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取样方式对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混合分布区森林种—面积关系的影响
引用本文:向悟生,陆树华,文淑均,丁 涛,王 斌,周爱萍,黄甫昭,李先琨.取样方式对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混合分布区森林种—面积关系的影响[J].广西植物,2015,35(3):309-316.
作者姓名:向悟生  陆树华  文淑均  丁 涛  王 斌  周爱萍  黄甫昭  李先琨
作者单位: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 桂林 541006; 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广西 凭祥 53260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植物研究所基本业务费项目
摘    要:种—面积关系是生态学研究中的基本格局之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不同区域最优种—面积关系模型的选择和取样调查方式对种—面积关系的影响目前仍未十分明确。广西北热带是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混合分布的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保护较好的有喀斯特区的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非喀斯特区的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据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原则,分别在两个保护区中建立典型群落的调查样地,对所有胸径大于2 cm的木本植物进行取样调查。为了明确该区域典型森林的优选模型,探讨取样方式对种—面积关系的影响,采用组合样方法建立对数模型、逻辑斯蒂克模型和幂函数模型,用赤池信息准则(AIC)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并用秩相关分析检验最小取样单元和起测胸径对不同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逻辑斯蒂克模型在两种区域均为优选模型,最小取样单元和起测胸径对种—面积关系的模型均有影响,但不同模型对取样方式变化的敏感性不一致;逻辑斯蒂克模型是一种较为稳健的模型,可用于描述广西北热带喀斯特区和非喀斯特区森林树种种—面积关系;在种—面积关系研究和模型的应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取样方式的影响。

关 键 词:种-面积关系  起测胸径  最小取样单元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  非喀斯特森林

Sample effects on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s of typical forests in karst and non-karst mixing distribution areas
XIANG Wu-Sheng,LU Shu-Hu,WEN Shu-Jun,DING Tao,WANG Bin,ZHOU Ai-Ping,HUANG Fu-Zhao,LI Xian-Kun.Sample effects on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s of typical forests in karst and non-karst mixing distribution areas[J].Guihaia,2015,35(3):309-316.
Authors:XIANG Wu-Sheng  LU Shu-Hu  WEN Shu-Jun  DING Tao  WANG Bin  ZHOU Ai-Ping  HUANG Fu-Zhao  LI Xian-Kun
Institution:1. 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Ecology in Karst Terrain, Guangxi Institute of Botan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ilin 541006, China; 2. Guangxi Youyiguan Forest Ecosystem Research Station, Pingxiang 532600, China
Abstract:
Keywords:species-area relationship  minimum measured DBH  base sample unit  karst seasonal rain forest  non-karst forest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