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多孔自凝固磷酸钙/纤维蛋白1:1比例血管化的分析研究
作者姓名:修金涛  崔赓  卜涛  毕龙  董静静  吴剑维  李阳  雷伟
作者单位:[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陕西西安710032 [2]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853 [3]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陕西西安7106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000790); 北京市新星项目:2010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崔赓(2010-77)
摘    要:目的:观察复合纤维蛋白的多孔自凝固磷酸钙的理学性能及体内血管化情况,探讨其各组份对材料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1)采用凝固时间测定和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和断面等方法对复合支架材料构造和理学性能进行分析;2)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在每只实验兔腰背筋膜下植入1:1、CPC两种比例材料各一枚。术后2、4、8周进行取材,对材料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微血管情况定量分析。结果:1)CPC/FG复合支架材料以1:1(g/ml)混合后,与单纯的CPC相比,初凝时间延长,而终凝时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电镜观察发现多孔自凝固磷酸钙复合了纤维蛋白胶之后,纤维蛋白胶分布均匀贯穿多孔自凝固磷酸钙晶体之间,并将其紧密相连;2)术后2周材料外周可见幼稚的微血管。1:1组高于CPC组(P〈0.05)。4周微血管密度达到高峰,相对于2周时有明显差异。1:1组高于CPC组(P〈0.05)。8周时微血管密度相对4周没有显著差异。各组微血管密度与4周时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复合支架材料具有合适的凝固时间和较好的结构,纤维蛋白胶及其降解产物影响复合材料在体内的微血管密度,使复合材料血管化能力提高,其可作为细胞载体和骨缺损修复支架材料应用于临床和实验中。

关 键 词:多孔自凝固磷酸钙  纤维蛋白胶  微血管密度  量化分析  凝固时间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