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保幼激素的代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胜  蒋容静  曹梅讯 《昆虫学报》2004,47(3):389-393
保幼激素的代谢由保幼激素酯酶、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和保幼激素二醇激酶等共同催化完成。在这些代谢酶的作用下,保幼激素代谢成保幼激素酸、保幼激素二醇、保幼激素酸二醇和保幼激素二醇磷酸。作者总结了保幼激素代谢的研究方法;按实验室和昆虫种类为线索,归纳和概括了每一种保幼激素代谢酶的研究进程;对保幼激素酯酶和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作了序列分析;最后对保幼激素的代谢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激素受体的自身抗体,能竞争性地抑制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干扰激素与受体的作用。多数激素受体的抗体是封闭型的,拮抗激素的作用,使靶细胞功能低下;另一种抗体,能“模仿”激素的作用,是激素的激动剂,使靶细胞功能亢进,这类抗体称为刺激型抗体。刺激型抗体迄今只在Graves甲亢、内分泌性突眼症和少数严重的抗胰岛素型糖尿病中发现,由于它们在内分泌学和免疫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十分重视。本文着重介绍了刺激型自身抗体的生理、生化和免疫化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激素受体的自身抗体,能竞争性地抑制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干扰激素与受体的作用。多数激素受体的抗体是封闭型的,拮抗激素的作用,使靶细胞功能低下;另一种抗体,能“模仿”激素的作用,是激素的激动剂,使靶细胞功能亢进,这类抗体称为刺激型抗体。刺激型抗体迄今只在Graves甲亢、内分泌性突眼症和少数严重的抗胰岛素型糖尿病中发现,由于它们在内分泌学和免疫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十分重视。本文着重介绍了刺激型自身抗体的生理、生化和免疫化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陆地棉和中棉间正、反交时,喷施植物激素(GA_3、NAA)后,对杂种胚胎发育的影响。观察发现:1.外源激素对棉花授粉受精速度的影响不显著。2.陆地棉×中棉时,外源激素显著提高了有胚胚珠百分率。胚体大小也显著增加。3.中棉×陆地棉时,外源激素能明显地促进胚的分化,使一部分杂种胚的分化接近正常状态。4.喷施外源激素是克服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有效途径。这是由于外源激素促进了胚乳发育的缘故。  相似文献   

5.
植物激素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激素受体是指能与植物激素专一结合,并在结合后能引起特定的激素生理生化效应的物质。受体是激素初始作用发生的位点,所以它是激素作用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动物激素方面,已经成功地证实了膜定位的多肽激素受体和细胞质、细胞核定位的甾体激素受体,并较清楚地阐明了它们的作用机制。相比之下,植物激素受体的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用外源性雄激素引起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分泌抑制,对这两种细胞中的溶酶体及分泌吞噬和自体吞噬活动进行了超微结构形态观察和半定量分析。实验中应用了CMP酶细胞化学技术和免疫胶体金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在分泌受抑制状态下,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中溶酶体增多,分泌吞噬活动加强;与此同时,睾丸间质细胞也表现溶酶体增多、自体吞噬活动加强。这些结果不仅再次证明在分泌蛋白质激素细胞中溶酶体以分泌吞噬的方式参与了激素分泌调节,更重要的是初步证明在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分泌调节中,也有溶酶体的参与,其形式是自体吞噬作用。细胞通过自体吞噬作用得以在短时间内清除一部分合成激素的细胞器和其中的激素,这可能是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及时有效地调整激素分泌量的一项重要机制,与分泌蛋白质激素细胞的分泌吞噬有着相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保幼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HPLC分离方法的改进和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欧阳迎春  李胜 《昆虫学报》2003,46(3):282-287
传统的正相高效液相色谱(normal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NP-HPLC)可以较好地分离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Ⅰ、Ⅱ和Ⅲ,但不能分离保幼激素的代谢产物及其类似物。经过改进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HPLC)不仅可以很好地分离保幼激素,还能定性定量分析保幼激素的代谢产物及其类似物。离体培养昆虫咽侧体(corpora allata, CA)所合成的、被同位素标记的痕量保幼激素可以用以上两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鉴定。此外,RP-HPLC还可以用来分离体内或体外同位素标记的保幼激素代谢产物,以及测量血淋巴中的保幼激素滴度。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内分泌学的发展及其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后叶,胃肠道内分泌学已从三种经典的激素发展到包含100种以上生物活性肽的生物学科。如今,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阐明了胃肠道激素的新概念1)众多的激素及其家族;2)一个激素基因产生多重表型;3)广泛的基因表达;4)细胞一特异的激素原处理;5)细胞一特异的激素释放。胃肠道激素不仅是有关食物摄取和消化的局部激素,而且可作为一种细胞间信使参与整个躯体多种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日本三得利公司和宫畸医科大学已成功地用rDNA技术生产被认为能引起肾排泄尿钠的人心房钠尿肽激素γ—hANP。它也有助于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0.
真菌激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葵  郜熙阳  邱立友 《微生物学通报》2019,46(11):3102-3109
真菌种类繁多,与人类健康、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系非常密切。真菌合成多种性激素、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这些内源激素以及来自动植物产生的外源激素能够被真菌感知,并影响真菌的生长发育、子实体形成、代谢、致病性和共生性等。然而,对真菌激素的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及其起源和进化还知之不多。建立真菌激素学将极大地促进对真菌激素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花生结荚期间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花生子房入地前的1~2天,生长素含量和乙烯释放量均较低,而赤霉素含量较高;入地后,子房膨大前1~3天,生长素含量和乙烯释放量均迅速增加,分别是入地前的10倍和3倍,赤霉素含量则迅速下降,仅为入地前的六分之一。子房膨大开始后,这三种激素均有较高的水平。在子叶分化期后,三种激素含量开始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昆虫滞育与激素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滞育是广泛地存在于昆虫界的一种现象,是昆虫在长期与环境条件斗争中所获得一种特殊生存本领。滞育利于虫体适应不利环境条件及种群同步生长发育。然而,昆虫要实现滞育,还必须通过昆虫体内激素的调节控制。因此,滞育是一个从接收外界环境信号一直到体内激素进行调节复杂的生理过程。激素控制滞育在不同种昆虫中各不相同,下面按虫态滞育类型加以叙述。 一、卵滞育 卵滞育即胚胎滞育,可以发  相似文献   

13.
大鳍促性腺激素分泌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非洲鲶鱼促性腺激素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测定了科鱼类样品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用这种方法和鲤鱼促性腺激素β亚基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大鳍同一批血清样品结果也相当吻合。通过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或多巴胺的D2受体拮抗剂地欧酮后,定时取样测定血清促性腺激素含量,证明大鳍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同时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多巴胺的双重调节。但是,多巴胺只能抑制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诱导的促性腺激素分泌,而不能直接抑制基础的促性腺激素分泌,这与非洲鲶鱼相似而与金鱼和鲤鱼等鲤科鱼类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天仙子花药培养的研究在国内虽无报道,但国外已有较多的工作。Corduan和Raghavan均发现,在无激素的培养基上,天仙子花粉植株通过胚状体形成;在加有2,4-D的培养基上,可通过愈伤组织形成。外源激素对花粉植株形态发生的影响,已在小麦、枸杞等花药培养中得到肯定。我们在天仙子花粉植株诱导实验中也发现,培养基中的激素组合明显地影响着花粉植株的诱导频率和形态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大鳍Hu促性腺激素分泌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德寿谷期  H.J 《动物学报》1998,44(3):322-328
用非洲鲶鱼促性腺激素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测定了Chang科鱼类样品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用这种方法和鲤鱼促性腺激素β-亚基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大鳍Hu同一批血清样品结果也相当吻合。通过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或多巴胺的D2受体拮抗剂地欧酮后,定时取样测定血清促性腺激素含量,证明大鳍Hu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同时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多巴胺的双重调节。但是,多巴胺只能抑制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诱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正常果与脱落果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化橘红生理落果的机理.结果显示,N、P、K、Ca、Mg含量正常果一致地高于脱落果;脱落果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正常果则先升后降;果实中生长促进类内源激素(GA3、IAA、ZT)含量正常果显著高于脱落果,而ABA/(GA3 LAA ZT)值则是脱落果显著地高于正常果;三类水解酶活性均为脱落果显著高于正常果.说明化橘红果实的脱落与果实内部的矿质元素、总糖、内源激素含量和水解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手工分离激素体外诱发成熟的中华大蟾蜍长足卵母细胞质膜和卵黄膜,以及未经激素处理的卵母细胞质膜和透明带,通过SDS-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进行膜蛋白质组份比较分析。考马斯蓝染色显示:未经激素处理的卵母细胞,其质膜主要有六条蛋白带子,分子量范围为25K—250K道尔顿;透明带有四条主要蛋白质带,分子量范围为43K—250K道尔顿。激素作用后的成熟卵球质膜蛋白质组份与处理前相同;由透明带衍生形成的卵黄膜,显著增加一种分子量为20K道尔顿的蛋白质组份。卵母细胞膜表面的碘(~(125)I)化反应和电泳分析结果清楚地表明,不论透明带还是质膜,它们的不同分子量蛋白质带都能强烈地标记上~(125)I;去膜卵球部分的蛋白质成份,没有测出任何~(125)I标记峰。证明以上分析的蛋白质组份确是存在于膜的表面。  相似文献   

18.
外源激素对雄性黄鳝性类固醇激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硬骨鱼类促性腺激素(GTH)的分泌受到双重调控,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刺激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抑制因子(GRIF)的抑制1.    相似文献   

19.
昆虫激素不仅能调控昆虫的生长发育,而且也是昆虫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因此当虫生真菌入侵昆虫寄主体腔并定殖时可能会受其影响。但定殖过程中虫生真菌与昆虫激素之间的直接作用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的蜕皮激素(20E)和保幼激素(JH)模拟鳞翅目昆虫家蚕体内的主要激素水平,对虫生真菌鹿儿岛被毛孢Hirsutella satumaensis进行培养,观察其表观形态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昆虫激素对鹿儿岛被毛孢的表观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添加20E和JH培养后,鹿儿岛被毛孢菌落直径和菌丝生物量的变化差异不大;孢子的萌发率稍有下降;而菌落产生的色素和产孢量与对照组相比则呈现显著性变化。菌落色素圈和分生孢子的粘液厚度会随两种激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产孢量随激素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说明鹿儿岛被毛孢定殖昆虫血体腔的过程中两种昆虫激素会抑制真菌的生长,而虫生真菌会适应性地做出应答反应,这对于进一步理解虫生真菌在昆虫血体腔中的定殖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日本落叶松母株年龄、插穗内源激素含量与生根之间的关系,以及外源IBA对插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及其对插穗生根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株龄插穗生根性状及插穗茎和叶中激素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叶中激素含量对插穗生根力没有直接影响;插穗茎中生根抑制激素(ABA)含量随株龄增长而增加,生根促进激素与抑制激素的比值(IAA+GA+ZR)/ABA却随株龄的增长而递减,与生根力随株龄的变化趋势一致,且该比值与生根性状紧密相关,因此可作为评价母株(无性系)生根力的指标;插后13~32d是插穗愈伤组织形成和不定根诱导的关键期,此期生根促进激素消耗量大,茎中含量大幅度降低,进入根伸长生长阶段,含量上升;外源IBA促进插穗生根的机制在于通过外源激素的刺激,在不定根诱导期,插穗茎中ABA含量大幅度降低,从而有利于不定根的发生和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