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报道潜织蛾属Locheutis Meyrick新种,给出了分布在东洋区和古北区该属4个种的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2.
光卷蛾属(Aphelia Huebner 1825)是卷蛾科(Tortricidae)卷蛾亚科(Tortricinae)黄卷蛾族(Archipini)中的一个较小的属。全世界已知30种和2个亚种,隶属4个亚属。作者记录了中国5种,除已知的金光卷蛾Aphelia(Zelotherse)paleana(Huebner)(图1、6)和分光卷蛾Aphelia(Sacaphelia)disjuncta(Filipiev)(图2)外,还有3个新种记述如下。 全部标本包括模式种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3.
4.
5.
系统研究报道了中国斑织蛾属Ripeacma 11个种,其中有4个新种:角斑织蛾Ripeacma trigonia Wang et Li, sp. Nov.,叉斑织蛾Ripeacma bicruris Wang et Li, sp. Nov.,疣斑织蛾Ripeacma verruculosa Wang et Li, sp. Nov.和带斑织蛾 Ripeacma latizona Wang et Li, sp. Nov.。提供了该属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绘制了新种的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学系。 相似文献
6.
王淑霞 《Entomologia Sinica》2004,(1)
首次报道了平织蛾属Erotis Meyrick在中国的分布,并描述了2新种:阔平织蛾Erotis expansasp.nov.和点平织蛾Erotis punctalosa sp.nov.。阔平织蛾采自贵州江口,与Erotis phosphoraMeyrick相似,但其雄性外生殖器的爪形突较宽大,后缘中部微凹;颚形突几乎与爪形突等长;抱器背平直。点平织蛾采自广西防城,与阔平织蛾Erotis expansa sp.nov.外形近似,但其雌性第八腹节背板后缘较平直;囊突角状,基部骨化板为不规则三角形,其前缘有微刺。文中给出了该属世界已知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7.
记述中国斑织蛾属Ripeacma Moriuti,Saito et Lewvanich 4新种.梯斑织蛾Ripeacma trapezialis sp.nov.采自贵州梵净山,与疣斑织蛾Ripeacma verruculosa Wang et Li 外表相似,可通过外生殖器特征区别:新种雄性颚形突的侧臂短于腹板,抱器腹背缘无突起,囊形突略呈三角形;雌性交配孔两侧呈齿轮状突出,囊突具小齿.杯斑织蛾Ripeacma cotyliformis sp.nov.采自湖北五峰,与秦岭斑织蛾Ripeacma qinlingensis Wang et Zheng外部特征近似,可通过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加以区别:新种爪形突小三角形,颚形突前缘生出一杯状突起,抱器腹明显具端突,阳茎基环略呈矩形.毛斑织蛾Ripeacma setosa sp.nov.采自贵州梵净山,与Ripeacma yaiensis Moriuti,Saito et Lewvanich相似,但其雄性爪形突短三角形,颚形突不呈带状,抱器腹端突具稠密的刚毛,可与后者区别.茎裂斑织蛾Ripeacma bilobata sp.nov.采自贵州梵净山和湖南桑植,可通过以下特征与该属所有已知种区别:前翅前缘基部及中部偏外各有一个大三角形黑斑延伸至翅中部,雄性颚形突呈"X"状;雌性生殖板强烈骨化.该文同时首次报道了角斑织蛾Ripeacma trigonia Wang et Li的雌性个体.文中提供了新种的成虫及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织蛾二新种记述(鳞翅目:织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中国织蛾二新种:锈平织蛾Pedioxestis ferruginea Wang et Zheng,sp.nov.和龟圆织蛾Eonympha chelonina Wang et Zheng,sp.nov.。锈平织蛾外形与Pedioxestis isomorpha Meyrick相似,但可通过雌性外生殖器来区别:交配囊略呈圆形;导管端片呈不规则梯形,密布微刺;囊突略呈方形,具齿。龟圆织蛾外形与Eo 相似文献
9.
潜织蛾属Locheutis Meyrick 在中国首次报道及一新 种记述(鳞翅目:织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潜织蛾属Locheutis Meyrick 在中国的分布,并 记述了一新种:天目潜织蛾Ltianmushana sp.nov.,采自浙江省天目山。该新种与 L empolaea Meyrick相似,但可通过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区别:该种抱器瓣端部不膨大, 具稀疏刚毛;阳茎端基环端部有一堆短刺;阳茎约为抱器瓣的1.5倍长,端部具微刺和疣突 。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0.
首次报道了潜织蛾属Locheutis Meyrick 在中国的分布,并记述了一新种:天目潜织蛾L. tianmushana sp. nov.,采自浙江省天目山。该新种与 L. empolaea Meyrick相似,但可通过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区别:该种抱器瓣端部不膨大,具稀疏刚毛;阳茎端基环端部有一堆短刺;阳茎约为抱器瓣的1.5倍长,端部具微刺和疣突。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1.
12.
记述了织蛾科Oecophoridae伪带织蛾属Irepacma二新种。茎刺伪带织蛾I. aedeagifera Wang, Liu et Li, sp. nov. 采自四川青城山,与I. pakiensis Moriuti,Saito et Lewvanich相似,但该种爪形突退化,抱器腹呈带状,阳茎端基环侧叶具稠密的刚毛。海南伪带织蛾I. hainanensis Wang,Liu et Li, sp. nov.采自海南省天池,与I. pingensis Moriuti,Saito et Lewvanich近似,但该种雄性抱器背基叶不对称,抱器腹端部有二突起,雌性囊突的形状不同于后者。文中提供了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报道中国锦织蛾属3种:新种柳叶锦织蛾 Promalactis saligna sp. nov.与棒锦织蛾P. clavata Du, Li & Wang, 2011外形相似,但其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端部2/5分叉,阳茎基环近似柳叶状,无侧叶,阳茎约与抱器瓣等长等特征可与后者区别;首次在中国记录了三岛锦织蛾P. tamdaoella Lvovsky, 1988和斑翅锦织蛾P. vittapenna Kim & Park, 2010。通过核对P. tamdaoella Lvovsky 正模的成虫及灰斑锦织蛾P. griselocula Kim & Park 正模的雄性外生殖器和副模成虫的原始照片,发现P. griselocula Kim & Park 的成虫外形和雄性外生殖器与三岛锦织蛾P. tamdaoella Lvovsky 的一致,提出 P. griselocula Kim & Park, 2010, syn. nov.是P. tamdaoella Lvovsky 的新异名,并重新描述了三岛锦织蛾P. tamdaoella Lvovsky。文中提供了每个种的成虫及外生殖器图。研究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
记述了织蛾科Oecophoridae伪带织蛾属Irepacma二新种。茎刺伪带织蛾Iaedeagife ra Wang,Liu et Li,sp.nov.采自四川青城山,与Ipakiensis Moriuti,Saito et Lewvanich相似,但该种爪形突退化,抱器腹呈带状,阳茎端基环侧叶具稠密的刚毛。海 南伪带织蛾Ihainanensis Wang,Liu et Li,sp.nov.采自海南省天池,与Ipi ngensis Moriuti,Saito et Lewvanich近似,但该种雄性抱器背基叶不对称,抱器腹 端部有二突起,雌性囊突的形状不同于后者。文中提供了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分别保 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16.
17.
近漏斗形粉褶蕈Entoloma subinfundibuliforme为一新种,其显著特征是子实体中到大型,杯伞状,菌盖漏斗形,菌褶延生,担孢子4-5(-6)角,近等径,无囊状体和锁状联合。模式标本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GDG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