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微囊藻和栅列藻光吸收特性的实验研究
引用本文:吴生才,张运林,陈伟民. 微囊藻和栅列藻光吸收特性的实验研究[J]. 生态学杂志, 2005, 24(7): 768-772
作者姓名:吴生才  张运林  陈伟民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生态系统研究站,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盐城师范学院,盐城,224002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生态系统研究站,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生态系统研究站,南京,210008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SW-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03007和30200032)。
摘    要:在室内模拟槽中,以人工灯为光源,分别检测不同密度的微囊藻和栅列藻细胞悬液的光谱衰减,检测各样品的叶绿素含量和过滤后清液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并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检测DOC光谱吸收,然后换算成吸收系数。再根据近似的线性加和关系计算出细胞悬液中各组分(藻细胞、水、DOC)的吸收系数。结果表明,微囊藻和栅列藻光衰减的波谱特征相似,在3个较高密度下的衰减系数的变化趋势相近,其衰减系数贡献率的平均值分别为84.95%和88.15%。将衰减系数除以各自的叶绿素浓度即可得到叶绿素的比吸收系数,两种藻3个较高密度的比吸收系数的平均值具有相似的波谱特征,在380~500、660~690nm两个波段有较明显的峰值,栅列藻和微囊藻在435nm的比吸收系数峰值分别为0.1118、0.0413(m2·mg-1chla),在670nm处的峰值分别为0.075、0.032(m2·mg-1chla)。但两者的比吸收系数差异较大,三个密度栅列藻在340~800nm的平均比吸收系数是0.0573(m2·mg-1chla),而微囊藻仅为0.0234(m2·mg-1chla),且微囊藻的所有波长的比吸收系数均小于栅列藻。根据这些参数来讨论两种藻类在分光衰减中的贡献率和光谱特征方面的差异及其生态学意义,以及在浮游植物的遥感监测方面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微囊藻 栅列藻 衰减系数 比吸收系数
文章编号:1000-4890(2005)07-0768-05
修稿时间:2004-03-05

On the absorptiv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cystis and Scenedesmus
WU Shengcai,ZHANG Yunlin,CHEN Weimin. On the absorptiv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cystis and Scenedesmus[J].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5, 24(7): 768-772
Authors:WU Shengcai  ZHANG Yunlin  CHEN Weimin
Affiliation:WU Shengcai~
Abstract:
Keywords:Microcystis  Scenedesmus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specific absorption coefficient.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