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检测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在四种非Kaposi肉瘤皮损组织中的感染情况,以初步探讨HHV-8与皮肤鳞状细胞癌、蕈样肉芽肿、Castleman病和化脓性肉芽肿相关性研究.方法:使用酚-氯仿-异戊醇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病理科从2004年到2009年收集的30例鳞状细胞癌、20例Castleman病(其中5例为多中性Castleman病)、13例蕈样肉芽肿、20例化脓性肉芽肿石蜡包埋组织进行HHV-8DNA抽提;然后使用巢式PCR方法对抽提的DNA进行ORF26基因片段的扩增,扩增产物在1.5%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并在凝胶成像系统下观察电泳结果,从而确定ORF26基因阳性标本:然后计算HHV-8在各种标本中的阳性率.结果: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皮损组织有5份为阳性(16.7%).13例蕈样肉芽肿石蜡组织有1例为阳性(7.7%),20例化脓性肉芽肿和20例Castleman病石蜡组织中均未检出HHV-8.结论:①HHV-8可能是新疆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病原因之一.②HHV-8与蕈样肉芽肿的发病可能不具有相关性,HHV-8可能是MF发生后偶发的一种附带感染.(③Castleman 病和化脓性肉芽肿的发病可能均与HHV-8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TA1蛋白的表达.结果:5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42例MTA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4%.而癌旁组织中10例MTA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20%,差异有显著性(P<0.05);MTA1高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MTA1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并有望成为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食管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机制。方法:收集57例食管鳞癌石蜡包埋样本,进行过碘酸雪夫氏(PAS)及CD34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结合HE染色,观察食管鳞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发生情况。对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生存比较和Cox风险模型分析。通过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三维培养建立,观察RNAi沉默VE-cadherin对食管鳞癌Eca109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结果:食管鳞癌中VM表达的阳性率为54.3%,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VM在病理分型为低分化食管鳞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8.9%,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III-Ⅳ期食管鳞癌患者VM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食管鳞癌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者VM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鳞癌VM的发生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有VM组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短于无VM组(P0.05);Cox分析显示VM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F=0.67)。三维培养结果显示Eca-109细胞在基质胶上形成典型的血管网状样结构,VE-cadherin-siRNA可有效抑制VE-cadherin在Eca109的表达,抑制体外培养的Eca109细胞VM的形成。结论:血管生成拟态是食管鳞癌一种独特的血液供应模式,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转移密切相关,是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食管鳞癌标本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1(NFE2L1)的表达情况,探究NFE2L1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食管鳞癌的诊治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我校附院2016-2017年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食管鳞癌的手术标本40例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并从NCBI数据库下载GEO测序数据,应用定量PCR、免疫组化和生物信息分析等方法检测分析NFE2L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食管鳞癌组织中,NFE2L1表达阳性31例(77.5%),癌旁组织阳性表达17例(4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发现NFE2L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转移相关(P0.05)。但在不同年龄、性别、浸润深度及不同部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EO数据分析结果显示NFE2L1在食管鳞癌组织显著高表达(P0.01),只是未达到显著差异表达的阈值标准(即变化倍数小于2倍)。结论:NFE2L1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表达的高低与食管鳞癌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检测广州地区艾滋病患者中人类疱疹病毒8(HHV-8)的感染状况并完成部分序列的测序,从而了解HHV-8感染相关的Kaposi’s肉瘤在本地区艾滋患者中可能的罹患风险,并初步探讨HHV-8在本地区是否存在基因序列的变异。使用n-PCR法检测患者唾液中的HHV-8 DNA,PCR产物经ABI3100系统直接测序。结果显示在广州地区艾滋病患者中唾液HHV-8 DNA阳性率为20.0%,而在作为对照的健康组的阳性率为0.0%,艾滋病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具非常显著性差异;检测的部分碱基序列未发现变异。提示在广州地区的艾滋病患者中存在较高的HHV-8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MYH的表达与8-oxoG氧化损伤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比较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YH表达的高低;用免疫组化染色比较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8-oxoG氧化损伤程度的高低。统计分析食管鳞癌组织MYH表达的高低与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x2检验。结果:食管鳞癌组织MYH蛋白表达低于其癌旁组织,食管鳞癌组织8-oxoG氧化损伤程度高于其癌旁组织。食管鳞癌组织MYH蛋白低表达,与该组织8-oxoG氧化损伤程度、浸润深度、静脉侵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程度无关。结论:食管鳞癌组织MYH蛋白低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展有关,后常规对患者食管癌标本做MYH表达的检测,可指导食管鳞癌术后化学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ESCC)根治术后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8月到2020年6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食管鳞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IL-8表达水平。所有患者都给予根治手术治疗,随访患者的预后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到2021年7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5.69±2.58个月,死亡28例,死亡率为28.6 %(死亡组)。两组血清IL-8表达水平表达具有差异(P<0.05)。所有患者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这一平衡法则,表明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均具有群体代表性。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的AA基因型较死亡组高,TT基因型较死亡组低,两组A、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对比有差异(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的AA基因型、A等位基因、血清IL-8表达水平与预后死亡率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的AA基因型、A等位基因、血清IL-8表达水平为导致患者随访死亡的主要因素(OR=2.051,3.094,P<0.05)。结论: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依然存在一定的死亡率,患者死亡与血清IL-8基因多态性存在相关性,同时多伴随有IL-8的高表达。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的AA基因型、A等位基因、血清IL-8表达水平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与细胞周期素抑制因子P27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蛋白冰平的表达差异,分析二基因的相互关系及其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探讨Skp2和P27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9例食管鳞癌及其切缘正常组织中Skp2和P27的表达,用PearsonX<'2>检验分析二者的表达在两组间是否有差别;用Pearson X<'2>检验和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析Skp2和P27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食管鳞癌中Skp2和P27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Skp2在食管鳞癌及其切缘正常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和20.0%,(P<0.05).P27在食管鳞癌及其切缘正常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0%和85.0%,(P<0.05).Skp2和P27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且二者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食管鳞癌中Skp2基因在蛋白水平高表达,在切缘正常粘膜组织中低表达,P27蛋白表达与Skp2蛋白表达之间呈负相关.Skp2和P27表达与食管鳞癌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食管鳞癌p53、c-erbB-2蛋白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p53、c-erbB-2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研究181例食管鳞癌中p53、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正常食管粘膜均无p53、c-erbB-2蛋白的表达。47%食管鳞癌出现p53表达,p53阳性病例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出现p53表达,p53阴性病例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亦为阴性。p53阳性表达率与患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无关,且与预后无关。51.4%食管鳞癌呈现c-erbB-2蛋白表达,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无c-erbB-2表达。c-erbB-2阳性率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关,c-erbB-2阳性表达预后较差。结果提示,p53表达在食管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c-erbB-2表达在食管鳞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进行p53、c-erbB-2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对食管鳞癌进行早期诊断,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的感染情况 ,探讨 HPV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对 33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 HPV检测。结果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食管鳞癌中 HPV DNA检出率为 4 5 .5 % (15 / 33)。HPV DNA阳性与食管鳞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无关 (P>0 .0 5 )。HPV衣壳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HPV感染可能是引起食管上皮癌变的原因之一 ,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关。即使在存在 HPV DNA的病例中 ,HPV衣壳蛋白亦可以不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