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华绒螯蟹胚胎附着系统的结构和形成机制
引用本文:应雪萍,杨万喜. 中华绒螯蟹胚胎附着系统的结构和形成机制[J]. 动物学报, 2005, 51(5): 852-861
作者姓名:应雪萍  杨万喜
作者单位:1. 温州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温州,325027
2.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29
基金项目:中国-葡萄牙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No.A18),温州市科技局基金资助项目(No.N2000A26),温州市551人才基金项目,乐清市科技局基金资助项目(No.02N043)~~
摘    要: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胚胎附着系统的结构及形成机制。中华绒螯蟹受精卵附着在雌性腹肢内肢的携卵刚毛上。该附着系统由三个连续部分组成:卵膜、卵柄和被膜,后者覆盖在携卵刚毛的绒毛上。研究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的成熟胚胎由三层明显的卵膜组成,即E1、E2和E3层,但胚胎附着系统的卵柄及被膜仅为外层(E1)。卵巢中成熟卵的卵膜仅由E1层组成,E1分为两个亚层(E1a′、E1b′)。胚胎附着系统的形成与雌蟹的行为、腹肢粘液腺分泌的粘液、卵膜的超微结构及各层的变化有关。受精卵刚从生殖孔中排出时,卵膜(E1a′、E1b′)并不能直接粘附在携卵绒毛上。产卵后不久,雌蟹腹肢粘液腺分泌粘液的量增多,E1a′、E1b′的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边界模糊,卵膜出现很强的粘性。在产卵后约60min E1层又明显分为两个亚层(E1a、E1b),同时排卵后雌蟹腹部的携卵绒毛不断地运动,这种运动促使携卵绒毛外的被膜形成。随着E1层亚结构的变化,E2层也开始形成,当E1新的两个亚层出现时,部分区域的E1层与E2层发生分离,卵柄开始形成,并牢固地附着在携卵绒毛上。被膜、卵柄与卵膜最外层的结构相同,均由E1层构成[动物学报51(5):852-861,2005]。

关 键 词:中华绒螯蟹  胚胎  附着系统  卵子附着机制
收稿时间:2005-01-21
修稿时间:2005-01-212005-05-05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the embryo attachment system of Eriocheir sinensis
YING Xue-Ping,YANG Wan-Xi.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the embryo attachment system of Eriocheir sinensis[J]. Acta Zoologica Sinica, 2005, 51(5): 852-861
Authors:YING Xue-Ping  YANG Wan-Xi
Abstract:
Keywords:Eriocheir sinensis  Embryo  Attachment system  Egg attachment mechanism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