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对性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痛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心理状况、遵医态度、实际需求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护理3个月后观察患者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变化,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评定表(QO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护理后2hPG、FPG、HbAlc分别为(9.3±1.4)mmol/L、(6.9±2.1)mmol/L、(5.1±1.3)%,低于对照组的(11.3±1.8)mmol/L、(8.4±2.6)mmoUL、(6.9±1.5)%(P〈0.05);观察组完全从医率为65.00%,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1);观察组护理后总体健康评分为(92.84+7.19)分,高于对照组的(84.62±6.91)分(P〈0.05)。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从医性,提高血糖控制效率,改善患者的身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DM)进展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DR)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DM)32例,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糖尿病32例。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联素(ADPN)、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浓度变化,根据所得的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DM组与DR组FPG浓度分别为(7.15±0.65)mmol/L、(7.0±0.45)mmol/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A1c(8.15±0.23)% vs(9.24±0.29)%、HDL-C(1.59±0.06)mmol/L vs(1.40±0.41)mmol/L、脂联素(1002.14±132.04)mg/L vs(941.44±118.51)mg/L和尿微量白蛋白(21.61±3.93)mg/L vs(209.15±98.15)mg/L的结果提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生长因子(21.61±3.93)ng/L vs(16.74±1.65)ng/L,在DM组与DR组间差异无XYYFIP UJYQ(P>0.05)。结论 与DM患者相比,DR患者的高糖状态,HDL-C降低,ADPN下降以及早期肾脏损害程度较重,密切监测以上指标有利于判断早期DR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尿病诊断、疗效评价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50例和健康体检者150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统计学分析HbA1c与FPG、2hPG的相关性;分析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FPG、2hPG及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HbAlc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0.05),HbA1c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存在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检测外周血中HbA1c水平对2型糖尿病诊断、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调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焦虑状况,并分析其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后2~3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程度,并将患者分为焦虑组(SAS评分≥50分)和无焦虑组(SAS评分<50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焦虑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空腹胰岛素(FINS)、C肽、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SAS评分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SAS得分36~67分,平均(48.35±9.18)分,其中22例SAS评分≥50分,焦虑发生率为27.50%。大专以下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6000元、糖尿病病程≥8年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发生焦虑的危险因素(P<0.05)。焦虑组患者的FPG、2hPG、FINS、C肽、HbA1c水平均高于无焦虑组患者(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SAS评分与FPG、2hPG、FINS、C肽、HbA1c水平均呈正相关(r =0.468、0.509、0.538、0.609、0.637,均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焦虑发生率较高,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糖尿病病程是焦虑发生的影响因素,焦虑情绪会影响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临床应针对性制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溶血磷脂酸(LPA)、血管紧张素II(AngII)及β2-微球蛋白(β2-MG)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监控中的作用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34例患者并发肾病(糖尿病肾病组),72例患者不并发肾病(单纯糖尿病组);另选10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LPA、AngII及β2-MG表达水平,使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血清LPA、AngII及β2-MG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病的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LPA、AngII及β2-MG表达水平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LPA、AngII、β2-MG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血清LPA、AngII、β2-MG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血清LPA、AngII及β2-MG均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病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观察组FPG、2hPG、FINS、HbA1c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OMA-IR大于对照组,HOMA-β小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PA、AngII及β2-MG均与FPG、2hPG、FINS、HbA1c、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HOMA-β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LPA、AngII及?茁2-MG表达水平升高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监控具有一定作用,且均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密切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贝那鲁肽与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结局的影响,为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治疗后血糖不能达标的患者应用胰高糖素样肽-1(GLP-1) 受体激动剂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使用二甲双胍或者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使用贝那鲁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使用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 PSV)、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 、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两年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心血管相关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之间治疗前、后FPG、2hPG、HbA1c、PSV、IMT、Scr和BUN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8.00%)较对照组(20.00%)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心血管相关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二甲双胍或者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利拉鲁肽相比,贝那鲁肽在降低血糖、改善下肢血管功能、肾功能和死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饮食结构与糖尿病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80例,根据患者饮食结构类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高碳水化合物组)40例、B组(高蛋白高脂肪组)40例,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40例为对照组。3组患者在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入组人员接受血常规检查、肾功能指标检查以及饮食结构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分别研究饮食结构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血液糖尿病常规检查:对照组人群FPG、2hPG、HbA1c明显低于A、B两组,B组TC、TG、LDL-C明显高于A组和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A组和对照组,B组HbA1c明显高于A组;饮食结构评价:A组碳水化合物摄入供能占比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脂肪摄入供能占比明显低于A、B两组,B组蛋白质摄入供能占比明显高于A组和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功能检查:A组FINS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HOMA-β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患者FPG水平作为分类变量(FPG<10 mmol/L=0、FPG 10 mmol/L=1),饮食结构评价结果指标作为协变量,做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碳水化合物摄入供能占比与FPG水平表现为正相关(P=0.032,OR=1.234),脂肪摄入供能占比与FPG水平表现为正相关(P=0.017,OR=1.416)。结论:高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质蛋白质的摄入均是引发糖尿病的影响因素,而后者可能影响程度更大,我国居民应形成健康的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8.
李之珍  胡晓武  许霞  杨飞  孙晓祥 《生物磁学》2011,(21):4123-412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尿病诊断、疗效评价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50例和健康体检者150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统计学分析HbAlc与FPG、2hPG的相关性;分析HbAlc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FPG、2hPG及HbA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HbAlc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0.05),HbAlc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存在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检测外周血中HbAlc水平对2型糖尿病诊断、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根尖周病将患者分为根尖周病组(45例)和对照组(255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为血糖控制不佳组(HbA1c≥6.5%,105例),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6.5%,19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病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bA1c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病的价值。结果:血糖控制不佳组根尖周病发病率(28.57% vs 7.69%)、PAI评分(2.66±0.41分 vs1.24±0.26分)均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01)。根尖周病组吸烟史比例、牙周疾病比例、血糖控制不佳比例、FPG高于对照组(P<0.001),2型糖尿病病程长于对照组(P<0.001),服用二甲双胍比例低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糖控制不佳、吸烟史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根尖周病的危险因素(P<0.001,P<0.01),服用二甲双胍是保护因素(P<0.001)。HbA1c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根尖周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659(95%CI:0.650-0.756, P<0.01),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62.75%,约登指数为0.3608。结论: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根尖周病的发生有关,临床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以阻止根尖周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定期血糖监测对糖尿病血糖控制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中心2010-2011年度确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2组均接受正规降糖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指导,干预组每周进行一次血糖监测,每3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对照组按患者意愿测定血糖指标,通过12个月的观察,研究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及生活方式上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由定期监测血糖前的(7.26±1.36)mmol/L降至(6.68±1.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G)由定期监测血糖前的(12.34±2.29)mmol/L降至(11.09±1.98)mmol/L;糖化血红蛋白由监测前的(7.99±1.61)%降至(6.60±0.8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生活方式亦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的改变不如干预组。结论:通过定期血糖监测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促使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于2013年10月-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白细胞水平,比较两组血清Hcy、EPO、血小板、Fib及血白细胞水平,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缺血性脑卒中病发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法对血清Hcy与EPO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Hcy(23.52±12.15)m IU/L与EPO(34.61±11.25)m IU/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57±2.18)m IU/L、(17.54±5.83)m IU/L;观察组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血白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可知,Hcy为缺血性脑卒中病发的独立因素,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PO水平与Hcy呈正相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病发与血清Hcy和EPO水平升高密切相关,且Hcy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病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o elaborate how the viral load of HBV affects the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MethodsWe enrolled 196 chronic HBV-infected pregnant patients in this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2 and December 2017 for delivery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viral load of HBV-DNA,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HBV-DNA negative group (n = 107, <1 × 103 copies/mL) and HBV-DNA positive group (n = 89, ≥1 × 103 copies/mL). Simultaneously, 100 HBV-free pregnant women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or delivery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delivery, fasting venous blood was drawn from the pregnant women to perform the HBV-DNA quantification through qRT-PCR; from the 24th to 28th gestation week, all pregnant women underwent OGTT, with the third-trimester-of-pregnancy as the endpoint. Besides, we also measured the FBG, 2hPG and hemoglobin A1c (HbAIc).ResultsAmong 168 pregnant patients carrying chronic HBV, viral load of 107 patients was less than 1 × 103 copies/mL (54.6%), and 89 not less than 1 × 103 copies/mL (45.4%). The incidence rates of GDM in the HBV-DNA negative group and HBV-DNA positive group were 18.7% and 19.1%,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while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cidence rates of GDM between two HBV-DNA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 (p > 0.05). In HBV-DNA negative group and HBV-DNA positive group, FBGs, 2hPGs and HbAIcs were respectively (6.96 ± 0.36) mmol/L and (7.04 ± 0.37) mmol/L, (10.26 ± 1.29) mmol/L and (10.16 ± 1.12) mmol/L, and (8.66 ± 0.97) % and (8.91 ± 0.90) %,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4.57 ± 0.34) mmol/L, (6.16 ± 0.86) mmol/L and (5.13 ± 0.57) % (p < 0.05); however, between two HBV-DNA groups, comparisons of the FBG, 2hPG and HbAIc sugges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In 196 patients carrying chronic HBV,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identified between the viral load of HBV-DNA, and FBG, 2hPG and HbAIc (p < 0.01).ConclusionHBV infection can increase the incidence rate of GDM, and the viral load of HBV-DNA is correlated with the glucose level of pregnant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托吡酯与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脑电活动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癫痫患儿进行研究,并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予托吡酯治疗,对照组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脑电活动及糖脂代谢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癫痫样放电(6.77±1.04)次、δ(12.77±2.32)次、θ(21.63±2.77)次、α(20.54±2.55)次、β(11.18±1.72)次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体质指数(BMI)(14.43±1.29)kg/m2、空腹血糖(FPG)(4.53±0.51)mmol/L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空腹胰岛素(FINS)(9.78±1.44)m U/L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脂代谢各项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D)、高密度脂蛋白(H-DLD)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托吡酯能更有效控制癫痫患儿的脑电活动,但会导致糖代谢异常及患儿体质量指数减少,而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糖脂代谢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较小,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疗效及其对患者血脂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缺血性脑卒中对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普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血脂水平及认知功能改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6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总分为(93.75±11.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4.11±12.04)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认知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地中海饮食干预联合有氧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糖代谢水平、肠道菌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12月我院11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饮食、运动干预,观察组给予地中海饮食干预及有氧运动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脂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肠道菌群、生活质量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FPG、2hPG、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水平较对照组低,双歧杆菌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心理精神、生理功能、社会关系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中海饮食干预联合有氧运动训练能有效纠正T2DM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状态,改善脂糖代谢,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脉康颗粒联合氯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的差值分别为(1.02±0.99)mmol/L,(2.76±1.28)mmol/L,(0.62±0.23)%,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136.58±9.88)mmHg和(82.25±6.66)mmHg,对照组与之相应的值分别为(0.14±1.15)mmol/L,(0.52±1.19)mmol/L,(0.22±0.17)%,(152.20±7.75)mmHg和(92.85±5.68)mmHg,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脉康颗粒联合应用氯沙坦,对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的控制效果要优于单纯应用氯沙坦,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氯沙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前血糖水平与新生儿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分娩的GDM孕妇9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严格组(50例)和宽松组(47例),选择同期血糖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孕妇血糖水平与新生儿出生质量的关系。结果:对照组血糖水平、新生儿质量以及巨大儿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宽松组和严格组(P0.05);严格组的血糖水平、新生儿质量以及巨大儿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宽松组(P0.05);孕妇血糖水平与新生儿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72,P0.05)。结论:产前孕妇血糖水平与新生儿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对GDM患者产前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有利于母体和新生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