.2d和191.1粒、22.Od和131.1粒、6.25d和28.O粒、2.42d和5.1粒。在花生、大豆、棉花、烟草和玉米上的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O.1590、O.1364、O.1236、O.0841和-O.0285.其种群趋势指数(I)分别为113.85、117.38、103.98、19.58和O.4274。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20℃、26℃和30℃三个设定温度条件下,研究了CF-965、NC-89和NC-82三个烟草品种对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26℃时两种粉虱在CF-965、NC-89和NC-82三个烟草品种上的发育历期没有明显差异,但温室白粉虱卵期和若虫期的发育历期较烟粉虱依次分别延长了1.32d、2.81d和 2.04d.在CF-965上,B型烟粉虱卵期和若虫期的总存活率和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54.19%和55.17粒,温室白粉虱仅分别为31.99%和39.17粒;在NC-89上,B型烟粉虱卵期和若虫期的总存活率和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23.47%和37.50粒,温室白粉虱仅分别为15.75%和17.25粒;两种粉虱在NC-82上卵期和若虫期的总存活率和平均单雌产卵量差异不大,表明B型烟粉虱对CF-965和NC-89的适应能力较温室白粉虱强.两种粉虱在20℃时的发育历期最长,32℃时最短,26℃时居中.20°C时烟粉虱卵期和若虫期的存活率20.96%为最低,26℃和32℃时分别达54.19% 和53.29%;而温室白粉虱在32℃条件下存活率11.66%为最低,20℃和 26℃时分别达31 34% 和31.99%.温室白粉虱在20℃时产卵量大于烟粉虱, 在26℃时的产卵量小于烟粉虱,30℃时则不能产卵,但烟粉虱成虫30℃时的产卵量仍可达21.06粒.由此说明烟粉虱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的适应能力显著强于温室白粉虱.山东烟区烟草生长中期的田间平均温度多在22~30℃,适合B型烟粉虱的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韩永强  李丹丹  邓权权  侯茂林 《昆虫学报》2022,65(11):1469-1476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成虫取食施硅水稻对其体内保护酶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为硅介导的水稻抗虫性的应用提供证据。【方法】以TN1(感虫品种)为供试水稻品种,采用营养液添加Na2SiO3·9H2O的方法设置112 mg Si/L(Si+)和0 mg Si/L(Si-)2种施硅水平,通过酶活性分析测定取食Si+或Si-水稻植株24, 48, 72和96 h后褐飞虱成虫体内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SOD)]以及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和多功能氧化酶(mixed-functional oxidase, MFO)]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取食Si-水稻植株的褐飞虱成虫相比,取食Si+水稻植株24和48 h时,褐飞虱成虫POD活性分别显著增加101.2%和55....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发育适合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种群发育适合度的影响,采用室内实验比较了B型烟粉虱在番茄、棉花、菜豆和辣椒上的生存曲线、发育进度和成虫性比等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种群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生存曲线差异显著,由卵发育至成虫的存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番茄=棉花>菜豆>辣椒。B型烟粉虱在辣椒、棉花、菜豆和番茄上50%成虫羽化期依次为25.5、23.0、22.8和22.5d,在辣椒上的发育进度显著慢于其他植物。在不同寄主植物上B型烟粉虱的雌成虫比例差异显著,由高到低依次为:辣椒(63.0%)>棉花(58.3%)>菜豆(52.0%)>番茄(49.7%)。在番茄上B型烟粉虱第二代的生存率显著高于第一代,发育速率较第一代加快,雌成虫比例(63.3%)也显著高于第一代(49.7%)。在棉花上,第一代和第二代间的生存曲线、发育进度和雌成虫比例则差异不显著。可见,不同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的发育适合度不同,在番茄上的发育适合度则以第二代较第一代显著提高。此外,B型烟粉虱在不适寄主植物辣椒上的存活率较低,但后代雌成虫比例增加,推测B型烟粉虱可通过调整后代性比增加其在不适寄主植物上的种群。  相似文献   

12.
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在温度逆境下的生存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崔旭红  陈艳华  谢明  万方浩 《昆虫学报》2007,50(12):1232-1238
为了明确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在温度逆境下的生存特性对其种群发展的影响,通过进行高温和低温暴露试验,研究了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卵、伪蛹、成虫在37℃,39℃,41℃,43℃,45℃下暴露1~2 h后的存活率,以及这两种粉虱卵、2~3龄若虫、伪蛹和成虫在2℃下暴露1~12 d后的存活率。结果表明:两种粉虱的卵、伪蛹和成虫在37℃~45℃下暴露1~2 h,其存活率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但在相同处理条件下B型烟粉虱3种供试虫态的存活率要高于温室白粉虱。B型烟粉虱在2℃下暴露2~12 d,各供试虫态的存活率迅速下降,卵、2~3龄若虫、伪蛹在2℃下暴露12 d后均不能存活,成虫在2℃下暴露4 d后也全部死亡;而温室白粉虱卵、伪蛹在2℃下暴露12 d后其存活率还能超过45%,成虫在2℃下暴露7 d后仍有80.9%能够存活。结果说明,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对温度逆境的适应性存在差异,B型烟粉虱对高温的适应性要高于温室白粉虱;温室白粉虱对高温敏感,但对低温的适应性要显著高于B型烟粉虱。据此推测,两种粉虱对温度逆境适应性的差异是导致其种群发生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寄主挥发物、叶色在B型烟粉虱寄主选择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温条件下,研究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对不同寄主植物和颜色的行为趋性。笼罩实验的结果显示,烟粉虱雌虫对共存的5种寄主植物偏好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表现为对番茄的趋性最强(35·0%),甘蓝次之(27·7%),烟草和棉花再次之,辣椒最低(7·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烟粉虱数量在番茄上逐渐增加,在甘蓝上呈下降趋势,在烟草、棉花和辣椒上变动幅度不大,但数量总体上仍是番茄(48·8%)>甘蓝(18·4%)>烟草、棉花>辣椒(3·4%)。但烟粉虱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量则表现为:甘蓝>番茄>棉花、烟草>辣椒;其中甘蓝和番茄上卵量分别占总卵量的56·8%和28·2%;而烟草、棉花和辣椒上的卵量均不到总卵量的6·0%。"Y"型嗅觉仪进一步测定表明:寄主植物番茄和甘蓝气味对烟粉虱具有显著引诱作用,且表现为番茄>甘蓝,辣椒不具引诱作用;烟粉虱对3种植物(番茄、甘蓝、辣椒)的叶片颜色均有显著趋性,选择率在75%左右,但在三者之间的趋性差异不明显;烟粉虱雌虫对黄色和绿色均具有显著趋性,且对黄色的趋性显著大于对绿色的趋性,但对红色无趋性。综合分析表明,在对寄主定向和定位过程中,B型烟粉虱的视觉和嗅觉均起作用,但在对同种颜色(绿色)的寄主进行选择和定位的过程中,嗅觉起主要作用,而对不同种颜色(红、黄、绿)的选择和定位时,其视觉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内烟粉虱B生物型的分布及其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收集了国内 15个省 2 6个不同地区的烟粉虱种群 ,根据有关报道合成了一个随即引物H16 ,对不同地区的烟粉虱DNA进行了RAPD -PCR扩增 ,根据扩增结果分析了不同烟粉虱种群的生物型。结果表明 ,在以上不同省市和地区中 ,北京、山东等 11个省 19个地区都有烟粉虱B型的分布。以烟粉虱B型为防治对象 ,比较了使用高效氯氰菊酯、高效大功臣 2种化学农药 ,和应用桨角蚜小蜂、粉虱座壳孢 2种寄生性天敌 ,对黄瓜上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 ,结果表明在一个世代内 ,喷施高效大功臣 (10 0 0× ,1次 ) ,喷施粉虱座壳孢 (5× 10 6 个孢子 /ml,2次 ) ,和释放桨角蚜小蜂 (3头雌蜂 /株 ,2次 ) ,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分别达到 78.2 1%、95 .74 %和 5 7.5 8% ,三者都可以对烟粉虱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番茄褪绿病毒(ToCV)对其传毒介体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主要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携带ToCV的Q型烟粉虱在非病毒寄主植物棉花Gossypium spp上的生物学指标,并测定了带毒和无毒烟粉虱主要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结果 表明,在棉花植株上,带毒烟粉虱在发育历期、产卵量、成虫寿命方面与无毒烟粉虱无显著差异,但雌虫体长明显短于无毒烟粉虱.相对于无毒烟粉虱,带毒烟粉虱体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明显提高,是无毒烟粉虱的3.36倍(P <0.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无显著差异.解毒酶中,带毒烟粉虱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活性明显下降,是无毒烟粉虱活性的54%,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 esterase,ACHE)活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Aphid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oups of phytophagous insects because of their polyphenism, host alternation, heteroecious behavior and reproductive habits. Laboratory culture of the aphid Myzus persicae on the host plant Brassica pekinensis Hubner was maintained seasonally for biometrical studies. The metric analysis revealed gradual developmental changes from the first instar nymph to the adult stage in size, shape, and a number of characters. The transitional changes were sufficiently distinct to allow differentiation of each of the life stages irrespective of the season. A key to the nymphal stages of the pest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17.
B型烟粉虱对三种寄主植物及其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雌虫对3种寄主植物、挥发物提取液、挥发物标样以及寄主植物挥发物模拟样的行为反应,并比较鉴定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组分和含量,以期明确植物挥发物在B型烟粉虱寄主定向行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番茄植株和甘蓝植株及其相应的挥发物提取物对烟粉虱雌成虫均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而辣椒植株和挥发物提取物的引诱作用不明显;3种寄主植物和挥发物提取物分别两两之间比较时,烟粉虱的选择行为均极显著地表现为番茄 > 甘蓝 > 辣椒。2)番茄、甘蓝和辣椒具有不同的挥发物化学图谱,且挥发物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差异很大;番茄挥发物总量远远大于甘蓝和辣椒;从组分来看,番茄挥发物中主要为萜烯类(89.8%),甘蓝挥发物中主要为烷烃类(53.0%)。3)8种寄主植物挥发物标样(10-1~10-6 μL/μL)中,除1,8-桉树脑始终对烟粉虱具有引诱作用外,丁子香酚、苎烯、里那醇和月桂烯则是分别在10-4~10-6,10-1~10-4,10-1~10-4和10-1~10-4μL/μL时,才具有引诱作用;α-蒎烯、顺-3-已烯-1醇则在高浓度下(10-1和10-2 μL/μL)对烟粉虱具有排斥作用,低浓度下对烟粉虱没有任何影响;正十二烷在任何浓度下对烟粉虱均没有任何作用。4)在辣椒上分别喷施番茄挥发物模拟样和甘蓝挥发物模拟样,均显著增加对烟粉虱的引诱作用,而在番茄上喷施辣椒挥发物模拟样则无明显增效作用。综合分析认为,挥发性物质在B型烟粉虱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偏好时具有重要的行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