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票地区位于辽西,其完备的中生代地层及其所含门类众多的化石,使得它在全世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孔子鸟发现以来,短短的10余年中,30多种古鸟类已经在此出土,其中不但包括形态原始古老的蜥鸟类(如各种孔子鸟、热河鸟、会鸟等),还有多种形态奇特的反鸟类(如华夏鸟、中国鸟、辽西鸟、原羽鸟等),以及特征进步的今鸟类(如辽宁鸟、朝阳鸟、义县  相似文献   

2.
《化石》2014,(2)
正反鸟类是中生代物种数目最多、地理分布范围最广的中生代鸟类支系。然而,此前,反鸟类的化石仅在我国辽西的热河生物群以及内蒙古和甘肃的早白垩世地层中有过报道。2014年3月出版的北美《古脊椎动物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研究员、徐光辉副研究员和研究生王敏完成的一篇题为"中国晚白垩世第一件反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记述产自中国辽西的逍遥蛛科化石1新属:白垩逍遥蛛属Cretadromus gen.nov.,1新种:辽宁白垩逍遥蛛Cretadromus liaoningensis sp.nov.:这是逍遥蛛科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也是逍遥蛛科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首次报道。标本采白辽宁省凌源市大王杖子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现存于大连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中国发现从始祖鸟到反鸟的重要缺失环节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最近在中国辽宁省北票地区中生代义县组地层中又发现了迄今最为原始的反鸟──始反鸟(Eoenantiornis buhleri gen. et sp. nov.)。在系统进化上,这一具有牙齿的反鸟介于始祖鸟和华夏鸟(Cathayornis)之间,后者也产于中国的同一地区的早白垩世九佛常组中。这种过渡或转变突出地表现在其肩带上.新属与其他鸟类的牙齿具有共同的特征,这也说明该种齿型和其独特的植入和替换方式是所有已知中生代具牙齿鸟类的共同特征。该鸟小于始祖鸟和孔子鸟,但大于早白垩世的反鸟类。这表明在反鸟类的早期演化中,向小个体方向演化趋势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辽宁省凌源市四合当镇附近发现有一处新的鸟类化石产地,最初报道认为这一地点产出的所有鸟类化石都属于同一种今鸟型类:赫氏旅鸟(Iteravis huchzermeyeri)。早白垩世的鸟类化石产地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属种多样性上,一般都以反鸟类化石材料为主,因此四合当化石地点是目前发现的极少数以今鸟型类为主的早白垩世鸟类化石地点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课题组的胡晗和邹晶梅在英  相似文献   

6.
多年以来,辽西地区一直是我国进行古生物研究的重要地区,其中生代地层分布较广,含有的古生物种类也较多,对古生物学家们进行古生物研究有极大的帮助,古生物学家们在辽西中生代发现了大量的鸟类及植物群落化石,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辽西地区含鸟层鸟类及古植物的研究,有了一次次令人惊喜的发现,使得辽西地区在国内外备受关注,辽西也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化石宝库。  相似文献   

7.
浙江寿昌盆地上侏罗统介形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浙江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发育,研究程度较高,并有丰富的古生物资料。寿昌及永康盆地是浙江火山岩地层发育较全、具代表性的两个盆地。目前,永康组归人早白垩世,它与寿昌组属上下关系的意见,已经得到大多数地质及古生物工作者的承认,但寿昌组的地质时代根据不同门类化石,归属晚侏罗世或早白垩世的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东部双鸭山、集贤煤田中生代含煤地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黑龙江双鸭山、集贤两煤田的中生代含煤地层序列,综合各门类化石研究结果,认为海相的绥滨组和东荣组属晚侏罗世卡洛夫晚期至伏尔加期,非海相的城子河组和穆棱组属早白垩世尼坎期。文内提供11条详细的钻探剖面的生物地层资料。  相似文献   

9.
辽宁早白垩世早期—鸟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宁朝阳地区早白垩世早期一新的鸟类。这是继三塔中国鸟(Sinornis santensis)、燕都华夏鸟(Cathayomis yandica)之后报道的辽宁中生代第三种鸟化石,它的脊柱和腰带与始祖鸟和恐龙相似,但其肋骨又具有现代鸟类的性状,这是早期鸟类化石的又一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生代的鸟类:介绍及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忠和  张福成 《动物学报》2004,50(6):913-920
最近十来年 ,中国辽宁发现的早白垩世的鸟类化石超过了世界上其它任何一个地区。中国的中生代鸟类化石代表了始祖鸟化石之后鸟类历史上第一次显著的分异。它们不仅包括了带有明显恐龙祖先特征的长尾的鸟类 ,而且还包括了许多进步或特化的种类 ,如早白垩世最大的鸟类 ,最原始的反鸟类 ,以及保存最好的、飞行结构和现生鸟类几乎一样的今鸟类。这些早期鸟类在诸如飞行、大小和食性等所反映的演化、形态和生态学特征等方面出现了重大的分异。具有长尾骨骼的原始基干鸟类热河鸟和驰龙类具有的相似性 ,进一步支持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中国发现的早白垩世的鸟类以及树栖的恐龙化石还为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证据。“恐龙下树”的假说结合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和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学说 ,因此也得到了化石证据的支持。由于多种恐龙带有羽毛 ,因此羽毛不一定代表了恒温。恒温的鸟类可能到了早白垩世的进步鸟类中才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1.
辽宁晚株罗世—早白垩世一长颈双弓类爬行动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初步记述了采自辽西凌源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双弓类水生爬行动物化石材料,并确立其为一新属瓣种-凌源潜龙。化石产于凌源大王杖子乡范杖子村义县组含火山灰的灰白色涌相页岩中,与狼鳍鱼共生。  相似文献   

12.
辽宁早白垩世一新的反鸟化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记述了在辽宁朝阳地区,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一种新的小型鸟类。依据它所具有的以下几点特征:(1)胫跗骨远端髁间沟窄,远视内髁前缘较为平缓;(2)第四骨相对较为细弱;(3)坐骨近端向背方伸出一个显著突起;(4)胸骨侧突细长,并在远端扩大。本文将其归入反鸟亚纲(Enantiornithes)。此外,依据新材料所特有的,头骨及跗骨远端的结构,不同于其它反鸟亚纲鸟类的特点,本文建立了一鸟类的新属新种:郑氏波罗赤鸟Boluochiazhengi。最后,本文通过对新材料和现生鸟类在爪的形态,头骨结构等方面的比较后认为,Boluochia可能为一类以树栖生活为主,并较为凶猛的鸟类。  相似文献   

13.
花粉化石在古生代地层中已经被发现,至今已有两亿多年的历史,发现最早的是古老松柏类裸子植物的花粉化石。中生代时期裸子植物进一步繁盛,在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十分丰富的松柏类花粉化石。到早白垩世中期(巴列姆期)地球上出现了最原始的被子植物,随之也在早白垩世中...  相似文献   

14.
叶肢介化石在河西走廊赤金堡组、新民堡群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西走廊西部赤金堡组及新民堡群是生油岩系,富含叶肢介化石。研究这些化石对于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以及探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叶肢介动物群分布规律是有意义的。1974年5—7月,笔者与甘肃区测二队中生代专题研究队同志一起,在玉门、酒泉一带测制地层剖面,采获大量化石标本。关于叶肢介化石属、种的记述,大多已编入陕甘宁地区古生物化石图册(在印刷中)。本文着重分析叶肢介化石在赤金堡组及新民堡群的分布规律、动物群性质,同时讨论有关这两组地层的含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反鸟类是繁盛于中生代的鸟类类群,它们在鸟类演化史上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全球性辐射,化石发现于除极地以外的各大陆白垩纪地层中,目前全世界被命名的反鸟类1属种超过了50个,其中我国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被命名的反鸟类新属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白垩期早期反鸟类的个体大小和相对翼长已有很大的分化,肩带和前肢上与飞行相关的骨骼特征已与现代鸟类基本相似,进步程度甚至高于同时期的今鸟类,表明适应飞行的演化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吻部和牙齿的改变也较同时期的今鸟类多样,说明在食性也有了大的分异。新的发现也进一步减少了反鸟类和今鸟类——这两个中生代进步鸟类姊妹群之间的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6.
董洁 《古生物学报》1988,(6):722-728
吉林通化地区三棵榆树晚中生代地层剖面,层序连续,叶肢介化石丰富.研究这些化石对于确定侏罗-白垩系界限,探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叶肢介动物群演化规律是很有意义的.这篇短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陈丕基老师的指导并承悉心修改,特此致谢.三棵榆树剖面的叶肢介化石产于两个层位:下白垩统亨通山组21层产叶肢介 Eosestheria subrotunda Chen, E. sankeyushuensis sp. nov., E. sp., Pseudestherites aff. qinghem-  相似文献   

17.
辽西地区下白垩统沙海组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白垩纪木化石产出层位,其产出的木化石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尽管前人开展了部分研究,但目前对沙海组木化石植物群组成特征的认识仍相对薄弱.本文报道了辽西义县上石洞沟地区沙海组产出的木化石新材料,共鉴定出2属3种,分别为:Phyllocladoxylon cf.eboracense(Holden)Kr?usel、Xenoxylon conchylianum Fliche 及 X.watarianum Nishida and Nishida.此发现丰富了对沙海组木化石多样性特征的认识,为揭示辽西地区早白垩世晚期的森林组成特征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本文总结了辽西地区早白垩世木化石的多样性特征,从木化石的角度推断辽西地区在早白垩世中晚期森林植被面貌可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更替.此外,本文对比了辽西地区侏罗纪及白垩纪异木属木化石种级多样性,认为该属在辽西地区晚中生代一直是优势类群,但种级组成上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王敏 《化石》2016,(1):77-78
今鸟型类是中生代最为进步的鸟类支系,所有现生鸟类都是从中演化而来的.其最早的化石记录可追溯到热河生物群花吉营组(距今约1.3亿年).今鸟型类与反鸟类构成姐妹群,成为了中生代最为繁盛的鸟类类群. 2016年1月5日,伦敦林奈学会出版的《林奈学会动物学杂志》(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周忠和课题组王敏等报道了一基干今鸟型类,讨论了原始今鸟型类特征的演化.  相似文献   

19.
辽宁县白垩世一新的反鸟化石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了在辽宁朝阳地区,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一种新的小型鸟类。依据所具有的以下几点特征:(1)胫跗骨远端髁间沟窄,运视肉髁前缘较为平缓;(2)第四庶骨相对较为细弱;(3)坐骨逝端向背方伸出一个显著突起;(4)胸骨侧突细长,并在远端扩大。本文将其其归入反鸟亚纲。此外,依据新材料所特有的,头骨及跗庶骨远端的结构,不同于其它反鸟亚类的特点,本文建立了一鸟类的新属新种:郑氏波罗赤鸟Boulu-chia zh  相似文献   

20.
描述原蝎蛉科化石1新种,优秀云状原蝎蛉Typhothauma excelsa sp.nov.。对新种与模式种做了比较。化石标本采自辽宁省北票市炒米甸村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模式标本保存于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