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乌桕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钧   《广西植物》1982,(1):41-44+40
<正> 乌桕Sapium sebiferum Roxb.是广布于亚热带、热带的含油脂量高的油料树种。乌桕油脂在工业上用途广、耗量大,所以近年我国在南方各省都在大力营造人工林,探索桕林的速生丰产途径。 我国栽培桕树利用桕油虽有千余年历史,但对乌桕的生物学特性至今尚未见有系统的研究。我们从1975年起,采用调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乌桕的生物学特性作了初  相似文献   

2.
乌桕是我国一个特产树种,分布于黄河以南。乌桕在微酸性及至含有0.2%的盐土上均能生长,一般5—6年即能开花结实,土层肥厚、水分充足时树龄可达百余年。乌桕种子含桕脂24—26%、桕油16—17%。是目前木本油料树种中出油率较高的树种之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林科所和兰溪市乌桕良种繁育场合作,选育成功4个高产乌桕品种。分水葡萄桕1号株高5—6米,主枝开展。果序平均长18.4厘米,序平均果数45.4个,种子千粒重239.6克,全籽含油率43.3%。亩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家蚕富集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机制,采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生长阶段家蚕及其代谢产物和所食桑叶中DNJ的含量,研究家蚕幼虫体1-脱氧野尻霉素富集与食桑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生长期家蚕及其副产物中DNJ的累积量有较大差异,且呈一定规律性变化,先上升后下降,于四龄时最高。家蚕幼虫期蚕体及其副产物中DNJ总累积量与其在该阶段所食桑叶中DNJ总量相当,且家蚕的任一成长发育阶段(蚁蚕和熟蚕不吃桑叶除外),其蚕体DNJ含量均大大高于桑叶中的DNJ含量,表明家蚕具有累积或富集DNJ的机能,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家蚕富集DNJ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确识别和诊断家蚕蚕病,对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夺取养蚕无病丰产有着重要意义。现将几种传染性蚕病的识别、诊断简介如下。 一、病毒性蚕病 (一)中肠型脓病 中肠型脏病农村叫干白肚,各个蚕期都有发生,尤以夏秋期发病更为严重,是家蚕主要病害之一。发病蚕儿群体大小不匀,眠起不齐,发育缓慢,蚕体瘦小,灰黄,食桑减少或不食,常爬到蚕座外缘平伙不动,粪粒变形发粘。起蚕发病是起缩症状,体皮松皱带有锈色;四、五龄2—3日后发病,胸部略透明呈空头症状;病重则完全停止食桑,第二、三胸节扁瘪多皱,腹部肿胀,尾部萎缩,排泄微绿色或乳白色粘粪,静伏蚕座,有时吐出大量胃液而死。  相似文献   

6.
家蚕的近亲     
家蚕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鳞翅目(Lepidoptera)大鳞翅亚目(Macroloepidoptera)蚕蛾科(Bombycidae)蚕蛾属(Bombyx)桑蚕(Bombyx mori) 家蚕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鳞翅目(Lepidoptera)大鳞翅亚目(Macrolepidoptera)蚕蛾科(Bombycidae)蚕蛾属(Bombyx)桑蚕(Bombyx mori)与家蚕关系最密切的是同属的野桑蚕.它是家蚕的祖先。另外,大蚕蛾科柞蚕属的柞蚕,天蚕以及蓖麻蚕属的蓖麻蚕都是野外能作茧取丝的蚕类。樟蚕(Eriogyna pyretorum)属大蚕蛾科,原产广东、广西一带,以樟叶、枫叶为食,它的丝被人们利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大约在公元885年前后已有记载,其丝为纺织上等原料。古时用樟蚕丝经醋浸泡后拉丝作为弓弦,强度极大。现作为钓鱼线和医用缝合线出口。樗蚕(Philosamia cynthia)属大蚕蛾科其饲养历史不详。在山东省有小规模饲养饲料是乌桕和臭椿。在南方有篦麻蚕。柞蚕(Antheraea pernyi)属大蚕蛾科,原产山东莱州(掖县),是我国地位仅次于桑蚕的产丝昆虫,现盛产于辽宁、河南等省。柞蚕最早见于《尔雅》(公元前1200年)2700年前柞蚕丝已作为给皇帝的贡物.在汉代曾经由官方推广,经宋、元、明、清几代引种推广,分布到了全国很多省份。其主要饲料树种是各种栎属植物的叶子。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氮添加背景下土壤真菌和细菌对不同种源入侵植物生长的影响,该实验以本地和入侵地种源不同种群乌桕(Triadica sebifera)为研究对象,通过氮添加处理,施用细菌抑制剂(链霉素)和真菌抑制剂(扑海因)调控土壤细菌、真菌活性,探究土壤细菌和真菌对不同种源乌桕生长的影响,以揭示乌桕成功入侵机制,为有效预测和管理入侵植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入侵地种源乌桕在株高、叶片数和生物量方面均显著高于本地种源,入侵地种源乌桕相较于本地种源具有显著生长优势。2)添加细菌和真菌抑制剂显著降低了乌桕地上生物量,且乌桕生长对土壤细菌的依赖性更强。3)氮添加及其与土壤细菌和真菌的交互作用对于乌桕生长和资源分配有显著影响,增强了乌桕对资源的竞争优势,可能是影响乌桕入侵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全国11个省16个市(县)19个鸡爪桕[Sapium sebiferum(L.)Roxb.var.laxicarpum Hu]种子样品进行分析,以探讨乌桕种子的外种皮、内种皮、种仁的比率及皮油、梓油的含量和种子总含油率、百粒重与纬度、经度、年积温和年降水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乌桕种子外种皮、种仁的比率和皮油含量与纬度、经度、年积温和年降水量呈正相关;梓油的含量与经度、年积温和年降水量呈正相关,内种皮的比率与上述环境因子均呈负相关;种子的百粒重与经度和年积温呈正相关,与纬度和年降水量的相关性不明显;种子的总含油量与经度、年积温及年降水量呈较明显的相相关,而与纬度没有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柞蚕眠前移的新途径,标志着我国柞蚕技术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我国养蚕历史悠久,向为山区农村重要副业经济来源,尤其是河南丝绸在国际贸易上享有“王牌货”之声誉,但在旧中国由于反动派的统治压榨下,养蚕技术极差,毫无改进,特别是移蚕方法守旧于眠起后移(1—2天),既给移蚕劳力造下紧张局势,工夫浪费,还影响了才脱下皮的空腹的蚕不能及时食叶。大跃进以来,往往因劳力缺乏,时常有该移不移,延迟移蚕时间,且造成眠起蚕在光枝上受晒,甚至下墩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人工栽培乌桕(Sapium sebiferum (L)Roxb.)林在相同的品种、年龄、立地条例、抚有管理等条件下,每株穗数和每穗果数这两个因素在影响株产量的作用,其中以每株穗数对乌桕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