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五种桉树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室内网室接虫,以感虫株率、株平均虫瘿数、单株最多虫瘿数和感虫速度4个指标,评价了5种桉树对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的抗性.结果表明:在人工接种16 d、22 d和25 d后,DH201-2、GL9和邓恩桉分别出现明显的虫瘿,DH32-29和JGI在接种后的40 d内均未出现感虫症状.经方差分析表明,供试的5种桉树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有显著差异,其抗性序列由大到小为:DH32-29=JG1>邓恩桉>GL9>DH201-2.  相似文献   

2.
刺桐姬小蜂对不同品种刺桐属植物为害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东境内刺桐属植物与刺桐姬小蜂分布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广东省主要有刺桐、金脉刺桐、鸡冠刺桐、象牙花和龙牙花等5种刺桐属植物分布,广东省13个地巾级行政区有刺桐姬小蜂发生;5种主要奇主中,刺桐、金脉刺桐易感虫,而鸡冠刺桐、象牙花、龙牙花较抗虫.  相似文献   

3.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是一种新入侵的有害生物,仅危害刺桐属植物Erythrina spp.,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为了有效控制刺桐姬小蜂的危害,本研究通过施药方法、药剂浓度试验对不用作用类型的9种农药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使用树干注射施药防治刺桐姬小蜂效果明显高于包杆施药和喷雾;混剂25%吡虫啉·丁硫克百威防治效果较高,10 d后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5%以上,其它药剂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20%丁硫克百威、30%敌敌畏·氧化乐果、8%吡虫啉·啶虫脒、31%氟虫腈·三唑磷、20%氧化乐果、5%吡虫啉、5.1%吡虫啉·阿维菌素、10%敌敌畏.  相似文献   

4.
采用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分析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invasa Fisher&La Salle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并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定量分析方法,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在中国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东南部大部分地区都是该虫的适生区,该虫在我国潜在分布区风险评估R值为2.14,存在高度危险性。据此提出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贵钧  黄大卫 《昆虫学报》1991,34(2):230-233
1986年,原吉林省林业生防中心站(现为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对吉林省杨树蛀千害虫的寄生蜂资源进行了开发利用研究。本文是该项研究成果的第一篇报道,记述了三种姬小蜂天敌,包括寄生白杨透翅蛾的透翅蛾黑姬小蜂Elachertus nigritulus(Zett.)和寄生杨窄吉丁的一新种丽凹面姬小蜂 Eniedon epicharisHuang及一新记录种 Eniedon zanara Walker。其它研究成果将陆续报道。  相似文献   

6.
桉树枝瘿姬小蜂连续世代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桉树枝瘿姬小蜂在广州地区一年发生4-5代,且世代重叠,其越冬期为11月中旬到翌年3月底,越冬虫态为大龄幼虫和蛹.在广州自然条件下,通过人工接种和自然接种相结合的方法,桉树枝瘿姬小蜂在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共完成4个世代.利用生命表的方法分析桉树枝瘿姬小蜂连续世代可知,第1代的净增值率R0最大,而第2代的最小;第3代的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最大,其世代平均历期T最小;第4代的rm和λ最小,其T最大.这说明第3代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种群增长能力最大,对桉树的危害最强.该代害虫的发生时间为7-9月,因此在防治上要注意该阶段的防控和监测.  相似文献   

7.
冈崎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福州城郊田间周年调查,发现在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寄生性天敌中,冈崎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okazakii Kamijo)是主要优势种。本对冈崎姬小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交配、取食、寄生、羽化、趋性、性比、越冬、不同营养条件及不同光照时数对成蜂寿命的影响,以及各虫态历期。  相似文献   

8.
姬鸟虱属Goniocotes Burmeister,1838为鸡形目鸟类体外寄生昆虫。本文记述二新种,均采自中国产的雉鸡类,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自然博物馆。1.雉鹑姬鸟虱Goniocotes tetraophasis Liu,新种(图1) 雄虫 体长0.93~0.95mm,体宽0.53~0.54mm。体壁上有网状刻纹,前头缘呈圆弧状,唇基带在中央最宽。锥体突不明显。两颊前侧缘稍向外斜伸,两颊角钝圆,两颊后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优洛姬小蜂属Eulophomorpha1新种,即蛛卵优洛姬小蜂E.clubiona,sp.nov.该属系我国首次记载,雄虫在世界上属第1次描述,标本采用江苏无锡和湖北大悟,寄生于管巢蛛(刺足蛛)的卵巢(寄主新纪录)中。模式标本保存于江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新入侵种刺桐姬小蜂在中国的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艳平  温俊宝 《昆虫知识》2006,43(3):364-367
采用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分析了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Kim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并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定量分析方法,对刺桐姬小蜂在中国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东南部大部分地区都是该虫的适生区。在福建、广东、海南地区风险值为2.0585,存在高度危险性;在其他东南部省区存在中度危险性。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